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打架,兩位軍神的對決!細看凱撒大帝與偉大的龐培的決戰
神仙打架,兩位軍神的對決!細看凱撒大帝與偉大的龐培的決戰
一般而言,一個時代的頂級名將們,往往缺乏同臺競技的條件,因為優秀的將領,總會避免在不占優勢的情況下作戰,但對于公元前48年的凱撒與龐培二人來說,他們就不得不在雙方都未處于良好備戰狀態的情況下展開殊死一搏。
凱撒的進軍
作為羅馬帝國前夕的共和國末期的兩位頂級軍事天才,凱撒與龐培在決戰前,其實雙方都存在勝利的可能。作為羅馬共和國時代功勛最為卓越的將領,20多歲就在羅馬軍團之父馬略與羅馬第一位終身獨裁官蘇拉的對決中崛起的龐培,他的軍事威望,原本一直壓倒不出名的凱撒,但在歷史上著名的前三頭同盟成立后,憑借大祭司和元老的身份與首富克拉蘇、龐培結盟的凱撒,卻在8年征服高盧的過程中展現了自己獨特的軍事才能。
平心而論,如果我們處于那個時代,幾乎沒有辦法斷定這兩人在戰場上孰高孰低,因此,當凱撒在公元前49年渡過盧比孔河,正式向羅馬元老院宣戰時,倉皇失措的元老們選定的領袖,自然便是在幕后影響羅馬政局的龐培。
龐培其實事先并沒有定下和凱撒兵戎相見的決心
龐培原本是不太打算正面與凱撒對決的,一方面他年齡比凱撒大,意志也早已消沉,沒有了過去的雄心壯志,另一方面他對于凱撒其實是存在一定的矛盾情緒的,雖然他自然明白一山不容二虎,可是三頭同盟在過去的運轉的確將元老院玩弄于股掌,在這一點上,龐培受益不少。然而,龐培最終在元老院其它成員的鼓動下擔任了元老院派的總指揮。
因此,當凱撒進軍首都羅馬時,龐培立刻帶著元老院離開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畢竟他一開始沒有準備與凱撒開戰,自然也不可能在首都布置自己的軍團。這里說一下,龐培不是沒有渡過過盧比孔河,蘇拉死后,第一個帶兵來首都要求權力的就是他,他比凱撒還先過了盧比孔河,如果說龐培是受到凱撒的渡河行為而驚慌失措離開羅馬的話,未免有些蔑視龐培的能力了。
占據羅馬城使得凱撒得以取得合法的名義作戰
實際上,龐培離開羅馬城,表面上是把首都留給了凱撒,讓凱撒另立中央,此后不再以叛軍身份與龐培對決,但實際上,雙方這里可以算是平手,龐培并沒有丟掉羅馬共和國中央政府,那些跟著他的大批元老院議員們,不正是羅馬共和國的核心嗎?但假如沒有離開羅馬城,那哪怕凱撒只有一個軍團,那也比連軍團都沒有的龐培強得多,那一旦圍攻羅馬城,龐培可就當場輸掉對決了。
因此,到這里為止,雙方可謂是平局,并沒有說是誰占到了便宜。
此后,兩個人的選擇,都是招納軍隊,不過,凱撒還需要對付西班牙地區的元老院-龐培派系,因為當地存在完成編制的軍團,并且龐培沒有前去指揮,顯然是一個軟柿子,對于凱撒而言,要與龐培進行決戰,擁有除了高盧之外的穩定后方自然是必要的,況且他剛剛占領羅馬城,不可能不花時間進行安撫與布置,而完成這些后想追逐警戒的龐培,一來不一定追得上,二來龐培畢竟是超一流的名將,倉促出擊很肯能迎來大敗。當然,還有一個非常實際的原因,那就是凱撒沒有艦隊,只能看著龐培的人馬在浪花中離開意大利,所以比起追擊,凱撒也只能趕緊聚攏一切力量了。
