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背后的問題讀后感
問題背后的問題讀后感
問題背后的問題讀后感1
看完該書之后想了很多,也確實沉思了良久,不知道該如何下筆。這本不算厚甚至只用了一個小時不到的時間就能看完的書真的讓我受益匪淺,最起碼剛看個開頭時就讓我明白了自身現(xiàn)在所存在的問題。
書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一幅圖片,圖片中的人的兩只手都指向了別處,作者稱它為“企業(yè)的招牌動作”想想也是,一個成功的企業(yè)肯定會有很多部門組成,因為大家的分工合作企業(yè)才能更好的運轉(zhuǎn),但是在大家合作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xiàn)一些大家不想它發(fā)生的現(xiàn)象,一旦問題出現(xiàn)所有人都不想承擔這個問題,所以最后大家就會很自然的把責任推到別人身上,你推他、她推他、然后他又推你,最后就出現(xiàn)了圖片的真實寫照,這個圖片讓我明白一個道理:工作中最難免的就是出現(xiàn)問題,不管是企業(yè)中的各個部門,也不管是一個小組中的幾個成員。只要一出現(xiàn)問題大家唯一的解決方法就是推卸、責怪。從來沒有一個人愿意主動承擔責任。
作者書中還提到了兩個人一個是“石邸”餐廳的服務員,另外一個是“家得寶”百貨的收銀員他們是組織中職位最低的兩個人,但是由于他們的所作所為:一個被提拔成了高管,而另外一個卻為自己的組織贏得了高利潤,雖然只用了自己兩塊錢但是卻為客人解決了相對自己來說比較棘手的問題,其實有時候大家都會有這種想法:人家都不去做的事干嘛自己要去做呢?大家都不做自己做應該也不會有什么用處吧?這種心理我自己也有過,老是想隨波逐流跟著大眾走,因為總是感覺自己的力量太微不足道了,看了這兩個故事讓我體會到了個人力量的偉大。而作者恰恰也是為了表達給我們這種意念。同時也讓自己明白了一個早該明白的道理:“不管你身兼何職,服務員也好工人也罷,千萬不能因為自己的職業(yè)而影響自己的責任心。說不定你的一次不經(jīng)意間幫人家的事就能給組織帶來不可預料的利益抑或是給自己的前途又開拓了一條大道??偟膩碚f責任心是企業(yè)部門和組織中不可缺少的東西。
書中作者還說出了現(xiàn)在人的通病:總是想試圖改變別人,把別人塑造成自己想要的樣子,特別是領(lǐng)導與下屬之間,許多領(lǐng)導總是想把自己的員工改變成自己心中的樣子,很多父母總是想把孩子改變成自己心中的樣子,很多老師又想讓自己的學生全都聽話,他們總是想依照自己心里的想法改變別人卻從沒產(chǎn)生過要改變自想法,所以很多人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努力總是白費,因為作者說了一句話:“一個人是無法改變別人的,除非當事人自己痛下決心才能徹底改變自己”。所以領(lǐng)導的、父母的、包括老師的努力才會白費,因為他們從來不從自身找問題,曾經(jīng)自己也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最后也是以失敗告終,那個時候自己還不明白為什么今天看了作者說的這番話之后才如夢初醒。所以大家因該都明白這個道理了吧:“不管怎樣你都不能把一個人改變,有時候可能個別人會因為自己的一句話改變一陣子,但是絕對不會改變一輩子,只有思考自身的問題所在從自己改起才能更好的從自己的道路上走下去。
