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廢”的成語大全(77個)
小編為您整理了廢國向己、興滅舉廢、百廢待興等含“廢”的成語77個,其中“廢”開頭的18個,“廢”結尾的19個,“廢”在中間的40個,及其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廢”開頭的成語
【第1句】:廢國向己[fèi guó xiàng jǐ]
【解釋】損害國家利益,謀取個人私利。
【出處】《國語·晉語一》:“廢國而向己,不可為禮。”
【第2句】:廢書而嘆[fèi shū ér tàn]
【解釋】廢:放下。因有所感而停止讀書,發出感嘆。形容讀書時對其內容有所感觸而置書興嘆。
【出處】《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太史公曰:余讀《孟子》書,至梁惠王問'何以利吾國’,未嘗不廢書而嘆也。”
【示例】而良史書之,題以巧宦之目,未嘗不慨然廢書而嘆。 ——晉·潘岳《閑居賦》
【第3句】:廢耳任目[fèi ěr rèn mù]
【解釋】廢:放棄;任:信任。放棄了耳朵,信任眼睛。指不相信別人的意見,只憑信自己眼見的現象。
【出處】唐·韓愈《上考功崔虞部書》:“又嘆執事者所守異于人人,廢耳任目,華實不兼。”
【第4句】:廢物利用[fèi wù lì yòng]
【解釋】使失去原有使用價值的東西發揮其尚有的效用。
【出處】郭沫若《洪波曲》第十章:“淺識者或當譽為廢物利用,而其實乃洪水之禍源,可嘆。”
【第5句】:廢然思返[fèi rán sī fǎn]
【解釋】廢然:形容疑慮消除。形容敗興而歸。
【出處】茅盾《追求》:“只有極懦怯的人才是只看見了一塊尖石頭遂廢然思返,這種人是不配有憧憬的。”
【第6句】:廢奢長儉[fèi shē cháng jiǎn]
【解釋】長:崇尚。廢止奢侈,崇尚儉樸。
【出處】《漢書·杜欽傳》:“廢奢長儉,表實去偽。”
【第7句】:廢文任武[fèi wén rèn wǔ]
【解釋】文:文治;任:任用;武:武力。廢掉文治,任用武力。指輕文重武。
【出處】《戰國策·秦策》:“仍廢文任武,綴甲歷兵,效勝于戰場。”
【第8句】:廢書長嘆[fèi shū cháng tàn]
【解釋】廢:放下。因有所感而停止讀書,發出感嘆。形容讀書時對其內容有所感觸而置書興嘆。
【出處】《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太史公曰:余讀《孟子》書,至梁惠王問'何以利吾國’,未嘗不廢書而嘆也。”
【示例】仆每讀至此,未嘗不廢書長嘆,傷歲月不我與也。 ——元·王惲《上張右丞書》
【第9句】:廢教棄制[fèi jiào qì zhì]
【解釋】教:指政教;制:法律制度。廢掉政教和法律制度。
【出處】《國語·周語》:“若廢其教而棄其制,蔑其官而犯其令,將何以守國?”
【第10句】:廢銅爛鐵[fèi tóng làn tiě]
【解釋】一堆破爛金屬,指一些舊貨或無用之物。
【示例】請把這些東西賣給收廢銅爛鐵的小販。
【第11句】:廢然而返[fèi rán ér fǎn]
【解釋】本指怒氣消失,恢復常態,現在形容失望回來。
【出處】《莊子·德充符》:“我拂然而怒,而適先生之所,則廢然而反。”
【示例】要他包飯,而館中只有面,問以飯,曰無有,廢然而返。 ——魯迅《兩地書·八一》
【第12句】:廢寢忘食[fèi qǐn wàng shí]
【解釋】廢:停止。顧不得睡覺,忘記了吃飯。形容專心努力。
【出處】《列子·開瑞篇》:“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南朝·齊·王融《曲水詩》序:“猶且具明廢寢,昃晷忘餐。”
【示例】但得個寄信傳音,也省的人廢寢忘食。 ——元·曾瑞卿《留鞋記》第一折
【第13句】:廢居積貯[fèi jū jī zhù]
【解釋】廢:出賣;居:囤積。大量地囤積物品,賤買貴賣。
【出處】《后漢書·仲長統傳》:“船車賈販,周于四方,廢居積貯,滿于都城。”
【第14句】:廢話連篇[fèi huà lián piān]
【解釋】形容文章或言談中不必要的廢話太多。
【示例】他的文章真是廢話連篇,言之無物。
【第15句】:廢食忘寢[fèi shí wàng qǐn]
【解釋】廢:停止;寢:睡覺。顧不得睡覺,忘記了吃飯。形容專心致志。
