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勝”的成語大全(170個)

21427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含“勝”的成語大全(170個)

小編為您整理了勝負兵家之常、出奇致勝、不可勝書等含“勝”的成語170個,其中“勝”開頭的10個,“勝”結尾的43個,“勝”在中間的117個,及其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勝”開頭的成語

【第1句】:勝負兵家之常[shèng fù bīng jiā zhī cháng]

【解釋】兵家:軍事家。勝利或失敗是軍事家常遇到的事情。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31回:“昔日高祖與項羽爭天下,數敗于羽,后九里山一戰成功,而開四百年基業,勝負兵家之常,何可自隳其志!”

【第2句】:勝任愉快[shèng rèn yú kuài]

【解釋】勝任:能力足以擔任。指有能力擔當某項任務或工作,而且能很好地完成。

【出處】《史記·酷吏列傳》:“當是之時,吏治若救火揚沸,非武健嚴酷,惡能勝其任而愉快乎?”

【示例】騎士坐在上面喑嗚叱咤,卻還很能勝任愉快,雖然有些人見了,難免覺得滑稽。 ——魯迅《準風月談·沖》

【第3句】:勝人一籌[shèng rén yī chóu]

【解釋】占有優勢,比較起來,勝過別人一點。

【示例】他的技法勝人一籌。

【第4句】:勝友如云[shèng yǒu rú yún]

【解釋】勝友:良友。許多良友聚集一處。

【出處】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十旬休暇,勝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滿座。”

【示例】今日之聚,可謂極盛了,我出“高朋滿座,勝友如云”,打曲牌名。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八十一回

【第5句】:勝不驕,敗不餒[shèng bù jiāo,bài bù něi]

【解釋】勝了不驕傲,敗了不灰心。

【出處】《商君書·戰法》“王者之兵,勝而不驕,敗而不怨。”

【示例】中國運動員勝不驕,敗不餒,終于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第6句】:勝讀十年書[shèng dú shí nián shū]

【解釋】勝:超過。超過苦讀十年書的收獲。形容思想上收益極大。

【出處】《二程全書·遺書二十二上·伊川語錄》:“古人有言曰:'共君一夜話,勝讀十年書。’若一日有所得,何止勝讀十年書也。”

【示例】清·劉鶚《老殘游記》第九回:“與君一夕話,勝讀十年書,真是聞所未聞!”

【第7句】:勝殘去殺[shèng cán qù shā]

【解釋】感化殘暴的人使其不再作惡,便可廢除死刑。也指以德化民,太平至治。

【出處】春秋·魯·孔丘《論語·子路》:“善人為邦百年,亦可以勝殘去殺矣。”東漢·班固《漢書·李廣傳》:“夫報忿除害,捐殘去殺,朕之所圖于將軍也。”

【示例】勝殘去殺,上馮宗廟之威。 ——唐·楊炯《唐右將軍魏哲神道碑》

【第8句】:勝敗乃兵家常事[shèng bài nǎi bīng jiā cháng shì]

【解釋】勝利或失敗是帶兵作戰的人常遇到的事情。意思是不要把偶然一次的勝利或失敗看得太重。

【出處】《舊唐書·裴度傳》:“一勝一負,兵家常勢。”

【示例】這次試驗失敗了,但不要恢心,勝敗乃兵家常事,總結經驗,堅持試驗下去,定能成功。

【第9句】:勝利在望[shèng lì zài wàng]

【解釋】在望:盼望的事就在眼前。指勝利即將到來。也指一件事情馬上就要成功。

【示例】她與汪永富剛剛展開的兩條道路殊死的搏斗,已經勝利在望,卻要前功盡棄。 ——陸文夫《人之窩》第十八回

【第10句】:勝負兵家常勢[shèng fù bīng jiā cháng shì]

【解釋】意思是不要把偶然一次的勝利或失敗看得太重。同“勝敗乃兵家常事”。

【出處】《舊唐書·憲宗紀下》:“勝負兵家常勢,不可以一將失利,便沮成計。”

“勝”結尾的成語

【第1句】:出奇致勝[chū qí zhì shèng]

【解釋】奇:奇兵,計。用奇兵計戰勝對方。比喻用對方意料不到的方法、手段來取得勝利

【出處】清·劉鶚《老殘游記》第七回:“學了些時,覺得徒有虛名,無甚出奇致勝處,于是奔走江湖,將近十年。”