簡單的說下作者說到的“小媳婦心態(tài)”想必大家都知道什么意思,用最貼切的一句話來形容吧:就是做什么事都拖拖拉拉,做什么事都推三阻四的,不干脆,總是想東想西的,自己沒有一點主見。作者說到一個從軍十年的軍官在部隊時領(lǐng)導分下來的任務總是只有一句簡單有力的回答“保證完成任務”,但是他棄軍從商之后卻發(fā)現(xiàn)自己開始變的有點小媳婦心態(tài)了,他對自己非常不滿意,其實大家不難想象一個在軍旅中磨練十載的軍官,到最后還難逃“小媳婦”的想法,可想而知現(xiàn)實中的人有多少都是“小媳婦”心態(tài)啊,所以作者才會說大家都要提防”小媳婦“的入侵。因為有這種想法的話可能什么事都辦不好,更可能因為自己愛抱怨愛從別人身上找問題的性格導致自己掉到一個壓力的漩渦時就很難爬出來了。
關(guān)于書中寫到的飛行員父親在飛機出現(xiàn)故障時對女兒說的俏皮話來說,給大家詮釋了一個很簡單的道理:不要在別人遇到問題時自己就在中間散播一些根本沒有的謊言,或是把小問題說大又或者把問題的嚴重性提高。搞得大家緊張兮兮,最后什么工作都做不好,用一個成語來形容就是“落井下石”。像飛行員爸爸對女兒說:“親愛的,引擎不動了,看來我得用不同的方式來開這架飛機了”。那么危險的情景父親還用那么逗趣的話來說,為的就是消除女兒的恐懼心理。所以大家千萬不要在一個人出錯時在說些本來不會發(fā)生的事了,多給別人一些鼓勵才能獲得更多更好的友誼。
關(guān)于壓力作者也有提到,作者說壓力是一種選擇,何嘗不是,自己親身經(jīng)歷過,在自己對工作有壓力的那段時間,甚至想過要離職,但是事實證明我我最后還是選擇克服壓力,那時自己也老是想為什么不好的事總是找到我呢?越是想就越覺得委屈到最后自己竟然到了想走的地步。最后在鵬喲的幫助下我克服了仙子阿看來根本不算壓力的壓力,所以由此大家可以看出不同的解決壓力的方法就會得到不同的結(jié)果。
書中還說到關(guān)于與人處事的方法等等……太多太多我很樂意推薦這本書給迷茫的朋友們看,看完之后有太多的感想但是今天就寫幾個自己認為現(xiàn)在比較有用的道理吧,更重要的是它讓我明白了很多問題。例如:“我也總是喜歡從別人身上找問題,我也喜歡推卸責任,我也喜歡說些人家不愛聽的話。在沒看這本書前可能我還沒那么深的意識,但是現(xiàn)在我敢肯定自己已經(jīng)知道了自己該怎么做了。所以朋友們閑暇之時不免也看下此書相信你會像我一樣受益匪淺的。
問題背后的問題讀后感2
這個假期很是充實,春節(jié)的到來,讓全家都洋溢在團圓的幸福中,工作中的反思也成為飯桌上的一道佳肴。男朋友的單位這個假期要求所有人看一本書,名叫《QBQ問題背后的問題》,覺得挺有意思,也就一同閱讀。
讀完這本書耗時兩小時不到,可是仔細靜下心來領(lǐng)悟其中的道理,并寫出一篇屬于自已心得的讀后感著實還費了不少時間。我肯定這時間花的值得,因為從中獲益匪淺。這本書的中心思想不需要我們?nèi)ヌ峋殻蛯懺诜饷嫔稀岣邆€人意識,是解決所有問題的核心。
全書以39個小故事作為切入點引導我們做個有責任感的人,并多次提到“心態(tài)”,告訴我們一種健全的心態(tài)比一百種智慧更有力量。還強調(diào)勇于承擔責任的態(tài)度,以前我們開玩笑常會說“請你端正態(tài)度”,確實是,有正確的態(tài)度才會有正確的服從,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是處理一切事務的基礎(chǔ)。
就我自己而言,自身性格和長期習慣養(yǎng)成了喜歡被動做事的壞毛病。通常一件事兒來了,我的第一反應是等待領(lǐng)導安排,如果不是安排給我,則完全不再去關(guān)心了。如果是安排給我了,就被動接受。當然在工作中我也不是一直被動,有些事情當我主動地、積極地去面對時,做完后會發(fā)現(xiàn)特別有成就感,而且處理結(jié)果都會比那些被動做的事效果要好。相較于被動地接受事物還不如主動地改變自己,實際上,人唯一能改變的只有自己。我想當學會謙遜地生活和工作,為了工作隨時準備調(diào)整自己的現(xiàn)狀,包括思想、能力、習慣。這之后我相信付出換來的'就應該是我個人的進步和境界的提升,也是人生中屬于自己的寶貴財富。
