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蜂”的成語大全(75個)
小編為您整理了蜂蝶隨香、浪蝶游蜂、蝶粉蜂黃等含“蜂”的成語75個,其中“蜂”開頭的39個,“蜂”結尾的6個,“蜂”在中間的30個,及其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蜂”開頭的成語
【第1句】:蜂蝶隨香[fēng dié suí xiāng]
【解釋】蜜蜂和蝴蝶跟隨花香而追逐。舊時比喻那些紈绔子弟追逐女色。
【出處】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都中名妓楚蓮香,國色無雙。時貴門子弟,爭相詣之。蓮香每出處之間,則蜂蝶相隨,蓋慕其香也。”
【第2句】:蜂擁蟻屯[fēng yōng yǐ tún]
【解釋】形容人群蜂蟻般雜亂地聚集在一起。同“蜂屯蟻聚”。
【出處】清·昭梿《嘯亭雜錄·緬甸歸誠本末》:“帆檣銜接,倏然蜂擁蟻屯者數千人。”
【第3句】:蜂房蟻穴[fēng fáng yǐ xué]
【解釋】比喻各自占據一方。
【出處】明·楊慎《丹鉛續錄·春秋·隱公元年》:“自共和以來,諸侯如蜂房蟻穴,不用天子之元年矣。”
【第4句】:蜂攢蟻聚[fēng cuán yǐ jù]
【解釋】形容人群蜂蟻般雜亂地聚集在一起。同“蜂屯蟻聚”。
【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三十三回:“那跟隨楚王人眾,何止千人,一個個俱脫衣露甲,手執暗器,如蜂攢蟻聚,飛奔上壇。”
【示例】一到大街,蜂攢蟻聚,身不由己。琬兒母女,各各驚慌。 ——清·佚名《說唐》第十三回
【第5句】:蜂腰削背[fēng yāo xuē bèi]
【解釋】細腰窄背。形容輕盈俊俏。同“蜂腰猿背”。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十六回:“蜂腰削背,鴨蛋臉,烏油頭發,高高的鼻子,兩邊腮上微微的幾點雀瘢。”
【第6句】:蜂起云涌[fēng qǐ yún yǒng]
【解釋】比喻許多事物相繼興起,聲勢很大。
【出處】魯迅《二心集·我們要批評家》:“然而,大部分是因為市場的需要,社會科學的譯著又蜂起云涌了。”
【第7句】:蜂擁蟻聚[fēng yōng yǐ jù]
【解釋】形容人群蜂蟻般雜亂地聚集在一起。同“蜂屯蟻聚”。
【出處】羅振常《史可法別傳》:“城下死者山積,攻者反藉疊尸以登,蜂擁蟻聚,城遂陷。”
【第8句】:蜂合蟻聚[fēng hé yǐ jù]
【解釋】形容人群蜂蟻般雜亂地聚集在一起。同“蜂屯蟻聚”。
【出處】前蜀·杜光庭《中和周天醮詞》:“蠢彼不庭,敢違天道……欲恃其蜂合蟻聚之勢,仗鋤耰白挺之徒,垂二十年不賓睿化。”
【第9句】:蜂擁而起[fēng yōng ér qǐ]
【解釋】像蜂飛一樣成群而起。形容許多人一擁而起。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贊》:“陳涉首難,豪杰蜂起。”
【示例】各地群眾蜂擁而起,紛紛涌入城內。
【第10句】:蜂屯蟻雜[fēng tún yǐ zá]
【解釋】形容人群蜂蟻般雜亂地聚集在一起。同“蜂屯蟻聚”。
【出處】唐·韓愈《送鄭尚書序》:“撞搪呼號以相和應;蜂屯蟻雜,不可爬梳。”
【第11句】:蜂腰猿背[fēng yāo yuán bèi]
【解釋】細腰窄背。形容輕盈俊俏。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十九回:“腰里緊緊束著一條蝴蝶結子長穗五色宮絳,腳下也穿著鹿皮小靴:越顯得蜂腰猿背,鶴勢螂形。”
【第12句】:蜂房水渦[fēng fáng shuǐ wō]
【解釋】蜜蜂的巢和水的漩渦。比喻宮殿樓臺的布局曲折回旋,多且密。
【出處】唐·杜牧《阿房宮賦》:“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
【第13句】:蜂擁而上[fēng yōng ér shàng]
