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侮”的成語(8個)
本文整理了啟寵納侮、取亂侮亡等含“侮”的成語8個,其中“侮”結尾的成語6個,“侮”在中間的成語2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侮”結尾的成語【第1句】:啟寵納侮[qǐ chǒng nà wǔ]
【解釋】指開寵端而招致侮慢。
【出處】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定公元年》:“啟寵納侮,其此之謂也。”
【第2句】:鬩墻御侮[xì qiáng yù wǔ]
【解釋】鬩:爭吵;鬩墻:兄弟相爭于內;御侮:抵御外敵。比喻雖有內部爭吵,仍能一致對外。
【出處】《詩經·小雅·棠棣》:“兄弟鬩于墻,外御其務(侮)。每有良朋,烝也無戎。”
【示例】凡我國民,務念鬩墻御侮之忠言,懔同室操戈之大戒,折衷真理,互相提攜,忍此小嫌,同扶大局。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演義》第一二回
【第3句】: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xiōng dì xì yú qiáng,wài yù qí wǔ]
【解釋】鬩:爭吵;墻:門屏。兄弟們雖然在家里爭吵,但能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內部雖有分歧,但能團結起來對付外來的侵略。
【出處】《詩經·小雅·常棣》:“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
【示例】正是,兄弟鬩墻,外御其侮。蝸角紛爭,惟利是務。 ——蔡東藩、許厪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一百三十回
【第4句】:內憂外侮[nèi yōu wài wǔ]
【解釋】多指國內不安定和外敵侵略。有時也比喻個人的情況。同“內憂外患”。
【出處】蔡東藩《兩晉演義》第九十九回:“霸踞關中卅二年,如何豆釜竟相煎!內憂外侮侵尋日,莫怪姚宗不再延?!?/p>
【第5句】:折沖御侮[zhé chōng yù wǔ]
【解釋】指抗擊敵人。
【出處】語本《詩·大雅·綿》:“予曰有御侮”毛傳:“武臣折沖曰御侮?!?/p>
【示例】參贊大臣,徒取充位如此,有如敵騎長驅,尚能折沖御侮耶? ——宋·胡詮《戊午上高宗封事》
【第6句】:兄弟鬩墻,外御其侮[xiōng dì xì qiáng,wài yù qí wǔ]
【解釋】鬩:爭吵;墻:門屏;御:抵御。兄弟們雖然在家里爭吵,但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內部雖有分歧,但能一致對外
【出處】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130回:“兄弟鬩墻,外御其侮。蝸角紛爭,惟利是務?!?/p>“侮”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取亂侮亡[qǔ luàn wǔ wáng]
【解釋】古代國家的一種自視正義的對外策略。指奪取政治荒亂的國家,侵侮將亡的國家。
【出處】《尚書·仲虺之誥》:“兼弱攻昧,取亂侮亡。”
【示例】陷晉州轉敗為勝,擒齊主取亂侮亡。 ——蔡東藩《南北史演義》第七十八回
【第2句】:御侮折沖[yù wǔ zhé chōng]
【解釋】折沖:?a href='.com/baike/224/26820【第8句】:html' target='_blank' >傅鐘腥?。挚`咕艿腥說慕ァ?/p>
【出處】《詩經·大雅·綿》:“予曰有御侮?!泵珎鳎骸拔涑颊蹧_曰御侮?!?/p>
【示例】乃內之則殿閣樞府以至六部九卿,外之則洎甘四行省之疆吏,旁皇咨求,卒無一人焉足以勝御侮折沖之任者。(清·嚴復《原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