【第2句】:運籌決勝[yùn chóu jué shèng]

【解釋】指擬訂作戰策略以獲取戰斗勝利。

【出處】語出《史記·高祖本紀》:“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張良)。”

【示例】加以運籌決勝者,乃浮躁巧偽之士,不知彼己,妄動輕舉,是以頓兵靈武,力疲食盡,自潰而歸。 ——宋·司馬光《請革弊札子》

【第3句】:戰無不勝[zhàn wú bù shèng]

【解釋】形容強大無比,可以戰勝一切。也比喻辦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出處】《戰國策·齊策二》:“戰無不勝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歸,猶為蛇足也。”

【示例】自先王以來,楚兵戰無不勝。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十九回

【第4句】:炫奇爭勝[xuàn qí zhēng shèng]

【解釋】炫:夸耀。夸耀新奇,競爭勝負。

【出處】清·崇彝《道咸以來朝野雜記》:“火神廟中玉器攤,尤炫奇爭勝,貴族婦女及富商外賈多趨之。”

【第5句】:攻無不取,戰無不勝[gōng wú bù qǔ,zhàn wú bù shèng]

【解釋】沒有攻占不下來的。形容力量無比強大。

【出處】《戰國策·秦策二》:“是知秦戰未嘗不勝,攻未嘗不取,所當未嘗不破也。”

【示例】中國人民解放軍攻無不取,戰無不勝,所向披靡。

【第6句】:哀兵必勝[āi bīng bì shèng]

【解釋】原意是力量相當的兩軍對陣,悲憤的一方獲得勝利。后指因受欺侮而奮起抵抗的軍隊,必定能取勝。

【出處】《老子》第六十九章:“禍莫大于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加,哀者勝矣。”

【示例】不,哀兵必勝!不要樂,要哀,何小姐能彈《易水吟》的譜子嗎? ——張恨水《啼笑因緣續集》第十回

【第7句】:旗開得勝[qí kāi dé shèng]

【解釋】剛一打開旗幟進入戰斗,就取得了勝利。比喻事情剛一開始,就取得好成績。

【出處】元·無名氏《射柳捶丸》第四折:“托賴主人洪福,旗開得勝,馬到成功。”

【示例】旗開得勝姜文煥,一怒橫行劈董忠。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九十四回

【第8句】:因敵制勝[yīn dì zhì shèng]

【解釋】因:根據;制勝:取勝。依據敵情變化,制定不同的作戰策略而取得勝利。

【出處】《孫子·虛實》:“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

【第9句】:爭強顯勝[zhēng qiáng xiǎn shèng]

【解釋】猶爭強好勝。爭為強者,事事處處都喜歡超過和壓倒別人。

【出處】《群音類選·北腔類·海神記·王魁訴神》:“恐怕他褒貶村,爭強顯勝各撾俊,惟求鴇兒心內喜。”

【第10句】:爭強斗勝[zhēng qiáng dòu shèng]

【解釋】猶爭強好勝。

【出處】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十五回:“定要喪了那羞惡的良心,戴了鬼臉,千方百計,爭強斗勝的去奉承那王振做甚?”

【第11句】:班師得勝[bān shī dé shèng]

【解釋】班:還。軍隊出征,得勝而歸。

【出處】明·無名氏《破天陣》三折:“將顏洞賓活捉拿,把韓延壽首級剽,班師得勝人歡樂,三軍踴躍。”

【第12句】:因機立勝[yīn jī lì shèng]

【解釋】因:趁,依據;機:機會。掌握機會取得勝利。

【出處】明·章嬰《諸葛孔明異傳·機形》:“善為將者,必因機以立勝也。”

【第13句】:大獲全勝[dà huò quán shèng]

【解釋】獲:擒獲俘虜,奪取敵方輜重;全:完全。形容獲得完全的勝利。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六回:“玄德大獲全勝,引軍入樊城,縣令劉泌出現。”

【示例】請伏兵于河口,乘其將濟而擊之,必大獲全勝。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四十八回

【第14句】:百戰百勝[bǎi zhàn bǎi shèng]

【解釋】每戰必勝。形容所向無敵。

【出處】《孫子·謀攻》:“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

【示例】項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戰百勝而輕用其鋒。 ——宋·蘇軾《留侯論》

【第15句】:力不自勝[lì bù zì shèng]