【出處】唐·王勃《送劼赴太學序》:“廢食忘寢,渙然有所成望然。”
【第16句】:廢寢忘餐[fèi qǐn wàng cān]
【解釋】忘記了睡覺,顧不得吃飯。形容對某事專心致志或忘我地工作、學習。
【出處】南朝·齊·王融《曲水詩》序:“猶且具明廢寢,昃晷忘餐。”
【示例】不爭惹恨索情斗引,少不得廢寢忘餐病癥。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五折
【第17句】:廢然而反[fèi rán ér fǎn]
【解釋】廢然:沮喪失望的樣子。反:返回。懷著失望的心情而歸來。形容因消極失望而中途退縮。同“廢然思返”、“廢然而返”。
【出處】戰國·宋·莊周《莊子·德充符》:“我拂然而怒,而適先生之所,則廢然而反。”
【示例】他弄臟了西服就只能廢然而反了。
【第18句】:廢私立公[fèi sī lì gōng]
【解釋】指去私為公。
【出處】《戰國策·燕策一》:“寡人聞太子之義,將廢私而立公,飭君臣之義,正父子之位。”
【示例】貞謙之功,廢私立公。 ——《鹖冠子·道端》
“廢”結尾的成語
【第1句】:興滅舉廢[xīng miè jǔ fèi]
【解釋】把已經消亡和廢除了的重新興辦起來。
【出處】明·劉基《杞子來朝》:“胥教胥誨,以引以翼,以繼武王周公興滅舉廢之心,可也。”
【第2句】: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fán shì yù zé lì,bù yù zé fèi]
【解釋】預:預先,指事先作好計劃或準備;立:成就;廢:敗壞。不論做什么事,事先有準備,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會失敗。
【出處】《禮記·中庸》:“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示例】“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沒有事先的計劃和準備,就不能獲得戰爭的勝利。 ——《毛澤東選集·論持久戰》
【第3句】:半涂而廢[bàn tú ér fèi]
【解釋】半路上終止。比喻做事情有始無終。
【出處】參見“半途而廢”。
【示例】臣等查該三廠開采,雖尚未見成效,然總須該地方官激勵廠民,奮勉從事,不可任其半涂而廢。 ——清·林則徐《查勘礦廠情形試行開采折》
【第4句】:窩囊廢[wō nāng fèi]
【解釋】指怯懦無能的人。
【出處】路遙《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48章:“在兩個老人的眼里,他是一個窩囊廢,是一個被鬼迷了心竅的人。”
【示例】她是一個十足的窩囊廢。
【第5句】:鵝存禮廢[é cún lǐ fèi]
【解釋】存:保存。指古代禮節形式已經消亡,僅存食物。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7回:“如今卻把這奠雁的古制化雅為俗,差個家人送來,叫作通信,這就叫做鵝存禮廢。”
【第6句】:盛衰興廢[shèng shuāi xīng fèi]
【解釋】盛:興盛;衰:衰敗;興:興旺;廢:廢棄。指人與事變化發展的各種情況。
【出處】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文》:“嗚呼!盛衰興廢之理,自古如此。”
【示例】人都會有盛衰興廢的時候,猶如生老病死一樣。
【第7句】:中途而廢[zhōng tú ér fèi]
【解釋】廢:停止。指做事不能堅持到底,中途停頓,有始無終。
【出處】《魏書·景穆十二王傳》:“實愿朝廷特開遠略,少復賜寬,假以日月,無使為山之功,中途而廢。”
【示例】鹿子霖對兩個兒子兆鵬兆海十分看重,瞅定有實現祖宗遺愿的寄托了了,不料中途而廢。(陳忠實《白鹿原》第三十三章)
【第8句】:不可偏廢[bù kě piān fèi]
【解釋】偏廢:側重一方,忽略另一方。指兩方面都應同樣重視,不能片面地強調一個方面,而忽視另一個方面。
【出處】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山谷下》:“讀《莊子》,令人意寬思大,敢作;讀《左傳》,便使人入法度,不敢容易。二書不可偏廢也。”
【示例】能讀書,才必博;能養氣,量必宏,二者不可偏廢。 ——清·匯陰百一居士《壺天錄》
