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沉”的成語大全(116個)
小編為您整理了沉魚落雁、玉碎珠沉、積羽沉舟,群輕折軸等含“沉”的成語116個,其中“沉”開頭的50個,“沉”結尾的28個,“沉”在中間的38個,及其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沉”開頭的成語
【第1句】:沉魚落雁[chén yú luò yàn]
【解釋】魚見之沉入水底,雁見之降落沙洲。形容女子容貌美麗。
【出處】《莊子·齊物論》:“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示例】他二人長的一個是沉魚落雁之容,一個是閉月羞花之貌。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二回
【第2句】:沉舟破釜[chén zhōu pò fǔ]
【解釋】釜,鍋。打破飯鍋,沉掉渡船。表示決一死戰。
【出處】《孫子·九地》:“焚舟破釜,若驅羊而往。”《史記·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示例】欲令諸師畢渡,沉舟破釜,為不返之計。 ——清·黃宗羲《移史館熊公雨殷行狀》
【第3句】:沉雄悲壯[chén xióng bēi zhuàn]
【解釋】沉雄:深沉雄健。指深沉雄健,悲壯有力。
【出處】王國維《人間詞話》:“白仁甫秋夜語梧桐雨劇,沉雄悲壯為元曲冠冕。”
【第4句】:沉疴難起[chén kē nán qǐ]
【解釋】沉疴:重病或老病。久患重病,不能下床。
【第5句】:沉疴宿疾[chén kē sù jì]
【解釋】疴:病;宿:長久的。指重病和老病。也比喻積久而成,為害甚大的社會弊端。
【出處】清·秋謹《精衛石》第五回:“美雨歐風,頓起沉疴宿疾;發聾振聵造成兒女英雄。”
【示例】我們要徹底根治這些沉疴宿疾。
【第6句】:沉聲靜氣[chén shēng jìng qì]
【解釋】指聲調低沉,態度平和。
【出處】冰心《到青龍橋去》:“他沉聲靜氣的問:'你是那里的,要往那里去?’”
【示例】他習慣沉聲靜氣地說話。
【第7句】:沉默寡言[chén mò guǎ yán]
【解釋】沉默:不出聲;寡:少。不聲不響,很少說話。
【出處】《舊唐書·梁崇義傳》:“梁崇義,長安人,以升斗給于市,有臀力,能卷金舒鉤。后為羽林射生,從來瑱于襄陽,沉默寡言,眾悅之,累遷為偏裨。”
【示例】沉默寡言,深沉不露,令我憶君之豐采。 ——陳毅《哭葉軍長希夷同志》詩
【第8句】:沉靜寡言[chén jìng guǎ yán]
【解釋】性格深沉文靜,不愛多說話。
【出處】《逸周書·官人解》:“沉靜而寡言,多稽而險貌,曰質貌者也。”
【示例】公子沉靜寡言,少挺易操,河東侯器其賢。 ——唐·牛肅《紀聞·牛騰》
【第9句】:沉重少言[chén zhòng shǎo yán]
【解釋】樸實穩重,不愛多說話。亦作“沉厚寡言”、“沉重寡言”。
【出處】《魏書·道武七王傳·河南王曜傳》:“少有父風,頗覽書傳。沉重少言,寬和好士。”
【第10句】:沉博絕麗[chén bó jué lì]
【解釋】沉:深長;博:淵博。指文章的含義深遠,內容淵博,文辭美妙。
【出處】漢·揚雄《答劉歆書》:“少不得學,而心好沉博絕麗之文。”
【示例】行卷沉博絕麗,膾炙一時。 ——清·平步清《霞外捃屑》卷五
【第11句】:沉吟不決[chén yín bù jué]
【解釋】沉吟:深思吟味,引申為猶豫;決:決斷。形容人遇到難題時,自言自語地決定不下來。
【出處】三國·魏·曹操《秋胡行》:“沉吟不決,遂上升天。”
【示例】張逸芳吐出那座“馬”,把自己的“車”抓在手里沉吟不決。 ——巴金《虹》六
【第12句】:沉思翰藻[chén sī hàn zǎo]
【解釋】沉:深沉;翰藻:文辭華麗。寓意深刻,文辭華麗。
【出處】南朝·梁·蕭統《文選》序:“事出于沉思,義歸于翰藻。”
【示例】為其以立意紀事為本,非沉思翰藻之比也。 ——清·阮元《與友人論古文書》
【第13句】:沉潛剛克[chén qián gāng kè]
【解釋】沉潛:深沉不露;剛克:以剛強見勝。形容深沉不露,內蘊剛強。
【出處】《尚書·洪范》:“沉潛剛克,高明柔克。”