【解釋】勝:經得住。由于力量不夠而使得自己經受不起。

【出處】宋·張敦頤《六朝事跡·郗民化蛇》:“無飲實可實口,無窟穴可庇身,饑窘困迫,力不自勝。”

【示例】對一位正難過著的女大學生,有時候顯然是力不自勝的事。 ——梁曉聲《表弟》二

【第16句】:乘利席勝[chéng lì xí shèng]

【解釋】憑借著勝利的形勢。

【出處】《漢書·蒯通傳》:“楚人起彭城轉斗逐北,至滎陽乘利席勝,威震天下。”顏師古注:“席,因也,若人之在席上。”

【第17句】:旗開取勝[qí kāi qǔ shèng]

【解釋】形容戰斗順利,一出兵就取得了勝利。比喻事情剛一開始就取得成功。

【出處】清·錢彩《說岳全傳》第80回:“虎旅醒醒士氣盈,旗開取勝虜塵清。”

【第18句】:逞強好勝[chěng qiáng hào shèng]

【解釋】指顯示自己能力強并想勝過別人。

【出處】楊朔《北線》十五:“自從那天訴苦以后林四牙的思想一咬破口,狡猾變成機警,但總有點逞強好勝,不大服人。”

【示例】她是一個逞強好勝的女孩子,一聽這話,哪能忍受的下。 ——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二九

【第19句】:攻無不克,戰無不勝[gōng wú bù kè,zhàn wú bù shèng]

【解釋】攻:攻打;克:攻克。沒有攻占不下來的。形容力量無比強大。

【出處】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一》:“是知秦戰未嘗不勝,攻未嘗不取,所當未嘗不破也。”

【示例】把這支部隊說成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天將神兵。 ——吳強《紅日》

【第20句】:臨機制勝[lín jī zhì shèng]

【解釋】臨到機會來時能以謀略取勝。形容機靈聰慧。

【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十六回:“兵事臨機制勝,非可預言。”

【第21句】:兼人好勝[jiān rén hào shèng]

【解釋】兼人:超過別人。非常好勝,總想超過別人。

【出處】《論語·先進》:“由也兼人,故退之。”

【示例】你看十三妹那俠氣雄心,兼人好勝的一個人。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七回

【第22句】:反敗為勝[fǎn bài wéi shèng]

【解釋】扭轉敗局,變為勝利。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6回:“將軍在匆忙之中,能整兵堅壘,任謗任勞,使反敗為勝,雖古之名將,何以加茲!”

【示例】我們只要把好這一關就能反敗為勝。

【第23句】:料敵制勝[liào dí zhì shèng]

【解釋】準確地判斷敵情,并蠃得勝利。

【出處】春秋·齊·孫武《孫子·地形》:“料敵制勝,計險厄遠近,上將之道也。”

【示例】臣才不足以料敵制勝,力不足以督勵諸將,有負委任,罪合首坐。 ——明·唐順之《三沙賊遁疏》

【第24句】:情不自勝[qíng bù zì shèng]

【解釋】勝:承當得起,指忍受。感情悲痛得無法忍受。

【出處】南朝·宋·劉彧《罪始安王休仁詔》:“追尋悲痛,情不自勝。思屈法科,以伸矜悼。”

【示例】不由的悲喜交集,情不自勝,勉強對著三尊大佛,行過了香,遂令侍衛等在外候駕,自攜武氏趨入云房。 ——蔡東藩《唐史演義》第二十四回

【第25句】:運籌制勝[yùn chóu zhì shèng]

【解釋】指擬訂作戰策略以獲取戰斗勝利。

【出處】明·盧象昇《剿蕩衍期聽候處分并陳賊勢兵情疏》:“向使微臣督剿江、淮、豫、楚間,果能運籌制勝,馬到功成,各省撫臣豈易于為力?”