【解釋】形容許多人一起涌上來。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回:“墨雨遂掇起一根門閂,掃紅、鋤藥手中都是馬鞭子,蜂擁而上。”
【示例】他們蜂擁而上,迅速逮住了壞蛋。
【第14句】:蜂出泉流[fēng chū quán liú]
【解釋】像群蜂傾巢,如泉水涌流。形容一時并作。
【出處】清·龔自珍《古史勾沉論二》:“孔子歿,七十子不見用,衰世著書之徒,蜂出泉流。”
【第15句】:蜂屯烏合[fēng tún wū hé]
【解釋】形容人群蜂蟻般雜亂地聚集在一起。同“蜂屯蟻聚”。
【出處】宋·王禹偁《賀圣駕還京表》:“蕞爾林胡,無名內侮,蜂屯烏合,鼠竊狗偷;必想邊民奪挺以毆攘,亭長持繩而縶縛。”
【第16句】:蜂屯蟻附[fēng tún yǐ fù]
【解釋】形容人群蜂蟻般雜亂地聚集在一起。同“蜂屯蟻聚”。
【出處】宋·李綱《上道君太上皇帝札子》:“犬戎之眾,蜂屯蟻附,渡壕臨城,梯長如云,箭落如雨。”
【第17句】:蜂目豺聲[fēng mù chái shēng]
【解釋】眼睛象蜂,聲音象豺。形容人相貌兇惡,聲音可怕。
【出處】《左傳·文公元年》:“蜂目而豺聲,忍人也。”
【示例】見了這野心雜種牧羊的奴,料蜂目豺聲定是狡徒。 ——清·洪昇《長生殿·疑讖》
【第18句】:蜂狂蝶亂[fēng kuáng dié luàn]
【解釋】舊指男女間行為放蕩。
【出處】明·王玉峰《焚香記·允諧》:“那淫奔塢,多少蜂狂蝶亂,畢竟傍誰虛度。”
【第19句】:蜂擁而至[fēng yōng ér zhì]
【解釋】像一窩蜂似地一擁而來。形容很多人亂哄哄地朝一個地方聚攏。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二十六回:“徐承志等他去遠,剛要回船,前面塵頭滾滾,喊聲漸近,又來許多草寇。個個頭戴浩然巾,手機器械,蜂擁而至。”
【示例】該處七哨匪徒,不下數十萬人,每聚眾時,用牛角一吹,無不蜂擁而至。 ——清·林則徐《籌辦永昌哨匪起程日期折》
【第20句】:蜂附云集[fēng fù yún jí]
【解釋】比喻人眾從各處聚集。
【出處】明·歸有光《昆山縣倭寇始末書》:“夜則桅燈如列星,旦則吹螺舉號,蜂附云集。”
【第21句】:蜂出并作[fēng chū bìng zuò]
【解釋】蜂出:象蜂群出巢一樣,多且雜亂;作:興起。象蜂群出巢一樣興起。形容紛紛興起,層出不窮。
【出處】《漢書·藝文志》:“是以九家之術,蜂出并作。”
【第22句】:蜂扇蟻聚[fēng shān yǐ jù]
【解釋】蜂翅扇動,螞蟻聚合。比喻人雖眾多但起不了大作用。
【出處】《隋書·房彥謙傳》:“況乎蕞爾一隅,蜂扇蟻聚,楊諒之愚鄙,群小之兇慝,而欲憑陵畿甸,覬幸非望者哉!”
【第23句】:蜂趨蟻附[fēng qū yǐ fù]
【解釋】比喻很多人迎合投靠。
【出處】《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史料·聯升社學和鐘鏞社學》:“果然蜂趨蟻附,攘攘熙熙,誠不出神靈所料者矣。”
【第24句】:蜂識鶯猜[fēng shí yīng cāi]
【解釋】比喻男子對女子的思慕。同“蜂迷蝶猜”。
【出處】元本·高明《琵琶記·牛相教女》:“絳羅深護奇葩小,不許蜂識鶯猜。”
【第25句】:蜂窠蟻穴[fēng kē yǐ xué]
【解釋】比喻占據的地方極為窄小,借以對偏安一隅的地方勢力的蔑稱。
【出處】宋·曾慥《類說·見聞錄·胡訥》:“開寶八年,王師圍金陵。朝廷殿試《橋梁渡長江賦》、《習水戰詩》;江南亦試《王德惟親賦》、《談笑卻秦詩》。太祖笑曰:'江南畜文臣武將,迨同飛走,豈不知中原有真主耶?’趙普曰:'蜂窠蟻穴不足掛圣慮。’”
【第26句】:蜂蠆作于懷袖[fēng chài zuò yú huái xiù]
【解釋】比喻出乎意外的驚嚇。
【出處】比喻出乎意外的驚嚇。
【第27句】:蜂蠆有毒[fēng chài yǒu dú]
【解釋】蠆:蝎子一類的毒蟲。比喻有些人物,地位雖低,但能害人,不可輕視。
【出處】《左傳·僖公二十二年》:“君其無謂邾小,蜂蠆有毒,而況國乎?”
