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須”的成語大全(68個)
小編為您整理了須眉皓然、拍馬溜須、男大須婚,女大必嫁等含“須”的成語68個,其中“須”開頭的11個,“須”結(jié)尾的17個,“須”在中間的40個,及其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須”開頭的成語
【第1句】:須眉皓然[xū méi hào rán]
【解釋】胡須眉毛都白了。形容年老。
【出處】唐·薛漁思《河?xùn)|記·韋丹》:“俄而有一老人,須眉皓然,身長七尺,褐裘韋帶,從二青衣而出。”
【示例】唐·薛漁思《河?xùn)|記·韋丹》:“俄而有一老人,須眉皓然,身長七尺,褐裘韋帶。”
【第2句】:須眉畢現(xiàn)[xū méi bì xiàn]
【解釋】現(xiàn):顯現(xiàn),顯露。形容作品中人物的刻畫傳神而逼真。
【出處】清·孔尚任《桃花扇·凡例》:“設(shè)科之嬉笑怒罵,如白描人物,須眉畢現(xiàn),引人入勝者,全借乎此。”
【第3句】:須發(fā)皆白[xū fà jiē bái]
【解釋】胡須頭發(fā)全都白了。指年事以高。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回:“那太公年近六旬之上,須發(fā)皆白,頭戴遮塵暖帽,身穿直縫寬衫,腰系皂絲絳,足穿熟皮靴。”
【第4句】:須臾之間[xū yú zhī jiān]
【解釋】須臾:片刻。指極短的時間。
【出處】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76回:“須臾之間,只見那些不中選的詩,紛紛的飄下樓來。”
【第5句】:須彌芥子[xū mí jiè zǐ]
【解釋】意思是偌大一個須彌山塞進一粒小小的菜籽之中剛剛合適。形容佛法無邊,神通廣大。也形容詩文波詭變幻,才思出眾。
【出處】《維摩經(jīng)不思議品》:“若菩薩住是解脫者,以須彌之高廣,內(nèi)芥子中,無所增減。”
【示例】休說須彌芥子,看取鵑鵬斥鷃,小大若為同。 ——宋·辛棄疾《水調(diào)歌頭·題永豐楊少游提點一枝堂》
【第6句】:須眉男子[xū méi nán zǐ]
【解釋】須眉:胡須和眉毛。古時男子以須、眉長得稠密為美。指堂堂的男子漢。
【出處】明·周楫《西湖二集·俠女散財殉節(jié)》:“丫環(huán)之中,尚有全忠全孝頂天立地之人,何況須眉男子。”
【示例】臨事作為,卻又有才有膽,賽過須眉男子。 ——明·名教中人《好逑傳》第三回
【第7句】:須眉巾幗[xū méi jīn guó]
【解釋】須眉:胡須和眉毛,借指男子漢,大丈夫;巾幗:古代婦女配戴的頭巾和發(fā)飾,后借指婦女。具有男子漢氣慨的女子。
【出處】清·沈起鳳《諧鰥·巾幗暮賓》:“如僕者,亦豈須眉而巾幗者哉?”
【示例】放毫誰寫長松圖?須眉巾幗南海何。 ——柳亞子《長松山房歌》
【第8句】:須髯若神[xu ran ruo sheng]
【解釋】指胡須長得很美,如同神人。
【第9句】:須髯如戟[xū rán rú jǐ]
【解釋】髯:兩頰上的胡子。戟:古代的一種兵器,長桿頭上附有月牙狀的利刃。胡須又長又硬,一根根像戟似的怒張著。舊時形容丈夫氣概。
【出處】《南史·褚彥回傳》:“君須髯如戟,何無丈夫意?”