【第26句】:悲不自勝[bēi bù zì shèng]

【解釋】勝:能承受。悲傷得自己不能承受。形容極度悲傷。

【出處】漢·荀悅《漢紀·平帝紀》:“太后因號泣而言,左右莫不垂涕,舜百萬不自勝。”北周·庾信《哀江南賦序》:“《燕歌》遠別,悲不自勝。”

【示例】是年冬初,麗人無故,忽潸然淚下,悲不自勝,怪而問之,初則隱忍弗言,繼則舉聲大慟。 ——明·李昌祺《剪燈余話·秋夕訪琵琶亭記》

【第27句】:出凡入勝[chū fán rù shèng]

【解釋】指超出了一般,進入了極高的境界。形容造詣精深,也指超脫世俗進入仙界。

【出處】《雍熙樂府·第三卷·端正好(我恰才出塵寰)》:“點化的長生出凡入勝,這便是俺仙家百世功能。”

【第28句】:出奇取勝[chū qí qǔ shèng]

【解釋】出奇兵戰勝敵人。比喻用對方意料不到的方法取得勝利。

【出處】《資治通鑒·后唐莊宗同光元年》:“今用兵歲久,生民疲弊,茍非出奇取勝,大功何由可成!”

【第29句】:探奇訪勝[tàn qí fǎng shèng]

【解釋】探尋奇跡,訪求勝地。指游覽或尋訪山水名勝。

【出處】朱自清《經典常談·詩第十二》:“最愛游山玩水,常常領了一群人到處探奇訪勝。”

【第30句】:爭強好勝[zhēng qiáng hào shèng]

【解釋】爭:爭奪;強:優勝;好:喜愛。爭為強者,事事處處都喜歡超過和壓倒別人。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5回:“任是爭強好勝的,偏逢用違所長。”

【示例】個人的爭強好勝,狗屁不值。 ——楊朔《北線》

【第31句】:探幽索勝[tàn yōu suǒ shèng]

【解釋】探:尋求,探測;幽:幽深玄妙;索:搜求。探尋幽深奇異的景物。

【出處】宋·陸九淵《題新興寺壁》:“輕舟危檣,笑歌相聞,聶如魚鱗,列如雁行。至其尋幽探奇,更泊互進,迭為后先,有若偶然而相從。”

【示例】素性好游,凡吳郡諸山,閱歷殆遍;竹杖芒鞋,探幽索勝,登涉之勞,所不憚也。 ——清·王韜《淞隱漫錄·妙香》

【第32句】:出奇制勝[chū qí zhì shèng]

【解釋】出奇兵戰勝敵人。比喻用對方意料不到的方法取得勝利。

【出處】《老殘游記》第七回:“[劉仁甫]在嵩山少林寺學拳棒。學了些時,覺得徒有虛名,無甚出奇致勝處,于是奔走江湖,將近十年。”

【示例】孫犁《秀露集·進修二題》:“文學語言,包括好的比喻,有力的生發,美妙的聯想和出奇制勝的描寫。”

【第33句】:喜不自勝[xǐ bù zì shèng]

【解釋】勝:能承受。喜歡得控制不了自己。形容非常高興。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四折:“小生去時,承夫人親自餞行,喜不自勝。”

【示例】國太只道孫權好意,喜不自勝。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五回

【第34句】:尋幽訪勝[xún yōu fǎng shèng]

【解釋】搜尋幽僻美好的地方。

【示例】我最喜歡尋幽訪勝。

【第35句】:尋幽探勝[xún yōu tàn shèng]

【解釋】探:尋求。勝:勝地,風景優美的地方。游覽山水時尋找、搜索幽雅的勝地。亦作“尋幽探奇”、“尋奇探幽”、“探幽選勝”。

【出處】唐·李白《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詩:“尋幽殊未歇,愛此春光發。”

【第36句】:轉敗為勝[zhuǎn bài wéi shèng]

【解釋】變失敗為勝利。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管晏列傳》:“其為政也,善因禍而為福,轉敗而為功。”

【示例】他善于用兵,常能化險為夷,轉敗為勝。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三章

【第37句】:無往而不勝[wú wǎng ér bù shèng]

【解釋】往:到。無論到哪兒都能取得勝利。形容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取得勝利。

【第38句】:克敵制勝[kè dí zhì shèng]

【解釋】克:戰勝;制勝:取得勝利。制服敵人,取得勝利。

【出處】《孫子·虛實》:“人皆知我所以勝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勝之形。”

【示例】只今番克敵制勝,便見得先生妙法。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二十回

【第39句】:十戰十勝[shí zhàn shí shèng]

【解釋】指每戰必勝。

【出處】《管子·七法》:“以能擊不能,以教卒、教士擊驅眾、白徒,故十戰十勝,百戰百勝。”

【示例】先得此龜者為天子,且十言十當,十戰十勝。 ——《史記·龜策列傳》

【第40句】:無往不勝[wú wǎng bù shèng]

【解釋】無論到哪兒沒有不勝利的。

【出處】京劇《紅色娘子軍》第二場:“連長,我們軍民一心,就無往不勝!”

