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疥”的成語(8個)
本文整理了疥癩之患、癬疥之疾等含“疥”的成語8個,其中“疥”開頭的成語4個,“疥”在中間的成語4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疥”開頭的成語【第1句】:疥癩之患[jiè lài zhī huàn]
【解釋】疥癩:疥瘡與癩痢,兩種皮膚病。比喻危害尚輕的禍患或無關緊要的問題。
【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82回:“今王興十萬之師,行糧千里,以爭疥癩之患,而忘大毒之在腹心,臣恐齊未必勝,而越禍已至也。”
【第2句】:疥癬之疾[jiè xuǎn zhī jí]
【解釋】比喻為害不大,無足輕重的小毛病。
【出處】《呂氏春秋·直諫》:“夫齊之于吳也,疥癬之病也。”
【示例】我雖在人閭閻之下,眉睫之間,又不比斗筲之器,疥癬之疾。 ——元·關漢卿《裴度還帶》第二折
【第3句】:疥癩之疾[jiè lài zhī jí]
【解釋】疥癩:疥瘡與癩痢,兩種皮膚病。比喻危害尚輕的禍患或無關緊要的問題。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63回:“疥癩之疾,何足掛意!”
【第4句】:疥癬之病[jiè xuǎn zhī bìng]
【解釋】疥癬:一種皮膚病。比喻危害尚輕的禍患或無關緊要的問題。
【出處】戰國·衛·呂不韋《呂氏春秋·直諫》:“大夫之于吳也,疥癬之病也。”
“疥”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癬疥之疾[xuǎn jiè zhī jí]
【解釋】癬疥:兩種皮膚病。比喻無關緊要的小問題和小毛病。
【出處】《呂氏春秋·直諫》:“夫齊之于吳也,疥癬之病也。”
【示例】東伯侯姜文煥、南伯侯鄂順、北伯侯崇黑虎,此三路不過癬疥之疾。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六十六回
【第2句】:養疥成瘡[yǎng jiè chéng chuāng]
【解釋】疥:一種輕微皮膚病;瘡:皮膚上腫爛潰瘍的病。由疥變成大瘡。比喻小事處理不好就會釀成大禍患
【出處】清·李百川《綠野仙蹤》第73回:“倘若倭賊殘破浙江,趁勢長驅江南,豈非我們養疥成瘡之過?”
【第3句】:瘡疥之疾[chuāng jiè zhī jí]
【解釋】比喻輕微的禍患。
【出處】明·梁辰魚《浣沙記·死忠》:“齊不過瘡疥之疾,幸而勝之,不過小喜。”
【示例】前輩且請放心。以晚輩愚見,他天險莊瘡疥之疾,還不至成甚氣候。 ——《康熙下通州》第十一回
【第4句】:泥豬疥狗[ní zhū jiè gǒu]
【解釋】比喻卑賤或粗鄙的人。
【出處】元·馬致遠《任鳳子》第二折:“再誰想泥豬疥狗生涯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