【示例】柳亞子《別謝一超、藍奮才、袁嘉猷、連貫》:“須髯如戟頭顱賤,涉水登山愧友生。”
【第10句】:須眉交白[xū méi jiāo bái]
【解釋】交:都。胡須和眉毛都白了。
【出處】《莊子·漁父》:“有漁父者下船而來,須眉交白,被發(fā)揄袂。”
【第11句】:須彌黍米[xū mí shǔ mǐ]
【解釋】意思是偌大一個須彌山塞進一粒小小的米粒之中剛剛合適。形容佛法無邊,神通廣大。也形容詩文波詭變幻,才思出眾。
【出處】《維摩經(jīng)不思議品》:“若菩薩住是解脫者,以須彌之高廣,內(nèi)芥子中,無所增減。”《北齊書·文苑傳·樊遜》:“法王自在,置世界于微塵,納須彌于黍米。”
“須”結(jié)尾的成語
【第1句】:拍馬溜須[pāi mǎ liū xū]
【解釋】比喻諂媚奉承。
【出處】草明《乘風(fēng)破浪》:“新社會拍馬溜須根本吃不開。”
【示例】不靠拍馬溜須是很難有出頭之日的。
【第2句】:摩礪以須[mó lì yǐ xū]
【解釋】磨快刀子等待。比喻做好準(zhǔn)備,等待時機。同“摩厲以須”。
【出處】唐·白居易《<因繼集>重序》:“蓋示余勇,摩礪以須我耳。”
【第3句】:睜目張須[zhēng mù zhāng xū]
【解釋】瞪起眼,胡須豎起。形容怒氣沖天的神態(tài)。
【示例】他已被我氣得睜目張須了。
【第4句】:捋虎須[luō hǔ xū]
【解釋】捋:撫摩。比喻觸犯有權(quán)勢的人或冒著很大的風(fēng)險。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五回:“太公道:'好卻甚好,只是不要捋虎須。’”
【示例】清·名教中人《好逑傳》第11回:“叫我傳話給水老相公,不要去捋虎須,自討苦吃。”
【第5句】:燕頷虬須[yàn hàn qiú xū]
【解釋】形容相貌威武。借指武將、勇士。同“燕頷虎頭”。
【出處】唐·白居易《贈李兵馬使》詩:“江南別有樓船將,燕頷虬須不姓揚。”
【第6句】:虎口拔須[hǔ kǒu bá xū]
【解釋】從老虎嘴邊拔胡須。比喻冒極大的風(fēng)險。
【示例】我不想冒虎口拔須的風(fēng)險。
【第7句】:撩虎須[liáo hǔ xū]
【解釋】捋虎須。指冒犯老虎,擔(dān)受風(fēng)險。
【示例】他最喜歡干撩虎須之類的冒險事情。
【第8句】:拈斷髭須[niān duàn zī xū]
【解釋】髭:嘴上邊的胡子。頻頻搓轉(zhuǎn)胡子,以致搓斷了幾根。形容寫詩時反復(fù)推敲的情態(tài)。
【出處】宋·魏慶之《詩人玉屑》卷十二:“唐人皆苦思作詩,所謂吟安一個字,拈斷數(shù)莖須。”
【示例】這種拈斷髭須的音調(diào),在這個書齋里,不容易聽到的。 ——清·曾樸《孽海花》第三十五回
【第9句】:摩厲以須[mó lì yǐ xū]
【解釋】磨快刀子等待。比喻做好準(zhǔn)備,等待時機。
【出處】《左傳·昭公十二年》:“摩厲以須,王出,吾刃將斬矣。”
【示例】至是始得以間道生還之故遷拜拾遺,得居言路,摩厲以須。 ——清·無名氏《杜詩言志》卷五
【第10句】:不時之須[bù shí zhī xū]
【解釋】不時之需。指隨時的、不是預(yù)定時間的需要。
【出處】宋·蘇軾《后赤壁賦》:“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須。”
【示例】平時所以為民慮者甚周,緩爭不時之須,亦為民計而已矣。 ——宋·陳亮《送徐子才赴富陽序》
【第11句】:煮粥焚須[zhǔ zhōu fén xū]
【解釋】比喻兄弟友愛。
【出處】《新唐書·李勣傳》:“[勣]性友愛,其姊病,嘗自為粥而燎其須。姊戒止。”
【第12句】:磨礪以須[mó lì yǐ xū]
【解釋】磨快刀子等待。比喻做好準(zhǔn)備,等待時機。
【出處】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昭公十二年》:“摩厲以須,王出,吾刃將斬矣。”
【示例】孤家久懷大志,欲建雄圖,向來磨礪以須,今始相機而動。 ——清·李漁《玉搔頭·逆氣》