《QBQ》文字不多,道理淺顯卻寓意深刻,帶給了我們一種全新的心態(tài)和價值觀,讀起來容易,但真正要行動起來,需要面對現(xiàn)實的勇氣和非凡的毅力。真正樹立起個人責任感的意識或許不能夠在一朝一夕之間,但就像書中所說,“別問什么時候,都是拖延惹的禍”。就從現(xiàn)在開始,從這一刻開始,從自身做起,從自己崗位的事做起。學會解決問題背后的問題,讓問題不再成為問題。
問題背后的問題讀后感3
有一天我正在忙工作,突然有個同事拿了本書和我說你看過《QBQ問題背后的問題》這本書嗎?QBQ?我當時沒有弄明白,“這是一本什么書?”我問。同事說:“這本書很好,有時間看看”。我聽到這話越發(fā)對這本書產(chǎn)生了興趣。到了周末我終于抽出時間看了這本神奇的《QBQ問題背后的問題》,看后我豁然開朗,這不正是我們集團田總前一段時間提出的企業(yè)核心理念“誠信為本,責任至上”嗎?
我邊看這本書邊聯(lián)想起原來工作中的種種細節(jié)及過去經(jīng)歷過的事情,“企業(yè)內(nèi)部辦事效率低,員工怕承擔責任”等等表現(xiàn)。作者通過39個問題結(jié)合實際的案例展開了講解,文章的主題通過“問題背后的問題”強調(diào)了任何人做事都要將責任放在首位,不是規(guī)避責任,尤其是對我們服務的企業(yè)要有強烈的責任感。任何人都要敢于承擔責任,不要遇到事情相互推卸責任,致使一些簡單的事情復雜化,導致辦事效率低,最后相互指責埋怨。這樣的事情在我們工作中并不少見,而且比比皆是,寧可不干工作也不能承擔責任的想法存在于很多人的心里。這種心理影響了工作,促使許多人推諉扯皮,還美其名曰這是為企業(yè)在負責任,其實明眼的人都可以看出這是為一己之力擔心擔責任,而棄企業(yè)的發(fā)展于不顧。
我們的企業(yè)要發(fā)展,要進步就需要一大批對企業(yè)有責任感的人,如書中提到的韓國現(xiàn)代的員工,快餐店的服務員等等,雖然他們只是企業(yè)不出名的普通員工,但他們用普普通通的小事情展現(xiàn)出了其對企業(yè)的責任感。我閱讀這本書后深深的感觸是我們每個人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深思“問題背后的問題”,這句話也許說起來很簡單,但真正能做到卻不太容易,我們大家要積極主動地敢于提出問題,承擔責任,這樣我們的工作效率才會提高,企業(yè)才會大踏步地發(fā)展,企業(yè)發(fā)展了最終受益的就是企業(yè)的員工,我們要把田總提的企業(yè)的理念“誠信為本,責任制上”作為精髓,為我們的企業(yè)將來的發(fā)展獻計獻策,愿九三集團走的更遠。
問題背后的問題讀后感4
我們經(jīng)常說,態(tài)度決定一切,讀了這本書后我的感受是觀念決定一切,有時觀念小小的差別,就會整個影響事情的發(fā)展,導致完全不一樣的結(jié)果。每一本好書都會給人帶來很多思考,我從以下幾個方便談一談讀這本書的感受。
一、學會克服小媳婦心態(tài)。
剛看到小媳婦心態(tài)這個說法覺得很搞笑,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怨婦心態(tài)吧,什么都抱怨,總是在喊著為什么我這么倒霉老天爺為什么這么不公平這樣的話,抱怨來抱怨去,狀況一點也沒有改善。與其抱怨,不如想想自我能做什么。這樣的小媳婦心態(tài)不但對工作和情緒只能帶來負面的影響,而且無助于改善現(xiàn)狀。原因是抱怨時提出的問題既沒有正面用心的作用,又缺乏行動的力量。然而如果從好的方面來想,碰到困難的時候,也是立功的大好機會呀。我們都有選取的權(quán)利,并且要為自我的選取負責。既來之則安之嘛,既然躲但是,還不如用心應對。再遇到難題,不如把我怎樣這么倒霉換成我面臨過許許多多的問題,但大部分我都解決了。
