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銷”的成語(49個)
本文整理了銷聲割跡、瓦解冰銷、遁跡銷聲等含“銷”的成語49個,其中“銷”開頭的成語9個,“銷”結尾的成語15個,“銷”在中間的成語25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銷”開頭的成語【第1句】:銷聲割跡[xiāo shēng gē jì]
【解釋】銷:通“消”,消失;跡:蹤跡。指隱藏起來,不公開露面。
【出處】北周·庾信《五月披裘負薪畫贊》:“披裘當夏,俗外為心,雖逢季子,不拾遺金,禽巢欲遠,魚穴惟深,消聲滅跡,何必山林。”
【示例】劉君石齡,以高才不試于有司,銷聲割跡,恒以吟詠自娛。 ——清·朱彝尊《劉介于詩集序》
【第2句】:銷聲匿跡[xiāo shēng nì jì]
【解釋】不公開講話,不出頭露面。形容隱藏起來,不再出現。
【出處】語出《藝文類聚》卷三六引北周庚信《五月披裘負薪畫贊》:“禽巢欲遠,魚穴惟深,消聲滅跡,何必山林!”
【示例】雖然在初期也有少數人唱導'與抗戰無關’論,但為大勢所迫,不久也就銷聲匿跡了。 ——郭沫若《沸羹集·抗戰以來的文藝思潮》
【第3句】:銷聲避影[xiāo shēng bì yǐng]
【解釋】猶言銷聲匿跡。指隱藏起來,不公開露面。
【出處】唐·無名氏《靈應傳》:“妾又以夫族得罪于天,未蒙上帝昭雪,所以銷聲避影,而自困如是。”
【第4句】:銷聲斂跡[xiāo shēng liǎn jì]
【解釋】猶言銷聲匿跡。指隱藏起來,不公開露面。
【出處】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十一:“宗國亂離,僖宗幸蜀。宗生避地,亦到錦江,然畏穎川知之,遂旅游資中郡,銷聲斂跡,惟恐人知。”
【示例】但進城后,因為革命聲勢,此輩已銷聲斂跡,不能見其在大庭廣眾之中,行施其伎倆。 ——孫犁《鄉里舊聞·光棍》
【第5句】:銷魂奪魄[xiāo hún duó pò]
【解釋】神魂顛倒,失去常態。形容因羨慕或愛好某種事物而著迷。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回:“鹽商富貴奢華,多少士大夫見了就銷魂奪魄;你一個弱女子,視如土芥,這就可敬的極了!”
【第6句】:銷聲匿影[xiāo shēng nì yǐng]
【解釋】指隱藏起來,不公開露面。同“銷聲避影”。
【出處】唐·無名氏《靈應傳》:“妾又以夫族得罪于天,未蒙上帝昭雪,所以銷聲避影,而自困如是。”
【示例】有向來相熟的客人,也可過去坐坐,他自己卻竟是銷聲匿影的不大出來。 ——清·張春帆《九尾龜》第七十二回
【第7句】:銷神流志[xiāo shén liú zhì]
【解釋】消耗精神,喪失意志。
【出處】明·楊慎《冶容誨淫》:“女之艷媚,亦令人銷神流志。”
【第8句】:銷魂蕩魄[xiāo hún dàng pò]
【解釋】形容因羨慕或愛好某種事物而著迷。同“銷魂奪魄”。
【出處】清·彭養鷗《黑籍冤魂》第15回:“這都是風俗奢靡,處處使人銷魂蕩魄。”
【第9句】:銷毀骨立[xiāo huǐ gǔ lì]
【解釋】銷:久病枯瘦。形容身體枯瘦如柴。
【出處】《梁書·武帝紀》:“高祖形容本壯,及還至京都,銷毀骨立,親表士友,不復識焉。”
“銷”結尾的成語【第1句】:瓦解冰銷[wǎ jiě bīng xiāo]
【解釋】比喻失敗、崩潰或消失。同“瓦解冰泮”。
【出處】唐·劉商《姑蘇懷古送秀才下第歸江南》:“瓦解冰銷真可恥,凝艷妖芳安足恃。”
【示例】一天大事,瓦解冰銷,竟弄成一個虎頭蛇尾!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十七回