【第13句】:塤篪相須[xūn chí xiāng xū]
【解釋】塤:土制樂器,形如雞蛋,有六孔;篪:竹管樂器,像笛子,有八孔。舊時比喻兄弟和睦。
【出處】漢·禰衡《鸚鵡賦》:“感平生之游處,若塤篪之相須;何今日之兩絕,若胡越之異區(qū)。”
【第14句】:磨厲以須[mó lì yǐ xū]
【解釋】指磨刀以待。比喻作好準(zhǔn)備,等待時機。亦作“磨礪以須”。
【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103回:“檄文到日,磨厲以須,車馬臨時,市肆勿變。”
【第15句】:唇齒相須[chún chǐ xiāng xū]
【解釋】猶唇齒相依。比喻關(guān)系密切,相互依靠。
【出處】明·蔣一葵《長安客話·四海冶》:“宣鎮(zhèn)東起四海冶、火焰山,接昌鎮(zhèn)、黃花鎮(zhèn)界。四海冶正直黃花鎮(zhèn)北,適當(dāng)山陵后背,乃唇齒相須之地。”
【第16句】:燕頷虎須[yàn hàn hǔ xū]
【解釋】形容相貌威武。
【出處】《三國演義》第一回:“玄德回視其人:身長八尺,豹頭環(huán)眼,燕頷虎須,聲若巨雷,勢如奔馬。”
【示例】那官人生的豹頭環(huán)眼,燕頷虎須,八尺長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紀(jì)。 ——《水滸傳》第七回
【第17句】:虎口扳須[hǔ kǒu bá xū]
【解釋】扳:拉。從老虎嘴邊拔胡須。比喻冒極大的風(fēng)險。
【出處】清·陳瑞生《再生緣》第55回:“酈老師縱是麗君,我也不敢往虎口扳須,龍頭鋸角。”
“須”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男大須婚,女大必嫁[nán dà xū hūn,nǚ dà bì jià]
【解釋】指男女長大成年當(dāng)須婚嫁。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五回:“男大須婚,女大必嫁,這是人倫大事,五常之禮,何故煩惱?”
【第2句】:男大須婚,女大須嫁[nán dà xū hūn,nǚ dà xū jià]
【解釋】婚:指男子娶妻。指男女長大成年當(dāng)須婚嫁。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54回:“國太曰:'男大須婚,女大須嫁,古今常理。’”
【示例】我便說:'男大須婚,女大須嫁,這是人生大理。’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3回
【第3句】:剪須和藥[jiǎn xū huò yào]
【解釋】剪:剪掉;須:胡須;和:調(diào)制。剪下胡須調(diào)制配藥。比喻體恤下屬。
【出處】《新唐書·李勣傳》:“勣既忠力,帝謂可托大事,嘗暴疾,毉曰:'用須灰可治。’帝乃自剪須以和藥,及愈入謝,頓首流血。帝曰:'吾為社稷計,何謝之。’”
【第4句】:斯須之報[sī xū zhī bào]
【解釋】斯須:短暫;報:報答。短暫的報答。指報答很微小。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六十三回:“不敢,向蒙莫之之恩,未展斯須之報。”
【第5句】:世間甲子須臾事[shì jiān jiǎ zǐ xū yú shì]
【解釋】世間:人世間;甲子:六十年;須臾:片刻。指六十年是非常短暫的。形容時間流逝得非常快。
【出處】唐·許渾《送宋處士歸山》:“賣藥修琴歸去遲,山風(fēng)吹盡桂花枝。世間甲子須臾事,逢著仙人莫看棋。”
【第6句】:心病還須心藥醫(yī)[xīn bìng hái xū xīn yào yī]
【解釋】心里的憂慮或戀念成了精神負(fù)擔(dān),必須消除造成這種精神負(fù)擔(dān)的因素。
【出處】清·陳森《品花寶鑒》第二十八回:“聘才搖搖頭道:'此事甚難,從來說心病還須心藥醫(yī)。小侄是知道府上規(guī)矩的,難道伯父大人肯許他出去鬧嗎?’”
