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開學第一課》觀后感
初中生《開學第一課》觀后感
初中生《開學第一課》觀后感1
不知不覺間,我進入初中已經好幾天了。這里緊張忙碌的初中生活令我非常不適應。今天老師組織我們觀看了《開學第一課》,讓我想到了自己,受益匪淺。
這一季的《開學第一課》主題是:夢想。每一位上場的嘉賓都有著屬于自己的夢想,而且他們都做到了堅持夢想。
“神舟十號”女宇航員王亞平和小小年紀身在軍校的付麗娟的故事告訴我們:完成任何一個夢想都需要動力,有的時候夢想就是我們的動力,夢想產生的動力會讓你不斷前進。
在著名影星章子怡和教腦病兒子十一年的母親亞波的身上,我都看見了兩個字:堅持。
而郎郎的成功在告訴我們:機會留給準備好的人……
《開學第一課》的每一位嘉賓都帶給我許多感動,特別是廖智的故事,不僅讓我感動,更給我了力量。
廖智是一名汶川大地震中的幸存者,這場大地震不但奪走了她的女兒,更是無情地毀壞了她用來實現夢想的雙腿。
在地震發生前,廖智是一名舞蹈老師,她曾經幸福地在舞臺上盡情地舞蹈。可是現在,她沒有了可以跳舞的腿!
廖智說,她一開始無論如何都無法用好假肢,生活一片黑暗。她一度感到絕望,可是心中的夢想仍在向她召喚,她不甘心!于是,忍著劇痛和眼淚,廖智堅強地挺了過來。她又可以跳舞了,她還做了以前沒時間做的事情,她的人生更加精彩!
說實話,在聽了廖智的故事后,我被她的出場驚到了。我本以為她會很平常、很疲憊,可是她卻漂漂亮亮、開開心心地走了上來,并且跳了一段精彩的輪椅舞,她的靈活度簡直會使人以為她的腿沒有斷。
看完了廖智的出場,我想到了我自己:我不過就是不適應初中生活,而廖智卻要適應沒有雙腿;我只是覺得每天都很累,卻不知道廖智帶上假肢時有多痛;我想家,可我至少還有家可以想,但廖智已經沒有完整的家了!
看完《開學第一課》后,我覺得我不能總為初中的生活而憂愁了,因為夢想需要我不停向前。從今天開始,為了自己的夢想,加油!不放棄!
初中生《開學第一課》觀后感2
本是昏昏沉沉的一天,但是下午觀看了《開學第一課》,一下子提高了我的興致。在《開學第一課》里面有許許多多的傳奇人物。他們之所以傳奇,是因為他們有著同樣的特點——有夢想,會為夢想而奮斗!他們比平凡人付出了更多的時間與精力。
在《開學第一課》里,我感覺到了王亞平那飛天的夢想;付麗娟那長達6小時的艱苦訓練;還有廖智為夢想所忍受的痛苦與煎熬;和郎朗的特技與嫻熟都是他每天花大量的時間練成的;甚至還有普通人鄭亞波的兒子能上學,能交流,能彈鋼琴,是與她自己的努力分不開的。這些人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不顧一切地努力,最終綻放了屬于自己那最美麗的花朵。
他們為什么有自己的夢想?他們又為什么為了夢想而不顧一切?因為他們想讓自己的人生具有挑戰性,有目標,有規劃,有自己的想法與主見。因為他們不想讓自己的夢想成為一種口號,他們不愿意每天都不努力,他們不想讓自己的人生荒廢!他們也是人,為什么同樣是人我們卻沒有像他們那樣大的成就?因為我們沒有他們那樣勤奮。愛迪生說過:天才是99%的汗水和1%的靈感。杜甫也有過同感: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你不多讀書,不多積累知識,提起筆時怎能洋洋灑灑,天馬行空,行如流水?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必經之路就是勤奮。
如果說夢想是一艘船,那么在廖智的海洋里就有一艘巨型的船!
她在大地震中失去了唯一的女兒,失去了唯一的一雙腿。她是幸存者。按理說,逃脫了地震魔爪,她應該感到高興才對。可她高興不起來,女兒沒了對她來說已經是一種極大的痛苦了,更何況雪上加霜——失去雙腿?
她曾經的舞蹈夢想就因為失去一雙腿而破滅嗎?不,她不甘心!
