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論文1000字范文(精選三篇)
弘賢作文網“德育論文范文”相關三篇,精選作文內容:
德育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自覺地遵紀守法,依法維護自身權益,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健康的心理素質。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德育論文1000字范文(精選三篇),歡迎閱讀借鑒。
德育論文 篇1題目: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探索
摘要:小學是每個人一生的第一步,心理學相關知識表明,小學時期是人性格形成的重要時期,是整個人生的基礎。小學班主任在教學活動中擁有特殊地位,他們要認識到做好小學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與必要性,認真分析小學班主任德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重視養成教育的作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樹立整體觀念,強調整體意識等途徑積極進行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探索。
關鍵詞:小學 班主任 德育 教學
一、小學班主任開展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學做人是做學問的前提,德育工作是一切教學活動的根本。小學是每一個人成長過程中的第一步,這一步打下良好的基礎將為小學生們對人生和世界的認知的奠定良好的基礎。在小學生心目中,班主任是個無所不知的人,班主任在小學生心目中有崇高的地位,這決定了小學班主任的言行對小學生有巨大影響。小學班主任應該重視德育工作,認真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幫助小學生健康成長。
班主任的工作是一個長期的、系統性的工作。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小學班主任要時時刻刻地牢記住這一點。目前,中國進入了各種矛盾突發期,為了適應社會發展的新變化,為了迎合小學生的心理狀態,小學班主任必須在了解學生狀況的前提下,勇于嘗試新的方法和途徑,擴展德育工作的內涵、創新德育工作的模式,真正地把德育工作做好。
二、小學班主任德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書與育人工作相互脫節
目前,部分地區的學校不重視學生的德育工作,將小學思想品德課程看作可有可無的課程。部分學校將德育工作的教學任務分給了其他任課老師。這樣,學生很難獲得專業的思想品德知識,很難講德育方面的知識轉換為自己的實際行動。這樣學校的做法缺乏必要的監督,勢必將影響學生整體思想品德素質的提高,勢必將影響每位學生的健康成長。
(二)沒有選擇合適的德育方法和途徑
部分學校和老師對學生進行德育工作,沒有弄清楚每個學生在思想觀念、家庭教育、生活環境、身心發展等方面存在的不同。沒有針對不同學生的具體情況,采用不同的德育方法。由于沒有選擇合適的德育方法和途徑,使得每位學生難以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得每位學生沒有學會收集與德育相關的資料的能力,也沒有積極性參與相關的活動。
(三)部分班主任德育教學工作的能力有限
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和對德育的認識水平是學校開展德育工作的主要目的。培養學生愛國、勤勞、誠信的道德品質,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美方面的全面發展。由于小學生的思想比較幼稚,需要班主任以身作則,積極引導。但是目前,部分小學班主任還沒有認識到德育教學工作的重要性,在德育教學中采取機械講授的教學形式,這樣勢必影響了德育教學工作的效果。
三、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探索
(一)學高為師,身正為范
班主任是一個班級活動的組織者、管理者和領導者。班主任工作對建設良好的班集體,形成良好的班風班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學校中,班主任與學生之間接觸的時間最長,交往最多,對學生的影響最大。班主任的形象具有示范作用,他們的舉動都會對學生產生重要影響。因此,班主任要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就必須先提高自身的素質,要規范學生的行為,就必須先規范自己的行為,真正做到學高為師,身正為范。
在學校這樣的環境中,班主任是學生最直接的榜樣,是學生最值得信賴的老師。在全面加強素質教育的今天,班主任更應提高自身的素質,樹立高尚的職業道德,以自己高尚的道德風范去影響和教育學生,使自己的言行潛移默化學生。