【示例】人以為病重,而梨娘且曰:病重不如情重也。諺云:心病還須心藥醫(yī)。曩者夢霞不嘗病乎? ——徐枕亞《玉梨魂》第十一章
【第7句】:牡丹花好,終須綠葉扶持[mǔ dān huā hǎo,zhōng xū lǜ yè fú chí]
【解釋】比喻人不管有多大能耐,總得有人幫助。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9回:“有了銀錢,卻又只怕沒人,又道是:牡丹花好,終須綠葉扶持。”
【第8句】:殺人須見血,救人須救徹[shā rén xū jiàn xiě,jiù rén xū jiù chè]
【解釋】殺人必須要看到流血,救人必須徹底。比喻做事要認(rèn)真徹底。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九回:“魯智深道:'殺人須見血,救人須救徹。灑家放你不下,直送兄弟到滄州。’”
【第9句】:莫信直中直,須防仁不仁[mò fáng zhí zhōng zhí,xū fáng rén bù rén]
【解釋】直:正直;不仁:不講道義。不要相信表面上的正直,要防備別人心存不良。
【出處】《增廣賢文》:“莫信直中直,須防仁不仁。”
【示例】莫信直中直,須防仁不仁。拿天平來,我把這銀子兌兌。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九十六回
【第10句】:芥納須彌[jiè nà xū mí]
【解釋】須彌:傳說中的古印度山名。佛教說法,小小的芥子可包容須彌大山或整個世界。
【示例】佛家所說的芥納須彌包含一個偉大的哲理。
【第11句】:女長須嫁[nǚ zhǎng xū jià]
【解釋】指女子成年后須及時出嫁。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侍郎楊杰居士》:“忽大悟,乃別'有男不婚,有女不嫁’之偈曰:'男大須婚,女大須嫁。……’”
【示例】自古道:“男大當(dāng)婚,女長須嫁。” ——明·朱鼎《玉鏡臺記·議婚》
【第12句】:解鈴須用系鈴人[jiě líng xū yòng xì líng rén]
【解釋】比喻由誰引起的麻煩,仍由誰去解決。同“解鈴還須系鈴人”。
【出處】明·瞿汝稷《指月錄》第23卷:“眼一日問眾:'虎項金鈴,是誰解得?’眾無對。師適至,眼舉前語問,師曰:'系者解得。’”
【第13句】:莫須有[mò xū yǒu]
【解釋】原意是也許有吧。后指憑空捏造。
【出處】《宋史·岳飛傳》:“飛子云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
【示例】看來許之罪其實是'莫須有’的,大約有人欲得而甘心,故有此辣手。 ——魯迅《書信集·致許壽裳》
【第14句】:女大須嫁[nǚ dà xū jià]
【解釋】指女子成年后須及時出嫁。同“女長須嫁”。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四回:“國太曰:'男大須婚,女大須嫁,古今常理。’”
【第15句】:割須換袍[gē xū huàn páo]
【解釋】須:胡須。形容打了敗仗狼狽逃跑。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58回:“超遂令人叫拏短髯者是曹操。操聞之,即扯旗角包頸而逃。”
【示例】請不要笑曹操割須換袍的事。
【第16句】:割須棄袍[gē xū qì pào]
【解釋】割掉胡須,丟掉外袍。形容戰(zhàn)敗落魄的樣子。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58回:“超遂令人叫拏短髯者是曹操。操聞之,即扯旗角包頸而逃。”
【示例】曹操“割須棄袍”的事跡廣為流傳。
【第17句】:相須為命[xiāng xū wéi mìng]
【解釋】互相依靠著過日子。泛指互相依靠,誰也離不開誰。
【出處】晉·李密《陳情表》:“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依為命。”