她忍住假肢與皮膚之間摩擦的劇痛,一步一步的練習著,即使痛苦的喊叫,汗水流淌,也一定要咬緊牙關堅持下來。不出一個月,她能在家中自如走動,不出一年,她可以出門活動。這是一個奇跡!是什么支撐著她這樣做?是她的夢想,她不甘心輸給命運。
現在的她可以輕松自如地跳舞,她憑借著夢想的力量,舞出了她美麗的人生!夢想揚帆起航,行駛在努力的海洋。夢想需要實踐,實踐離不開努力!
我的夢想很平凡,和大部分同學一樣,但想要實現卻需要大量的時間,大量的努力——以優異的成績來回報自己含辛茹苦的家人!他們把我撫養長大,這期間付出了多少愛,對我有多少期待,我沒有理由拒絕這個“任務”。這個夢想聽似簡單,卻需要一個人的不斷堅持,不斷奮斗,不斷努力來實現!
夢想會化壓力為動力,它會“促使”我前進!我會為了我的夢想,努力學習,規劃時間,充實人生!
初中生《開學第一課》觀后感3
9月1日,在中央二臺,隨著一首熟悉的《我和你》,《開學第一課》這個節目開始了。這是一堂特殊的課,它以生命意識教育為主題,倡議全國的中小學學生每年每學期都進行應急避險教育;這一特殊的公益課由“潛能”、“團隊”、“堅持”“生命”四節課完美組成:
“潛能”:每個人都有潛在的能量,潛能需要激發,人在危險時第一反應就是潛能支配肢體行為,同時潛能很易被習慣掩蓋,就會失去生命的機會,相反也會贏得生命的機會!
“堅持”:每個人都知道“堅持就是勝利”這句話的道理,堅持就可以創造生命奇跡,就像在這次地震中堅持活下來的人就會有新的人生。面對人生就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
“團隊”:團隊精神的形成并不要求團隊成員犧牲自我,相反,揮灑個性、表現特長保證了成員共同完成任務目標,是一種真正的內心動力。面對災難,團隊精神顯得尤為重要。
其中,最讓我難忘的是“堅持”這一課,故事的例子是一個14歲的女孩,那天她拿著媽媽的飯盒去上學,但是不小心掉進了一個40多米深的天坑,昏迷了三天三夜,被一場大雨淋醒,并且錯過了家人,鄰居尋找的時間。醒來后,她餓得饑腸轆轆,想起了媽媽的飯盒,找到吃飽后,她才發現自己掉在天坑里,這里很少有人經過,她只能靠自己的力量往上爬,雨后,天坑的四壁都比較滑,她爬了一次次,摔了一次次,忍著饑餓和疼痛,她堅持不懈,爬了出去。我想這就是堅持的力量。
這一課讓我們樹立民族榮譽感和民族自信心;這一課讓我們學會了如何敬畏生命并珍惜生命;這一課讓我們感受到了團隊精神的偉大和力量。
如果每個學生像那個受驚的同學一樣,沒能逃出教室的話,那么,等待的將是死亡。如果女孩沒能爬出坑,等待的也將是死亡。一定要用知識守護生命
這是一堂特殊的生命課。為我們講述的是用知識守護生命的道理。
初中生《開學第一課》觀后感4
9.1晚上,我和爸爸媽媽一起觀看了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CCTV-1)播出的開學第一課,每年開學第一課的主題都不同,今年央視《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我的中華驕傲”。
公開課教室別致新穎,舞臺被布置成一個打開的“書卷”造型,兩側是卷起的書邊。在“書卷”下,是兩排一共32套課桌椅。32名來自各地的小學生將排排坐好,和臺上的主持人“老師”互動,非常有趣。
今年《開學第一課》內容主要是講我中國的傳統文化,精彩的節目讓我感受到了傳統文化就在我的身邊,節日中讓我印象最深就是郎朗老師和機器人的合奏。
在《開學第一課》中,郎朗攜帶他的兩位高徒亮相。著名鋼琴家郎朗竟和一位來自意大利擁有53根手指的神秘來客一起現場合奏,讓我目瞪口呆!一位10歲,一位12歲。他們將與來自意大利的機器人比拼鋼琴彈奏,彈奏曲目是《野蜂飛舞》。 這個意大利機器人名叫TEO。與人類不同,TEO有53根手指,幾乎覆蓋大半個鍵盤,所以可以非常快速地彈奏任何鋼琴曲。