【示例】沉潛剛克,高明柔克,德之中也。 ——南宋·陸九淵《常勝之道曰柔論》
【第14句】: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chén zhōu cè pàn qiān fān guò,bìng shù qián tóu wàn nnnmu chun]
【解釋】沉:沉沒;側畔:旁邊;帆:船。沉船旁邊有很多船過,發病的樹木旁邊有很多茂盛的樹木。比喻新生勢力銳不可當。
【出處】唐·劉禹錫《酬樂天揚州縫席上見贈》:“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郡翻似爛柯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第15句】:沉冤莫雪[chén yuān mò xuě]
【解釋】沉冤:長期得不到伸雪的冤案;莫雪:無法昭雪。長期得不到昭雪的冤屈。
【出處】唐·于逖《靈應傳》:“潛遁幽巖,沉冤莫雪。”
【示例】不過為的是死者沉冤莫雪,所以代抱不平罷了。 ——清·吳趼人《九命奇冤》第24回
【第16句】:沉漸剛克[chén qián gāng kè]
【解釋】漸:通“潛”,潛伏;剛克:以剛強見勝。形容深沉不外露,內里剛強。
【出處】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文公五年》:“及溫而還,其妻問之,贏曰:'以剛。’商書曰:'沉漸剛克,高明柔克。’”
【第17句】:沉幾觀變[chén jī guān biàn]
【解釋】沉:沉著;幾:事物變化前的前兆。冷靜觀察事物,隨機應變。
【出處】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二回:“沉幾觀變,前事可師。”
【示例】踐實體誠非別術,沉幾觀變竟通神。 ——謝覺哉《在范亭處談毛澤東的思想方法》
【第18句】:沉郁頓挫[chén yù dùn cuò]
【解釋】郁:低沉郁積。指詩文的風格深沉蘊籍,語勢有停頓轉折。
【出處】唐·杜甫《進雕賦表》:“至于沉郁頓挫,隨時敏捷,而揚雄、枚皋之徒,庶可企及也。”
【示例】彈《湘妃怨》一曲,沉郁頓挫,如泣如訴。 ——清·百一居士《壺天錄》上卷
【第19句】:沉沉穩穩[chén chén wěn wěn]
【解釋】指穩重不浮躁或指安穩。
【出處】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99回:“上皇看飲了,只道其胎即墮,不意腹中全無發動,竟沉沉穩穩的直睡至天明。”
【第20句】:沉思默慮[chén sī mò lǜ]
【解釋】沉:深;默:不出聲。深深地思索,默默地考慮。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五十九回:“樵子見行者沉思默慮,嗟嘆不已。”
【第21句】:沉著痛快[chén zhuó tòng kuài]
【解釋】指書法、文章深厚穩健,直率而無拘泥之態。
【出處】南朝·宋·羊欣《采古來能書人名》:“吳人皇象能草,世稱沉重痛快。”
【示例】沉著痛快,天也。自然與學道,其為天一也。 ——宋·姜夔《白石道人詩說》
【第22句】:沉默不語[chén mò bù yǔ]
【解釋】指一言不發。
【出處】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11章:“他沉默不語了。他知道父親說得對。”
【第23句】:沉厚寡言[chén hòu guǎ yán]
【解釋】樸實穩重,不愛多說話。同“沉重少言”。
【出處】《舊五代史·梁書·末帝紀》:“帝美容儀,性沉厚寡言,雅好儒士。”
【示例】四五歲能說前生事,沉厚寡言,人傳為異事。 ——金·元好問《續夷堅志》第四卷
【第24句】:沉不住氣[chén bù zhù qì]
【解釋】易激動,遇事保持不了冷靜鎮定。
【出處】高陽《胡雪巖全傳·平步青云》下冊:“這當然也要怪俞武成沉不住氣,自己失去了鎮江一帶的地盤,寄人籬下。”
【示例】他這人就是沉不住氣。
【第25句】:沉灶生蛙[chén zào shēng wā]
【解釋】灶沒與水中,產生青蛙。形容水患之甚。
【出處】晉·成公綏《陰霖賦》:“百川泛濫,潢潦橫流,沉灶生蛙,中庭運舟。”
