實用的初三周記范文五篇
實用的初三周記范文五篇
一周的時間即將結束了,我們或多或少都學到了一些新東西,是時候在周記中好好總結過去的成績了。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周記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三周記5篇,歡迎大家分享。
初三周記 篇1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時間過得真快,這周已經是第七周了,離中考的日子越來越近了。雖然說還有下個學期,但是時間很快就會過去了。這個星期已經是第七周了,我一定要抓緊時間努力學習才行。此時,讓我最頭痛的就是——理科了。基礎又不是太好,很多方面的知識都不會。我現在準備從理科抓起,我遇到不會的問題,就問同桌,問下面的那位同學、問老師。畢竟他們的理科都比我好。“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只要我肯開口問他們,他們都會很熱心地教導我、幫助我。從開學到今天,我一直都在施法把時間多一點地轉移到理科,經常看物理書、化學書把需要記的都記了一點,而還有很多、很多需要我記的,現在正在努力地把它們記過來。還有那一直托我后腿的——數學,上課我也挺認真地聽老師講課,認真地做練習。不過,放了幾天的假回去就忘記了。還好,這些天老師再拿出來復習,我才記得一點了。然后有時,做練習不會的,老師也教了我一些方法、教了我很多以前學了,現在我不會的。總比以前八年級學數學好多了。
前陣子我很珍惜時間的一分一秒,現在這幾天不知怎么了,突然感覺好像懶惰了很多。而這個時候我不該懶惰了,應該抓緊時間學習,已經是初三了,面臨的是中考,三年的努力就是為了這個中考了。
雖然同學們都沒有給我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一切都得靠自己,有時還要陪他們一起受罪。在這種環境里,還要考驗我自己學習的自覺能力。唯獨像語文老師教我的那一句“出淤泥而不染”我行我秀,才可以戰勝我身邊的一切困難、勇往直前。
初三周記 篇2
“同學們,這題會了嗎?這個懂了嗎?……”我正津津有味地講著,突然一陣鬧鈴把我驚醒。天哪,這種夢我不知做了幾次了,每次都是這殘酷的鬧鈴給打碎了。
我的夢想是當一名老師,這個夢在我心中扎下了深根。
二十一世紀的青年,都覺得當老師很累,而我認為當老師是一項神圣的工作。
老師是文化知識的傳播者,帶我們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為我們奠定終身學習的基礎和方法;老師是我們道德人格形成的導師,教導我們如何做人,如何做事;老師是我們心靈的保健醫生,體察我們的內心,為我們掃除心理障礙;老師是我們的朋友,尊重、理解和愛護我們;老師是我們的榜樣,言傳身教,讓我們受益終身,老師的工作平凡,辛苦又責任重大。
在課程學習中,老師帶我們進入自主學習的新天地。老師引導我們探索問題,鼓勵我們提出創意,帶領我們一起尋找通往目標的途徑。我們學習的主動性提高了,學習過程更活潑有趣,也更有效果了。
在課外活動中,老師常常只充當指導者不是領導者。在民主的氣氛中,我們的能力、勇氣得到磨煉,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更高了,自信心更強了。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確實,老師對我們的貢獻的確很大。從古至今,老師都是神圣的形象,老師一直是我的榜樣。老師們的勞碌的身影,時常在我腦海里浮現;老師們批改作業時流下的汗水,時常從我紅潤的臉頰流過。這時,我甘愿是那把絲吐盡的春蠶,化成灰的蠟燭。因此我從現在立志:我要好好學習,長大后老師的位置一定有一個是為我而留。
初三周記 篇3
苦啊,今天又有那么多作業…….”又有同學在抱怨讀書辛苦,讀書累。可他們為什么會有這種感覺?
很簡單,他們討厭讀書,學習。怎么會這樣?學習往往剝奪了青少年的“人身自由權”。雙休日,要做許許多多的學校里布置的作業,還要做很多家長布置的作業,等到全部做完,又要上學了,雙休日本應該玩一下,現在連休息的時間都沒有,怎么來保證良好的學習?
盲目的學習是不對的,只知道學這學那,到了高考,要選擇文科還是理科的時候,他將如何選擇?在大學畢業后,怎么找工作?他之前就要學習目的,所以也都知道主要學什么,次要學什么,不知道該把精力花在哪個學科上。
換種角度來說,20到50歲的人的學習效果反而沒有7到20歲的效果好!我想你一定不相信。沒錯年紀還小時學得進。可是,一個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要學習的人,怎么能學好,學好了又有什么用?而一個20到50歲的人已經后悔小時候沒學好,在工作的百忙之中學習,有種緊張感,而目的明確,就有信念,為了找到好的工作,無論如何都要學好,于是就有一顆積極進去的心。
說到這里,既然“目的已經明確”,那么我認為應當應材施教(前提是這是自己的目的并且自己愿意)如果學了許多與自己的目的無關的東西只會認為是浪費,比如他想當作家,別人非要把他培養成警察,只會毀了他。
在考試的時候,往往父母的要求過高,造成學生壓力太大,考不出好成績,結果被打罵,有的'家長在孩子考到全班第一后還必須考到全年級第一,全校第一……難道每次考試都能達到“全世界第一”嗎?
