罄竹難書典故故事|罄竹難書釋義
罄竹難書
【釋義】
形容罪行多得寫都寫不完。
【出處】
秦·呂不韋《呂氏春秋》:“亂國所生之物,盡荊越之竹,猶不能書也。”
北宋·宋祁、歐陽修、范鎮、呂夏卿《新唐書·李密傳》:“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
【典故】
隋朝末期,隋煬帝殘暴無度,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各地反隋勢力紛紛涌現,一心想要推翻隋王朝,建立新政。
此時,位于河南省東部的李密,軍事力量比較強大,他發表了一篇聲討隋煬帝的文章,上面有一句:“罄南山之竹,書罪無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罄竹難書”一詞便是從此處而來。
這篇檄文發出后,引起了很大的震動,而李密的聲勢也如日中天,各地反抗隋朝的勢力紛紛涌現了出來,希望李密能夠繼承天子位。而李密以洛陽未攻破為由,沒有立即答應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