【第26句】:沉湎淫逸[chén miǎn yín yì]
【解釋】沉湎:沉迷。沉溺于酒和安逸中間。形容對于美酒和女色過于放縱,縱欲放蕩。
【出處】宋·楊萬里《宋故龍圖閣學士張公神道碑》:“太康敗于甘酒,桀敗于酒池,厲王敗于荒酒,幽王敗于沉湎淫逸。”
【示例】他沉湎淫逸,終于一事無成。
【第27句】:沉謀研慮[chén móu yán lǜ]
【解釋】指計劃周密,考慮詳盡。
【出處】宋·蘇舜欽《復辨》:“不親煩務,而專以沉謀研慮,將以鼓舞天下之民,以行乎事業也。”
【第28句】:沉灶產蛙[chén zào chǎn wā]
【解釋】灶沒與水中,產生青蛙。形容水患之甚。
【出處】《國語·晉語九》:“晉師圍而灌之,沉灶產蛙,民無叛意。”《戰國策·趙策一》:“今城不沒者三板。臼灶升蛙,人馬相食。”
【示例】智伯攻圍甚急,某避走晉陽,今又引水圍灌城,不浸者三版,沉灶產蛙看看渰倒城墻。 ——元·楊梓《豫讓吞炭》第二折
【第29句】:沉思熟慮[chén sī shú lǜ]
【解釋】深入思索,仔細考慮。
【出處】茅盾《虹》:“像受了什么刺戟似的,梅女士忽然戴著一付沉思熟慮的面孔。”
【示例】經過沉思熟慮,她終于答應嫁給我。
【第30句】:沉吟章句[chén yīn zhāng jù]
【解釋】沉吟:沉思吟味。章句:章節和句子,亦指詩文。默默地琢磨構思詩文。
【出處】唐·無稹《鶯鶯傳》:“然而善屬文,往往沉吟章句,怨慕者久之。”
【第31句】:沉烽靜柝[chén fēng jìng tuò]
【解釋】烽火熄滅,柝聲寂靜。比喻邊疆無戰事。
【出處】唐·玄宗《明堂樂章·舒和》:“偃武修文九圍泰,沉烽靜柝八荒寧。”
【第32句】:沉痼自若[chén gù zì ruò]
【解釋】沉痼:積久難治的疾病。比喻積久難改的習俗或嗜好沒有改變。
【出處】《宋史·趙與懽》:“第言端平以來,竄臟吏,禁包苴,戒奔竟,戢橫斂,而風俗沉痼自若。”
【第33句】:沉冤莫白[chén yuān mò bái]
【解釋】沉冤:長期得不到伸雪的冤案;莫白:無法辯白,不能弄清。長期得不到申雪的冤屈。
【出處】唐·于逖《靈應傳》:“潛遁幽巖,沉冤莫雪。”
【示例】案關出入,豈容蒙混。仰在研詢,務得確情,不得含糊了事,以致沉冤莫白。 ——清·李寶嘉《中國現在記》第十一回
【第34句】:沉洝濃郁[chén jìn nóng yù]
【解釋】沉浸:沉入;濃:味厚的美酒;郁:用芳草合成的酒。原指嗜好美酒。也比喻嗜好價值很高的古籍。
【出處】唐·韓愈《進學解》:“沉浸濃郁,含英咀華。”
【第35句】:沉機觀變[chén jī guān biàn]
【解釋】沉:深藏;機:機智。深藏機智,觀察變化。形容頭腦里辦法多,有隨機應變的才能。
【第36句】:沉思默想[chén sī mò xiǎng]
【解釋】形容深入地思考。沉:深。默:不作聲。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55回:“三藏沉思默想道:'……我三個徒弟,不知我困陷在于這里,倘或加害,卻不枉丟性命?’”
【示例】他又在窗前沉思默想起來。
【第37句】:沉謀重慮[chén móu chóng lǜ]
【解釋】指計劃周密,考慮詳盡。
【出處】清·陸以湉《冷廬雜識·阮文達公擬疏》:“是沉謀重慮,制勝萬里,師徒不勞,兵矢未折,功莫偉焉。”
【第38句】:沉浮俯仰[chén fú fǔ yǎng]
【解釋】形容人、事物、時勢的盛衰。
【出處】漢·劉安《淮南子·原道訓》:“與道貌沉浮俯仰。” 高誘注:“沉浮猶盛衰。”
【第39句】:沉滓泛起[chén zǐ fàn qǐ]
【解釋】已經沉底的渣滓重新浮上水面。
【示例】小心這種不好的思潮沉滓泛起。
【第40句】:沉吟未決[chén yīn wèi jué]
【解釋】沉吟:深思吟味,引伸為猶豫;決:決斷。形容人遇到難題時,自言自語地決定不下來。
【出處】三國·魏·曹操《秋胡行》:“沉吟不決,遂上升天。”
【示例】英沉吟未決,永曰:'機者如神,難遇易失,今日不往,明朝必為賊有,雖悔無及。’ ——《魏書·傅永傳》
【第41句】:沉李浮瓜[chén lǐ fú guā]
【解釋】吃在冷水里浸過的瓜果。形容暑天消夏的生活。
【出處】三國·魏·曹丕《與朝歌令吳質書》:“淝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