高盧老兵是讓龐培選擇避戰的一大原因
而龐培也沒有去有現成軍隊的西班牙,而是向東前往了希臘,去希臘固然沒有現成的軍團,但卻方便利用東方龐大的財富招募軍隊,況且元老院成員們也極有可能影響了龐培的判斷,讓他前往富裕地帶,畢竟養尊處優的元老院成員們可受不了蠻荒的西班牙。另外,西班牙地區不僅在富裕程度上遠不如希臘,也不能有效利用像小亞細亞地區這樣的富裕地區的財富,而且龐培年輕時就曾經在西班牙平叛,當地在之前的時代早就飽經戰火蹂躪了,這些應該都是龐培拒絕前往西班牙的原因。
當凱撒閃電般解決了西班牙的龐培勢力后,就開始進軍希臘了。凱撒的行動之迅速顯然超乎了龐培的預料,因為后者還沒有完成大軍的召集,對于距離上次帶兵已經有十多年時間間隔的龐培來說,他過去的那批軍團顯然已經不能直接利用了,而凱撒卻有著剛剛結束高盧戰爭不久的老兵們,所以,對于龐培來說,他明白對新組建軍團訓練迫在眉睫,但凱撒卻沒有給他充足的時間,名將之間有著共同的認識,而凱撒當然不會讓龐培軍彌補這個弱點。
凱撒在不利的情況下與龐培展開第一次作戰
龐培最初試圖利用艦隊阻止凱撒的渡海,這樣假如凱撒從陸路過來,他也能有更多的時間,但凱撒卻在冬季出其不意地躲過了龐培海軍的封鎖,代價是他的軍隊不能一次集結在他麾下。當凱撒最終來到希臘時,龐培也帶兵與他對峙了起來。
在希臘西部沿海的都拉基烏姆,凱撒終于見到了龐培,不過他卻處于劣勢中,他軍隊規模更小,騎兵不足,比對手少了上萬人,而且缺乏補給。凱撒在這里采用了就地搭建圍墻的戰法,試圖將龐培軍圍困在當地。凱撒之所以這樣,是因為龐培主動避戰,后者出于對自己士兵素質的不信任,因此主動選擇了一處沿岸地帶修建堡壘堅守,利用艦隊進行補給,對于這種不缺補給、數量眾多又固守的敵人,凱撒顯然不能直接進攻。
凱撒的戰術可以視為他擊敗高盧統帥維欽托利的阿萊西亞之戰的重演,那時他也是利用包圍城市的圍墻困住了這位高盧領袖,并擊敗了外圍的高盧援軍,最終取得了戰爭的勝利。可惜,對于素質遠超維欽托利的龐培而言,凱撒的這招卻遭到了致命的失敗。
都拉基烏姆戰役后的凱撒已無退路
龐培在這一期間極有可能加強了軍隊的質量,凱撒也得到了后續軍隊的支援,在過了一段時間后,他在凱撒的圍墻上選擇了突破點,并成功擊穿了凱撒的包圍,凱撒立即安排軍隊還擊,但后者卻在龐培的防御陣線上損失慘重,凱撒的軍隊隨即全部陷入失控的狀態,多虧龐培沒有選擇乘勝追擊,凱撒于是才能帶著軍隊全身而退。
后世人認為,倘若龐培此時選擇追擊,那么凱撒可能就此迎來末日,但是他卻給了凱撒再戰的機會,不過我們并不能指責龐培,因為對于當事人來說,龐培畢竟不清楚凱撒全軍的情況,追擊是一種冒險的行為,凱撒始終是一個狡猾的對手,龐培已經處于優勢,又何必冒險呢?
