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褒的故事
【生卒】:?—前61
【介紹】:
字子淵,蜀資中(今四川資陽縣北)人。喜音樂,工詩善賦。宣帝時,因益州刺史王襄推薦,被征入朝,應詔作《圣主得賢臣頌》,遂得與劉向、張子僑等待詔金馬門,不久擢為諫議大夫。皇太子有病,令褒至太子宮與之娛樂,他朝夕不離,并誦讀奇文和自己的文章給太子聽,至病愈始歸。太子喜愛他的《洞簫賦》,常令后宮才人誦讀。王褒常從宣帝打獵,“所幸宮館,輒為歌頌”,成為一個地地道道的侍從文人。神爵元年(前61)奉命往益州祭祀金馬碧雞之神,病死途中。
《漢志》載王褒有賦16篇。今存《洞簫賦》、《九懷》、《甘泉宮頌》、《碧雞頌》、《憧約》、《責須髯奴辭》。其《圣主得賢臣頌》、《甘泉宮頌》等篇,皆歌功頌德之作。《九懷》形式模仿《九歌》,而其意則大抵就《離騷》“吾將上下而求索”一語敷衍之。內容空泛,缺乏真情實感。《僮約》是用口語寫的賦體游戲文字,文筆簡潔生動。因以嘲笑態度來寫奴隸,故內容不足取。唯《洞簫賦》是王褒獨具特色之作,在描寫音樂的賦作中,也是較早的一篇。劉勰稱“子淵《洞簫》,窮變于聲貌”(《文心雕龍·詮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