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钡某烧Z(13個)
本文整理了悖入悖出、外順內悖、蔑倫悖理等含“?!钡某烧Z13個,其中“悖”開頭的成語3個,“?!苯Y尾的成語5個,“悖”在中間的成語5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遍_頭的成語【第1句】:悖入悖出[bèi rù bèi chū]
【解釋】悖:違背、胡亂。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財物,也會被別人用不正當的手段拿去。胡亂弄來的錢又胡亂花掉。
【出處】《禮記·大學》:“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示例】訴者多矣。神以為悖入悖出,自作之愆;殺人人殺,相酬之道,置不為理也。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志四》
【第2句】:悖逆不軌[bèi nì bù guǐ]
【解釋】悖逆:違反正道,犯法作亂;不軌:不合法規。指違背正道,不守法規。
【出處】漢·桓寬《鹽鐵論·本史》:“甚悖逆不軌,宜誅討之日久矣?!?/p>
【第3句】:悖言亂辭[bèi yán luàn cí]
【解釋】指胡言亂語。
【出處】《公孫龍子·白馬論》:“以黃馬為非馬,而以白馬為有馬,此飛者入池,而棺槨異處,此天下之悖言亂辭也?!?/p>“?!苯Y尾的成語
【第1句】:外順內悖[wài shùn nèi bèi]
【解釋】悖:悖逆,違背。表面上順從,實際悖逆。
【出處】唐·韓愈《潮州刺史謝上表》:“自天寶以后,政治少懈,文致未優,武克不剛,孽臣奸隸,蠹居綦處,搖毒自防,外順內悖,父死子代,以祖以孫,如古諸侯,自擅其地,不朝不貢,六七十年。”
【第2句】:言行相悖[yán xíng xiāng bèi]
【解釋】說話和行動不一致,互相矛盾。
【示例】與人相交貴在誠信,若經常言行相悖,出爾反爾,將難以取信于人。
【第3句】:并存不悖[bìng cún bù bèi]
【解釋】指同時存在而不沖突。
【出處】巴金《家》:“但是風雅的事又怎么能夠同衛道的精神并存不悖呢?”
【示例】要使它們并存不悖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第4句】:窮兇極悖[qióng xiōng jí bèi]
【解釋】悖:違反。做事兇殘不合禮法。
【出處】《宋書·少帝紀》:“義符長嗣,屬當天位,不謂窮兇極悖,一至于此?!?/p>
【第5句】:并行不悖[bìng xíng bù bèi]
【解釋】悖:違背,沖突。同時進行,不相沖突。
【出處】《禮記·中庸》:“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p>
【示例】但風雅之事,又怎么能夠和衛道的精神并行不悖呢? ——巴金《家》九
“悖”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蔑倫悖理[miè lún bèi lǐ]
【解釋】指違背道德和倫理。
【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14回:“備聞襄公淫妹之事,默然自嘆:'似此蔑倫悖理,禽獸不如。”
【示例】而蔑倫悖理之事,因之層出不窮,此皆學校不講之故也。 ——清·鄭觀應《盛世危言·學?!?/p>
【第2句】:狂悖無道[kuáng bèi wú dào]
【解釋】狂悖:狂妄背理??裢保U不講理。
【出處】《漢書·五行志》:“漢大臣征賀為嗣,即位,狂悖無道?!?/p>
【示例】昔桓玄篡逆狂悖無道,已有此論。 ——唐·釋道宣《廣弘明集》卷十二
【第3句】:逆天悖理[nì tiān bèi lǐ]
【解釋】指違背天道常理。
【出處】漢·荀悅《漢紀·孝武帝紀》:“身滅祀絕,為天下笑,天以吳眾不能成功者何?誠逆天違理而不見時也?!?/p>
【示例】自甘一死,九泉可見太祖列宗之靈,不似你這逆天悖理,碎尸萬段! ——清·陳忱《水滸后傳》第二十五回
【第4句】:違天悖理[wéi tiān bèi lǐ]
【解釋】做事殘忍,違背天道倫理。同“違天逆理”。
【出處】《明史·王直傳》:“今敵肆猖獗,違天悖理,陛下但宜固封疆,申號令,堅壁清野?!?/p>
【第5句】:違天悖人[wéi tiān bèi rén]
【解釋】違背天理人情。
【出處】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八:“若浚(張浚)此舉違天悖人,可取浚頭歸苗傅,不然,一有退縮,悉以軍法從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