【示例】恁般樓臺正宜夏,卻輸他沉李浮瓜。 ——元·馬致遠《新水令·題西湖》
【第42句】:沉心靜氣[chén xīn jìng qì]
【解釋】猶言心平氣和。
【出處】瞿秋白《文藝雜著·荒漠里》:“我走著不敢說疲乏,我忍著不敢說饑渴;且沉心靜氣的聽,聽荒漠里的天籟。”
【第43句】:沉密寡言[chén mì guǎ yán]
【解釋】猶沉默寡言。不聲不響,很少說話。
【出處】《宋書·徐羨之傳》:“[羨之]沉密寡言,不以憂喜見色。”
【第44句】:沉迷不悟[chén mí bù wù]
【解釋】形容不知覺悟。
【示例】賭博已使他傾家蕩產,他卻依然沉迷不悟,無法自拔。
【第45句】:沉著痛快[chén zhù tòng kuài]
【解釋】堅勁而流利,遒勁而酣暢。形容詩文、書法遒勁流利。
【出處】《法書要錄》卷一引南朝·宋·羊欣《采古來能書人名》:“吳人皇象能草,世稱沉著痛快。”
【第46句】:沉毅寡言[chén yì guǎ yán]
【解釋】沉毅:深沉寧靜。深沉文靜,不愛多說話。
【出處】《資治通鑒·肅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廣德元年》:“崇義有勇力,能卷鐵舒鉤,沉毅寡言,得眾心。”
【示例】子俊沉毅寡言,有偉略。凡奏疏公移,必自屬草,每夜分方寢。 ——清·張廷玉《明史·余子俊傳》
【第47句】:沉湎酒色[chén miǎn jiǔ sè]
【解釋】沉湎:沉迷。沉溺于酒和女人中間。形容對于美酒和女色過于放縱,毫無節制。
【出處】《尚書·泰誓上》:“沉湎酒色,敢行暴虐。”
【第48句】:沉雄古逸[chén xióng gǔ yì]
【解釋】沉雄:深沉雄健;逸:超邁。形容書畫風格沉毅雄健,古樸飄逸。
【出處】《清史稿·王時敏傳》:“與時敏砥礪畫學,以董源、巨然為宗,沉雄古逸,雖青綠重色,書味盎然。”
【第49句】:沉重寡言[chén zhòng guǎ yán]
【解釋】樸實穩重,不愛多說話。同“沉重少言”。
【出處】明·朱國禎《涌幢小品·陳同甫談兵》:“同甫夜思,幼安沉重寡言,因酒誤發,若醒而悟,必殺我滅口。”
【第50句】:沉吟不語[chén yīn bù yǔ]
【解釋】沉默地思量著,不說話。引伸為遲疑不決的態度。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錢秀才錯占鳳凰儔》:“錢萬選聽了,沉吟不語。”
【示例】見士及沉吟不語,便問士及道:“請問哥哥,這是何人所送?如此躊躇?” ——清·禇人獲《隋唐演義》第四十八回
“沉”結尾的成語
【第1句】:玉碎珠沉[yù suì zhū chén]
【解釋】美玉破碎,珠寶沉沒。比喻美女的死亡。
【出處】唐·秦貫《唐故滎陽鄭府君夫人博陵崔氏合祔墓志銘》:“珠沉玉沒兮,人誰靡傷,桂殞蘭凋兮,共泣摧香。”明·葉憲祖《鸞鎞記·仗俠》:“若他強逼成姻眷,拼一個珠沉玉碎,蚤赴黃泉。”
【示例】若非奎璧生謀意,怎么得,玉碎珠沉一旦間。(清·陳端生《再生緣》第二十九回)
【第2句】:隨俗浮沉[suí sú fú chén]
【解釋】自己沒有一定的想法,隨著潮流走。
【出處】《元史·泰不華傳》:“泰不華尚氣節,不隨俗浮沉。”
【示例】寧忍隨俗浮沉,取舍從違,應早審定。 ——《清史稿·睿忠親王多爾袞傳》
【第3句】:遙夜沉沉[yáo yè chén chén]
【解釋】遙夜:長夜。長夜深沉。比喻憂郁的心情或黑暗的社會,好像漫漫長夜熬不到天明。
【出處】戰國·楚·宋玉《九辯》:“靚杪秋之遙夜兮,心繚悷而有哀。”宋·秦觀《如夢令》詞:“遙夜沉沉如水,風緊驛亭深閉。”
【示例】遙夜沉沉滿幕霜,有時歸夢到家鄉。 ——金·宇文虛中《在金日作》
【第4句】:榮辱升沉[róng rǔ shēng chén]
【解釋】指仕途中提升、貶謫、榮耀、屈辱等種種境遇。
【出處】唐·元稹《寄樂天二首》其一:“榮辱升沉影與身,世情誰是舊雷陳。”
【示例】她的感情和思慮,都被后宮的大事,自己的榮辱升沉吸引了。 ——凌力《少年天子》第一章
【第5句】:暈暈沉沉[yūn yūn chén chén]
【解釋】形容眩暈而神志不清。
【第6句】:兔缺烏沉[tù quē wū chén]
【解釋】猶兔走烏飛。形容光陰迅速流逝。
【出處】唐·羅鄴《冬日寄獻庾員外》詩:“卻思紫陌觥籌地,兔缺烏沉欲半年。”
【第7句】:黯晦消沉[àn huì xiāo chén]