【示例】雯青到此真有些耐不得了,待要發作,又怕蜂蠆有毒,惹出禍來,只好納著頭,生生的咽了下來。 ——清·曾樸《孽海花》第二十四回
【第28句】:蜂攢蟻集[fēng cuán yǐ jí]
【解釋】形容人群蜂蟻般雜亂地聚集在一起。同“蜂屯蟻聚”。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十八卷 :“四方商賈來收買的,蜂攢蟻集,挨擠不開。”
【第29句】:蜂舞并起[fēng wǔ bìng qǐ]
【解釋】蜂舞:雜亂紛繁。象蜂起舞一樣興起。形容紛紛地一起都來了。
【出處】《漢書·劉向傳》:“水、旱、饑、蝝、螽、螟、逄舞并起。”
【第30句】:蜂迷蝶戀[fēng mí dié liàn]
【解釋】舊指男女間行為放蕩。同“蜂狂蝶亂”。
【出處】《白雪遺音·嶺兒調·草橋驚夢》:“說不盡夢兒里半推半就,蜂迷蝶戀花心動。”
【第31句】:蜂房不容鵠卵[fēng fáng bù róng hú luǎn]
【解釋】鵠:天鵝。蜂房裝不下天鵝蛋。比喻小容器裝不下體積大的東西。
【出處】《淮南子·汜論訓》:“牛蹄之涔,不能生鳣鮪,而蜂房不容鵠卵,小形不足以包大體也。”
【第32句】:蜂腰鶴膝[fēng yāo hè xī]
【解釋】指詩歌聲律八病中的兩種。泛指詩歌聲律上的毛病。
【出處】宋·蘇軾《和孔密州五絕》:“蜂腰鶴膝嘲希逸,春蚓秋蛇病子云。”
【第33句】:蜂纏蝶戀[fēng chán dié liàn]
【解釋】纏:糾纏;戀:依戀。蜜蜂糾纏不休,蝴蝶依戀不舍。比喻情和愛的干擾。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十六回:“后來降幾歷劫,還報了灌溉之恩,今返歸真境。所以警幻仙子命我看管,不令蜂纏蝶戀。”
【第34句】:蜂營蟻隊[fēng yíng yǐ duì]
【解釋】比喻烏合之眾。
【出處】明·宋濂《次劉經歷韻詩》:“一朝閩寇掠鄉部,蜂營蟻隊來無涯。”
【第35句】:蜂合豕突[fēng hé shǐ tū]
【解釋】如群蜂聚集,似野豬奔突。比喻眾人雜沓會合,橫沖直撞。
【出處】明·劉基《春秋明經·公會齊侯楚人敗徐于婁林》:“今不然矣,中國之虛實在楚人目中矣!于是荊戶乘廣之旅,蜂合豕突以敗徐于婁林。”
【第36句】:蜂媒蝶使[fēng méi dié shǐ]
【解釋】花間飛舞的蜂蝶。比喻為男女雙方居間撮合或傳遞書信的人。
【出處】宋·周邦彥《六丑·薔薇謝后作》詞:“多情為誰追惜?但蜂媒蝶使,時叩窗槅。”元·吳昌齡《張天師》第三折:“偏是你瘦影疏枝,不受那蜂媒蝶使。”
【示例】也不用蜂媒蝶使,更何須燕侶鶯儔,硬撞八鳳窟鸞穴,只消我移宮換羽,便是我捎關打節。 ——明·朱權《卓文君》第二折
【第37句】:蜂屯蟻聚[fēng tún yǐ jù]
【解釋】形容成群的人聚集在一處。
【出處】唐·韓愈《送鄭尚書序》:“蜂屯蟻雜,不可爬梳。”
【示例】這里雯青直到日落西山,才把那些蜂屯蟻聚的親朋支使出了門,坐了一肩小轎,向三茅閣巷褚愛林家而來。 ——清·曾樸《孽海花》第三回
【第38句】:蜂擁而來[fēng yōng ér lái]
【解釋】象蜂群似的擁擠著過來。形容許多人一起過來。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陳涉首難,豪杰蜂起。”
