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綽的故事
【生卒】:314—371
【介紹】:
字興公,中原中都(今山西平遙)人。西晉著名文人孫楚之孫。綽少時與兄統渡江,家居會稽,喜山水,愛隱居,博學善為文。始任著作佐郎,襲封長樂侯。后為征西將軍參軍、太學博士、尚書郎等,轉為永嘉太守,遷散騎常侍,領著作郎。時大司馬桓溫主張遷都洛陽,綽上疏勸阻,不久任為廷尉卿,領著作郎。
孫綽在當時有文名。甚好張衡、左思賦,所作《初遂賦》已不存,《望海賦》亦殘,惟《文選》所載《游天臺山賦》詞旨清新,在晉賦中較為有名。孫綽本人視此賦為平生得意之作,曾對范啟說:“卿試擲地,要作金石聲。”這篇賦在描寫自然景物的方法上有自己的特色:它以“游”為線索,把自然景物貫穿起來,隨著作者的游蹤所及,景物不斷變換,千姿百態的景色隨著作者攀援的節奏撲面而來,令人應接不暇。及至攀過險道,登上山頂之后,“恣心目之寥朗,任緩步之從容”,則又是另一番纖草萋萋、流水潺潺、鶯歌燕舞、風光嫵媚的景色。作品的語言也顯得鮮明而有概括力。不過,由于作者總是要把那些釋義的話頭加到自然景物上,用以抒發賦序中所說的“方解纓路,永托茲嶺”的心懷,反倒損害了大自然的完美。孫綽的這種把佛、道思想與山水描寫合而為一,末尾也以此為歸結的寫法,正是當時流行的玄言詩的表現形式。東晉偏安江左,清淡之風更甚,反映在詩歌創作中是玄言詩盛行。孫綽是東晉玄言詩的代表作家,他的詩嚴重脫離現實,宣揚道家哲理,正如鐘嶸《詩品》所說:“理過其辭,淡乎寡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