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毋”的成語(16個)
本文整理了毋忝厥職、寧為雞口,毋為牛后等含“毋”的成語16個,其中“毋”開頭的成語7個,“毋”在中間的成語9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毋”開頭的成語【第1句】:毋忝厥職[wú tiǎn jué zhí]
【解釋】毋:不要;忝:辱,謙詞;毋忝:無愧于;厥:其。不要辱沒自己的職守。
【出處】清·王韜《淞隱漫錄·申江十美》:“當請之氤氳使者,令其管領十二月名花,庶幾毋忝厥職。”
【第2句】:毋望之禍[wú wàng zhī huò]
【解釋】指平白無故受到的災禍或損害。同“無妄之禍”。
【出處】《史記·春申君傳》:“朱英謂春申君曰:'世有毋望之福,又有毋望之禍?!?/p>
【第3句】:毋庸置疑[wú yōng zhì yí]
【解釋】毋庸:不必。不必懷疑。
【出處】王朔《癡人》:“是的,這點毋庸置疑!我相信她本來是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的?!?/p>
【示例】毋庸置疑,我肯定能贏他。
【第4句】:毋庸置議[wú yōng zhì yì]
【解釋】毋:無:毋庸:不必,無須;置議:進行討論。不需要討論。指事實或道理很清楚。
【出處】清·章炳麟《中國之川喜多大尉袁樹勛》:“樹勛初念該生等未諳情勢,但能解散,即可毋庸置議。”
【示例】其原合同第十二款所載開車之日起,三十六年后,中國政府可給價收回一節,毋庸置議。 ——蔡東藩、許厪父《民國通俗演義》第四十三回
【第5句】:毋翼而飛[wú yì ér fēi]
【解釋】比喻傳播之迅速。
【出處】《戰國策·秦策三》:“聞'三人成虎,十夫揉椎,眾口所移,毋翼而飛?!试?,不如賜軍吏而禮之?!?/p>
【第6句】:毋望之福[wú wàng zhī fú]
【解釋】指平白無故受到的災禍或損害。同“無妄之?!?。
【出處】《史記·春申君傳》:“朱英謂春申君曰:'世有毋望之福,又有毋望之禍。’”
【第7句】:毋食馬肝[wú shí mǎ gān]
【解釋】相傳馬肝有毒,食之能致人于死。比喻不應研討的事不去研討。
【出處】《漢書·轅固傳》:“上曰:'食肉毋食馬肝,未為不知味也;言學者毋言湯武受命,不為愚。’”
“毋”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寧為雞口,毋為牛后[nìng wéi jī kǒu,wú wéi niú hòu]
【解釋】比喻寧居小者之首,不為大者之后。同“寧為雞口,無為牛后”。
【出處】章炳麟《社會通詮商兌》:“寧為雞口,毋為牛后,與使他人啖我而飽也,寧自啖而不足。”
【第2句】:稍安毋躁[shāo ān wú zào]
【解釋】暫且耐心等待一下,不要急躁。
【出處】曹禺《北京人》第一幕:“曾皓(帶著那種稍安毋躁的神色):不,不,你讓她自己考慮?!?/p>
【示例】請稍安毋躁,不要沖動。
【第3句】:不自由,毋寧死[bù zì yóu,wù nìng sǐ]
【解釋】如果失去自由、主權,寧可去死。
【出處】法國大革命時《馬賽曲》的最后一句。
【示例】哥哥豈不聞歐美人嘴唇皮掛著的話說道:“不自由,毋寧死”,…… ——清·梁啟超《新中國未來記》第三回
【第4句】:寧我負人,毋人負我[nìng wǒ fù rén,wú rén fù wǒ]
【解釋】負:辜負;毋:不要。寧可讓我辜負一切人,不要讓任何人辜負我。指極其自私自利的處世態度。
【出處】負:辜負;毋:不要。寧可讓我辜負一切人,不要讓任何人辜負我。指極其自私自利的處世態度。
【第5句】:寧缺毋濫[nìng quē wù làn]
【解釋】寧:寧愿;毋:不;濫:過度。選拔人才或挑選事物,寧可少一些,也不要不顧質量貪多湊數。
【出處】《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善為國者,賞不僭而刑不濫……若不幸而過,寧僭不濫?!?/p>
【示例】前天晚上,我們不是決定了“寧缺毋濫”的宗旨么?(茅盾《子夜》五)
【第6句】:寧玉碎,毋瓦全[nìng yù suì,wú wǎ quán]
【解釋】寧:寧愿;毋:不要。寧做玉器被打碎,不做陶器得保全。比喻寧愿為正義而死,決不茍且偷生。
【出處】郭沫若《斷斷集·不滅的光輝》:“這種精神,這死不妥協寧玉碎,毋瓦全的精神,這是永遠值得我們紀念,值得我們繼承的?!?/p>
【第7句】:臨財毋茍得,臨難毋茍免[lín cái wù gǒu dé,lín nàn wù gǒu miǎn]
【解釋】毋:不;茍:隨便;難:危難。面對錢財,不隨便求取;面臨危難,不茍且偷生。
【出處】《禮記·曲禮上》:“臨財毋茍得,臨難毋茍免,很毋求勝,分毋求多。”
【第8句】:少安毋躁[shǎo ān wú zào]
【解釋】少:稍微,暫時;安:徐緩,不急;毋:不要;躁:急躁。暫且安心等一會兒,不要急躁。
【出處】《左傳·襄公七年》:“吾子其少安?!碧啤ろn愈《答呂毉山人書》:“方將坐足下三浴而三熏之,聽仆之所為,少安無躁。”
【示例】乙校不自心虛,怎能給恐嚇呢?然而,少安毋躁罷。 ——魯迅《華蓋集續編·無花的薔薇之三》
【第9句】:有恃毋恐[yǒu shì wú kǒng]
【解釋】因為有所依杖而毫不害怕,或毫無顧忌。同“有恃無恐”。
【出處】鄭觀應《盛世危言·練兵》:“臨敵之時……地勢、敵情了如指掌,繪圖遍示,使一軍諳悉情形,有恃毋恐,故戰勝攻取如響應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