(二)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班主任要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班主任通過學校的合唱比賽、運動會和日常活動來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強化學生的集體意識,使學生的榮譽感和責任感,統一到班集體的建設上來。各種類型的主題班會對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有巨大的推動作用。小學班主任要精心策劃主題班會,通過班會,引導學生做一個熱愛生活、熱愛集體的人。
小學班主任要培養學生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培養學生與他人和諧相處的意識,塑造他們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作為小學班主任,面臨新的形勢和新的挑戰,要不斷加強對小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小學班主任要做好小學生的德育工作,使小學生走好人生的第一步,真正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領航人。
(三)樹立整體觀念,強調整體意識
小學生性格的養成是多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在信息化時代的今天,僅依靠小學班主任自己來完成德育教育是不可能的。小學班主任要緊跟時代步伐,利用家庭和社會的資源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小學班主任在強調學校教育的基礎上,要利用家庭教育對小學生成長的重要作用。小學班主任要保持和每位學生家長的溝通,與家長就學生的教育問題進行交流,共同制定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
學校領導和班主任都要著眼于整體性的教育改革,依靠家庭和社會的作用共同塑造學生完整的人格品質,培養優秀的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在加強道德教育的同時,學校內部要形成統一的整體,樹立整體觀念,互相配合、互相補充。學校、家庭和社會也要協調一致、共同發展,共同進步,促進小學生的德育成長,全面提高小學生的德育素質。
總之,班主任作為班級的組織者和管理者,必須不斷加強學習和研究,逐步改善和改進小學思想品德教學工作,培養適合社會發展的合格人才。一棵小樹苗成長為參天大樹的過程中,離不開老師的辛勤澆灌,用心管理,也離不開整個社會的努力。
德育論文 篇2題目:淺談和諧師生關系建立
師生關系是教師和學生之間進行溝通和交流的最直接的途徑。師生關系直接影響著教育教學的效果,從某種意義上講:“師生關系就是教育質量”。學生要發展,教育質量是關鍵。實踐表明,師生之間關系如何,直接影響教育效果。
我從教已經十多年了,我深知和諧師生關系對于教學的重要性,我緊記于心并付諸行動中,我把真愛帶給我的學生,我愛他們并尊重他們。而學生也看到了我做的一切,從心里和我的距離拉近,我也漸漸感受到了學生對我的感情。得益于這種感情,我的教學成績比我想象的要好很多。但是,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也要注意一下幾點問題:
1、與學生保持適度的距離
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歸根到底是為了提升教學效果,為了促進學生道德品質的提升。與學生打成一片,可以使學生感受到老師的親和力,喜歡上某位老師從而喜歡上某種科目,提升教學效果。可是如果和學生走的太近,沒有一點距離的話,結果會背道而馳。不能只做慈母,同時還要做嚴師。我就深深體會到了這一點。由于剛接手一個新的班級,我想盡最大努力和學生搞好關系,因而從某些程度上縱容了學生。比如我的課上,我從不要求他們端端正正規規矩矩做好,只要他們認真聽課,坐不坐正我覺得無所謂,還有如果我在課堂講到難題,他們討論我也能接受。剛開學時,同學們的學習熱情很高,課上都能保證認真聽講。可當一個學期過去了,學生開始浮躁,有人做小動作或者由討論問題演變成了說閑話。這個時候我再去管理,就有些難度了,不是他們不服管教,而是他們認為和我的關系好,不害怕我,即使是我在訓他們的時候,他們也覺得像在開玩笑好玩。而我心里也有了障礙,因為這群孩子們對我的感情很真摯,平時對我很好,有時候課間會主動和我談談家里的事,談談自己的心里話,有什么煩心事也跑來和我交流。所以到本該狠狠批評他們的時候,我卻有點不好意思把話說太重,而批評的輕了他們不以為意。所以我意識到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必須與學生保持適度的距離,要嚴慈相濟,嚴中有愛,這是一種純粹的愛,科學的愛,理智的愛。
2、德高為師,堅持原則性