【示例】又等了一會子,方見胡統領打著燈籠火把,一路蜂擁而來。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二回
【第39句】:蜂迷蝶猜[fēng mí dié cāi]
【解釋】比喻男子對女子的思慕。
【出處】明·高明《琵琶記·丞相教女》:“絳羅深護奇葩小,不許蜂迷蝶猜。”
“蜂”結尾的成語
【第1句】:浪蝶游蜂[làng dié yóu fēng]
【解釋】比喻態度輕佻好挑逗女子的男子。
【出處】元·高明《琵琶記·牛小姐規勸侍俾》:“驚起嬌鶯語燕,打開浪蝶狂蜂。”
【示例】我若做浪蝶游蜂,老天呵,須教是裾馬襟牛。 ——明·高濂《玉簪記·姑阻》
【第2句】:一窩蜂[yī wō fēng]
【解釋】一個蜂巢里的蜂一下子都飛出來了。形容許多人亂哄哄地同時說話或行動。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28回:“那些小妖,就是一窩蜂,齊齊擁上。”
【示例】他們一窩蜂地趕忙擁向飯堂。
【第3句】:戲蝶游蜂[xì dié yóu fēng]
【解釋】飛舞游戲的蝴蝶和蜜蜂。后用以比喻浪蕩子弟。
【出處】唐·岑參《山房春事二首》:“風恬日暖蕩春光,戲蝶游蜂亂人房。”
【第4句】:剔蝎撩蜂[tī xiē liáo fēng]
【解釋】比喻惹事生非。
【出處】元·紀君祥《趙氏孤兒》第二折:“偏你這罷職歸田一老農,公然敢剔蝎撩蜂。”元·無名氏《小尉遲》第一折:“常是個爭龍斗虎,剔蝎撩蜂。”
【示例】明·無名氏《四馬投唐》第二折:“你待要剔蝎撩蜂惹戰斗,勸著對越不瞅,你待要與唐家做對頭。”
【第5句】:浪蝶狂蜂[làng dié kuáng fēng]
【解釋】輕狂的蜂蝶。比喻輕狂的男子。
【出處】明·梁辰魚《浣紗記·效顰》:“風景晴和,翩翩浪蝶狂蜂,陣陣游絲飛絮。”
【示例】心猿意馬馳千里,浪蝶狂蜂鬧五更。 ——《西湖佳話·雷峰怪跡》
【第6句】:亂蝶狂蜂[kuáng fēng luàn dié]
【解釋】飛舞的蝴蝶和蜜蜂。比喻浪蕩子弟。
【出處】宋·呂本中《春日即事》:“亂蝶狂蜂俱有意,兔葵燕麥自無知。”
“蜂”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蝶粉蜂黃[dié fěn fēng huáng]
【解釋】指古代婦女粉面額黃,妝扮美容。
【出處】唐·李商隱《酬崔八早梅有贈兼示之作》:“何處拂胸資蝶粉,幾時涂額藉蜂黃。”
【示例】蝶粉蜂黃拌付與,淺顰深笑總難知,教人何處懺情癡。 ——清·徐釔《詞苑叢談·葉元禮〈浣溪沙〉》
【第2句】:蟻集蜂攢[yǐ jí fēng cuán]
【解釋】像螞蟻、螽斯一般集聚。比喻集結者之眾多。
【出處】明·宋濓《贈行軍鎮撫邁里古思平寇詩序》:“栝寇復興,蟻集蜂攢,眾號數萬,遂陷婺之永康。”
【第3句】:鼠竄蜂逝[shǔ cuàn fēng shì]
【解釋】形容紛紛跑散。
【出處】元·曹居一《李伯淵奇節傳》:“乃大呼曰:'所誅者此逆賊耳,他人無與焉。’稍稍鼠竄蜂逝,帖如也。”
【第4句】:撩蜂剔蝎[liáo fēng tì xiē]
【解釋】比喻招惹惡人,自討苦吃。
【出處】元·白樸《墻頭馬上》第三折:“撩蜂剔蝎,打草驚蛇,壞了咱墻頭上傳情簡帖。”
【示例】卻怕他沒人做主,惡了西門慶,卻不是去撩蜂剔蝎。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6回
