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陸遜是怎么死的?孫權為什么要逼死陸遜?
歷史上陸遜是怎么死的?孫權為什么要逼死陸遜?
陸遜,在三國時期,是東吳的一位重要人物,受到孫權的賞識,多次為吳國出謀劃策,而且在夷陵之戰(zhàn)中大敗劉備的,正是陸遜。按照一般常理來說,有了陸遜的東吳簡直是如虎添翼,孫權對待陸遜應該很好才是,然而,陸遜最終卻算是被孫權給逼死的,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孫權又為何要將陸遜逼死呢?
三分多是英雄俊,又顯江南陸遜高。陸遜原名陸議,字伯言,東吳杰出的軍事家、政治家。陸遜于建安八年(203年),到孫權府中任職,因其精于謀略,善于用兵,深受孫權賞識。建安十四年,孫權命呂蒙偷襲荊州,陸遜協(xié)助,偷襲成功。彰武二年(222年),陸遜以大都督的身份在夷陵地區(qū)火燒劉備連營,成功化解東吳的危機。
黃龍元年,在孫權獲得石亭之戰(zhàn)的勝利后,封賞陸遜為大將軍,并命其輔佐太子孫登,管轄武昌。然而孫權雖然交給陸遜軍事大權,卻不給政治權利,并任命顧雍為丞相。后來因孫權于陸遜不合,屢次發(fā)生爭執(zhí),陸遜多次收到孫權的指責,最終憤憤而死,可以說孫權親手將陸遜逼死,這究竟是為何,以下筆者做簡要分析。
1.首先陸遜作為江東世家大族,黨羽眾多,嚴重威脅到孫權的統(tǒng)治地位。他的從祖是魯康,被任命為廬江太守,魯康有個兒子叫魯績,又被任命為郁林太守,魯績又有子叫魯瑁,被選為尚書。陸遜的兒子陸凱被任命為建武校尉,次子魯胤,北任命為膠州刺史,因此陸遜家族世代為官,黨羽眾多。而陸遜本人也深受世家大族的擁戴,在朝廷內有深受百官擁戴,孫權本來就是個善于猜忌的人,再加上后來陸遜功高蓋主,孫權更加不能容忍陸遜威望日益增大,故而將陸遜逼死。
2.其次陸遜官居大都督,有架空孫權的可能,再加上陸遜一直鎮(zhèn)守武昌,威望大增,孫權要除之后快。陸遜自夷陵之戰(zhàn)后,就被任命為大都督,因為陸遜的才能,孫權也一直對其忍讓。再加上大都督總理一切軍事要務,基本上有把孫權架空的意思。早年孫權任命周瑜、魯肅為大都督,就飽受其害,孫權本人有時候也要聽命于大都督,而軍隊自然也掌握在陸遜的手中,萬一陸遜謀反后果不堪設想。再加上陸遜本人一直駐守武昌,吳國的軍政要員,上到太子下至諸葛瑾潘俊等都與陸遜交好,孫權為了防御陸遜謀反,故而將其逼死。
3.再次陸遜為孫策的女婿,本來是為了加強君臣之間的關系,但后來陸遜卻能功高震主,再加上陸遜參與了太子之爭,孫權對其更加深惡痛絕,故而將其逼死。陸遜為孫策的女婿,也算是孫家的姻親了,但孫權卻擔心陸遜的權利日益增大,無法駕馭,就算孫權勉強能控制陸遜,但孫權的后代們卻真正是無法駕馭了,漢朝就有很多外戚專政的。最重要的是陸遜參與了太子之爭,孫權想擁戴孫亮為太子,但陸遜卻聯(lián)合百官一起擁戴原來的太子,這讓孫權非常惱怒,在加上擔心后代無法壓制陸遜,因此在有生之年,孫權要把陸遜逼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