【第9句】:遞興遞廢[dì xīng dì fèi]
【解釋】指有興有廢。
【出處】《呂氏春秋·恃君》:“德衰世亂,然后天子利天下。國君利國,官長利官,此國所以遞興遞廢也,亂難之所時作也。”
【示例】成湯有南巢之伐,以殄夏亂。遞興遞廢,勝者用事,所受于天也。 ——《史記·律書》
【第10句】:修舊起廢[xiū jiù qǐ fèi]
【解釋】原指修詩書,興禮樂。后引申為把舊有的修理好。把廢置的利用起來。
【出處】《漢書·司馬遷傳》:“幽、厲之后,王道缺,禮樂衰,孔子修舊起廢,論《詩》、《書》,作《春秋》,則學者至今則之,”
【示例】此而不葺,殆非修舊起廢,悅民便俗之理。 ——宋·呂陶《凈德集·重修成都西樓記》
【第11句】:補敝起廢[bǔ bì qǐ fèi]
【解釋】補:修整;敝:破舊;起:起用;廢:廢棄。修整破舊的東西,起用廢棄的東西。比喻恢復舊的制度。
【出處】《史記·太史公自序》:“存亡國,繼絕世,補敝起廢,王道之大者。”
【第12句】:修舊利廢[xiū jiù lì fèi]
【解釋】把破舊的修補好,把廢物利用起來。指厲行節約。
【出處】東漢·班固《漢書·司馬遷傳》:“幽厲之后,王道缺,禮樂衰,孔子修舊起廢,廢《詩》、《書》,作《春秋》,則學者至今則之。”
【示例】我們修舊利廢,充分利用資源。
【第13句】:中道而廢[zhōng dào ér fèi]
【解釋】中道:中途。半路就停止了。
【出處】西漢·戴圣《禮記·表記》:“鄉道而行,中道而廢,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數之不足也,俯焉日有孳孳,斃而后已。”
【示例】他絕對自信他不是中道而廢的軟背脊的人兒。 ——茅盾《創造》三
【第14句】:半途而廢[bàn tú ér fèi]
【解釋】廢:停止。指做事不能堅持到底,中途停頓,有始無終。
【出處】《禮記·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廢,吾弗難已矣。”
【示例】如果就此請假回國,這里的事半途而廢,將來保舉弄不到,白吃一趟辛苦。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十六回
【第15句】:寢食俱廢[qǐn shí jù fèi]
【解釋】覺也不睡,飯也顧不上吃。比喻極其焦慮不安,或學習、工作極其緊張。
【出處】宋·洪邁《夷堅志·沈見鬼》:“夏六月,真若赤目,腫痛特甚,寢食俱廢。”
【示例】最令我寢食俱廢,樂而忘返的,是傳統的、一年一度的書會。 ——曹靖華《雪霧迷濛訪書畫》
【第16句】:前功盡廢[qián gōng jìn fèi]
【解釋】以前的一切努力完全白費。
【示例】你尚差一年大學畢業,若現在輟學,豈非前功盡廢。
【第17句】:成敗興廢[chéng bài xīng fèi]
【解釋】成功或失敗,興起或衰退。
【出處】漢·荀悅《漢紀·成帝紀二》:“道家者流蓋出于史官,有明成敗興廢,然后知秉要持權,故尚無為也。”
【示例】古今之成敗興廢之故,考之有不得其詳矣。 ——宋·朱熹《牧齋記》
【第18句】:名存實廢[míng cún shí fèi]
【解釋】名義上還存在,實際上已廢除。
【出處】唐·韓愈《處州孔子廟碑》:“郡邑皆有孔子廟,或不能修事,雖設博士弟子,或役于有司,名存實亡。”
【示例】堤以“永濟”名者,自唐已有之,今名存實廢,不可復考。 ——明·李東陽《冀州城重修記》
【第19句】: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fán shì yù zé lì,bù yù zé fèi]
【解釋】豫:通“預”,事先準備。指做任何事情,事先有準備,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會失敗。
【出處】西漢·戴圣《禮記·中庸》:“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廢”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百廢待興[bǎi fèi dài xīng]
【解釋】廢:被廢置的事情;待:等待;興:興辦。許多被擱置的事情等著要興辦。
【出處】王穎《海外赤子》:“百廢待興,一下子怎么能抓得過來?”