二、提高行動力。
書中提到,我們應對任務和困難時,最核心的最就應提出的問題就應是我能做什么?遇到任何的狀況,先想這個問題。所有的QBQ務必以什么或該如何發(fā)問,能這一分鐘做得事情不拖到下一分鐘,把所有任務一口氣做完是很有成就感的事。事情早晚都得座,做的晚了,說不定會更麻煩。
三、能改變的只有自我。
你身邊的每一個人都有自我的特點,優(yōu)點缺點都就應去理解。我能控制和改變的只有我,所以不要徒勞的管別人,改變自我比較實際。我們經(jīng)常感覺不到自我正在意圖改變他人,不知不覺就白費了力氣。我們也不就應試圖改變孩子,而是要幫忙孩子成為他們原本就應成為的人。責怪別人,是在為自我推卸職責。真正有職責感的人,不但不會責怪別人,也不會責怪自我,只會想辦法解決問題。書里面還說到一個很搞笑的說法,擊敗裁判。我得理解是,要讓自我強大到別人挑不出毛病。
我們常犯的毛病是,上太多課讀太多書,但是不清楚學習的真諦。學習不只是參與,事實上學習是把明白的轉(zhuǎn)化為行動。我也會把讀書帶來的思考,變化為我得行動。
問題背后的問題讀后感5
“為什么會這樣?”與“我能做什么?”,這是我們遇到問題之后常會出現(xiàn)的兩種心態(tài)。從表面上看,這兩種反應都是自然而發(fā),符合常情,然而往深里去想,你卻會發(fā)現(xiàn),這兩種想法代表著兩種截然相反的工作和生活態(tài)度。而《問題背后的問題》一書如暮鼓晨鐘,用一種清越敦實的聲音敲醒了我,讓我明白的知道了“提高個人責任意識,是解決所有問題的核心”。
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也有“眾人同心,其利斷金”的說法,可見集體的力量之大??墒侨绻囅胍幌拢切┴撠熓安竦目偸窍胫安竦男量?,而看火的又不斷的抱怨看火的無聊,這把火還能燒的那么旺嗎?是的,集體是由我們這樣一個個的人組成的,如果人失去了主觀能動性,那集體力量的疊加效果又怎么能體現(xiàn)的出來?為什么一個和尚、兩個和尚都有水喝,三個和尚就沒水喝呢?這歸根結(jié)底還是一個責任心的問題,如果個個“和尚”都是有責任心,懂得主動做事的和尚,“泉水”自然是用之不竭的。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我們平時的工作就是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很多人都重復著平凡的工作,尤其是我們圖書館人。我們每排好一本書,每服務一個讀者,每做完一個方案,無不都包含著對館里、對崗位、對自己的一份責任。我們的工作,需要一份默默地堅持,還有一份對工作和生活積極的態(tài)度。
在這本書中,有句話給我的啟發(fā)最大,就是“把焦點從他人與周遭環(huán)境中移轉(zhuǎn)開,聚焦在自我本身如何能做得更好上面,這才是最有益于問題解決的做法?!?/p>
是的,相較于被動地期望環(huán)境向?qū)ψ约河幸娴姆较虬l(fā)展,還不如主動地改變自己,實際上,人唯一能改變的只有自己。當我們學會謙遜地生活和工作,為了工作隨時準備改變自己的現(xiàn)狀,包括思想、能力、習慣等等,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我們的付出換來的是個人的進步和境界的提升,這將是我們?nèi)松顚氋F的財富之一。
在仔細地看完了這本書后,有很多想法在腦袋里轉(zhuǎn)圈,也有一些東西沉淀在了腦海里,忽然間記起了前國足主教練老米的那句明言——“態(tài)度決定一切!”