【第5句】:蛾附蜂屯[yǐ fù fēng tún]
【解釋】蛾:螞蟻。像飛蛾和蜜蜂一樣聚集。
【示例】災民與難民蛾附蜂屯一般擁向救濟站。
【第6句】:異議蜂起[yì yì fēng qǐ]
【解釋】異議:不同的或反對的意見。不同的或反對的意見一下子出現很多。
【出處】唐·盧照鄰《南陽公集序》:“異議蜂起,高談不息。”
【示例】異議蜂起弟子爭,舌翻濤瀾卷齊城。 ——宋·蘇軾《次韻答劉涇》
【第7句】:蝶戀蜂狂[dié liàn fēng kuáng]
【解釋】指留戀繁花似錦的春光。
【出處】明·張鳳翼《灌園記·太史賞花》:“知否,算蝶戀蜂狂,少不得為韶光一逗溜。”
【第8句】:蛇口蜂針[shé kǒu fēng zhēn]
【解釋】比喻惡毒的言詞和手段。
【示例】他是一個蛇口蜂針的人。
【第9句】:招蜂引蝶[zhāo fēng yǐn dié]
【解釋】招致蜜蜂,吸引蝴蝶。比喻吸引別人的注意。
【出處】葉文玲《獨特的歌》:“沒準是很愛賣弄俊俏,四送秋波的人呢,嘿,招蜂引蝶之流,對不起,本人向來深惡痛絕。”
【第10句】:蟻聚蜂攢[yǐ jù fēng cuán]
【解釋】像螞蟻、螽斯一般集聚。比喻集結者之眾多。
【出處】南朝·齊·孔稚珪《上和虜表》:“蟻聚蜂攢,窮誅不盡。馬足毛群,難與競逐。”
【第11句】:議論蜂起[yì lùn fēng qǐ]
【解釋】議論很多,像一窩蜂飛起一樣。形容意見不一致,有很多種說法。
【出處】宋·陳亮《又乙巳春書之一》:“秘書與叔昌子約書,乃言'諸賢死后,議論蜂起’,有獨力不能支之意。”
【示例】且六萬之眾,千里襲人,一舉失利,議論蜂起,烏能待三? ——《明史·翁萬達傳》
【第12句】:蝶亂蜂狂[dié luàn fēng kuáng]
【解釋】飛舞游戲的蝴蝶和蜜蜂。后用以比喻浪蕩子弟。
【出處】宋·呂本中《春日即事》:“亂蝶狂蜂俱有意,兔葵燕麥自無知。”
【第13句】:狂蜂浪蝶[kuáng fēng làng dié]
【解釋】比喻輕薄放蕩的男子。
【出處】元·高明《琵琶記·牛小姐規勸侍俾》:“驚起嬌鶯語燕,打開浪蝶狂蜂。”
【示例】紫燕黃鶯,綠柳叢中尋對偶;狂蜂浪蝶,夭桃隊里覓相知。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一
【第14句】:稷蜂社鼠[jì fēng shè shǔ]
【解釋】稷:五谷之神;社:土地廟。谷神廟里的馬蜂,土地廟里的老鼠。比喻倚勢作惡的人。
【出處】漢·韓嬰《韓詩外傳》卷八:“稷蜂不攻而社鼠不熏,非以稷蜂社鼠之神,其所托者善。”
【第15句】:蟻陣蜂衙[yǐ zhèn fēng yá]
【解釋】衙:排列成行的事物;蜂衙:蜂成群結隊。比喻人們追逐名利,像螞蟻群集,蜂擁而至,不知疲倦。
【出處】元·馬致遠《陳摶高臥》第三折:“看蟻陣蜂衙,虎爭龍斗,燕去鴻來,兔走鳥飛。”
【示例】山間林下,伴藥爐經卷老生涯,眼不見車塵馬足,夢不到蟻陣蜂衙。 ——元·王子一《誤入桃源》第一折
【第16句】:撩蜂吃螫[liáo fēng chī shì]
【解釋】猶言撩蜂剔蝎。比喻惹犯惡人,自取禍殃。
【出處】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十一回:“那晁住娘子是劉【第6句】:劉七裹革出來的婆娘,他肯去撩蜂吃螫?說道:'你不好問去?只是指使我!’”??