值得一提的是,這期間除了凱撒和龐培之外,兩大陣營的其它將領也都是后來可以獨當一面的名將,例如后來后三頭同盟中的安東尼,此時就是凱撒的副將,而曾經利用卡萊之戰10000潰兵擊退帕提亞帝國入侵的卡西烏斯,也正在龐培麾下利用海軍打擊凱撒的艦隊。只是此時此刻,古典世界的主角,是才能凌駕于眾人的凱撒和龐培。
龐培對自己的新軍團有了信心
凱撒在戰敗的情況下向東部內陸逃走,一邊收集補給,一邊尋找再戰的機會,而得到了相關情報的龐培也展開了遲到的追擊,在都拉基烏姆一戰后,龐培顯然已經確認自己軍隊的力量,有了一戰的勇氣,因而主動向凱撒進軍。
終于,在公元前48年,凱撒和龐培在法薩盧斯再次碰面,對于龐培而言,這是在優勢之下終結凱撒的一戰,而對于后者而言,這一戰同樣沒有了退路,他沒有補給、沒有后援,倘若不能勝利,那就只能全軍覆沒了。
作為被追擊的一方,凱撒現在色薩利的埃尼培烏斯河北部扎營,而龐培抵達當地后,首先在凱撒軍西北方大約5公里的距離扎營,然后不斷移動軍營,同時搭建數道防線,整個行軍可謂毫無破綻可言,直到兩軍距離縮短到可以開戰的地步。
法薩盧斯之戰示意圖,藍方為凱撒
雙方的布陣都很有特點,兩位統帥都放棄了左翼,將軍隊緊緊貼著埃尼培烏斯河布陣,從而使得戰線只剩下了牢固的中央和右翼。凱撒避免了軍隊的進一步分散,但龐培也得以將騎兵全部放在了左翼,高達7000名騎兵使得他的右翼軍隊強大異常。
在古典時代,一場戰役的勝負,往往由側翼決定,因為交戰雙方的正面大軍,往往都是數量眾多的步兵,特別是當雙方都配置了大量重步兵時,整個戰斗會變得極為漫長,堅固的重步兵戰線可以鏖戰非常長的時間,并且對于羅馬共和國內戰雙方,都采用成熟的軍團三線陣會讓各自因士兵戰死而出現的破綻得到及時的彌補,疲勞的士兵也會得到及時的替換。而側翼卻不同,以騎兵為主的側翼往往會在很短時間迎來結果,戰勝方可以利用騎兵以及后續步兵對戰敗方的步兵陣線進行包圍,一旦包圍完成,受到多個方向進攻的步兵陣線會很快迎來潰敗。
龐培擁有壓倒性的騎兵優勢
例如漢尼拔時期的坎尼戰役,迦太基人的努米迪亞騎兵在擊敗羅馬騎兵后便與友軍步兵一同對羅馬大軍形成了包圍,最終完成了屠殺,而漢尼拔與羅馬名將西庇阿的決戰扎馬會戰中,漢尼拔的敗北也是因為西庇阿的努米迪亞騎兵擊敗了迦太基騎兵,從而從迦太基軍隊后方攻擊,與羅馬主力對迦太基陣線前后夾擊,最終取得了戰爭的勝利。再往前追溯的話,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也經常利用精銳的伙伴騎兵擊敗對手的騎兵,從而與馬其頓方陣對敵人完成前后夾擊。
顯然,在這個時代,雙方步兵實力相近時,誰擁有更強的側翼騎兵部隊,誰就能更大概率取得側翼戰斗的勝利,從而取得整個戰役的勝利。而在此時此刻,擁有壓倒性騎兵優勢的人,正是龐培。
凱撒的騎兵只有1000人左右,因此他主動布陣規避了左翼戰場,但對于右翼戰場,他顯然不可能利用高盧和日耳曼騎兵取得勝利,即使這兩種騎兵都很強,但面對龐培近7倍數量的騎兵,勝利幾乎不可能。而在步兵方面,凱撒軍不足3萬人,而龐培軍卻高達近6萬人之多。
