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彝尊的故事
【生卒】:1629—1709
【介紹】:
清初學者、文學家、詩人。字錫鬯,號竹垞,又號行十,晚年稱小長廬釣魚師,又號金風亭長,秀水(今浙江嘉興)人。自幼家貧,酷愛讀書。清軍南下,曾組織志士,共圖恢復,后奔赴四方。康熙十八年(1679),以布衣舉博學鴻詞,授翰林院檢討,充《明史》纂修官。康熙二十三年(1084),因私帶楷書手進宮抄錄四方經進典籍,被劾謫官。康熙二十九年(1690)補原官,兩年后,又被罷官,于是退居鄉里。自幼酷愛讀書,辭官后修曝書亭,藏書近八萬卷。學識淵博,精通經史,擅長詩詞古文。著有《經義考》、《曝書亭集》,編有《詞綜》、《明詩綜》。
他是浙西詞派的創始者,與陳維崧合稱朱陳,刻有《朱陳村詞》。所作詞醇雅清空,宗法張炎、史達祖等,陳廷焯《白雨齋詞話》評其詞云:“竹垞詞,疏中有密,獨出冠時,微少沉厚之意。”所評極確。
其為詩,早年學唐,仕清后轉宗宋詩。與王士禎齊名,時稱“南朱北王”。查慎行評其詩曰:“句酌字斟,務歸典雅,不屑隨俗波靡,落宋人淺易蹊徑。”(《曝書亭集序》)
朱彝尊也頗能為賦。《謁孔林賦》,敘寫謁孔林時的所見所感,無陳陳相因之嫌,而有耳目一新之感;《湘湖賦》贊揚勾踐臥薪嘗膽忍辱復國之業績,可謂關切時事,有感而發。這些都是研究朱彝尊的思想,研究明清賦的成就時不能不注意的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