【示例】而直方以進士及第,母子二人相須為命。 ——·蘇軾《乞?qū)⒑限D(zhuǎn)一官與李直方酬獎狀》
【第18句】:閻羅王面前須沒放回的鬼[yán luó wáng miàn qián xū méi fàng huíde guǐ]
【解釋】人死后就不會復(fù)活。比喻到手的錢不會再退出來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1回:“這話卻似放屁!做公人的'那個貓兒不吃腥’?閻羅王面前須沒放回的鬼。”
【第19句】:花須蝶芒[huā xū dié máng]
【解釋】形容草書筆法優(yōu)美熟練。
【出處】明·解縉《春雨雜述》:“昔右軍之?dāng)⑻m亭,字既盡美,尤善布置,所謂增一分太長,虧一分太短,魚鬣鳥翅,花須蝶芒,油然桀然,各止其所,縱橫曲折,無不如意,毫發(fā)之間,直無遺憾。”
【第20句】:殺人須見血[shā rén xū jiàn xiě]
【解釋】比喻做事一定要徹底,要有結(jié)果。
【出處】宋·釋惟白《續(xù)傳燈錄》卷三十四:“為人須為徹,殺人須見血,德冊與巖頭,萬里一條鐵。”
【示例】殺人須見血,救人須見徹。灑家放你不下,直送兄弟到滄州。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九回
【第21句】:溜須拍馬[liū xū pāi mǎ]
【解釋】拍馬:拍馬屁。比喻討好奉承。
【出處】浩然《艷陽天》第128章:“跟在李鄉(xiāng)長的屁股后邊,溜須拍馬,可神氣啦。”
【示例】他一向會溜須拍馬。
【第22句】:相須而行[xiāng xū ér xíng]
【解釋】互相依存而行動一致。
【出處】《后漢書·劉陶傳》:“夫天之與帝,帝之與人,猶頭之與足,相須而行也。”
【第23句】:隔墻須有耳,窗外豈無人[gé qiáng xū yǒu ěr,chuāng wài qǐ wú rén]
【解釋】須:應(yīng)當(dāng)。指秘密的言談也可能泄漏。
【出處】元·孟德耀《舉案齊眉》第二折:“隔墻須有耳,窗外豈無人。這小賤人無理,瞞著老夫,引著梅香去書房中看梁鴻去了。”
【示例】那曉得:隔墻須有耳,窗外豈無人。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12回
【第24句】:莫信直中直,須防人不仁[mò xìn zhí zhōng zhí,xū fáng rén bù rén]
【解釋】直:公正,正直。不能簡單地相信別人很正直,而應(yīng)當(dāng)提防他存心不良。
【出處】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16回:“素姐道:'莫信直中直,須防人不仁。拿天平來,我把這銀子兌兌。’”
【第25句】:無須之禍[wú xū zhī huò]
【解釋】指無辜受累而遭禍。
【出處】《三國志·魏志·袁紹傳》:“捍紹呴遂勒兵捕諸閹人,無少長皆殺之,或有無須而誤死者。”
【示例】宋·陳亮《送吳允成運干序》:“及其徒既衰,而異時熟視不平者合力共攻之,無須之禍濫及平人。”
【第26句】:染須種齒[rǎn xū zhǒng chǐ]
【解釋】染須發(fā),鑲假牙。以之掩飾衰老。
【出處】宋·陸游《歲晚幽興》詩:“卜冢治棺輪我快,染須種齒笑人癡。”
【第27句】:心病還須心上醫(yī)[xīn bìng hái xū xīn shàng yī]
【解釋】心里的憂慮或戀念成了精神負(fù)擔(dān),必須消除造成這種精神負(fù)擔(dān)的因素。
【出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五:“如此三年,司戶不遂其愿,成了相思之病。自古說得好:心病還須心上醫(yī)。”
【第28句】:芥子須彌[jiè zǐ xū mí]
【解釋】芥子:芥菜子;須彌:古代印度傳說中的大山。佛家語,指微小的芥子中能容納巨大的須彌山。比喻小中也有大。
【出處】《祖堂集·歸宗和尚》:“師教中有言:須彌納芥子,芥子納須彌。須彌納芥子時人不疑,芥子納須彌莫成妄語不?”
