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說的詞語有哪些(表示說的成語或詞語)
【第1句】:喋喋不休
【第1句】:拼音:【dié dié bù xiū】
【第2句】:基本解釋
喋喋:形容說話多;休:停止。嘮嘮叨叨,說個沒完沒了。
【第3句】:詳細解釋
(1)【解釋】:喋喋:形容說話多;休:停止。嘮嘮叨叨,說個沒完沒了。
(2) 【出自】:《漢書·張釋之傳》:“夫絳侯、東陽侯稱為長者,此兩人言事曾不能出口,豈效此嗇夫喋喋利口捷給哉!”
(3)【示例】:廖二嫂還滿腹悶氣,~。 ◎沙汀《呼嚎》
(4)【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第4句】:近反義詞
(1)近義詞:侈侈不休 口齒伶俐 口若懸河 呶呶不休 刺刺不休
夸夸其談 嘮嘮叨叨 娓娓而談 滔滔不絕 侃侃而談
口如懸河 津津樂道
(2)反義詞:閉口結舌 默默無言 默默不語 三言兩語 沉默寡言
默默無語 守口如瓶 一言不發 一聲不吭 沉默不語
默不作聲 默默無聲 張口結舌
【第2句】:慢條斯理
【第1句】:拼音:【màn tiáo sī lǐ】
【第2句】:基本解釋
原指說話做事有條有理,不慌不忙。 現也形容說話做事慢騰騰,不慌不忙。
【第3句】:詳細解釋
(1)【解釋】:原指說話做事有條有理,不慌不忙。現也形容說話做事慢騰騰,不慌不忙。
(2)【出自】: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金圣嘆批:“寫紅娘從張生邊來入閨中,慢條斯理,如在意如不在意。”
(3)【示例】:“辦事要思量是對的”,老山東~的說,“不過有的是明擺著的事,(4)【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做事緩慢
【第4句】:近反義詞
(1)近義詞:漫條斯理 不慌不忙 有條不紊 從容不迫 慢慢悠悠
(2)反義詞:雷厲風行 匆匆忙忙 急不可耐 疾步如飛 日行千里
慌慌張張 風風火火 急不可待 石火電光 一馬當先
迫在眉睫 手足無措 一日千里 急如星火 手忙腳亂
健步如飛 箭步如飛 爭先恐后 迫不及待 急急忙忙
心里如焚 快馬加鞭 大步流星 驚惶失措 一目十行
【第5句】:成語故事
從前放牛娃王冕天性聰明,善于畫荷花,畫出的荷花就像剛從水里摘下貼在紙上一樣。他不求官也不結交朋友,終日在家讀書作畫。官府請他畫幾幅荷花送給上司,他推辭不掉畫了幾張。知縣驚嘆他的才華就親自去拜訪他,他慢條斯理地出門迎接。
【第3句】:含糊其辭
【第1句】:拼音:【hán hú qí cí】
【第2句】:基本解釋
話說得不清不楚,含含糊糊。形容有顧慮,不敢把話照直說出來。
【第3句】:詳細解釋
(1)【解釋】:話說得不清不楚,含含糊糊。形容有顧慮,不敢把話照直說出來。
(2)【出自】:宋·袁燮《絜齋集》第十八卷:“是非予奪,多含糊其辭;公則不然,可則曰可,否則曰否。”
(3)【示例】:發表時候,為了避免反動政府檢查,有的地方故意~,現在把它們弄明確了。 ◎沙汀《短篇小說集·后記》
(4)【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狀語;指話說得不清不楚
【第4句】:近反義詞
(1)近義詞:閃爍其辭 隱約其詞
(2)反義詞:開門見山 心直口快 一清二楚 單刀直入 暢所欲言
【第4句】:嘮嘮叨叨
【第1句】:拼音:【láo lao dāo dāo】
【第2句】:基本解釋
說話羅嗦,一說起來沒個完。
【第3句】:詳細解釋
(1)【解釋】:說話羅嗦,一說起來沒個完。
(2)【出自】:宋·鄭思肖《答吳山人問遠游觀地理書》:“古人胸中高明,一見便了……未若后世嘮嘮叨叨,支支離離,棄本逐末,侈為乖謬。”
(3)【語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含貶義
【第4句】:近反義詞
(1)近義詞:口若懸河 刺刺不休 一長一短 貧嘴薄舌 婆婆媽媽
貧嘴賤舌 絮絮叨叨 喋喋不休 口如懸河 強聒不舍
(3)反義詞:沉默寡言 干凈利落 默默無聞
【第5句】:振振有詞
【第1句】:拼音:【zhèn zhèn yǒu cí】
【第2句】:基本解釋
理直氣壯的樣子。 形容自以為理由很充分,說個不休。
【第3句】:詳細解釋
(1)【解釋】:理直氣壯的樣子。形容自以為理由很充分,說個不休。
(2)【出自】:清·梁啟超《關稅權問題》:“今者外人之以排外相誣者,既振振有詞,其烏可更為無謀之舉,以授之口實也。”
【第4句】:近反義詞
(1)近義詞:理直氣壯 振振有辭 念念有詞 義正詞嚴 義正辭嚴
(2)反義詞:詞不達意 啞口無言 閉口不言 理屈詞窮 張口結舌
【第6句】:肆無忌憚
【第1句】:拼音:【sì wú jì dàn】
【第2句】:基本解釋
肆:放肆;忌:顧忌;憚:害怕。 非常放肆,一點沒有顧忌。
【第3句】:詳細解釋
(1)【解釋】:肆:放肆;忌:顧忌;憚:害怕。非常放肆,一點沒有顧忌。
(2)【出自】:《禮記·中庸》:“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
(3)【示例】:她們都是橫沖直撞,真真是~。 ◎郭沫若《黃河與揚子江對話》
(4)【語法】:補充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第4句】:近反義詞
(1)近義詞:變本加厲 任性妄為 毫無所懼 作威作福 無所顧忌
膽大包天 妄作胡為 無所顧憚 無法無天 膽大妄為
橫行霸道 為非作歹 專橫跋扈 氣焰囂張 明火執仗
恣意妄為 胡作非為 老卵不謙 為所欲為 百無禁忌
恣睢無忌 明目張膽 堂堂皇皇 肆意妄為
(2)反義詞:投鼠忌器 循規蹈矩 中規中矩 規行矩步 依頭順尾
【第7句】:大言不慚
【第1句】:拼音:【dà yán bù cán】
【第2句】:基本解釋
說大話,不感到難為情。
【第3句】:詳細解釋
(1)【解釋】:說大話,不感到難為情。
(2)【出自】:《論語·憲問》:“子曰:'其言之不怍,則為之也難。’”宋·朱熹注:“大言不慚,則無必為之志,而不自度其能否也。欲踐其言,其不難哉!”