【解釋】指湮沒消失。
【出處】蔣智由《<中國之武士道>序》:“凡有絕大之戰爭,往往賴有雄偉之文,淋漓之詩歌,而后其印象日留于國民心目之間。否則,不數年間而黯晦消沉以盡。”
【第8句】:與時浮沉[yǔ shí fú chén]
【解釋】浮沉:在水中忽上忽下的漂游。指隨當時的世俗或進或退。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陶冶世俗,與時浮沉,吾不如子;論王霸之余策,覽倚仗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長。”
【示例】又蚤解兵柄,與時浮沉,不為秦檜所忌,故能竊寵榮以終其身,方之韓、岳遠矣。 ——《宋史·劉光世傳》
【第9句】:郁郁沉沉[yù yù chén chén]
【解釋】深廣的樣子。
【出處】元·韋居安《梅磵詩話》卷上:“宋開禧丁柳,權臣韓侂胄誅死,劉淮叔通《詠韓家府》詩云:'寶蓮山下韓家府,郁郁沉沉深幾許。’”
【第10句】:城府深沉[chéng fǔ shēn chén]
【解釋】城府:城市和官府,比喻深遠用心。形容待人處事的心機深沉,使人難以揣測。
【出處】《晉書·愍帝紀論》:“性深阻若城府,而能寬綽以容納。”
【第11句】:月落星沉[yuè luò xīng chén]
【解釋】月亮落山,星光暗淡了。指天將亮時。
【出處】五代蜀·韋莊《酒泉子》詞:“月落星沉,樓上美人春睡。”
【示例】直談到月落星沉,我才依依不舍地起身告別。 ——楊朔《生命在號召》
【第12句】:玉石同沉[yù shí tóng chén]
【解釋】比喻善惡一齊受害。
【出處】南朝·梁元帝《馳檄告四方》:“孟諸焚燎,芝艾俱盡;宣房河決,玉石同沉。”
【第13句】:雁逝魚沉[yàn shì yú chén]
【解釋】比喻彼此音訊斷絕。亦作“雁斷魚沉”。
【出處】《舊五代史·唐書·李襲吉傳》:“山高水闊,難追二國之歡;雁逝魚沉,久絕八行之賜。”
【第14句】:兔起烏沉[tù qǐ wū chén]
【解釋】指月出日落。
【出處】唐·韓琮《春愁》:“金烏飛,玉兔走,青鬢常青古無有。”
【第15句】:渾渾沉沉[hún hún shěn chén]
【解釋】廣大的樣子。
【出處】《淮南子·兵略訓》:“天化育而無形象,地生長而無計量,渾渾沉沉,孰知其藏。”一說,“沉”當為“沆”字。參閱清·王念孫《讀書雜志·淮南內篇二》。
【第16句】:語重心沉[yǔ zhòng xīn chén]
【解釋】言辭懇切,心情沉重。
【出處】康濯《東方紅》第五章二:“孟老漢可又自自然然地一忽晃火氣全消,甚至還進一步責備自己似的,啞默了半天,才又腦袋一抬,愣著兩只深窩大眼,語重心沉地說。”
【第17句】:香銷玉沉[xiāng xiāo yù chén]
【解釋】香、玉:舊詩文中美女的代稱。比喻美女死亡。
【出處】明·胡文煥《群音類選·官腔類·玉盆記·沙將逼柳》:“他怨悠悠香銷玉沉,亂紛紛碎滴珠囊迸。”
【第18句】:昏昏沉沉[hūn hūn chén chén]
【解釋】形容人神志不清的樣子。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準備著被兒枕兒,則索昏昏沉沉的睡。”
【示例】我努力睜大眼睛,我昏昏沉沉地捱著時刻。 ——巴金《第四病室》
【第19句】:宦海浮沉[huàn hǎi fú chén]
【解釋】宦海:舊指官場。指官場生涯曲折復雜,變化不定。
【出處】茅盾《子夜》:“好計策!不是十年宦海浮沉,磨老了的,就想不出來。”
【示例】經過這么多年的宦海浮沉,我深深感覺到為官的不易。
【第20句】:雁杳魚沉[yàn yǎo yú chén]
【解釋】比喻音信斷絕。
【出處】元·劉廷信《折桂令·憶別》:“想人生最苦離別,雁杳魚沉,信斷音絕。”
【示例】你如何,雁杳魚沉少定蹤。 ——清·陳瑞生《再生緣》第22回
【第21句】:神州陸沉[shén zhōu lù chén]
【解釋】神州:指中國;陸沉:陸地無水而沉。中國大陸沉淪。比喻領土被敵人侵占。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輕詆》:“桓公入洛,過淮、泗,踐北境,與諸僚屬登平欒樓,眺矚中原,慨然曰:'遂使神州陸沉,百年丘虛,王夷甫諸人不得不任其責!’”