我認為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必須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所以我要從道德上對自己嚴格要求,做一個道德典范,這樣管教起來學生才能讓學生心服口服,遇到比較刺頭的學生要堅持自己的原則性,和他“斗爭”到底。比如說發現學生上網玩游戲,即使他在家玩,也要管到底,只要老師堅持學生才會妥協。還有一次,我正在上課,有個同學來晚了,“砰”的一聲推開教室的門,然后大搖大擺地進來了。我強壓住怒火,說道:“誰讓你進來的?請出去。”他瞪了我一眼,我瞪著他,有半分鐘,他妥協了,最后出去了,又從前門喊了個報告進來了,我松了一口氣,這場斗爭我贏了,為我以后在班里進行有效的管理打下了基礎。不然以后在班里,老師再想管理就難了。所以我認為老師先修身,然后堅持自己的原則,和諧的師生關系才能建立起來,然后“天下”才能好治一點。
教育專家說,一個成功的老師就是一個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所謂親其師,信其道……于是我覺得我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從教師角度來說,和諧的師生關系能使學生尊敬、依賴并且喜愛教師,這對教師是一種鼓勵和鞭策。所以,如果教師能夠和學生建立一種友好合作的關系,而且共同擔負任務和解決問題,學生的行為就會傾向維護這種關系,這樣相互間的交往就會促進學習,在良好的心理氛圍中,學生尊敬、信賴教師,就比較容易接受教師對自己的嚴格要求和批評意見,從而避免由于人際關系而影響學生學習情緒和教師教學態度的事件發生。
德育論文 篇3題目:如何讓孩子玩的天性走進科學課堂
一、營造和諧氛圍,讓學生敢問
低年級課堂上小手林立,氣氛很是活躍;到了中年級這種勢頭明顯衰弱;等到了高年級課堂可用沉寂來形容。數據表明學生課堂上敢不敢提問,課堂氛圍和師生關系是主要因素。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我們首先要做的是在教學過程中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所以,教師要以愛為基礎,以情為先導,營造一種愉悅、寬松、平等、合作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有積極的情感體驗。其次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教師要從一個指揮者轉變為一個引領者,走近學生,了解學生,和他們打成一片,成為他們中的一員,和孩子們一起探究,一起動手,一起學習;教師要真誠地面對學生,鼓勵多于指責,信任多于批評。不管學生提出的問題是多么膚淺或幼稚,我們都應該給予適當的鼓勵,精心呵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另外,對于同學之間的嘲諷,也要進行及時制止。只有在這樣的氛圍之下,學生才能敢想、敢說、敢問,為問題意識這顆種子的生長提供充足的陽光、水分和適宜的土壤,利于其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二、關注生活現象,讓學生有問
學生的問題可能來自于教材、書籍、教師,但大千世界更是學生問題的源泉,所以我們一定要注重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去發現問題。學生對周圍事物充滿了興趣和疑問,即便是看到了一群小螞蟻,他們也會情不自禁地在地上蹲半天,觀察的同時諸多問題在腦海里閃現:“螞蟻在做什么?”、“為什么它們走路時排著隊?”、“它們待會兒能找到回家的路嗎?”、“螞蟻會說話嗎?”、“螞蟻身體這么小,怎么力氣這么大?”等等。所有這些問題,雖然都不復雜,甚至有的不能算作真正意義上的“問題”,但這些問題卻來源于學生對身邊生活、環境的'直接觀察與感受。每當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我們都要給予學生高度贊揚并努力幫助其找尋到答案,細心呵護學生這種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此基礎上引導其他更多學生,更富熱情、更科學地去觀察、研究其身邊的事物和現象,并由此不斷地、自主地去發現問題。
三、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會問
“問題情境”是指教師依據教學內容,提供以激發學生問題意識為價值取向的刺激性數據材料和背景信息,通過外部信息和內部知識經驗的沖突引起最強烈的思考動機和最佳思維定向。我們在科學教學過程中應重視問題情境的創設,使學生在問題情境中能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1、創設趣味性問題情境