【第2句】:骨化形銷[gǔ huà xíng xiāo]
【出處】唐·元稹《鶯鶯傳》:“則當骨化形銷,丹誠不泯,因風委露,猶托清塵。”
【示例】只恨浮生短,憶當年鄧尉(謂石瞿),骨化形銷。 ——《藝風堂友朋書札·劉炳照〈致繆荃孫〉(十二)》
【第3句】:薄利多銷[bó lì duō xiāo]
【解釋】單個產品或商品贏利少,靠售出數量很大賺錢。
【示例】我們采取薄利多銷的營銷方式。
【第4句】:統購統銷[tǒng gòu tǒng xiāo]
【解釋】國家對某些有關國計民生的重要物資實行有計劃的統一收購和銷售。
【示例】統購統銷的年代已經遠去了。
【第5句】:實報實銷[shí bào shí xiāo]
【解釋】支出多少報銷多少。
【出處】高陽《胡雪巖全傳·平步青云》下冊:“這意思是,盤纏費用,實報實銷。”
【示例】我們實行實報實銷的財務制度。
【第6句】:自產自銷[zì chǎn zì xiāo]
【解釋】自己生產自己銷售。
【示例】這種產品我們自產自銷,一年的效益還不錯。
【第7句】:雨斷云銷[yǔ duàn yún xiāo]
【解釋】比喻男女恩情斷絕。
【出處】宋·石孝友《醉落魄》詞:“歸期莫負青箋約。雨斷云銷,總是初情薄。”
【第8句】:玉碎香銷[yù suì xiāng xiāo]
【解釋】比喻女子的死。
【出處】清·湘靈子《軒亭冤》第七出:“喜今朝玉碎香銷,魂游天國路迢迢,此去何須悲悼。”
【第9句】:玉減香銷[yù jiǎn xiāng xiāo]
【解釋】比喻美人的消瘦、萎靡。
【出處】宋·張先《漢宮春》詞:“玉減香銷,被嬋娟誤我,臨鏡裝慵。”
【示例】暗朱箔,雨寒風峭,試羅衣玉減香銷。 ——元·任昱《紅繡鞋·春情》曲
【第10句】:黯然魂銷[àn rán hún xiāo]
【解釋】黯然:心神沮喪的樣子;魂銷:靈魂離開了軀殼。形容心情極其沮喪、哀痛,以致心神無主的樣子。
【出處】清·李漁《閑情偶寄·授曲第三》:“悲者黯然魂銷而不致反有喜色,歡者怡然自得而不見稍有瘁容。”
【第11句】:目斷魂銷[mù duàn hún xiāo]
【解釋】目斷:竭盡目力所見。指竭盡目力而看望不到,因而內心悲痛。多形容因離別而傷心之極。
【出處】唐·元稹《同州刺史謝上表》:“臣自離京國,目斷魂銷,每至五更朝謁之時,臣實制淚不得。”
【示例】歸雁下平橋,目斷魂銷。夕陽無限江皋,楊柳杏花相對晚,各自無聊。 ——宋·陳亮《浪淘沙》詞
【第12句】:綠慘紅銷[lǜ cǎn hóng xiāo]
【解釋】指婦女的種種愁恨。同“綠慘紅愁”。
【出處】明·湯顯祖《紫釵記·醉俠閑評》:“心憔,難聽他綠慘紅銷。”
【第13句】:骨瘦形銷[gǔ shòu xíng xiāo]
【解釋】形容瘦削到極點。
【出處】清·沈復《浮生六記·坎坷記愁》:“而蕓終以受愚為恨,血疾大發,床席支離,刀圭無效,時發時止,骨瘦形銷。”
【示例】清·李百川《綠野仙蹤》第89回:“這幾天將小兒迷亂的神魂顛倒,骨瘦形銷。”
【第14句】:玉碎花銷[yù suì huā xiāo]
【解釋】玉、花:舊詩文中美女的代稱。比喻美麗的女子死亡。
【出處】明·陸采《明珠記》第三十九出:“金樽玉酒催人老,我只道當時玉碎花銷,重臨陽世真難料,敢則是仙方相療。”
【第15句】:一筆勾銷[yī bǐ gōu xiāo]
【解釋】把賬一筆抹掉。比喻把一切全部取消。
【出處】宋·朱熹《五朝名臣言行錄》卷七:“公取班簿,視不才監司,每見一人姓名,一筆勾之。”
【示例】如有班部監司,不才官吏,一筆勾銷,永不敘用。 ——元·無名氏《延安府》第二折
“銷”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遁跡銷聲[dùn jì xiāo shēng]