【示例】現在雖然不是神州陸沉的時候,我們軍事防備還是不能掉以輕心。
【第22句】:死氣沉沉[sǐ qì chén chén]
【解釋】形容氣氛不活潑。也形容人精神消沉,不振作。
【出處】魯迅《書信集·致吳渤》:“上海有官立的書報審查處,凡較好的作品,一定不準出版,所以出版界都是死氣沉沉。”
【示例】這是一個死氣沉沉的地方。
【第23句】:雁斷魚沉[yàn duàn yú chén]
【解釋】比喻彼此音訊斷絕。同“雁逝魚沉”。
【出處】清·湘靈子《軒亭冤·哭墓》:“雁斷魚沉,久隔音塵,此后相思兩地分。”
【第24句】:從俗浮沉[cóng sú fú chén]
【解釋】順著世俗或浮或沉。指能夠隨著世俗或時勢的變化而變化。
【出處】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故且從俗浮沉,與時俯仰,以通其狂感。”
【第25句】:云飛泥沉[yún fēi ní chén]
【解釋】①比喻消失。②比喻懸殊極大。
【出處】《周書·王褒傳》:“云飛泥沉,金鑠蘭滅。”《隋書·盧思道傳》:“云飛泥沉,卑高異等。”
【示例】《隋書·盧思道傳》:“云飛泥沉,卑高異等。”
【第26句】:與世浮沉[yǔ shì fú chén]
【解釋】隨波逐流,附和世俗。
【出處】宋·司馬光《右班殿直傅君墓志銘》:“然不能與世浮沉。平視貴要,若無人,故所至齟齬。”
【示例】然三官之為人,即蕭蕭易水,亦將羞而不流,況碌碌與世浮沉者耶!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商三官》
【第27句】:鴻斷魚沉[hóng duàn yú chén]
【解釋】書信斷絕,音訊全無。
【第28句】:暮氣沉沉[mù qì chén chén]
【解釋】暮氣:黃昏時的煙靄;沉沉:低沉。形容精神萎靡不振,缺乏朝氣。
【出處】宋·陸游《訪毛平仲問疾與其子適同游柯山》:“樓堞參差暮氣昏。”
【示例】宋朝選拔官員一向總是選所謂老成穩健之士,所以朝廷中就充滿了須發蒼蒼、暮氣沉沉的人。 ——蒲韌《二千年間》九
“沉”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積羽沉舟,群輕折軸[jī yǔ chén zhōu,qún qīng zhé zhóu]
【解釋】羽毛雖輕,積多了也能把船壓沉;東西雖輕,積攢多了也能把車軸壓斷。比喻小小的壞事積累起來就會造成嚴重的后果。
【出處】《戰國策·魏策一》:“臣聞積羽沉舟,群輕折軸。”
【第2句】:載沉載浮[zài chén zài fú]
【解釋】在水中上下沉浮。
【出處】《詩經·小雅·菁菁者莪》:“泛泛楊舟,載沉載浮,既見君子,我心則休。”
【示例】載沉載浮,順流九里,望之無跡。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70回
【第3句】:珠沉玉磒[zhū chén yù zǐ]
【解釋】比喻美女的死亡。同“珠沉玉碎”。
【出處】唐·李延壽《南史·循吏傳序》:“及孝武承統,制度滋長,犬馬馀菽粟,土木衣綈繡。追陋前規,更造正光、玉燭、紫極諸殿。雕欒綺節,珠窗網戶。”
【第4句】:落雁沉魚[luò yàn chén yú]
【解釋】雁見了飛落地面,魚見了潛入水底。形容女子容貌美麗動人。
【出處】先秦·莊周《莊子·齊物論》:“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
【示例】落雁沉魚真絕世,羞花閉月果非凡。 ——明·蘅蕪室主人《再生緣》第一回
【第5句】:升沉榮辱[shēng chén róng rǔ]
【解釋】指仕途中提升、貶謫、榮耀、屈辱等種種境遇。
【出處】元·費唐臣《貶黃州》第四折:“下官蘇軾,自被讒譖,遠貶遐荒,誰想得復天日,我想升沉榮辱,好無定啊。”
【第6句】:小隙沉舟[xiǎo xì chén zhōu]
【解釋】隙:裂縫。指小小的裂縫可以使整個船只沉沒。比喻小差錯能釀成大災害。
【出處】《關尹子·九藥》:“勿輕小事,小隙沉舟;勿輕小物,小蟲毒身。”
【第7句】:煙霞沉痼[yān xiá chén gù]
【解釋】煙霞:指山水;痼:久治不愈的病,比喻積久成習,不易改變的嗜好、習慣。指愛好山水成癖。
【出處】《舊唐書·田游巖傳》:“臣所謂泉石膏肓,煙霞痼疾,既逢圣代,幸得逍遙。”
【示例】煙霞沉痼不須醫,此去真同汗漫期。 ——宋·范成大《初入大峨》
【第8句】:靜影沉璧[jìng yǐng chén bì]
