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旅”的成語(18個)
本文整理了旅進旅退、一成一旅、振旅而歸等含“旅”的成語18個,其中“旅”開頭的成語1個,“旅”結尾的成語11個,“旅”在中間的成語6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旅”開頭的成語【第1句】:旅進旅退[lǚ jìn lǚ tuì]
【解釋】旅:共,同。與眾人一起進退。形容跟著大家走,自己沒有什么主張。
【出處】《禮記·樂記》:“今夫古樂,進旅退旅。”《國語·越語上》:“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進旅退也。”
【示例】復有無毀無譽,旅進旅退,竊位而茍祿,備員而全身者,亦無所取焉。 ——宋·王禹偁《待漏院記》
“旅”結尾的成語【第1句】:一成一旅[yī chéng yī lǚ]
【解釋】成:古時以方圓十里為一成;旅:古時以兵士五百人為一旅。形容地窄人少,力量單薄。
【出處】《左傳·哀公元年》:“有田一成,有眾一旅,能布其德,而兆其謀,以收夏眾,撫其官職。”
【示例】同川之甚,千鈞系發,復得諸弟與松岑諸君,盡力持護,一成一旅,芽蘗在茲。 ——章炳麟《致柳亞廬書》
【第2句】:班師振旅[bān shī zhèn lǚ]
【解釋】班:調回;師、旅:指軍隊;振:整頓。撤回軍隊,進行整頓。
【出處】《尚書·大禹漠》:“禹拜昌言,曰:'俞。’班師振旅。”
【第3句】:治兵振旅[zhì bīng zhèn lǚ]
【解釋】兵:軍隊;旅:軍旅。訓練軍隊,振奮士氣。
【出處】《國語·晉語五》:“乃使旁告于諸侯,治兵振旅,嗚鐘鼓,以至于宋。”
【示例】乃治兵振旅,為仁義之師,長驅東向,而欲天下向應,蓋亦難矣。(宋·周密《齊東野語》卷一)
【第4句】:孤軍薄旅[gū jūn bó lǚ]
【解釋】孤軍:單獨的一支軍隊;薄:少。指勢力孤弱的軍隊或其他力量。
【示例】敵人想欺我孤軍薄旅,我們不能坐以待斃。
【第5句】:熊羆之旅[xióng pí zhī lǚ]
【解釋】熊羆:兩種猛獸,比喻勇猛之士;旅:軍隊。比喻勇猛善戰的軍隊。
【出處】晉·陸云《南征賦》:“乃有熊羆之旅,虓闞之將。”
【示例】高祖光宅土中,業隆卜世,赫雷霆之威,振熊羆之旅,方役南轅,未遑北伐。 ——《魏書·張倫傳》
【第6句】:振兵澤旅[zhèn bīng shì lǚ]
【解釋】收繳兵器,解散軍隊。同“振兵釋旅”。
【出處】《史記·孝武本紀》:“古者先振兵澤旅,然后封禪。”裴骃集解引徐廣曰:“古'釋’字作'澤’。”
【第7句】:陳師鞠旅[chén shī jǖ lǚ]
【解釋】陳:陳列;鞠:告;師旅:軍隊。出征之前,集合軍隊發布動員令。
【出處】《詩經·小雅·采芑》:“鉦人伐鼓,陳師鞠旅。”《南史·宋本紀上》:“鞠旅陳師,赫然大號。”
【示例】一旦去文就武,鼓三軍而進之,陳師鞠旅,親為辛苦。 ——唐·韓愈《與鄂州柳中丞書》
【第8句】:振兵釋旅[zhèn bīng shì lǚ]
【解釋】收繳兵器,解散軍隊。
【出處】《史記·周本紀》:“縱馬于華山之陽,放牛于桃林之虛;偃干戈,振兵釋旅:示天下不復用也。”
【示例】臣聞古之天子,方建大禮,必先振兵釋旅,以告成功。 ——唐·陳子昂《諫曹仁師出軍書》
【第9句】:退旅進旅[tuì lǚ jìn lǚ]
【解釋】指一起進退。
【第10句】:漂泊羈旅[piāo bó jī lǚ]
【解釋】飄泊:隨水漂流或停泊;羈旅:作客他鄉。比喻漂流異鄉,沒有一個固定的家。
【出處】北周·庾信《哀江南賦·序》:“下亭漂泊,高橋羈旅。”
【第11句】:進旅退旅[jìn lǚ tuì lǚ]
【解釋】旅:共,同。與眾人一起進退。形容跟著大家走,自己沒有什么主張。
【出處】西漢·戴圣《禮記·樂記》:“今夫古樂,進旅退旅,和正以廣。”
【示例】進旅退旅,萬舞有奕。 ——《宋史·樂志七》
“旅”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振旅而歸[zhèn lǚ ér guī]
【解釋】旅:軍隊。整頓好軍隊返回。多指部隊作戰勝利歸來。
【出處】《左傳·隱公五年》:“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三國志·吳志·諸葛恪傳》:“獲車乘牛馬驢騾各數千,資器山積,振旅而歸。”
【示例】岳及石他戰于河濱,敗之,斬他及其甲士一千五百級,赴河死者五千余人,悉收所虜,振旅而歸。(《晉書·劉曜載記》)
【第2句】:鞠旅陳師[jū lǚ chén shī]
【解釋】鞠:告;陳:陳列;師、旅:軍隊。出征之前,集合軍隊發布命令。
【出處】《詩經·小雅·采芑》:“鉦人伐鼓,陳師鞠旅。”《南史·宋本紀上》:“鞠旅陳師,赫然大號。”
【示例】然猶謙德自扌為,公忠日懋;吐哺握發,延覽英雄;鞠旅陳師,日閑輿衛。 ——清·魏子安《花月痕》第二十六回
【第3句】:整旅厲卒[zhěng lǚ lì zú]
【解釋】整訓軍隊,激勵士卒。
【出處】《北齊書·莫多婁貸文傳》:“周文帝軍出函谷,景與高昂議整旅厲卒,以待其至。”
【第4句】:昌亭旅食[cháng tíng lǚ shí]
【解釋】寄食南昌亭長處。借指寄人籬下。
【出處】唐·王勃《白下驛餞別唐少府》詩:“下驛窮交日,昌亭旅食年。”
【第5句】:羈旅異鄉[jī lǚ yì xiāng]
【解釋】羈旅:寄居作客;異鄉:他鄉。在他鄉寄居作客。
【出處】《資治通鑒·唐紀》:“今諸道發兵各二三千人,勢力單弱,羈旅異鄉,與賊不相諳委,望風懾懼。”
【第6句】:羈旅之臣[jī lǚ zhī chén]
【解釋】羈旅:寄居在外。指寄居在外的官員。
【出處】《左傳·莊公二十二年》:“羈旅之臣,幸若獲宥。”《史記·陳杞世家》:“羈旅之臣,幸得免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