機器人真厲害,我要好好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長大了制造更好的中國機器人。
初中生《開學第一課》觀后感5
在九月一日晚上,我們一家人一起觀看開學第一課,我看到了搖滾歌手的父愛、看到了武藝班同學們的堅強、看見到了飛機上的禮儀......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搖滾歌手秦勇為了自己的兒子放棄了自己的音樂生涯。
搖滾歌手秦勇為了他那個患病的兒子放棄了許多許多......放棄了他的主唱位置;放棄了他的明星的位置;放棄了自己的夢想;放棄了......秦勇那時候在舞臺上還是個長發的帥小伙子,歌唱著他的音樂。他喜歡音樂,更加的喜歡搖滾。但是為了自己的兒子,他甘愿放棄這一切的一切。不管秦勇和自己的兒子大珍珠遇到任何困難、任何的挫折、任何的困境,也要陪著自己的兒子,牽著他的手,一起勇敢的走下去,向困難迎面而去。別的兒女可能做一件簡單的小事,只需要那么的小會兒,自己的小孩必須要花更多時間的做,但秦勇還是很有耐心的,十分堅持,只要大珍珠做好了一件事,他都會十分的開心。
看啊,秦勇可以為了自己的兒子放棄那么多的事,自然我們的父母何嘗又不是這樣。為了我們的生活,努力的工作,為了我們的學習,四處奔波。天下的父母都會為了自己的孩子付出自己的全部。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為我們付出了這么多,我們也該回報他們努力的學習吧!加油!
初中生《開學第一課》觀后感6
9月1日晚上8點整,我們全家準時收看了《開學第一課》。今年的主題是:乘著夢想的翅膀。
有夢想就有動力。王亞平從小的夢想就是登上太空,當她成為一名飛行員時,在觀看了我國載人飛船首次發射成功后,她又經過十年艱苦的努力,終于成為了神州十號的航天員。
有夢想就要堅持。寥智原來是一名舞蹈老師,在汶川大地震中不幸失去的雙腿,她只有穿上了假肢練習舞蹈,疼痛卻讓她難以忍受,但成為舞蹈家的夢想一直在推動著她,她強忍巨痛,勇敢地堅持著,現在她成為了一個不平凡的舞蹈老師。她還在現場表演了精彩的輪椅舞《怒放的生命》。
有夢想就能出彩。朗朗在三歲的時候,看了《貓和老鼠》動畫片中的貓穿著燕尾服在彈鋼琴后,希望自己能成為鋼琴家。因此,朗朗對鋼琴產生了濃厚興趣,經過幾十年的堅持和努力,終于成為了一名赫赫有名的鋼琴家。
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名世界有名的建筑設計師,雖然我現在還不知道怎樣才能成為建筑設計師,更不知道我還要面臨多少挫折和困難,但《開學第一課》中的每一個人事跡都激勵著我。夢想的動力會一直推動著我,讓我勇敢地堅持,刻苦地學習,我相信,只要我一直堅持努力下去,就會離夢想越來越近。
初中生《開學第一課》觀后感7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5月18日以來,我在工余時間參加了紅歌合唱團,隨著每天一遍遍練習《長征》,我對長征精神也有了新的領悟。
作為一名剛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我領會“樂于吃苦、不懼艱難”的革命樂觀主義。工作之余,我積極參與組織上的各項活動:黨史競賽、紅歌大合唱、文藝表演等。難免占用到一些業余休息時間,我也退縮過,我也想放棄,但轉念一想,再苦再累不如紅軍長征苦累,再艱難再險阻不比紅軍長征艱辛。與其踟躕徘徊,不如奮勇前進!