【解釋】平靜的月影映在水底,好似沉下的一塊玉。
【第9句】:觀變沉機[guān biàn chén jī]
【解釋】沉:深藏;機:機智。深藏機智,觀察變化。形容頭腦里辦法多,有隨機應變的才能。
【出處】《洪秀全演義》第九回:“此觀變沉機之士,恐不易羅致之。”
【第10句】:珠沉璧碎[zhū chén bì suì]
【解釋】比喻女子喪亡。同“珠沉玉碎”。
【出處】明·李昌祺《剪燈余話·鳳尾草記》:“生聞女死,讬以省姑,走吊焉;至則珠沉璧碎,玉損花飛,將入木矣。”
【示例】天厭善類,珠沉璧碎。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六十四回
【第11句】:浮瓜沉李[fú guā chén lǐ]
【解釋】吃在冷水里浸過的瓜果。形容暑天消夏的生活。
【出處】三國·魏·曹丕《與朝歌令吳質書》:“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冰。”
【示例】這樣時候,多少王孫公子雪藕調冰、浮瓜沉李也不為過。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
【第12句】:魚沉雁靜[yú chén yàn jìng]
【解釋】比喻書信不通,音信斷絕。
【出處】明·高濂《瓦盆兒·題情》套曲:“未知道自別來他心可至誠,他應恨魚沉雁靜。”
【第13句】:隨俗沉浮[suí sú chén fú]
【解釋】自己沒有一定的想法,隨著潮流走。比喻不抱己見,順從世俗的立志和觀點。
【出處】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故且從俗浮沉,與時俯仰,以通其狂惑。”
【示例】少有俊才,出于寒素,不能隨俗沉浮,為時豪所抑。 ——《晉書·文苑傳》
【第14句】:珠沉滄海[zhū chén cāng hǎi]
【解釋】珍珠沉在大海里。比喻人才被埋沒。
【出處】明·吾邱瑞《運甓記·師閫賓賢》:“珠沉滄海,玉韞荊山,劍穢黃埃,奇韜遠略運靈臺,長狐封豕誰無賴。”
【第15句】:鴻毳沉舟[hóng cuì chén zhōu]
【解釋】毳:鳥獸的細毛。鴻雁細毛雖輕,堆積過多也能使船沉沒。比喻小問題不解決,積累多了就要出大問題。
【出處】《新論·慎隙》:“鴻毳性輕,積之沉舟。”
【第16句】:永劫沉淪[yǒng jié chén lún]
【解釋】指永遠不得超生。同“永劫沉輪”。
【第17句】:浮石沉木[fú shí chén mù]
【解釋】比喻是非顛倒。
【出處】漢·陸賈《新語·辨惑》:“夫眾口之毀譽,浮石沉木,群邪所抑,以直為曲。”
【示例】文肅之股肱國本,眉目清流也,而不能免于浮石沉木之口。 ——清·錢謙益《王奉嘗煙客七十壽序》
【第18句】:破釜沉船[pò fǔ chén chuán]
【解釋】破:打破;釜:鍋;沉:擊沉。比喻下定必死的決心,不顧一切地戰斗到底。
【出處】梁啟超《南學會敘》:“震撼精神,致心昄命,破釜沉船,以圖自保于萬一。”
【第19句】:珠沉玉碎[zhū chén yù suì]
【解釋】美玉破碎,珠寶沉沒。比喻美女的死亡。
【出處】唐·秦貫《唐故滎陽鄭府君夫人博陵崔氏合祔墓志銘》:“珠沉玉沒兮,人誰靡傷,桂殞蘭凋兮,共泣摧香。”明·葉憲祖《鸞鎞記·仗俠》:“若他強逼成姻眷,拼一個珠沉玉碎,蚤赴黃泉。”
【示例】把左手向身后一綽,便要提起那把刀來,就想往項下一橫,拼這副月貌花容,作一團珠沉玉碎。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八回
【第20句】:永劫沉輪[yǒng jié chén lún]
【解釋】指永遠不得超生。亦作“永劫沉淪”。
【第21句】:魚沉雁杳[yú chén yàn yǎo]
【解釋】比喻書信不通,音信斷絕。
【出處】唐·戴叔倫《相思曲》:“魚沉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間別離苦。”
【示例】源(劉源)出門年余,魚沉雁杳。 ——清·王韜《凇濱瑣話·劉大復》
【第22句】:冤沉海底[yuān chén hǎi dǐ]
【解釋】形容所受的冤屈很難得到昭雪。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三十六卷:“我指望忍辱偷生,還圖個報仇雪恥,不道這賊原放我不過。我死也罷了,但是冤沉海底,安能瞑目!”