【示例】開國之初,生機蓬勃。雖然百廢待興,已經是萬紫千紅的局面。 ——徐遲《哥德巴赫猜想·地質之光》
【第2句】:不廢江河[bù fèi jiāng hé]
【解釋】贊揚作家或其著作流傳不朽。
【出處】唐·杜甫《戲為六絕句》之二:“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示例】至以仆為'不廢江河’之喻,則不敢當;此自足下阿其所好耳,然得無為他人笑耶? ——清·姚瑩《復楊君論詩文書》
【第3句】:以咽廢飧[yǐ yè fèi sūn]
【解釋】原意是說,因為有人吃飯噎死了,就想讓天下人都不吃飯,這太荒謬了。比喻要做的事情由于出了點小毛病或怕出問題就索性不去干。
【出處】《呂氏春秋·蕩兵》:“夫有以噎死者,欲禁天下之食,悖。”
【示例】今不使外人呈事,于義可否?無人廢職,職可廢乎?職廢則人亂,人亂則國安乎?以咽廢飧,此之謂也。 ——《梁書·賀琛傳》
【第4句】:頹垣廢址[tuí yuán fèi zhǐ]
【解釋】猶頹垣廢井。形容荒涼破敗的景象。
【出處】宋歐陽修《有美堂記》:“今其江山雖在,而頹垣廢址,荒煙野草,過而覽者,莫不為之躊躇而凄愴。”
【第5句】:將廢姑興[jiāng fèi gū xīng]
【解釋】廢:廢棄;姑:姑且;興:振興。想要廢棄,姑且先振興。
【出處】《老子》第三十六章:“將欲廢之,必固興之。”
【第6句】:以人廢言[yǐ rén fèi yán]
【解釋】以:因為;廢:廢棄。因為說話人的地位的低下或犯有錯誤就不采納他所說的正確的意見。
【出處】《論語·衛靈公》:“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示例】徑寸之寶,或隱沙泥;以人廢言,君子斯戒。 ——《梁書·武帝紀中》
【第7句】:興廢繼絕[xīng fèi jì jué]
【解釋】使滅絕的重新振興起來,延續下去。同“興滅繼絕”。
【出處】《論語·堯曰》: “興滅國,繼絕世。”
【示例】明·汪道昆《何先生墓碑》:“兩家興廢繼絕,其為力難。”
【第8句】:百廢待舉[bǎi fèi dài jǔ]
【解釋】廢:被廢置的事情;待:等待;舉:興辦。許多被擱置的事情等著要興辦。
【出處】吳晗《海瑞罷官》:“百廢待舉,他不出頭做主,實在令人著急。”
【示例】惟荊州素稱重鎮,軍興以來,百廢待舉。 ——李一《荊宜施鶴光復記》
【第9句】:舉一廢百[jǔ yī fèi bǎi]
【解釋】舉:提出;廢:棄。提出一點,廢棄許多。指認識片面。
【出處】戰國·鄒·孟軻《孟子·盡心上》:“所惡執一者,為其賊道也,舉一百廢百也。”
【示例】其如舉一廢百,當從者寡,當違者眾。 ——清·李漁《閑情偶寄·詞曲·音律》
【第10句】:因人廢言[yīn rén fèi yán]
【解釋】困為那個人不好或地位低下,就把他正確的言論也否定了。
【出處】《論語·魏靈公》:“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示例】我們似乎不能因人廢言,他們是否有私情那是一回事,他們的證據是否捏造那又是另一回事! ——梁羽生《幻劍靈旗》第三回
【第11句】:不以人廢言[bù yǐ rén fèi yán]
【解釋】廢:廢棄。不因為這個人有不足的地方而不采納他的正確意見。
【出處】春秋·魯·孔丘《論語·衛靈公》:“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示例】觀者不以人廢言可也。 ——清·黃子云《野鴻詩的·90》
【第12句】:百廢咸舉[bǎi fèi xián jǔ]
【解釋】指一切廢置的事都興辦起來。同“百廢俱興”。
【出處】明·劉基《杭州路重修府治記》:“公受命來杭未及期月,威惠大行,百廢咸舉。吏民順令,如臂使指。”
【第13句】:百廢俱舉[bǎi fèi jù jǔ]
【解釋】指一切廢置的事都興辦起來。同“百廢俱興”。