【第41句】:矜功負勝[jīn gōng fù shèng]

【解釋】矜:自恃。自恃有戰功,自信可以取勝。

【出處】《魏書·崔延伯傳》:“丑奴置營涇州西北七十里,當原城,時或輕騎暫來挑戰,大兵未交,便示奔北。延伯矜功負勝,遂唱議先驅。”

【第42句】:九戰九勝[jiǔ zhàn jiǔ shèng]

【解釋】形容每戰必勝。

【出處】《呂氏春秋·首時》:“九戰九勝,追北千里。”

【示例】從鄭親王濟爾哈朗略錦州、松山、杏山,九戰九勝。 ——《清史稿·列傳二》

【第43句】:引人入勝[yǐn rén rù shèng]

【解釋】勝:勝境。引人進入佳境。現多用來指風景或文藝作品特別吸引人。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王衛軍云,酒正自引人著勝地。”

【示例】扇畫小幅,蘇州園林,格局很小,卻總是那么引人入勝。 ——秦牧《蝦趣》

“勝”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不可勝書[bù kě shèng shū]

【解釋】不是文字所能寫完的。形容要寫的事情很多。

【出處】唐·權德輿《齊成公神道碑銘序》:“其他推轂薦士為漢廷臣,成天下重名碩望者,不可勝書。”

【示例】諸署、諸局、諸庫等官至掾吏之屬,其目甚多,不可勝書。然其俸數之多寡,亦皆以品級之高下為則。 ——《元史·食貨志四》

【第2句】:若不勝衣[ruò bù shèng yī]

【解釋】形容身體羸弱,好像連衣服的重量都不能承擔。

【出處】《淮南子·氾論》:“周公事文王也,行無專制,事無由己,身若不勝衣,言若不出口,有奉持于文王,洞洞屬屬,而將不能,恐失之,可謂能子矣。”

【示例】[麗者]瘦怯凝寒,若不勝衣。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連瑣》

【第3句】:與君一夕話,勝讀十年書[yǔ jūn yī xī huà,shèng dú shí nián shū]

【解釋】與你談一晚上話,讓我受益匪淺。形容跟別人交談的時間雖短,受益卻很多

【出處】清·劉鶚《老殘游記》第九回:“子平聽說,肅然起敬道:'與君一夕話,勝讀十年書!真是聞所未聞!’”

【示例】馮玉祥《我的生活》第33章:“軍區司令的這番談話,給我莫大的欣喜,真是'與君一夕話,勝讀十年書’了。”

【第4句】:共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gòng jūn yī xí huà,shèng dú shí nián shū]

【解釋】和您談一次話,勝過自己讀十年書。形容對方學識淵博,見解高超,從談話中使自己獲益非淺。

【出處】宋·朱熹《朱子語類》:“所謂共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若說到透徹處,何止十年之功也。”

【第5句】:巧不勝拙[qiǎo bù shèng zhuō]

【解釋】拙:笨拙。有時巧捷不如笨拙。

【出處】《淮南子·人間訓》:“事在所至,而巧不若拙。”

【示例】世之便騎射、習火器,以為士卒程,事取捷速,恆不能持久。洎乎接刃,則霍然而去。故曰巧不勝拙。 ——《清史稿·江之桐傳》

【第6句】:不勝桮杓[bù shèng bēi sháo]

【解釋】桮杓bēisháo:桮,古同“杯”,酒具,借指飲酒。指酒量有限,不能再飲。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張良入謝曰:'沛公不勝桮杓,不能辭。’”

【示例】我已經不勝桮杓,請不要再勸了。

【第7句】:濟勝之具[jì shèng zhī jù]

【解釋】具備跋山涉水游覽名勝的身體條件。形容身體強健。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棲逸》:“許掾好游山水,而體便登陟。時人云:'許非徒有勝情,實有濟勝之具。’”

