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渺”的成語(20個)
本文整理了渺無影蹤、生事微渺、前途渺茫等含“渺”的成語20個,其中“渺”開頭的成語12個,“渺”結尾的成語5個,“渺”在中間的成語3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渺”開頭的成語【第1句】:渺無影蹤[miǎo wú yǐng zōng]
【解釋】看不到一點蹤跡和影子。
【出處】茅盾《腐蝕·十一月十三日》:“努力追憶昨夜的顛倒迷夢,然而——已經渺無影蹤。”
【示例】他已經消失得渺無影蹤了
【第2句】:渺無人蹤[miǎo wú rén zōng]
【解釋】很少看見人的蹤影,形容空曠寂靜。
【出處】王汶石《大木匠》:“田間是靜悄悄的,大路上也是靜悄悄的渺無人蹤。”
【第3句】:渺然一身[miǎo rán yī shēn]
【解釋】渺然:微小的樣子。孤孤單單一個人。形容力量微小。
【出處】《漢書·文帝紀》:“遺詔曰:朕獲保宗廟,以眇眇之身托于天下君王之上,二十有余年矣。”
【示例】古之君子以渺然一身而能與天地并立者,豈周旋上下委曲彌逢之所能辦哉。 ——宋·陳亮《與石應之》
【第4句】:渺無音訊[miǎo wú yīn xùn]
【解釋】指毫無消息。
【出處】吳運鐸《把一切獻給黨·新任務》:“太陽下了山,同志們打起燈籠火把,披開一叢叢的荒草搜尋,炮彈還是渺無音訊。”
【第5句】:渺不足道[miǎo bù zú dào]
【解釋】非常微小,不值得一談。
【出處】秦牧《<長河浪花集>序》:“但是這些自然界的事物和人比較起來,特別是和社會主義革命時代的先進人物比較起來,卻又完全顯得渺不足道了。”
【示例】在這大時代里,生與死的意義固然都很重大,然而,對于一個生活在空隙當中的人,卻又是多么的渺不足道呵! ——沙汀《老煙的故事》
【第6句】:渺無音信[miǎo wú yīn xìn]
【解釋】渺:邈遠的樣子。指毫無消息
【出處】巴金《發(fā)的故事·窗下》:“你不能就這樣渺無音信地丟開了我,讓我孤零零地住在這個陌生的大城市里。”
【示例】他三年前離家,至今渺無音信
【第7句】:渺無人跡[miǎo wú rén jì]
【解釋】看不見一個人的腳印。形容空曠寂靜。亦作“渺無人蹤”。
【出處】沙汀《淘金記》十三:“從大道上望去,卻就像一座渺無人跡的黃土荒山。”
【示例】田間是靜悄悄的,大路上也是靜悄悄的渺無人蹤。 ——王汶石《大木匠》
【第8句】:渺無蹤影[miǎo wú zōng yǐng]
【解釋】看不到一點蹤跡和影子。亦作“渺無影蹤”。
【出處】清和邦額《夜譚隨錄·霍筠》:“宜春、蕊兒,渺無蹤影。”
【示例】睜大眼,惘然凝視屋角的鼠洞,努力追憶昨夜的顛倒迷夢,然而——已經渺無影蹤。 ——茅盾《腐蝕·十一月十三日》
【第9句】:渺渺茫茫[miǎo miǎo máng máng]
【解釋】遼闊無際的樣子。亦指模糊;不清楚。
【出處】元馬致遠《黃梁夢》第一折:“神仙事渺渺茫茫,有什么準程,教我去做他。”
【示例】追尋疇者,愁如流水,渺渺茫茫趁潮汐。 ——明劉基《六幺令》詞
【第10句】:渺無人煙[miǎo wú rén yān]
【解釋】一片渺茫,沒有人家。
【出處】《花月痕》第四七回:“不上一月,將淮北千里,掃蕩個渺無人煙。”
【示例】長征中,紅軍斬關奪隘……跋涉了渺無人煙的草原。 ——劉伯承《回顧長征》
【第11句】:渺若煙云[miǎo ruò yān yún]
【解釋】渺:渺茫;若:象。象煙云一樣渺茫不清。比喻模糊不清,令人捉摸不定。
【示例】像一個多情的幽靈獨自追念著那不可喚回的渺若煙云的以往,又是惋惜,又是哀傷,那樣充滿了怨望和依戀。 ——曹禺《北京人》第三幕
【第12句】:渺無邊際[miǎo wú biān jì]
【解釋】渺:邈遠的樣子。無邊無際的樣子。
【出處】郭沫若《蘇聯(lián)紀行·6月25日》:“向機下展望,一望青黃色的草原,渺無邊際。”
【示例】為什么在這渺無邊際的林海里,會有這樣一片連一棵樹也沒有的大山洼呢? ——曲波《林海雪原》第三十二章
“渺”結尾的成語【第1句】:生事微渺[shēng shì wēi miǎo]
【解釋】生事:生計、謀生的路;微渺:渺茫。指生活非常艱難。
【出處】明·湯顯祖《牡丹亭·言懷》:“所恨俺自小孤單,生事微渺。”
【第2句】:煙波浩渺[yān bō hào miǎo]
【解釋】煙波:霧靄蒼茫的水面;浩渺:水面遼闊。形容煙霧籠罩的江湖水面廣闊無邊。
【出處】唐·崔致遠《將歸海東巉山春望》:“目極煙波浩渺間,曉鳥飛處認鄉(xiāng)關。”
【示例】江面上煙波浩渺,一遍朦朧的景象。
【第3句】:魚沉雁渺[yú chén yàn miǎo]
【解釋】比喻書信不通,音信斷絕。
【出處】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四十二回:“謖如蒿目時艱,空自拊髀,兼之寶山僻在海隅,文報不通,迢遞并云,魚沉雁渺,十分懊惱。”
【第4句】:虛無縹渺[xū wú piāo miǎo]
【解釋】虛無:虛幻不實。若有若無的樣子。形容空虛渺茫,不可捉摸
【出處】朱自清《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明知總在前途的,卻常覺得有些虛無縹渺似的。”
【第5句】:虛無飄渺[xū wú piāo miǎo]
【解釋】形容若有若無,空虛渺茫。
【示例】人要到月亮上去,以前認為是虛無飄渺的想法,而現(xiàn)在則是確實可行的事實。
“渺”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前途渺茫[qián tú miǎo máng]
【解釋】不知將來采取什么行動。
【示例】她感到前途渺茫就不寒而栗。
【第2句】:澄思渺慮[chéng sī miǎo lǜ]
【解釋】指深思遠慮。
【出處】清·宗稷辰《姚適庵怡柯草堂詩賦抄序》:“然而澄思渺慮,順事婉陳,雖處危急煩擾之地,而所宣不失其和平。”
【示例】然后澄思渺慮,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 ——況周頤《蕙風詞話》第一卷
【第3句】:荒渺不經[huāng miǎo bù jīng]
【解釋】不經:不合常理。形容虛妄離奇,不合情理。
【出處】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62回:“上古世遠人湮,所傳之事,如共工觸山、女媧補天,俱荒渺不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