法薩盧斯之戰對于凱撒而言非常危險
而在這樣的情況下,在公元前48年的某一天,法薩盧斯戰役打響了。
兩軍步兵陣線都緩緩前進,直到距離僅僅只有137米時,凱撒軍發動了沖鋒,而龐培軍卻沒有動靜。龐培放棄沖鋒,原本是希望能節約士兵的體力,順便消耗一下凱撒軍的體力,但顯然凱撒有所準備,當沖鋒一段時間后,凱撒軍士兵也停了下來,隨后原地休整,在調整隊形后,這才再次發動沖鋒,以充沛的體力迎戰龐培軍。
在整場戰斗中,這只是一個小插曲,但從這一點來看,顯然凱撒和龐培都投入了畢生的軍事經驗來作戰。而正如眾人的預料,凱撒軍右翼的騎兵被龐培軍的騎兵擊退,開始向后敗退,龐培軍的騎兵則趁機向前,試圖完成對凱撒軍的包圍,以非常典型的戰法迎來勝利。
龐培軍騎兵被擊退
一般來說,當兩位才能相近的名將對決時,除了運氣之外,誰能掌握新的先進軍事戰術,誰就能取得戰爭的勝利,龐培固然取得了優勢,在傳統戰場上幾乎沒有失敗的可能,但凱撒卻在此時施展了自己的戰術,他事先調配了8個大隊的老兵們組成了預備隊,讓他們應對右翼的情況。當龐培的騎兵推進時,預備隊老兵們突然出現在他們面前,及精湛的戰法擊潰了最前方的龐培軍騎兵,后者在向后退的過程中打亂了后續友軍的推進,于是凱撒軍預備隊繼續向前推進,直到龐培軍騎兵整體向后潰退,此時凱撒軍騎兵也卷土重來,他們一直追擊龐培軍騎兵,讓他們沒有機會重整。
凱撒軍的預備隊此時轉而從空曠的側翼向龐培軍的側面攻擊,遭到包圍打擊的人就這樣從凱撒變成了龐培。隨著凱撒軍的攻勢,龐大的龐培軍逐漸開始瓦解和潰退,而龐培本人的逃走則加速了這一過程,在2個小時的時間里,凱撒軍的騎兵一直追擊著龐培軍騎兵,從而為凱撒軍老兵預備隊留下了充足的時間,在包圍打擊和主將逃走的影響下,龐培軍最終全線潰退,法薩盧斯之戰就這樣以凱撒的勝利告終。
龐培軍在激戰中逐漸崩潰
龐培在法薩盧斯的失敗與凱撒在杜拉基烏姆的失敗有著根本性的不同,凱撒在都拉基烏姆戰后全身而退,并且他的軍隊追隨他已久,在戰場上是一同離開的,再說龐培威名遠播,指望一戰就贏過龐培,自然也不實際,因而凱撒的軍隊沒有瓦解,還有一戰的資本,但龐培的情況卻大為不同,龐培在法薩盧斯提前逃走,軍隊也因此遭到屠殺,況且大多是新編組軍團,所以一場戰斗便告瓦解,同時龐培身上的光環也被打破,其所向無敵的形象一夜之間碎成了渣,因此一場戰斗過后,龐培成了光桿司令,只好逃到埃及,結果在那里被殺,首級成了埃及法老向凱撒獻媚的禮物。
法薩盧斯之戰的確算“神仙打架”
龐培其實已經做到了他那個時代將領的極限了,可以這么說,從凱撒渡過盧比孔河之后,龐培一切都做到了極致,因而有了都拉基烏姆的勝利,但是凱撒的戰術卻實在難以預料,他嶄新的預備隊戰術超出了龐培的預料,并在全軍上下的協同下發揮良好,最終取得了勝利。可以這么說,假如把龐培換成其他人,那凱撒或許不會有都拉基烏姆的慘敗,而會早早取得勝利,而假如凱撒替換成其他人,那龐培應該早就成為了勝利者。
正是因為交戰雙方都技藝高超,法薩盧斯之戰才成為了喜歡羅馬歷史的人們津津樂道的一場經典戰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