【解釋】指隱居不出。
【出處】《舊唐書·韋嗣立傳》:“若任用無才,則有才之路塞,賢人君子所以遁跡銷聲,常懷嘆恨者也。”
【第2句】:喪膽銷魂[sàng hún xiāo hún]
【解釋】喪、銷:失去。形容驚恐到極點。
【出處】元·無名氏《馮玉蘭》第四折:“暗自凝睛,不由我不喪膽銷魂忽地驚。”
【第3句】:冰銷霧散[bīng xiāo wù sàn]
【解釋】比喻事物消失瓦解。
【出處】唐·康駢《劇談錄·郭鄩見窮鬼》:“鄩復問云:'彼之聚斂豐盈,何以遽令散去?’云:'先得計于安品子,其余冰銷霧散。’”
【第4句】:眾毀銷骨[zhòng huǐ xiāo gǔ]
【解釋】指眾多的毀謗,可以銷熔人的骨骼。比喻讒言多可以混淆是非。
【出處】宋·李綱《宮詞謝表》:“眾毀銷骨,雖貽投抒之嗟;太陽中天,必冀容光之照。”
【第5句】:積毀銷金[jī huǐ xiāo jīn]
【解釋】指不斷的毀謗能使人毀滅。同“積毀銷骨”。
【出處】《文選·江淹〈詣建平王上書〉》:“下官聞積毀銷金,積讒磨骨,遠則直生取疑于盜金,近則伯魚被名于不義。”呂向注:“言毀讒之深,能銷磨金石之堅。”
【示例】人生實難,逢此織羅。積毀銷金,沉憂作歌。 ——唐·李白《雪讒詩贈友人》
【第6句】:鏟跡銷聲[chǎn jì xiāo shēng]
【解釋】鏟:消除;銷:消失。指隱藏起來,不公開露面。
【出處】《晉書·儒林傳論》:“若仲寧之清貞守道,抗志柴門;行齊之居室屢空,棲心陋巷;文博之漱流枕石,鏟跡銷聲;宣子之樂道安貧,弘風闡教;斯并通儒之高尚者也。”
【第7句】:魂銷目斷[hún xiāo mù duàn]
【解釋】指情思凄苦。
【出處】唐·嚴休復《唐昌觀玉蕊花折有心人游悵然成二絕》之一:“終日齋心禱玉宸,魂銷目斷未逢真。”
【第8句】:眾口銷鑠[zhòng kǒu xiāo shuò]
【解釋】鑠:熔化。形容輿論力量大,連金屬都能熔化。比喻眾口一詞可以混淆是非。
【出處】唐·殷璠《河岳英靈集序》:“蓋身後立節,當無詭隨,其應詮揀不精,玉石相混,致令眾口銷鑠,為知音所痛。”
【示例】這是眾口銷鑠的事,我已經習以為常了
【第9句】:匿跡銷聲[nì jì xiāo shēng]
【解釋】指隱藏起來或不公開露面。
【出處】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十一:“家生避地,亦到錦江,然畏穎川知之,遂旅游資中郡,銷聲匿跡,惟恐人知。”
【示例】黑八歌一干人也勸他,叫他暫時匿跡銷聲,等避過風頭再作道理。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八回
【第10句】:魂銷魄散[hún xiāo pò sàn]
【解釋】嚇得連魂魄都離開人體飛散了。形容驚恐萬分,極端害怕。同“魂飛魄散”。
【出處】清·李百川《綠野仙蹤》第二十六回:“眾官一見,俱皆魂銷魄散,目蕩神移。”
【第11句】:香銷玉沉[xiāng xiāo yù chén]
【解釋】香、玉:舊詩文中美女的代稱。比喻美女死亡。
【出處】明·胡文煥《群音類選·官腔類·玉盆記·沙將逼柳》:“他怨悠悠香銷玉沉,亂紛紛碎滴珠囊迸。”
【第12句】:黯然銷魂[àn rán xiāo hún]
【解釋】黯然:心懷沮喪、面色難看的樣子;銷魂:靈魂離開肉體。心懷沮喪得好像丟了魂似的。形容非常悲傷或愁苦。
【出處】南朝·梁·江淹《別賦》:“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
【示例】“無言獨上西樓”,深閨的空寥,彌漫在漠漠的冥色里,離情別緒,黯然銷魂! ——郭楓《且飲一杯寂寞》
【第13句】:煙銷灰滅[yān xiāo huī miè]
【解釋】比喻事物消失,不見蹤跡。