問題背后的問題讀后感6
閱讀了《問題背后的問題》這本書解答了我工作中很多困惑。如何提高職責意識是一切問題背后的問題。這是本書的核心,也是解決所有問題的方向。當我們?yōu)閱栴}而到處尋找客觀原因或?qū)ふ医杩跁r,想想這句話,我們是否就應感到羞愧呢?
社區(qū)工作紛繁復雜,每當我們?yōu)槟承┦旅Φ媒诡^爛額時,每當我們?yōu)閯e人的失誤而善后時,我們就應怎樣做呢?很多人選取責怪,責怪別人沒潛力,責怪同事間溝通不好,責怪領(lǐng)導沒有正確指導,責怪社區(qū)的人手太少等等。對于此類情形,我想到一個問題:我們到底想做什么?改變世界嗎?當然,世界是能夠改變,但我只能改變我自我的世界。我們會想到很多辦法來解決問題,但是這些方法的前提就應是能改變的只有你自我!任何時候,我們都就應從自身做起,透過改變自我而改變世界!
不要低估個人的影響力!作者為這句話舉了個很好的例子:一家百貨公司,因為一個收銀員在應對問題時改變自我,解決了問題的同時也為公司帶來了一單可觀的業(yè)務。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當我們改變自我的時候,真的能夠改變世界。
問題背后的問題讀后感7
《QBQ問題背后的問題》,太多的"為什么"表示你的軟弱和小家子氣",是要"該怎么做"而不是"為什么"。QBQ-問題背后的問題:個人責任的存在,態(tài)度決定一切。
《QBQ問題背后的問題》強調(diào)做事情的態(tài)度和原則;該書中使用大量事例,來告訴人們不要有太多的“為什么”,“沒有任何借口”。那么,怎樣做到?jīng)]有“為什么”?關(guān)鍵在于態(tài)度,就是勇于承擔責任的態(tài)度。只有勇于承擔責任,才能正確的服從,然后在執(zhí)行的過程中竭盡所能達成目標。當然責任必須限定在責任承擔者的能力范圍之內(nèi)才合乎情理,而且必須與這種能力的有效運用程度相關(guān)。
沒有“為什么”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服從。遵照指示做事情,全心全意的去遵守組織的價值理念,只有在事務的執(zhí)行過程中,才能更深刻的理解組織的價值觀念、運作方式,做到在處理事務過程中思想和意識的高度統(tǒng)一。服從是行動的第一步,表示我們首先接受這個任務,然后再談其他的問題,這是一個態(tài)度的問題。我們在實際的工作中,不管是否樂意,心情好壞,總是要面臨上級交辦的任務,而采取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保持一種愉快的心情是必須的。當接受任務時,何不這樣想“啊,我的運氣真好,又有一次學習的機會”。如果保持這樣的心態(tài)來對待工作,還有什么事情不能做的呢!,我們?yōu)槭裁匆妥约哼^不去呢?。態(tài)度決定一切;前中國國家足球隊主教練提出的“快樂足球”;解決了中國國家足球隊的態(tài)度問題;結(jié)果順利的打入世界杯決賽圈。因此,“沒有任何借口”要求我們從以積極的態(tài)度,勇于承擔責任做起。在接受任務時只需要一句:“Yes,sir!”。