【示例】小弟無濟勝之具,就登山臨水,也是勉強。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回

【第8句】:聊勝一籌[liáo shèng yī chóu]

【解釋】略微高出一點。

【出處】洪深《戲劇導演的初步知識》:“較之第四節所言'污蔑原作的演出’,自覺聊勝一籌。”

【示例】我比你聊勝一籌。

【第9句】:指不勝屈[zhǐ bù shèng qū]

【解釋】指:手指;屈:彎曲。扳著指頭數也數不過來。形容為數很多。

【出處】清·陳康祺《郎潛記聞》:“本朝大臣奪情任事者,指不勝屈。”

【示例】《春秋》之義,不以父命辭王命,不以家事辭王事。象這樣的,指不勝屈。 ——清·曾樸《孽海花》第一回

【第10句】:慰情聊勝于無[wèi qíng liáo shèng yú wú]

【解釋】慰:安慰;聊:略微。得到的安慰,比沒有要好一點。

【出處】晉·陶潛《和劉柴桑》詩:“弱女雖非男,慰情聊勝無。”

【示例】眾雖感不滿,而木已成舟,無可如何,猶幸已允補償,亦可慰情聊勝于無。 ——丁中江《北洋軍閥史話》一百二十七

【第11句】:吹氣勝蘭[chuī qì shèng lán]

【解釋】氣息象蘭花那樣香。形容美女的呼吸。

【出處】戰國·楚·宋玉《神女賦》:“陳嘉辭而云對兮,吐芬芳其若蘭。”

【示例】宮人麗娟,年十四,玉膚柔軟,吹氣勝蘭。 ——明·李贄《初譚集·夫婦三》

【第12句】:不可勝舉[bù kě shèng jù]

【解釋】指無法一一枚舉,極言其多。

【出處】明·方孝孺《答俞景文》:“古之傳世者雖不可勝舉。而其大較皆豪杰之士,道德充溢于中,事功見于當時。”

【示例】于卒后書致仕者,不可勝舉。 ——清·俞樾《茶香室續鈔·身后請致仕》

【第13句】:不可勝記[bù kě shèng jì]

【解釋】不能逐一記述。極言其多。

【出處】南朝·宋·傅亮《為宋公求加贈劉前軍表》:“功隱于視聽,不可勝記。”

【第14句】:穩操勝算[wén cāo shèng suàn]

【解釋】穩:有把握;操:掌握;勝算:能夠制勝的計謀。指有把握取得勝利。

【出處】《管子·明法解》:“故明操必勝之數,以治必用之民。”

【示例】已逸待勞,以眾御寡,可以穩操勝算。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六章

【第15句】:人眾勝天[rén zhòng shèng tiān]

【解釋】聚集眾人的力量,可以戰勝大自然。

【出處】《史記·伍子胥列傳》:“吾聞之,人眾者勝天,天定亦能破人。”

【第16句】:得勝的貓兒歡似虎[dé shèng de máo ér huān sì hǔ]

【解釋】形容由于取得了勝利而得意忘形,自以為了不起。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六十一回:“古人云:'得勝的貓兒歡似虎’也,只倚著強能,更不察來人的意思。”

【第17句】:戰無不勝,攻無不克[zhàn wú bù shèng,gōng wú bù kè]

【解釋】形容軍隊力量強大,百戰百勝。或比喻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出處】清·百一居士《壺天錄》卷上:“古來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端賴吾能用兵之將,球至于今,邈不可得。”

【示例】高皇帝起兵以來,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陳白塵《大風歌》第四幕

【第18句】: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jiù rén yī mìng,shèng zào qī jí fú tú]

【解釋】指救人性命功德無量。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十卷:“官人差矣!不忍之心,人皆有之。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若說報答,就是為利了,豈是老漢的本念!”