【出處】《續資治通鑒·宋理宗紹定五年》:“了翁(魏了翁)乃葺其城樓櫓雉堞,增置器械,教習牌手,申嚴軍律……居數月,百廢俱舉。”
【示例】'百廢俱舉’的平均主義思想,以及與此相關聯著的不合邊區實際的'正規化’思想,成了貫徹精簡政策與集中力量于兩大任務的絆腳石。 ——《解放日報》19【第42句】:【第12句】:23
【第14句】:興廢存亡[xīng fèi cún wǎng]
【解釋】將廢除或消亡的事業再復興并保存起來。
【出處】明·湯顯祖《南柯記·拜郡》:“問親鄰粉廢存亡,敘風煙百萬楚哀傷。”
【第15句】:聞噎廢食[wén yē fèi shí]
【解釋】聽到有人吃飯噎了一下,自己就連飯也不吃了。比喻因為怕出問題,索性不干。
【出處】《呂氏春秋·蕩兵》:“夫有以噎死者,欲禁天下之食,悖。”
【第16句】:宵分廢寢[xiāo fēn fèi qǐn]
【解釋】宵分:夜半。半夜還沒有休息。形容學習或工作非常勤奮。
【出處】《魏書·崔楷傳》:“亮由君之勤恤,臣用劬勞,日昃忘餐,宵分廢寢。”
【第17句】:百廢具舉[bǎi fèi jù jǔ]
【解釋】指許多被廢置的事業都等著興辦。同“百廢俱舉”。
【出處】宋·王明清《揮麈錄》卷一:“吳明可帥會稽,百廢具舉,獨不傳書。”
【第18句】:以噎廢飡[yǐ yē fèi cān]
【解釋】由于吃飯打噎,便不敢再進食。比喻因偶然受到挫折,就停止應做的事情。
【第19句】:身廢名裂[shēn fèi míng liè]
【解釋】指做壞事而遭到徹底失敗。同“身敗名裂”。
【出處】朱自清《經典常談·〈史記〉〈漢書〉》:“他覺得自己已經身廢名裂,要發抒意中的郁結,只有這一條通路。”
【第20句】:勞師廢財[láo shī fèi cái]
【解釋】師:軍隊。勞頓軍隊,浪費軍餉。
【出處】唐·陸贄《收河東后請兵狀》:“曠日綿歲,勞師廢財。”
【第21句】:以噎廢餐[yǐ yē fèi cān]
【解釋】由于吃飯打噎,便不敢再進食。比喻因偶然受到挫折,就停止應做的事情。
【出處】《南史·賀琛傳》:“卿又云'百司莫不奏事,詭競求進’。今不許外人呈事,于義可否?以噎廢餐,此之謂也。”
【第22句】:忘啜廢枕[wàng chuò fèi zhěn]
【解釋】指不食不眠。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黃九郎》:“生邑邑若有所失,忘啜廢枕,日漸委悴。”
【第23句】:頹垣廢井[tuí yuán fèi jǐng]
【解釋】倒塌了的墻,廢棄不用的井。形容荒涼破敗的景象。
【出處】宋蘇軾《密州通判廳題名記》:“雖然,不可以不一言,使數百年之后,得此文于頹垣廢井之間者,茫然長思而一嘆也。”
【第24句】:百廢俱興[bǎi fèi jù xīng]
【解釋】俱:全,都。許多已經荒廢了的事情一下子都興辦起來。
【出處】俱:全,都。許多已經荒廢了的事情一下子都興辦起來。
【示例】四川屢經兵燹,廷相蒞任,百廢俱興,民不知擾。 ——《清史稿·郎廷佐傳》
【第25句】:百廢具作[bǎi fèi jù zuò]
【解釋】指一切廢置的事都興辦起來。同“百廢俱興”。
【出處】清·管同《恩縣四女祠碑》:“陽湖孫使君督糧山東,起痿瞭矇,百廢具作。”
【第26句】:洞鑒廢興[dòng jiàn fèi xīng]
【解釋】洞鑒:明察。深入透徹地了解歷代興盛衰敗情況。
【出處】《魏書·李順傳》:“卿往復積歲,洞鑒廢興。若朕此年行師,不克以不?”
【第27句】:徒廢唇舌[tú fèi chún shé]
【解釋】徒:徒然,白白地。白白耗費口舌,解決不了問題。
【出處】葉圣陶《潘先生在難中》:“妙用豈是人人能夠了解的,向他們辯白,也不過徒廢唇舌,不如省些精神罷。”
【第28句】:見噎廢食[jiàn yē fèi shí]
【解釋】比喻遇到偶然挫折就停止應作的事。
【出處】清·李漁《閑情偶寄·聲容·習技》:“此皆見噎廢食之說,究竟書可竟棄,仕可盡廢乎?”