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是處理一切事務的基礎(chǔ),當我們服從,接受一個任務時;如果我們沒有責任心,不認真做事,則不可能將事情做好;如果老是不能做好事情,就不能為公司創(chuàng)造價值,那么我們在公司的存在就有問題。隨時有可能失業(yè)?!禥BQ問題背后的問題》,告訴我們,在做事情時,不要有太多的“為什么”,承認個人責任的存在是一切問題的答案,它需要竭盡全力、全力以赴的完成接受的任務,而不是知難而退;遇事就躲??偸菫樽约哼_不成目標找借口,以致最后別人不敢對他委以重任,老大不小,還是一個低能兒!在心理學上,人們總需要處在一個‘無能級’;這像一些臺階,讓我們不斷的努力、思考,解決問題;踏上人生的下一個目標。如果總是為自己設(shè)限,其實是可以做的事情,但沒有去努力,結(jié)果堪憂。有人做過試驗:將跳高冠軍‘跳蚤’放到一個玻璃杯里,然后蓋上玻璃片(我們遇到的問題);跳蚤跳了幾次后,總是撞在玻璃片(嘗試去做);然后跳蚤就調(diào)整跳的高度,剛好接觸“玻璃片”(將心理預期調(diào)整得更低),試驗人員再將玻璃片放得更低(更簡單的問題);這個跳蚤試了幾次后;再次調(diào)整自己跳的高度(再把心理預期調(diào)整得更低),這樣幾周下來;玻璃片放得非常低,跳高冠軍‘跳蚤’;居然不會跳了;變成了‘爬蚤’。這個跳蚤徹底的失去了跳高的機能;而我們?nèi)绻策@樣,將會像跳蚤一樣,失去自己,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啊!難道就不能恢復跳蚤的機能了嗎?當然,是可以的,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在杯底加熱,隨著跳蚤周圍環(huán)境的改變,有的跳蚤重新跳了起來。重新恢復了自己的自信,找回了自己;走向成功;跳出了玻璃杯。
有的人說,傻瓜;如果這個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該怎么辦?俗話說“沒有過不去的坎,只有過不去坎的人”、“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這些話說明一個道理:我們在處理任務時往往不是不能成功,而是可能有暫時的失?。欢鋈魏问虑槎际怯蟹椒ǖ?;只是我們暫時沒有找到處理這個問題的方法而已。如果我們盡心去做,相信最終大都能成功。如果當我們遇到困難時該怎么辦呢?“堅持到底,永不放棄”,這是英國前首相丘吉爾的一次演講詞,也是他一身的寫照。在上世紀50年代的時候,丘吉爾已經(jīng)很老了,在一所大學做演講時,花了好長的時間,用顫抖的聲音,斷斷續(xù)續(xù)的重復著幾個字“堅持到底,永不放棄”;大家還沒有明白過來,他已經(jīng)走下演講臺,座車離開;車后響起雷鳴般的掌聲。是啊“堅持到底,永不放棄”,這是丘吉爾用一生的實踐總結(jié)出來的道理;這就是我們做事情的態(tài)度(注:二戰(zhàn)時,英國頂住了德國的狂轟濫炸,成功的開辟第二戰(zhàn)場;取得了二戰(zhàn)的勝利。還有一個例子可以說明堅持的重要性:西爾維斯特。史泰龍在沒有成名之前,什么事情都做過,跑過龍?zhí)?、打過地下拳擊;但他始終沒有放棄渴望成功的追求;就是要成為人人矚目、萬人景仰的電影明星。他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歷編寫了劇本《洛基》,希望自己能做主演,他拜訪了1555次公司,前面都被拒絕了,當失敗的記錄達到1555次,終于有一家公司愿意采用史泰龍的劇本,并聘請史泰龍擔任片中的男主角,憑借電影《洛基》一舉成名;從此踏上了明星之路,他成功了!