這就形成了為自己讀書還是為家長讀書,應該是為自己讀書。
因此,學海有涯,達到學海之涯者并不是那些淵博的人,而是那些知道自己學習目標并通過學習達到目標的人。
所以,學習很快樂,它幫你成就事業,這份快樂屬于你自己,所以請家長讓孩子自己去學,自己定目標。
初三周記 篇4
追求是一種精神,更是一種意志,它可以使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加踏實的走下去,在我們遇到困難時,它可以告訴我更加堅強。
有一種鳥叫做荊棘鳥,它從生下來就有一個理想,飛到荊棘叢最高的一個枝上,讓那根刺狠狠地刺入自己的胸膛,唱出一生中最為凄慘而又動聽的歌聲。為了這一理想,它付諸于行動,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唱出了美麗、凄慘的歌聲,因此得名:荊棘鳥。雖然,這一理想實在讓人無法理解,但是,如果我們擁有像它這樣追求的意志,那我們離理想還遙遠嗎?
古有精衛鳥,相傳為炎帝女,因為在東海游泳,不幸溺亡,經常銜西山之木去填東海,這就是精衛填海的傳說,也是執著于人生目標的一個精神典型。為了我們的事業與生活,我們永遠應該堅守執著,也許收獲有遲有早,有大有小,但我們堅守執著的本身,就是一種人生的大收獲。
貝多芬從小就生在了一個貧窮的家庭里,但他非常熱愛音樂,于是他便在閑暇時光彈奏音樂,長大后,貝多芬果然成為了音樂家,但不幸的是:已步入中年的他耳朵聾了,這對音樂家而言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啊,但他的理想:創作出第九交響樂曲,還沒實現呢,他為了追求這一理想,用嘴叨著木棒碰著琴鍵來感覺聲音,為了追求,他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終于,第九交響曲問世了。
追求可以使自己不再向困難低頭,追求時時刻刻地會提醒我們,為了我們輝煌的明天,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吧!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都是一個極其短暫的時間歲月,那么,我想問一問:人究竟為了什么而活著?人生中是不是需要一種執著的精神呢?
執著,就是這樣一種勤勉的跋涉,淡泊的心境,一種剛硬的精神氣質,一種壁立千仞,無欲則剛的節操。
執著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任爾東南西北風”。執著是堅守,在紛至沓來的誘惑面前,如錨碇般堅強穩定,穩住左顧右盼,游離不定的心思;執著是忘情是專注,是一心一意的全神貫注的追尋、探索,是鍥而不舍孜孜不倦的探求;執著是熱情的投入,是一份深深的眷戀;執著也是給予是付出,是全副身心的追求。
執著不僅僅是生存的需要,更是心靈的需要。人活著不能沒有東西吸引你往前走,也不能沒有為追趕上這個東西而付出奔跑。或許,我們奔跑了仍然沒有追上,但為了有所追求而執著,歲是艱辛的,卻必然也是一種幸福。
不論你身居達官顯位,還是身處平常街巷,無論你奔波于鬧市通衢,還是棲身于田園山水,只有有所執著才能置常人眼中的得失、榮辱、毀譽于不顧,才能擁有笑傲人生的曠達與瀟灑。
執著是一場漫長的分期分批的投資,而成功是對這場投資的一次性回報。執著于自己所愛的事業,追求一份成功與收獲,該是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只有堅守執著才可能有所收獲。
欣賞執著,品味人生。如果說軟弱是生命的悲哀和無奈,逃避是意志的沉淪和喪失,那么執著則是理想的升華和永恒。
我們總會因為世俗的追求而放棄了很多值得的過去,還有令自己嘆息的將來,豈不知,我們只是多了一點貪婪,少了一點無私,多了一點努力,少了一點執著,多了一次放棄,少了一次對自己的承諾。
想一想,只是少了一點,但人生卻留下了后半生來忘記遺憾,而如果,只是多了一點,卻豐富了過程,心永遠不會遺憾。
向著心中的夢想而執著地努力,不要留下任何的遺憾。
初三周記 篇5
我到爺爺家玩,吵著奶奶給我買了一個藍球。回到家后,咱們就用一個圓圈掛在一根繩子上,當做球架。姐姐是裁判,我和哥哥一人一方,好了,開始打了,由我來發球,我一下子就沖到了球架前,剛準備投的時侯,哥哥一跳接住了我的球,我一下就把球搶了過來。“好小子,竟然搶我的球,看招!”哥哥喊到。我連忙起身,馬上投球,哈哈,投進了,而且是兩分,姐姐大聲喊:“2比0。”哥又說:“還差0點1毫米就搶到球了,可惡。”“誰叫你慢了點”我說。后來,我用2比0的結果小勝了哥哥,就這樣,上半場結束了。
休息幾分鐘后,下半場就開始了,這下子又添了四個人。我方就加了兩人。哥哥那里也加了兩個人。好了,開始了,球給了哥哥那方,哥哥一下子沖了上去,我想,嘻嘻,假設哥哥直接沖,就一定會被我方的球員搶到的,不料,哥哥一下子就傳給了在球架前的隊員,那個人一下子就把球投進了,姐姐有(又)喊到:“2比1,”叮,剛好時間到,我以2比1的結果戰勝了哥哥。
打球真快樂啊,我真希望天天都能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