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革裹尸典故故事|馬革裹尸釋義
馬革裹尸
【釋義】
用馬皮包裹尸體。形容戰死沙場。
【出處】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馬援傳》:“男兒要當死于邊野,以馬革裹尸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
【典故】
東漢名將馬援,屢建戰功,漢光武帝時被封為“伏波將軍”。
當初,馬援大軍凱旋,馬援的朋友孟冀前來迎接,對馬援說了很多祝賀的話。馬援說:“我希望你可以說出教導我的話,沒想到卻和別人一樣祝賀我。五帝時期的伏波將軍,打下了七個郡縣的疆土,也不過有幾百戶的侯爵;而今我只立了一個小功,就給我一個大縣。功勞淺而賞賜卻很豐厚,像我這樣的如何又能長久呢?先生可有什么教導我的?”孟冀回答:“我并不聰慧,不知道教導什么?!?/p>
馬援說:“現在,匈奴和烏桓時常侵犯我邊境,外患并未平定。所以我應該主動請戰,前去殺敵。大丈夫應該熱血灑疆場,馬革裹尸體,又怎能和那些無能的懦夫一樣,只知道在家中和妻兒打鬧呢?”
孟冀聽后,很是慚愧,說:“做志士,的確需要馬援的雄心啊。和他相比,我實在太沒出息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