當然,世事無絕對,也可能我們盡了最大的努力,卻仍然沒有成功,但只要我們真正的付出了全部的心血,即使失敗,也不是我們的過錯,也可問心無愧。就象本屆奧運會節(jié)目《王者英雄》講的一樣,做不了王者,至少也要做個英雄。
在《易經(jīng)》里面,我們經(jīng)常會接觸到這樣的一個東西“遁去的一”,這個‘一’是什么呢,那就是我們的心態(tài),這是解決問題的源泉;也是我們思考的動力。古人很早就開發(fā)訓練自己的思維,思考問題,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為現(xiàn)代人面對激烈的競爭,我們還要等嗎?;行動起來吧。從自己做起;在遇到問題時,多想想那個“遁去的一”;相信自己,一定可以,不要有太多的“為什么”,態(tài)度決定個人的責任感——態(tài)度決定一切!作文
問題背后的問題讀后感8
我是一名社區(qū)負責老齡工作的工作人員,在我們這個群眾里,我們所有工作人員都在全心全意的去遵守為人民服務的理念,透過學習《問題背后的問題》這本書,使我更加深刻的理解群眾的價值。
我認為服從是行動的第一步,表示我們首先理解這個任務,然后再談其他的問題,這是一個態(tài)度的問題。在社區(qū)工作中,我不管是否樂意,情緒好壞,總是采取用心樂觀的態(tài)度,持續(xù)一種愉快的情緒是務必的。當理解任務時,何不這樣想“啊,我的運氣真好,又有一次學習的機會”。如果持續(xù)這樣的心態(tài)來對待工作,還有什么事情不能做的呢。
我一向在想,無論做什么事都要有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如果我們沒有職責心,不認真做事,則不可能將事情做好,如果老是不能做好事情,就不能為社會、社區(qū)創(chuàng)造價值,《問題背后的問題》告訴我們,在做事情時,不要有太多的“為什么”,承認個人職責的存在是一切問題的答案,它需要竭盡全力、全力以赴的完成理解的任務,而不是知難而退、遇事就躲,總是為自我達不成目標找借口,以致最后別人不敢對你委以重任,莫為失敗找理由,要為成功找方法。
今后我就要以一個主人翁的精神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之中去,我對我們這樣一個群眾深深的眷戀,就要與這個群眾同呼吸、共命運了,我想個人職責與社區(qū)職責必須是到達了高度的統(tǒng)一,才能更好的干好工作,不辜負領(lǐng)導的期望。
問題背后的問題讀后感9
讀完《問題背后的問題》這本書,掩卷沉思,不經(jīng)意回想起了自我成長中所走的每一步,豁然之中有一種感悟:人生道路的許多不如意、挫折、失敗,其實都是能夠避免的,從《QBQ問題背后的問題》書中的案例均可找到其共同原因——那就是問題出現(xiàn)后未對自我徹底的剖析、歸納、總結(jié),從中找出原因,進而改善,避免犯重復性的錯誤,而是常常責怪他人,抱怨客觀環(huán)境,最終問題重復性的出現(xiàn),構(gòu)成惡性循環(huán),結(jié)果可想而知。
前中國足球教練米盧有句話:“態(tài)度決定一切”,本人十分認同,這句話強調(diào)的其實也是一種個人職責,在自身中找原因從而采取用心主動的態(tài)度的一種正面思維方式。
目前許多公司都在講:團隊建設(shè)、團隊精神、大局利益。但請不要忘了:團隊是由各個個體組成的,如果個人缺乏對團隊的認同感,自我意識強烈,個人目標與團隊目標達成不了共識,又何來團隊合作,而且團隊中的大多數(shù)人畢竟都是凡人,名人韋爾奇那樣的優(yōu)秀領(lǐng)導者,能夠有效的影響他人,使一個國家、一個公司、一個團隊在發(fā)展過程中能不斷的修正偏差,引領(lǐng)正確的方向,共同朝既定的目標邁進。既然如此,我們就就應承認現(xiàn)狀,認清自我,用心主動的改變自我,使自我的行為、目標、價值觀貼合團隊組織的行為、目標、價值觀。(當然你是優(yōu)秀的天才領(lǐng)導者,另當別論)。
相反推諉、抱怨、拖延、執(zhí)行不力已成為現(xiàn)代管理所不允許的,現(xiàn)代管理者需要的是正面思維,敢于承擔職責,用心行動,有效解決問題。不是要求別人為你做些什么,而是改變自我,自我能為別人做些什么,此刻是一個講究職責的時代,我們每個都就應做個有職責感的人。
“改變世界很難,改變自我容易,心若改變,態(tài)度就會改變?!倍鴳B(tài)度決定一切,所以改變要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持之以恒,方可有所作為!