【第29句】:因噎廢食[yīn yē fèi shí]
【解釋】原意是說,因為有人吃飯噎死了,就想讓天下人都不吃飯,這太荒謬了。比喻要做的事情由于出了點小毛病或怕出問題就索性不去干。
【出處】《呂氏春秋·蕩兵》:“夫有以噎死者,欲禁天下之食,悖。”
【示例】若是后人不問來由,一律的奉以為法,豈不因噎廢食了么?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十一回
【第30句】:綱紀廢弛[gāng jì fèi chí]
【解釋】綱:政綱;紀:法紀;廢弛:頹廢松弛。國家的政綱、法紀、秩序松弛不振。
【出處】《漢書·王莽傳》:“朝政崩壞,綱紀廢弛,危亡之禍,不隧如發。”
【示例】劉曜耽嗜麯蘗,綱紀廢弛,雖據關中,濟得甚事。 ——明·無名氏《玉鏡臺記·石勒稱王》
【第31句】:忘餐廢寢[wàng cān fèi qǐn]
【解釋】忘記了睡覺,顧不得吃飯。形容對某事專心致志或忘我地工作、學習。
【出處】忘記了睡覺,顧不得吃飯。形容對某事專心致志或忘我地工作、學習。
【第32句】:循私廢公[xùn sī fèi gōng]
【解釋】曲從私情,不顧公理。
【出處】宋·蘇頌《論省曹寺監法令繁密》:“若官司措置失當,及徇私廢公,致有赴訴,并委臺察糾案。”
【第33句】:以私廢公[yǐ sī fèi gōng]
【解釋】由于私情而廢棄公務。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六回:“晃回顧眾將,厲聲大叫曰:'若取得云長首級者,重賞千金!’公驚曰:'公明何出此言?’晃曰:'今日乃國家之事,某不敢以私廢公。’言訖,揮大斧直取關公。”
【第34句】:徇私廢公[xùn sī fèi gōng]
【解釋】曲從私情,不顧公理。
【出處】宋·蘇頌《論省曹寺監法令繁密》:“若官司措置失當,及徇私廢公,致有赴訴,并委臺察糾案。”
【示例】官人之意,不過因他助俺妝奩,便要徇私廢公,這幾件釵釧、衣裙,卻放不到我香君眼里! ——清·孔尚任《桃花扇·罵筵》
【第35句】:百廢備舉[bǎi fèi bèi jǔ]
【解釋】舉:興辦。一切被廢置的事情全部都興辦起來。形容建設事業興旺發達。
【出處】明·劉基《杭州富陽縣重修文廟學宮記》:“明年六月,百廢備舉,廟有新室,學有新含。”
【第36句】:忘寢廢食[wàng qǐn fèi shí]
【解釋】寢:睡覺。廢:廢止,停止。形容專心致志地干謀一件事情,連睡覺、吃飯都顧不上了。
【出處】宋·司馬光《進五規狀·遠謀》:“臣竊見國家每邊境有急,羽書相銜,或一方饑饉,餓莩盈野,則廟堂之上焦心勞思,忘寢廢食以憂之。”
【第37句】:臨食廢箸[lín shí fèi zhù]
【解釋】箸:筷子。臨到吃時卻丟掉了筷子。形容心神不安的樣子。
【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一百六回:“此冉之所以臥不安席,臨食而廢箸者也。”
【第38句】:虛廢詞說[xū fèi cí shuō]
【解釋】空費精神白說話。指說話不起作用。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二回:“劉使君與孫將軍自來無舊,恐虛廢詞說。”
【第39句】:禮廢樂崩[lǐ fèi yuè bēng]
【解釋】古代制禮,把它當作社會道德、行為的規范;把制樂人微言輕教化的規范。形容社會綱紀紊亂,騷動不寧的時代。
【出處】漢·公孫弘《請為博士置弟子員議》:“蓋聞導民以禮,風之以樂,婚姻者,居室之大倫也。今禮廢樂崩,朕甚愍焉。”
【第40句】:百廢具興[bǎi fèi jù xīng]
【解釋】指一切廢置的事都興辦起來。同“百廢俱興”。
【出處】宋·蘇軾《謝量移汝州表》:“建原廟以安祖考,正六宮而修典刑,百廢具興,多士爰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