【出處】元·劉祁《〈歸潛志〉序》:“向日二十余年間所見富貴權勢之人,一時煊赫如火烈烈者,迨遭喪亂,皆煙銷灰滅無余。”
【第14句】:日銷月鑠[rì xiāo yuè shuò]
【解釋】一天天一月月地銷熔、減損。
【出處】唐·韓愈《石鼓歌》:“日銷月鑠就埋沒,六年西顧空吟哦。”
【示例】清·王夫之《讀通鑒論·陳宣帝》:“無財無以養兵,無人無以守國,坐困而待其吞吸,日銷月鑠,而無如之何,自亡而已矣。”
【第15句】:積毀銷骨[jī huǐ xiāo gǔ]
【解釋】積:聚;毀:毀謗;銷:熔化。指不斷的毀謗能使人毀滅。
【出處】《史記·張儀列傳》:“眾口鑠金,積毀銷骨。”
【示例】而股肱之臣不惟國體,職競尋常,自相楚剝,為害轉深,積毀銷骨。 ——《晉書·劉喬傳》
【第16句】:寒心銷志[hán xīn xiāo zhì]
【解釋】形容擔心憂慮。同“寒心消志”。
【出處】漢·鄒陽《上書吳王》:“始孝文皇帝據關入立,寒心銷志,不明求衣。”
【示例】常恐恩義兩乖,家國同負,寒心銷志,以生為慚。 ——唐·劉禹錫《上杜司徒書》
【第17句】:兵銷革偃[bīng xiāo gé yǎn]
【解釋】銷毀兵器,放下甲盾。指太平無戰事。
【出處】前蜀·杜光庭《本命醮南斗詞》:“垂回兇度厄之慈,開輟死上生之路,使一境之兵銷革偃,四時之雨順風調。”
【第18句】:眾口銷金[zhòng kǒu xiāo jīn]
【解釋】眾人的言論能夠熔化金屬。比喻輿論影響的強大。亦喻眾口同聲可混淆視聽。見“眾口鑠金”。
【出處】漢·焦贛《易林·萃之巽》:“眾口銷金,愆言不驗。”
【第19句】:聲銷跡滅[shēng xiāo jì miè]
【解釋】猶銷聲匿跡。指隱藏形跡。
【出處】《北齊書·魏收傳》:“其舒也濟世成務,其卷也聲銷跡滅。”
【第20句】:鑄甲銷戈[zhù jiǎ xiāo gē]
【解釋】銷熔鐵甲兵器。借指結束戰爭,實現和平。
【出處】明·劉基《丙申歲十月還鄉作》詩之七:“修文偃武君王意,鑄甲銷戈會有期。”
【第21句】:形銷骨立[xíng xiāo gǔ lì]
【解釋】銷:消瘦。形容身體非常消瘦。
【出處】《南史·梁本紀》:“帝形容本壯,及至都,銷毀骨立。”
【示例】及放榜時,依然鎩羽。生嗒喪而歸,愧負知己,形銷骨立,癡若木偶。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葉生》
【第22句】:眾口鑠金,積毀銷骨[zhòng kǒu shuò jīn,jī huǐ xiāo gǔ]
【解釋】鑠金:熔化金屬;積毀:積累的毀謗;銷骨:熔化骨頭。眾人的言論能夠熔化金屬,紛紛而來的毀謗足以致人于死地。比喻輿論力量的強大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張儀列傳》:“積羽沉舟,群輕折軸,眾口鑠金,積毀銷骨。”
【示例】唐弢《硝憶》:“中國有句成語,叫做'眾口鑠金,積毀銷骨’,一次一次的造謠毀謗,也可以將真理埋沒。”
【第23句】:冰銷葉散[bīng xiāo yè sàn]
【解釋】比喻事物消失瓦解。
【出處】《隋書·越王侗傳》:“若王師一臨,舊章暫睹,自應解甲倒戈,冰銷葉散。”
【第24句】:魂銷腸斷[hún xiāo cháng duàn]
【解釋】指情思凄苦。同“魂銷目斷”。
【出處】宋·劉過《賀新郎》詞:“衣袂京塵曾染處,空有香紅尚軟。料彼此,魂銷腸斷。”
【第25句】:虹銷雨霽[hóng xiāo yǔ jì]
【解釋】虹:彩虹;銷:同“消”,消失;霽:本指雨止,也引申為天氣放睛。彩虹消失,雨后天睛。
【出處】唐·王勃《滕王閣序》:“虹銷雨霽,彩徹云衢,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