面對定崗論文《南湖油田改善開發效果的研究》,我發揚“勇于戰斗、無堅不摧”的革命英雄主義。論文要求在6月底完成,而我缺乏經驗、不熟悉工作環境和研究對象。如同紅軍翻雪山、過草地般,誰也不知道前方有什么困難險阻,只有吹起號角前進!近兩周,脫產培訓大合唱,我只得擠出每天10點半到12點間的一個半小時,積極與導師溝通,最大范圍搜集資料,利用周末休息時間作圖、制表、寫論文。
作為一名剛剛參加工作的年輕人,我注重培養自己“重于求實、獨立自主”的創新膽略。我堅信年輕人要有自己的活躍思路,企業發展要有自己的創新思想。我從不拘泥于自己的專業與研究領域,我在宣傳部門實習期間,我所學的東西,對專業亦有一定程度的幫助,讓我更深刻地詮釋、理解了地質專業,明確了個人奮斗方向。
任何成功不是一個人的努力,我相信唯有堅持“善于團結、顧全大局”的集體主義,才能獲得更大的成功。氣勢磅礴的一曲《長征》,不是某個人高超的演技能夠詮釋的,而是在幾十名歌唱家同心協力、共同配合下得以完美演繹!我十分感激在實習期間遇見的師傅和老師,在他們的幫助和指導下,我一點一點在學習,一點一點在進步。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長征正是在全體軍民同心的努力下,取得的偉大勝利。我的人生也如同長征,這只是一個起步階段,深刻領悟紅軍長征內涵,發揚紅軍長征精神,我要在我的人生長征路上,走向勝利!
初中生《開學第一課》觀后感8
“牛兒還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孩子卻不知道哪去了……”這是一首歌,流傳千古;這一個人,勇敢愛國;這一件事,拔痛著一個又一個人的心懷。是的,這個人是人民的小英雄王二小,而這首《歌唱二小放牛郎》又是感動了幾代人?又是從幾代人的口中唱出?
王二小父母早亡,他當上兒童團員后,經常一邊放牛,一邊幫八路軍放哨。二小十分愛國,自從哥哥王石頭被鬼子抓去當壯丁累死后,他更是對敵人恨之入骨。
那是一個晴朗的午后,二小照樣悠閑地在山坡上放牛,可他不幸地碰到了進村掃蕩迷路的鬼子。鬼子惡狠狠地叫二小帶路。二小心中涌起了一股怒火,可他很快就把這怒火壓制住了。他張大嘴,歪著頭,裝出一副聽不懂的樣子。黑狗子推了二小一下:“皇軍叫你給他帶路你小子可別給我耍滑頭。”二小真想拿起石頭打那個黑狗子,可他想到村子里的父老鄉親,如果讓鬼子找到進村的路……二小邊想邊裝出很順從的樣子:“好的,我這就給你們帶路”。他走在前面,做出一副泰然自若的神態,可一顆英勇的心卻在猛烈的跳動,一個堅定的信念已在心間涌起。二小向前走著,帶著鬼子七拐八拐就走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直到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敵人才知道上了當。憤怒的敵人將二小挑在了槍尖,狠狠地摔在大石頭上。二小完成了心中的夙愿,敵人被全部殲滅。當鄉親趕來時,二小已經永遠的閉上了眼睛。天空還是那么蔚藍,云朵還是那么潔白,但是二小——我們民族的小英雄,再也看不到碧海藍天,再也無法站起來繼續抗日。
二小的血染紅了鄉村的每一片土地,濕潤了每一個鄉親的眼眶。二小走了,離開了這里,而他愛國的精神卻永不離散。人民英雄王二小,用鮮血捍衛尊嚴:自己的尊嚴;人民的尊嚴;也是祖國的尊嚴。光明最終戰勝了黑暗,暖風吹走了陰霾,二小的愛國之心,感染著一代又一代人,它將永遠激勵我們保衛自己的家園。
牛兒依在,碧草依然,放牛的孩子已經用鮮血保得了老鄉的安全,為抗日作出了貢獻!“秋風吹遍了每個山莊,它把這動人的故事傳揚,每一個村民都含著眼淚,歌唱著二小放牛郎,每一個村民都含著眼淚,歌唱著二小放牛郎……”
初中生《開學第一課》觀后感9
《開學第一課》這個節目是一個富有教育意義的節目,也很適合我們中小學生觀看。這一天,差點兒讓我哭成淚人兒了。
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男子體操隊,他們在剛剛結束的倫敦奧運會上,前幾輪頻頻失誤,但他們不言放棄,憑著團體合作與自強不息的精神完成了最后關頭的絕地反擊,并取得了最后的勝利!在這里,我要向中國男子體操隊表示最衷心的祝福,希望他們能在下一屆巴西奧運會上衛冕成功!
開學第一課告訴我們,在學習上要刻苦努力,不怕困難,遇到挫折要積極面對,不要做縮頭烏龜。正向高爾基說的:“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沒錯,學習就像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如果害怕風浪,知難而退,那怎樣能事業成就呢?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讓我們團結起來,一起去搏擊風浪,披荊斬棘,奔向成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