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的《師說》讀后感
韓愈的《師說》讀后感
當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后感了。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韓愈的《師說》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三件事促使我決定重新細讀高中語文課上學過的韓愈的古文名篇:《師說》。一是幾年前在南校區返回本部的班車上,正值下班高峰,人群擁擠。一位同學給我讓座后,又對我說:“老師,其實我們并不是給所有的老師讓座的?!甭勚?,心中一沉,師道尊嚴不再是金身佛雕,我們正被學生放在天平上一一稱量;二是去年我校舉辦的加強師德建設名師報告會,會上四位教學名師崇高的職業道德、高尚的人格魅力、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不禁令人見賢思齊,要為教師這個太陽底下最神圣的事業奉獻終生;三是在課堂上給學生播放了一段與授課內容密切相關的美國耶魯大學公開課視頻,英俊儒雅的美國大學教授、純正地道的英文發音、豐富翔實的圖片資料和文化背景介紹,本以為會讓學生嘆為觀止,沒想到不滿20分鐘,就有十來個同學低頭耷腦,表情渙然。當我及時關上視頻,用自己的中國英語講課時,他們又抬起了亮閃閃的眼睛。對此,一喜一憂,喜的是電腦網絡無論如何方便,學生永遠需要你,需要與你面對面、心與心的交流;憂的是自己何時才能達到耶魯大學教授的水平。
古圣先賢有很多談師論教的名言警句,最耳熟能詳的莫過于韓愈為抨擊唐朝士大夫之族恥于從師而作的短短549言的《師說》,從“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到“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就教師的重要作用、從師學習的必要性以及擇師的原則做了言簡意賅而又振聾發聵的論述,至今讀來,仍是字字珠璣,沁人心脾。此番重讀,是以生活在尊師重教的大環境下的一個在崗教師的身份,著重思考學習韓愈所論述的教師的重要作用,教師的使命和責任。
吾師道也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曾有一句名言:“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表n愈則說道就是我的老師,我追求的是道,道在哪里我的老師就在哪里,無論貴賤,無論長幼?,F代漢語譯文將韓愈的“道”簡化為“道理”,道理在哪里,老師就在哪里。事實上,“道”是我國最復雜、最具民族特色和最具包容性的一個詞。“道”字,本訓道路。說文解字:道,所行道也。天道,指自然法則,人道,指倫理法則。因此道之含義,從道路引申到人所當行的路、當做的事,以及自然界一切現象和法則,統括一切事物的原理和方法,其中蘊含了自然和人文界的一切?!按髮W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皞鞯馈本褪羌ぐl學生先天固有的善的德性,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觀世界觀,養吾浩然之氣,在傳承民族優秀文化的同時有創造有革新,最后達到身心和諧的完美境界。由此,為人師者必須首先具有廣博的科學和人文的知識,知往古,述來者,有高度的道德和哲學修養。道德感、歷史感、責任感和前瞻性無疑是傳道者的.必備品質。在目前高度國際化的時代,跨國際、跨文明的視野和胸襟應該也是“道”之一部分。
在549言的《師說》中,“道”字重復出現11次,“業”2次,“惑”7次,傳道之為師者的重要職責由此可見一斑。
句讀之師非師
《師說》其實可以說是《大師說》,韓愈所說的老師不是指照本宣科、幫助學生斷句、為學生講解詞義的授業之師,而是能夠傳道解惑的有社會影響力的大師?!氨送又畮?,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蹦切┖⒆觽兊睦蠋?,是教給孩子們讀書和學習書中文句的,不是我所說的那種傳授道理、解釋疑難問題的老師。不懂得書中的文句就從師學習,疑難問題不得解釋,卻不向老師請教,小事學習,大事反而丟棄,我看不出他們明白道理的地方。雖然,韓愈在此批評的是那些小事學習大事反而丟棄的學生,但是,我們在崗教師可以理解為對為人師者的告誡:照本宣科,只圉于課本知識,只見樹木不見樹林,只授術業不講使命,只能成為童子之師、句讀之師,將不會是合格的大學教師,何況大師。
《師說》是一千多年前韓愈對封建士族制度下,看重門庭出身、鄙視學問的不良社會風氣的抨擊和辯駁,抗顏為師,嘉行古道。在整個社會都在倡導尊師重教、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今天,作為擔負著培養厚基礎、寬口徑復合型人才和創新性拔尖人才的大學教師,重讀《師說》,僅僅是提升自己的職業道德和使命感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