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偷”的成語大全(60個)
小編為您整理了偷貓盜狗、狼奔鼠偷、忝顏偷生等含“偷”的成語60個,其中“偷”開頭的27個,“偷”結尾的3個,“偷”在中間的30個,及其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偷”開頭的成語
【第1句】:偷貓盜狗[tōu māo dào gǒu]
【解釋】指偷竊。也指不正當的男女關系。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1回:“既作綠林大盜,便與那偷貓盜狗的不同,也斷不肯悄悄兒的下來。”
【第2句】:偷雞摸狗[tōu jī mō gǒu]
【解釋】指偷竊的行為。也指不正經的勾當。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四十六回:“小人如今在此,只做得些偷雞盜狗的勾當,幾時是了;跟隨的二位哥哥上山去,卻不好?”
【示例】成日家偷雞摸狗,腥的臭的,都拉了你屋里去!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十四回
【第3句】:偷媚取容[tōu mèi qǔ róng]
【解釋】巧黠諂媚以取悅于人。
【出處】唐·張鷟《朝野僉載·張岌》:“并偷媚取容,實名教之罪人也。”
【第4句】:偷營劫寨[tōu yíng jié zhài]
【解釋】營:軍營,軍隊駐扎的地方。劫:強奪。寨:防守用的柵欄,引申為軍營。偷襲敵方的營寨。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二十二卷:“和尚言:'老僧今年膽大。’先生道:'住!貧道從來膽大,專會偷營劫寨。奪了袖中金錘,留下三千世界。’”
【示例】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2卷:“貧道從來膽大,專會偷營劫寨。”
【第5句】:偷閑躲靜[tōu xián duǒ jìng]
【解釋】擺脫雜務,得個清靜。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9回:“第一個鳳姐事多任重,別人或可偷閑躲靜,獨他是不能脫得的。”
【第6句】:偷天換日[tōu tiān huàn rì]
【解釋】比喻暗中改變事物的真相,以達到蒙混欺騙的目的。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十三回:“且說尹子崇自從做了這一番偷天換日的大事業,等到銀子到手,便把原有的股東?a href='.com/baike/224/2638【第49句】:html' target='_blank' >黃胄蔥湃フ瀉簟!?/p>
【示例】他所玩弄的偷天換日的鬼把戲,早被大家識破了。
【第7句】:偷懶耍滑[tōu lǎn shuǎ huá]
【解釋】指有意逃避、耍弄手段使自己少出力或不擔責任。
【出處】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26章:“做這種事誰也不再提平常他們最看重的工分問題,更沒有人偷懶耍滑。”
【第8句】:偷狗捉雞[tōu gǒu zhuō jī]
【解釋】指偷竊的行為。也指不正經的勾當。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四十六回:“小人如今在此,只做得些偷雞盜狗的勾當,幾時是了;跟隨的二位哥哥上山去,卻不好?”
【第9句】:偷香竊玉[tōu xiāng qiè yù]
【解釋】比喻引誘婦女。
【出處】《晉書·賈充傳》:“時西域有貢奇香,一著人則經月不歇,帝甚貴之,惟以賜充及大司馬陳騫。其女密盜以遺壽,充僚屬與壽燕處,聞其芬馥,稱之于充。……”
【示例】穩坐了七香車,高揭了三檐傘,請受了金花誥,再不赴偷香竊玉期。 ——元·石子章《竹塢聽琴》第四折
【第10句】:偷偷摸摸[tōu tōu mō mō]
【解釋】形容瞞著別人做事,不敢讓別人知道。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73回:“偏咱們就這樣丁是丁卯是卯的,只許你們偷偷摸摸的哄騙了去。”
【示例】敵人漢奸派遣反革命特務分子偷偷摸摸地鉆入共產黨、八路軍、新四軍內施行破壞工作。 ——毛澤東《質問國民黨》
【第11句】:偷合茍從[tōu hé gǒu cóng]
【解釋】指茍且迎合以取悅于人。亦作“偷合取容”。
【出處】東漢·班固《漢書·元帝紀》:“偷合茍從,未肯極言,朕甚閔焉。”
【第12句】:偷生惜死[tōu shēng xī sǐ]
【解釋】茍且活命,舍不得死。
【出處】漢·李陵《答蘇武書》:“豈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
【示例】雄誕今若從公,不過誕生百日。大丈夫怎可偷生惜死,自陷不義? ——蔡東藩《唐史演義》第十一回
【第13句】:偷雞盜狗[tōu jī dào gǒu]
【解釋】指偷竊的行為。也指不正經的勾當。同“偷雞摸狗”。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四十六回:“小人如今在此,只做得些偷雞盜狗的勾當,幾時是了。”
【示例】不比先前在王婆家茶房里,只是偷雞盜狗之歡。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六回
【第14句】:偷梁換柱[tōu liáng huàn zhù]
【解釋】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以劣代優。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十七回:“偏偏鳳姐想出一條偷梁換柱之計,自己也不好過瀟湘館來,竟未能少盡姊妹之情,真真可憐可嘆。”
【示例】他采取偷梁換柱的手法,將別人的科研成果據為己有。
【第15句】:偷安茍且[tōu ān gǒu qiě]
【解釋】偷安:只圖眼前的安逸;茍且:得過且過。只顧眼前的安逸,不顧將來。
【出處】宋·汪應辰《文定集·廷試策》:“承晏安太平之后,茍且偷安,昧于遠圖,政令日弛,法度日隳。”
【示例】正當示之以形勢,庶幾乎激忠起懦,而三四大帥者,亦不敢懷偷安茍且之心。 ——清·畢沅《續資治通鑒》卷一百十七
【第16句】:偷合取容[tōu hé qǔ róng]
【解釋】奉承迎合別人,使自己能茍且地生活下去。同“偷合茍容”。
【出處】《史記·白起王翦列傳論》:“偷合取容,以至埳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