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謖究竟是怎么死的?是被斬首還是病死獄中?
馬謖究竟是怎么死的?是被斬首還是病死獄中?
馬謖守街亭卻沒守住,以至于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就這樣泡湯了,這段歷史很多人都知道。而后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畢竟馬謖在之前自己立下了軍令狀,既然沒有做到,自然就得按照軍法來處置。但是關于馬謖之死,現在卻有一個令人疑惑的地方,有些史料當中的記載,或許說明馬謖雖然被下獄,卻并非死于斬首,而是病死。那么,馬謖究竟是怎么死的?
在大多數人的認識里,馬謖是在丟失了街亭,因敗軍之罪被處死的,不過《三國志·馬謖傳》當中有一句話說“謖下獄物故”,又有人認為馬謖是病死在獄中的。那么,馬謖到底是病死還是被處斬而死的呢?
先來看一看“物故”一詞?!拔锕省敝杆劳?,最早出自《荀子》,說人不能不有疾病物故之變,《漢書·-蘇武傳》,顏師古作注,說“物故謂死也。言其同于鬼物而故也?!薄度龂尽㈣皞鳌樊斨幸灿小拔锕省币辉~,即“(劉)??窦参锕省薄E崴芍⑨屩姓f:“物,無也,故,事也,言無復所能事也。”就是說這個人沒有了,再也不能做事了。這樣一看,“物故”一詞既有病死之意,也有泛指的死亡之意。
不過,病死和殺死都是死亡,也難說馬謖的“物故”就一定是指病死的。即便是《三國志》里馬謖的死亡(物故)也只是做了一個結論,即馬謖下獄后死亡。
馬謖究竟是怎么死的呢?《三國志·馬謖傳》有一條注釋,記載了襄陽記中的一段話:馬謖臨終給諸葛亮寫了一封信,說“明公(諸葛亮)看待馬謖猶如兒子,馬謖看待明公也好像父親,我深深地希望您能(像舜帝)殺鯀興禹那樣,讓我平生的交往不覺得有所不足,如果那樣,馬謖即便是到了黃泉路上也沒有什么遺恨了。”
當時,有十萬人為馬謖流淚。諸葛亮親自到了處斬他的現場,后來對待馬謖的老婆孩子和平常一樣。諸葛亮的留守府長史蔣琬后來到了漢中,對諸葛亮說:“過去楚國殺了大將成得臣,晉文公聽說后很高興,這是都知道的事情?,F在天下統一的大業沒有完成而殺了這樣一個有智計的人,難道不是很可惜嗎?”
諸葛亮流著淚說:“孫武所以能夠制勝于天下,是因為他執行軍法明確。就像楊干擾亂軍列,晉國的司馬魏絳殺了他的仆從一樣。現在天下還處在分裂狀態,用兵才剛剛開始,如果廢棄了法度,又怎樣用兵去討伐敵寇啊?!?/p>
以上這段話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分析一下:一是馬謖的話。他是知道自己要死的,所以給諸葛亮寫信希望諸葛亮只殺他一人,不要牽扯到他的老婆孩子。當然了,這話只能說明馬謖已經被定罪,不能說明馬謖是死于病還是被殺。二是十萬人垂淚,說明很多人是知道馬謖將被處斬的。如果馬謖是病死于獄中,怎么會有那么多人流淚呢?應該是眾人嘆息才對。另外,馬謖不可以自殺嗎?不可以!經過允許的自殺是一種“恩典”,因為允許自殺意味著個人能夠保留全尸,家人將不被追究責任,否則,就是一種不認罪的對抗,其后果就很難說了。三是蔣琬的話指向很明確,馬謖就是被處死的,諸葛亮沒有否認。
還有最為重要的一點,古人講究的是“蓋棺論定”,即一個人最后的結局是什么。比如說商鞅,大家都知道他是被秦惠王車裂了,但他是行刑以后才死的嗎?顯然不是?!妒酚洝ど叹袀鳌酚涊d:“商君既復入秦,走商邑,與其徒屬發邑兵北出擊鄭。秦發兵攻商君,殺之于鄭澠池。秦惠王車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滅其家?!痹谶@兒說得很清楚,商鞅是被泰國軍隊殺死在鄭國的澠池,然后秦惠王將他車裂。那么,秦惠王為什么要對一個死人再使刑罰呢?原因就是那句“不要像商鞅一樣造反”,車裂是對商鞅的“論定”,用這種方法警告其他人,造反就要受到這樣的懲罰。
至此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沒有證據表明馬謖的“物故”是病死或者是自殺,反而被處斬卻是確定無疑的。也就是說,馬謖的棺蓋是定在丟失街亭被處斬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