【示例】達人胸次元無翳,芥子須彌我獨知。 ——宋·劉過《投誠齋七首》其六
【第29句】:男大須婚[nán dà xū hūn]
【解釋】男子長大成年后總要娶親成家。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天衣懷禪師法嗣·侍郎楊杰居士》:“……忽大悟,乃別'有男不婚,有女不嫁’之偈曰:'男大須婚,女長須嫁。討甚閑工夫,更說無生話。’書以寄衣,衣稱善。”
【示例】男大須婚,女大須嫁,這是人生大禮。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三回
【第30句】:皂白須分[zào bái xū fēn]
【解釋】皂:黑色。黑白要分清楚。比喻必須明辨是非。
【出處】《舊唐書·裴寂傳》:“朕之有天下者,本公所推,今豈有貳心?皂白須分,所以推究耳。”
【第31句】:事到萬難須放膽[shì dào wàn nán xū fà dǎn]
【解釋】事情遇到重重困難時,必須拿出全部膽識去干。
【示例】“事到萬難須放膽”,我們決定利用今昨兩天被消滅和被打垮的三個營敵人的番號偽裝自己,欺騙敵人。 ——《回憶長征·飛奪瀘定橋》
【第32句】:不可須臾離[bù kě xū yú lí]
【解釋】須臾:片刻。片刻也不能離開。形容非常重要。
【出處】《禮記·中庸》:“道也者,不可須臾離者也,可離非道也。”
【示例】道之不可須臾離,吾既聞命矣。乃曰'興亡何代無之’,竟視亡國為應(yīng)有之事,真是全無心肝。 ——清·吳趼人《新笑史·視亡國為應(yīng)有之事》
【第33句】:隔舍須有耳,窗外豈無人[gé shě xū yǒu ěr,chuāng wài qǐ wú rén]
【解釋】須:應(yīng)當(dāng)。指秘密的言談也可能泄漏。
【出處】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60回:“正是隔舍須有耳,窗外豈無人!公子聽得仔細(xì),即心中轉(zhuǎn)道:'奇怪,難道他主仆多是女人?’”
【第34句】:送君千里,終須一別[sòng jūn qiān lǐ,zhōng xū yī bié]
【解釋】君:敬稱對方;終:終究。送多遠的路,終究要分別。
【出處】元·無名氏《馬陵道》楔子:“哥哥,送君千里,終有一別,哥哥你回去。”
【示例】送君千里,終須一別,我也不往下送了。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回
【第35句】:男大當(dāng)婚,女大須嫁[nán dà dāng hūn,nǚ dà xū jià]
【解釋】婚:指男子娶妻。指男女長大成年當(dāng)須婚嫁。
【出處】清·名教中人《好逑傳》第八回:“古語說得好,男大當(dāng)婚,女大須嫁……只因他屢屢來求,難于拒絕,故我勸侄女嫁他。”
【第36句】:巾幗須眉[jīn guó xū méi]
【解釋】巾幗:古代婦女配戴的頭巾和發(fā)飾,后借指婦女;須眉:胡須和眉毛,借指男子漢,大丈夫。具有男子漢氣慨的女子。
【出處】曾樸《孽海花》第14回:“容貌雖說不得美麗,卻氣概豐富,倜儻不群,有巾幗須眉之號。”
【示例】她是一個巾幗須眉、女中豪杰。
【第37句】:美須豪眉[měi xū háo méi]
【解釋】美麗的須髯,濃濃的眉毛。形容男子英俊豪邁。
【出處】《后漢書·趙壹傳》:“趙壹字無叔,漢陽西縣人也,體貌魁梧,身長九尺,美須豪眉,望之甚偉。”
【第38句】:解鈴還須系鈴人[jiě líng hái xū xì líng rén]
【解釋】比喻由誰引起的麻煩,仍由誰去解決。
【出處】宋·惠洪《林間集》卷下載:法燈泰欽禪師少解悟,然未為人知,獨法眼禪師深奇之。一日法眼問大眾曰:“虎項下金鈴,何人解得?”眾無以對。泰欽適至,法眼舉前語問之,泰欽曰:“大眾何不道:'系者解得。’”由是人人刮目相看。
【示例】常言道:解鈴還須系鈴人。當(dāng)初是他兩個說他進去,如今依先要這兩個說他出來。 ——明·王錂《春蕪記·忤奸》
【第39句】:救人須救徹[jiù rén xū jiù chè]
【解釋】比喻幫助人要幫到底,不能半途而廢。
【出處】元·無名氏《爭報恩》第一折:“元來和關(guān)勝一伙,都是梁山泊上好漢。救人須救徹。我有心救了關(guān)勝,怎好不救他。”
【示例】自古道救人須救徹,叫當(dāng)直的,銀子取五兩過來。 ——明·沈受先《三元記·毀券》
【第40句】:牡丹雖好,終須綠葉扶持[mǔ dān suī hǎo,zhōng xū lǜ yè fú chí]
【解釋】扶持:扶助。比喻再好的事物也要有個幫襯。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九回:“有了銀錢,卻又只怕沒人,又道是'牡丹花好,終須綠葉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