【第23句】:珠沉玉沒[zhū chén yù mò]
【解釋】美玉破碎,珠寶沉沒。比喻美女的死亡。
【出處】唐·秦貫《唐故滎陽鄭府君夫人博陵崔氏合祔墓志銘》:“珠沉玉沒兮,人誰靡傷,桂殞蘭凋兮,共泣摧香。”
【第24句】:折戟沉沙[zhé jǐ chén shā]
【解釋】戟:古代的一種兵器。折斷了的戟沉沒在泥沙里。形容失敗慘重。
【出處】唐·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朝。”
【示例】赤壁曾將百萬燒,折戟沉沙鐵未消。區區不勸周郎戰,銅雀春深鎖二喬。 ——元·無名氏《隔江斗智》第一折
【第25句】:破釜沉舟[pò fǔ chén zhōu]
【解釋】比喻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干到底。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示例】只要我們有破釜沉舟的決心,就能克服學習上的各種困難。
【第26句】:魚沉雁落[yú chén yàn luò]
【解釋】形容女子容貌美麗。
【出處】《莊子·齊物論》:“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示例】說甚么如花殿腳多奇妙,那《菱歌》起處,卻也魚沉雁落。 ——明·湯顯祖《邯鄲記·東巡》
【第27句】:捐金沉珠[juān jīn chén zhū]
【解釋】捐:舍棄,將金子丟棄在山中,將珠寶擲于湖水中。形容不貪圖錢財,不奢求富貴。
【出處】漢·陸賈《新語·術事》:“珠玉無用而寶之于身,故舜棄黃金于嶄巖之山,捐珠玉于五湖之川,以杜淫邪之欲,絕琦瑋之情。”漢·班固《東都賦》:“捐金于山,沉珠于淵。”
【第28句】:積羽沉舟[jī yǔ chén zhōu]
【解釋】羽毛雖輕,積多了也能把船壓沉。比喻小小的壞事積累起來就會造成嚴重的后果。
【出處】《戰國策·魏策一》:“臣聞積羽沉舟,群輕折軸。”
【示例】難道是積羽沉舟,這金銀呵反為輕載。 ——元·無名氏《來生債》第三折
【第29句】:石沉大海[shí chén dà hǎi]
【解釋】石頭沉到海底。比喻從此沒有消息。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一折:“他若是不來,似石沉大海。”
【示例】至第三日,又帶了幾個水手,分頭尋找,也是枉然。一連找了數日,竟似石沉大海。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三十二回
【第30句】:浮沉草野[fú chén cǎo yě]
【解釋】浪跡山野鄉間,四處漂泊。
【示例】他決心浮沉草野,浪跡天涯。
【第31句】:隨世沉浮[suí shì chén fú]
【解釋】沉浮:在水面上出沒。形容缺乏操守,隨俗俯仰。亦作“與世沉浮”、“隨俗浮沉”。
【出處】《三國志·蜀志·劉巴傳》裴松之注引《零陵先賢傳》:“若令子初隨世沉浮,容悅玄德,交非其人,何足稱為高士乎?”
【第32句】:魚沉鴻斷[yú chén hóng duàn]
【解釋】比喻書信不通,音信斷絕。
【出處】明·王玉峰《焚香記·餞別》:“又恐魚沉鴻斷,阻隔云山,銜悲飲淚有萬千。”
【第33句】:瓶沉簪折[píng chén zān zhé]
【解釋】瓶沉水底難覓,簪子折斷難接。比喻男女分離。
【出處】唐白居易《井底引銀瓶》詩:“井底引銀瓶,銀瓶欲上絲繩絕;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與君別。”
【示例】將謂瓶沉而簪折,豈期璧返而珠還。 ——《剪燈新話·翠翠傳》
【第34句】:與世沉浮[yú shì chén fú]
【解釋】與:和,同;世:指世人;沉浮:隨波逐流。隨大流,大家怎樣,自己也怎樣。
【出處】《史記·游俠列傳》:“豈若卑論儕俗,與世沉浮而取榮名哉。”
【示例】若皆與世沉浮,不自樹立,雖不為當時所怪,亦必無后世之傳也。 ——唐·韓愈《答劉正夫書》
【第35句】:珠沉玉隕[zhū chén yù yǔn]
【解釋】比喻女子喪亡。同“珠沉玉碎”。
【出處】清·袁枚《續新齊諧·乩仙》:“鴛侶成方,鸞儔遽拆。珠沉玉隕,蕙折蘭摧。”
【第36句】:石沉海底[shí chén hǎi dǐ]
【解釋】石頭沉到海底。比喻從此沒有消息。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一折:“他若是不來,似石沉大海。”
【示例】典型的恩將仇報,從此便猶如石沉海底,至使我那老岳丈癖癮大發,頂著鴨舌帽從此一蹶不振。 ——馮苓植《與死共舞——“鞭桿”的故事》
【第37句】:魚雁沉杳[yú yàn chén yǎo]
【解釋】杳:遠得不見蹤影。比喻書信斷絕。
【出處】唐·戴淑倫《相思曲》:“魚沉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間別離苦。”
【第38句】:魚沉雁渺[yú chén yàn miǎo]
【解釋】比喻書信不通,音信斷絕。
【出處】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四十二回:“謖如蒿目時艱,空自拊髀,兼之寶山僻在海隅,文報不通,迢遞并云,魚沉雁渺,十分懊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