(3)【示例】:嚴知孝聽他這個得意的學生~的說著,臉上的愁悶就散開了。 ◎梁斌《紅旗譜》四二
(4)【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第4句】:近反義詞
(1)近義詞:侃侃而談 出言不遜 大張其詞 大吹大擂 夸夸其談
口出狂言 大吹法螺 自賣自夸 滔滔不絕 娓娓而談
喋喋不休 自吹自擂
(2)反義詞:自慚形穢 妄自菲薄 不露鋒芒
【第8句】:娓娓動聽
【第1句】:拼音:【wěi wěi dòng tīng】
【第2句】:基本解釋
形容善于講話,使人喜歡聽。
【第3句】:詳細解釋
(1)【解釋】:形容善于講話,使人喜歡聽。
(2)【出自】:清·曾樸《孽海花》第三十四回:“就把英語來對答,倒也說得清脆悠揚,娓娓動聽。”
(3)【示例】:她講得~,妹仔細聽著忽而笑容滿面,忽而愁眉雙鎖。 ◎鄒韜奮《我的母親》
(4)【語法】:偏正式;作謂語、狀語、補語;含褒義
【第4句】:近反義詞
(1)近義詞:繪聲繪色 天花亂墜 珠圓玉潤 娓娓而談 娓娓道來
(2)反義詞:不堪入耳
【第9句】:繪聲繪色
【第1句】:拼音:【huì shēng huì sè】
【第2句】:基本解釋
把人物的聲音、神色都描繪出來了。形容敘述或描寫生動逼真。
【第3句】:詳細解釋
(1)【解釋】:把人物的聲音、神色都描繪出來了。形容敘述或描寫生動逼真。
(2)【出自】:清·朱庭珍《筱園詩話》卷一:“必使山情水性,因繪聲繪色而曲得其真;務期天巧地靈,借人工人第而華傳其妙。”
(3)【示例】:尤其是談她自己的兒女,那真是~,細致入微,沒完沒了。 ◎馮德英《迎春花》第九章
(4)【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用于演講等
【第4句】:近反義詞
(1)近義詞:栩栩如生 躍然紙上 窮形盡相 有聲有色 繪影繪聲
活靈活現 有板有眼 活龍活現 娓娓動聽 繪聲繪影
媚媚動聽 維妙維肖 妙語連珠
(2)反義詞:枯燥無味 枯燥乏味 平淡無奇 不可言狀
【第10句】:對答如流
【第1句】:拼音:【duì dá rú liú】
【第2句】:基本解釋
對答:回答。回答問話象流水一樣快。形容口才好,反應快。
【第3句】:詳細解釋
(1)【解釋】:對答:回答。回答問話象流水一樣快。形容口才好,反應快。
(2)【出自】:《北史·李孝伯傳》:“風容閑雅,應答如流。”
(3)【示例】:眾人見孔明~,盡皆失色。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
(3)【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含褒義
【第4句】:近反義詞
(1)近義詞:倒背如流 出口成章 巧舌如簧 滔滔不絕 應答如流
伶牙俐齒 口若懸河
(2)反義詞:文不對題 答非所問 張口結舌 支支吾吾 笨嘴拙舌
【第11句】:閑言碎語
【第1句】:xián yán suì yǔ ]
【第2句】:基本解釋
閑:與正事無關;碎:指說話嘮叨。嘮叨些與正事無關的話。
【第3句】:詳細解釋
(1)【解釋】:閑:與正事無關;碎:指說話嘮叨。嘮叨些與正事無關的話。
(2)【出自】:明·馮惟敏《正宮端正好·徐我亭歸田》:“一個道緊急軍情奉火牌,閑言碎語須耽待。”
【第3句】:近反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