生動和趣味的學習材料是學習的最佳刺激,我們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點,利用游戲、魔術、故事等形式進行問題情境的設置,以趣引思,使學生處于興奮和積極的思維狀態。例如教學《摩擦力的秘密》一課,上課伊始我采用魔術的形式導入:取出兩本書頁交叉在一起的書,請學生檢查有沒有刷上膠水,有沒有其他什么機關。然后請兩個“大力士”上來把交叉在一起的書拉開,結果兩個同學用盡全力也拉不開。接下來教師對準書頁吹了一口“仙氣”,輕輕松松就把書分開了。學生驚訝之余,問題立刻在他們腦海里形成,并產生了對新知識探索的強烈需求。創設趣味性的問題情境,動人心弦,發人深思,可以很好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探究事物奧妙的動機。
2、利用實驗創設問題情境
實驗是學習科學知識,完成探究過程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創設實驗情境,引導學生觀察并思考實驗中新奇現象發生的條件和原因,學生的各種疑問會因運而生。例如,教學毛細現象時,我引導學生做如下實驗:將兩片合緊的玻璃片插入盛有紅水的水槽內,發現水會沿著玻璃片往上升。“水往低處流”是學生腦海里根深蒂固的想法,問題就在他們矛盾的心理狀態下產生。再如,教學熱脹冷縮前,我讓學生觀察爐子上水壺燒開前的變化(可播放視頻),學生自然會問:“壺里的水為什么會溢出來?”經過一番辯駁達成共識“可能是壺里水被燒熱后,體積脹大了。”“怎樣證明呢?”學生又爭先恐后談自己的設想。只要我們不斷創設類似情境對學生進行反復訓練,學生定能做出深入的多維度的思考,進行創造性的思維活動。
3、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創設問題情境
隨著科技的進步,教學手段越來越先進,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技術已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局面,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創設問題情境也能很好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例如,教學《使沉在水里的物體浮起來》一課,出示課件:潛水艇時而在海面游弋,時而沉入海底。學生自然會問“潛水艇是如何做到上浮和下沉的?”再如,《火山和地震》一課,出示課件:再現火山噴發和地震時的震撼場面,給學生一種視覺沖擊。學生感慨大自然力量的同時,關于火山和地震的問題也在腦海里自然浮現。現代教育技術這種圖文并茂,豐富多彩的人機交互方式,極大激活了學生思維,提高了學習效果。
四、掌握提問技巧,讓學生善問
學生具備主動提問的意識后,不等于他們就能提出明確有價值的問題,往往會出現不能清楚表述所提問題,不能把問題問在重點處、關鍵處等情況。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還要教給學生提問的技巧,讓學生善于提問。首先,要指導學生會用科學、規范的語言來表述問題。
學生的很多問題僅僅是頭腦中的一些疑問,這些疑問往往是模糊的、籠統的,這就需要指導學生用明確、規范的語言表述出來,一般要經歷邏輯思維和語言組織的過程。例如教學《校園里的小動物》觀察蝸牛這一環節,我讓學生觀察蝸牛的同時思考從哪些方面來研究蝸牛?學生:“我想知道蝸牛能不能看見東西?”教師:“也就是研究蝸牛有沒有視覺?”學生:“我想研究蝸牛能不能聽見聲音?”教師:“也就是研究蝸牛有沒有聽覺?”學生:“我想研究蝸牛吃什么?”教師:“也就是研究蝸牛的食性?”學生:“我想研究蝸牛是怎么走路的?”教師:“也就是研究蝸牛的運動?”等等。從低年級開始經常這樣訓練,學生逐漸就能用科學、規范、簡潔的語言來表述問題、概念和規律。
其次,指導學生篩選問題。當學生提出各種問題后,教師要幫助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整理、歸類。然后根據實際條件,找出哪些問題適合我們研究,哪些問題現在還無法研究,哪些問題不需要研究,在此基礎上確定課堂研究主題。如教學《研究紙》一課,學生展示搜集到的紙以及它們的不同用途后,教師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和側面提出問題。然后和學生一起把有關紙的諸多問題歸結為:光滑、軟硬、吸水、厚薄、透光程度和造紙的過程以及發展等。
課上可以選擇對紙的光滑、軟硬、透光程度和吸水性能進行研究,而對于課堂上不能或來不及探究的問題,如紙的厚薄和造紙的過程及發展等,鼓勵學生在課后通過查資料或借助更精確的儀器繼續進行研究。這樣有目的的訓練,慢慢地學生就知道如何去獲取有價值的探究問題。問題意識不僅有利于學生的科學學習,還激發了學生對于科學的濃厚興趣,同時也是鍛煉學生思維,培養創新精神與能力的有效手段。但是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為此我們科學教師一定要把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當作一項重要工作長期去抓,讓學生在不斷質疑和釋疑的過程中提高科學素養,為培育創新型人才打下良好基礎。
【德育論文1000字范文(精選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