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踐”的成語(12個)
本文整理了踐土食毛、牛羊勿踐、自相踐踏等含“踐”的成語12個,其中“踐”開頭的成語5個,“踐”結尾的成語2個,“踐”在中間的成語5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踐”開頭的成語【第1句】:踐土食毛[jiàn tǔ shí máo]
【解釋】指蒙受君恩;亦泛指起居生活。毛,泛指土地上生長的糧食蔬菜等植物。
【出處】語出《左傳昭公七年》:“封略之內,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誰非君臣?”
【示例】諸君踐土食毛,義亦可死;但未食祿,亦可以無死。 ——清梁章鉅《歸田瑣記·黃忠端公》
【第2句】:踐規踏矩[jiàn gūi tà jǔ]
【解釋】猶循規蹈矩。
【出處】清曾國藩《送唐先生南歸序》:“若金、許、薛、胡、陸稼書、張念芝之儔,倫乎其德則暗然,諷乎其言則犁然而當理,考乎其從游之徒,則踐規踏矩,儀型鄉國。”
【第3句】:踐墨隨敵[jiàn mò suí dí]
【解釋】踐:履行,實行;墨:繩墨,指計劃;隨:順應。根據敵情的變化,來實施計劃。
【出處】《孫子·九地》:“踐墨隨敵,以決戰爭。”
【第4句】:踐律蹈禮[jiàn lǜ dǎo lǐ]
【解釋】指遵循禮法。
【出處】《北齊書·文宣帝紀》:“以王踐律蹈禮,軌物蒼生。”
【第5句】:踐冰履炭[jiàn bīng lǚ tàn]
【解釋】踩冰踏炭。比喻歷經各種艱險。
【出處】《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今臣與陛下踐冰履炭,登山浮澗,寒溫燥濕,高下共之,豈得離陛下哉?”
“踐”結尾的成語【第1句】:牛羊勿踐[niú yáng wù jiàn]
【解釋】勿使牛羊踐踏。比喻愛護。
【出處】語出《詩·大雅·行葦》:“敦彼行葦,牛羊勿踐履,方苞方體,維葉泥泥。”鄭玄箋:“草木方茂盛,以其終將為人用,故周之先王為此愛之,況于人乎?”
【示例】況于有德有造,成人之材,牛羊勿踐,遂物之性,可望其仿佛乎? ——宋·曾鞏《擬代廷試進士策問二》
【第2句】:躬行實踐[gōng xíng shí jiàn]
【解釋】親身實行或體驗。
【出處】元·王惲《秋澗全集·紫山先生易直解序》:“欲見諸用者,不于先覺躬行踐履之實跡而取法焉,未見能造其窔奧也。”明·焦竑《玉堂叢語·行誼》:“躬行實踐,鄉人化之。”
【示例】詔嘉勉,諭以躬行實踐,勿騖虛名。 ——《清史稿·陳瑸傳》
“踐”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自相踐踏[zì xiāng jiàn tà]
【解釋】自己人互相踩。形容軍隊潰敗時各自倉皇逃命的狼狽情況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0回:“軍士自相踐踏,死者無數。”
【示例】郭沫若《楚霸王自殺》:“撇們自相踐踏地又踏死了幾十個人。”
【第2句】:食毛踐土[shí máo jiàn tǔ]
【解釋】毛:指地面所生之谷物;賤:踩。原意是吃的食物和居住的土地都是國君所有。封建官吏用以表示感戴君主的恩德。
【出處】《左傳·昭公七年》:“封略之內,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誰非君臣?”
【示例】食毛踐土偏知感,地厚天高亂頌揚。 ——清·吳趼人《痛史》第二十一回
【第3句】:言能踐行[yán néng jiàn xíng]
【解釋】踐:履行,實現。說到做到。
【示例】他一向守信,言能踐行。
【第4句】:蹈矩踐墨[dǎo jǔ jiàn mò]
【解釋】指遵守規矩。同“蹈矩循規”。
【出處】明·唐順之《與嚴介溪相公書》:“其如某最迂闊樗散,徒有蹈矩踐墨之小節,本無經時理物之長才。”
【第5句】:言不踐行[yán bù jiàn xíng]
【解釋】踐行:履行,實行。說了不能實行。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十回:“?a href='.com/baike/223/3063【第46句】:html' target='_blank' >絲毯ξ易雋爍鲅圓患械娜耍移木褪欽庖壞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