問題背后的問題讀后感10
這是暢銷書《QBQ!問題背后的問題》的姊妹篇,該書首先回顧了QBQ的精髓:通過問QBQ——“問題背后的問題”,將承擔個人責任作為解決問題的關(guān)鍵點,從而摒棄推諉、抱怨、拖延、執(zhí)行不力等工作中的通病,建立更有活力的團隊。然后以真實的例子,逐一講解了在實踐QBQ、提高責任意識中需要遵循的五項原則:學習、負責、創(chuàng)意、服務、信任,并提供了將這五項原則化為企業(yè)及個人優(yōu)勢的行動方案。
社會上,遇事推諉、沒有個人責任意識的人并不少見,抱怨別人一無是處的人也不稀奇,不知上進不肯學習的人更是比比皆是。但是,要找一個肯吃苦耐勞、肯學習又認真負責,還具有創(chuàng)意,并凡事以服務為中心的人卻少之又少!要做一個混同一般的人是很容易的,但要做一個與眾不同的人,其實也并不難,就是觀念轉(zhuǎn)個彎,態(tài)度調(diào)整一下。
出了校門,不再有人在你身旁耳提面命:態(tài)度應該這樣,事情應該那樣;進入社會,不再有人拿出十足的耐心教你做功課,給你寬裕的時間學習。一切得自己對自己負責,像是一艘從未出過港的新船,要自己去游歷汪洋大海。
經(jīng)過多年的社會歷練,我個人認為凡事在于“態(tài)度”。當一個人的態(tài)度出現(xiàn)差池,哪怕他再杰出,都有不為人認可的部分。雖然說QBQ是一套關(guān)于處世的工具法則,但是書中更強調(diào)QBQ的優(yōu)勢實踐原則就是“態(tài)度”。態(tài)度擺正了,可說是成功者為成功找方法,而態(tài)度不正確,就叫做失敗者為失敗找理由。
由于個人工作上的歷練,在日常生活中,習慣對問題采取直接的“切片處理”。什么是“切片”呢?就是單刀直入,直接洞察問題。一個被自己定義成問題的問題,當然不能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思而不考,除非那是別人的問題,那就省著點,別管。話說回來,真正要嚴加管教的問題是關(guān)于自己。
要是自己能管的問題,不就不是問題了嗎?我們總是把全部的力氣用在對付別人身上,也許從未試過“想辦法對付自己”這個方式。當你把所有的力氣花在別人身上時,你會發(fā)現(xiàn),問題總是永無止境。如果你換個角度,把力氣用在對付自己的缺點上、用在自我提升上,頓時所有的問題都不再是問題,因為你將會變成一個消融問題的人,而不是窮于應付問題的人。
我在外商公司工作的24個年頭里,心中醞釀出一把尺,這把尺可以標示成功、失敗,可以度量優(yōu)秀、平庸。我發(fā)覺常見的工作態(tài)度有下列三種:
第一種,永遠以個人利益為前提,脫開個人利益范圍他漠不關(guān)心。這種工作者往往將自己導向失敗。
第二種,以部門利益為重心,凡是對他的部門有益處的,他舉雙手贊成;反之他事不關(guān)己,高高掛起。這種工作者通常有相當大的門戶之見,遇到橫向溝通時便會出現(xiàn)各種問題。
第三種,以公司的利益為使命,懂得識大體,秉持這種大格局的工作態(tài)度,通常是公司最優(yōu)秀的成員,也是可以擔大任的精英。
話說我個人的親身經(jīng)驗,當年,我剛到上海的時候,想要買個日本進口的熱水瓶,于是我就近到淮海路的一家百貨公司去尋找。我接連問了三位售貨員,他們都告訴我:“不知道?!蔽矣掷^續(xù)去問第四位售貨員,最后他才告訴我:“我們這里賣的都是國產(chǎn)品,你要買進口的熱水瓶,應該到淮海中路的某家百貨公司去?!边@下我才豁然開朗,并且牢牢記住了這位售貨員,心想下次要購買國產(chǎn)品的時候,一定會來找他。
這個故事雖小,卻印證了QBQ的精神。前三位售貨員的服務態(tài)度就是標準的不管、不理、不說,第四位才真正懂得了服務的精髓,實踐了QBQ的原則。
在科技發(fā)達且各行各業(yè)進步神速的今天,服務品質(zhì)和工作態(tài)度更應該加緊腳步跟上時代。在《QBQ!的五項修煉》一書中,清楚地指出:個人要在生命過程中創(chuàng)造出自己的優(yōu)勢,只要確實掌握“學習、負責、創(chuàng)意、服務、信任”的五項原則,必定能為自己交出一張亮眼的“人生成績單”。我相信!你呢?何不試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