【第17句】:麕集蜂萃[qún jí fēng cuì]
【解釋】麕:成群;萃:如草叢生。指聚集。
【出處】清·薛福成《書沔陽陸帥失陷江寧事》:“賊船自新洲大勝關至七里洲,麕集蜂萃,莫紀其數。”
【第18句】:捅馬蜂窩[tǒng mǎ fēng wō]
【解釋】比喻闖禍或敢于得罪厲害的人。
【示例】對不正之風,我們要有捅馬蜂窩的精神。
【第19句】:蟻擁蜂攢[yǐ yōng fēng cuán]
【解釋】比喻集結者眾多。同“蟻萃螽集”。
【出處】《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史料·廣東軍務記》:“鄉民蟻擁蜂攢,布滿山麓,約有十余萬眾。”
【第20句】:游蜂戲蝶[yóu fēng xì dié]
【解釋】飛舞游戲的蝴蝶和蜜蜂。后用以比喻浪蕩子弟。
【出處】唐·岑參《山房春事二首》:“風恬日暖蕩春光,戲蝶游蜂亂人房。”
【示例】游蜂戲蝶空自忙,豈知美人在西廂。 ——宋·陸游《驛舍海棠已過有感》
【第21句】:民變蜂起[mín biàn fēng qǐ]
【解釋】蜂起:如群蜂飛舞一般。舊指人民反抗斗爭蜂擁而起。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陳涉首難,豪杰蜂起。”
【示例】使得它自己和廣大人民之間發生了深刻的裂痕,造成了民生凋敝、民怨沸騰、民變蜂起的嚴重危機。 ——毛澤東《論聯合政府》
【第22句】:蝶使蜂媒[dié shǐ fēng méi]
【解釋】比喻傳遞信息者或男女雙方情愛的媒介。
【出處】宋·朱淑真《恨春》詩之四:“蝶使蜂媒傳客恨,鶯梭柳線織春愁。”
【示例】鶯喉燕態,盡屬奇觀;蝶使蜂媒,都歸大雅。 ——清·張潮《〈板橋雜記〉小引》
【第23句】:蟻聚蜂屯[yǐ jù fēng tún]
【解釋】屯:聚集。像螞蟻、螽斯一般集聚。比喻集結者之眾多。
【出處】清·吳偉業《雁門尚書行》:“蟻聚蜂屯已入城,持矛瞋目呼狂賊。”
【示例】夫自東漢以迄于明,其間學士詞人,蟻聚蜂屯,不可計數。 ——清·戴均衡《重刻〈方望溪先生全集〉序》
【第24句】:鶴膝蜂腰[hè xī fēng yāo]
【解釋】①這是指詩歌聲律八病的兩種。泛指詩歌聲律上所犯的毛病。②書法中的兩種病筆。
【出處】宋·魏慶之《詩人玉屑·詩病·詩病有八》:“三曰蜂腰,第二字不得與第五字同聲……四曰鶴膝,第五字不得與第十五字同聲。”
【示例】近來詩思殊無況,苦被時流不相放。云騰浪走勢未衰,鶴膝蜂腰豈能障。 ——唐·李渤《喜弟淑再至為長歌》
【第25句】:麇集蜂萃[qún jí fēng cuì]
【解釋】麇:通“群”,成群;萃:匯集。像蜜蜂一樣成群結隊地聚集在一起。
【出處】清·薛福成《書沔陽陸帥失陷江寧事》:“賊船自新洲大勝至七里洲,麇集蜂萃,莫紀其數。”
【第26句】:游蜂浪蝶[yóu fēng làng dié]
【解釋】比喻態度輕佻好挑逗女子的人。
【出處】明·顧大典《青衫記·裴興私嘆》:“不相饒,游蜂浪蝶簇花梢,生來懶去追歡笑。”
【示例】何來姊妹服鮮衣,頓使游蜂浪蝶迷。 ——清·顧夔璋《下海子》
【第27句】:狼猛蜂毒[láng měng fēng dú]
【解釋】比喻人兇狠毒辣。
【出處】南朝·齊·王融《上疏請給虜書》:“夫虜人面獸心,狼猛蜂毒,暴悖天經,虧違地義。”
【第28句】:撩蜂撥刺[liáo fēng bō cì]
【解釋】撩:挑逗。引逗蜜蜂撥開刺兒。比喻挑起事端。
【出處】清·俞萬春《蕩寇志》第89回:“你倒先來撩蜂撥刺,此仇如何不報?”
【第29句】:招蜂惹蝶[zhāo fēng rě dié]
【解釋】猶招蜂引蝶。
【出處】《花城》1981年第3期:“她漂亮,美……在那窮鄉僻壤之中,又焉能不招蜂惹蝶?”
【第30句】:蟻附蜂屯[yǐ fù fēng tún]
【解釋】像螞蟻、螽斯一般集聚。比喻集結者之眾多。
【出處】嚴復《原強》:“一旦有急,則蟻附蜂屯,授之以捍格不操之利器,曳兵而走,轉以奉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