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的故事
【生卒】:813?—858?
【介紹】:
字義山,號玉谿生,又號樊南生。原籍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縣),自祖父起,遷居鄭州滎陽(今屬河南)。少時為牛(僧孺)黨令狐楚所賞識,引為幕府巡官。文宗開成二年(837)又由令狐楚兒子令狐绹推薦,得中進士。次年入李(德裕)黨涇原節度使王茂元幕為掌書記,王深愛其才,以女妻之。李商隱本無門戶之見,卻因此被牛黨詆毀為背恩變節。曾任校書郎、弘農尉、秘書省正字等職。宣宗時,牛黨執政,他一直受排斥,長期在外任幕僚之職,最后客死于滎陽。
李商隱的文學成就主要表現在詩歌方面。他的詩歌流傳下來的約600首。其早期詩作較多地表現自己的政治見解和豪情壯懷以及當時的社會動亂和政治黑暗,如《行次西郊作一百韻》描寫農民的苦難生活,闡發國家治亂“系人不系天”的思想;《有感》、《重有感》等,痛斥宦官專權;《井絡》、《韓碑》等,反對藩鎮割據;《哭劉》等4首,為“言皆在中興”而屈死的劉鳴冤叫屈,都抒發了作者憂國傷時的心情。他的詠史詩也有很高的成就,他不是“發思古之幽情”的無病呻吟,而是著眼于借鑒歷史的經驗教訓來指陳政事,譏評時世,使詠史成為政治詩的一種特殊形式。這些作品往往選擇歷史上封建帝王的荒淫誤國作為表現的主題,或嘲諷其求仙,或揭露其好色,或針砭其逸游亡身,或批評其宴樂無極,諷喻現實政治的用意十分明顯。無題詩是李商隱獨具一格的創造,因而也最為人傳誦。如《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等,表現士大夫們愛情生活的特點和弱點,感情真摯,詞句精麗,音調和婉,形象優美,確能體現其深情綿邈、綺麗精工的獨特風格。其中“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均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詩歌以外,李商隱的駢文在當時也相當出名,不僅屬對工整,用事精切,且能疏密相間,氣韻自然,有別于晚唐一般四六文章之以饾饤華贍為能事。代表作有《奠相國令狐公文》、《重祭外舅司徒公文》、《祭裴氏姐文》等。不過,他的駢文中,一大部分屬于官場應酬文字,內容比較貧乏。
李商隱的賦今僅存《虱賦》、《蝎賦》兩篇完整的諷刺小賦。《虱賦》是諷刺那些專吸窮人的血卻不敢碰豪貴的人們;《蝎賦》則是諷刺那些專搞陰謀暗害的人們。這兩篇賦,不僅諷刺辛辣,形式也很特別,每篇只有四言八句。用這個狹小的篇幅寫一篇完整的賦,這是義山的創造,也是賦體的一種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