【示例】大哥不要性急,待我摸摸,還有氣息沒有。豈不聞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嗎?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九十一回

【第19句】:乘勝逐北[chéng shèng zhú běi]

【解釋】乘:趁,因;北:敗。指乘著勝利繼續追擊。

【出處】西漢·劉向《戰國策·中山策》:“魏軍既敗,韓軍自潰,乘勝逐北,以是之故能立功。”

【示例】我也想乘勝逐北,但力不從心。

【第20句】:美不勝收[měi bù shèng shōu]

【解釋】勝:盡。美好的東西很多,一時看不過來。

【出處】清·錢泳《履園叢話·藝能·治庖》:“惟魚之一物,美不勝收。”

【示例】展覽館里展出的各種工藝品琳瑯滿目,美不勝收。

【第21句】:此時無聲勝有聲[cǐ shí wú shēng shèng yǒu shēng]

【解釋】勝:超過。原指沒有聲音時比有聲音更能表達出內心深處的愁恨。引申指人的模范行為比言談口號影響更大。

【出處】唐·白居易《琵琶行》詩:“別有幽情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第22句】:理不勝詞[lǐ bù shèng cí]

【解釋】說理不能勝過文辭。指文章的用詞遣字好,說理則不夠暢達。

【出處】說理不能勝過文辭。指文章的用詞遣字好,說理則不夠暢達。

【第23句】:舉不勝舉[jǔ bù shèng jǔ]

【解釋】勝:盡。列舉也列舉不完。形容數量很多。

【出處】魯迅《偽自由書·后記》引谷春帆《談“文人先行”》:“公開告密,賣友求榮,賣身投靠的勾當,舉不勝舉。”

【示例】他的先進事跡舉不勝舉。

【第24句】:操必勝之券[cāo bì shèng zhī quàn]

【解釋】操:持有;券:憑證。手里拿著兌現的憑證。比喻所辦的事情有必定成功的把握。

【出處】春秋·齊·管仲《管子·明法解》:“故明主操必勝之數,以治必用之民。”

【第25句】:蛙蟆勝負[wā má shèng fù]

【解釋】青蛙與蛤蟆斗爭的勝負。比喻不足介意的榮哀得失。

【出處】宋·劉克莊《水龍吟·丙辰生日》詞之二:“任蛙蟆勝負,魚龍變化,儂方在,華胥國。”

【示例】我從來不計較這些蛙蟆勝負。

【第26句】:人強勝天[rén qiáng shèng tiān]

【解釋】人的力量強盛,可以戰勝自然。

【出處】《亢倉子·政道》:“故周之秩官云:人強勝天。”

【示例】故曰人強勝天,蓋是謂矣。 ——唐·白居易《辨水旱之災策》

【第27句】:謹能勝禍[jǐn néng shèng huò]

【解釋】謹:小心慎重;禍:災難。做事謹慎可避免災禍。

【出處】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序》:“力能勝貧,謹能勝禍。”

【第28句】:戰必勝,攻必取[zhàn bì shèng,gōng bì qǔ]

【解釋】形容強大無比,可以戰勝一切。也比喻辦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出處】《史記·高祖本紀》:“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餽饟,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示例】四方有事,吾將兵數萬,鼓行其間,戰必勝,攻必取,豈不快哉!(《宋史·蕭注傳》)

【第29句】:名勝古跡[míng shèng gǔ jī]

【解釋】風景優美和有古代遺跡的著名地方。

【出處】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45章:“首都所有的名勝古跡都去了兩次以上。”

【示例】中國的名勝古跡值得我們去參觀。

【第30句】:人定勝天[rén dìng shèng tiān]

【解釋】人定:指人謀。指人力能夠戰勝自然。

【出處】《逸周書·文傳》:“人強勝天。”宋·劉過《襄陽歌》:“人定兮勝天,半壁久無胡日月。”

【示例】彼雖不來,寧禁我不往,登門就之,或人定勝天不可知?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蕭七》

【第31句】:不勝杯杓[bù shèng bēi sháo]

【解釋】不勝:經不起。杓:舀東西的器具。杯杓:泛指酒器。比喻喝酒太多,已經醉了。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張良入謝曰:'沛公不勝杯杓,不能辭。’”

【第32句】:高處不勝寒[gāo chù bù shèng hán]

【解釋】勝:承受,經得起。站在高處經不起風寒。比喻人身居高位感覺到孤單寂寞。

【出處】宋·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兼懷子由》詞:“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第33句】:引人勝地[yǐn rén shèng dì]

【解釋】勝:勝境。引人進入佳境。現多用來指風景或文藝作品特別吸引人。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王衛軍云,酒正自引人著勝地。”

【示例】蓋此老善結構,能就目前所見,一一運之紙,一經其筆,雖極無異物,亦有如許靈異,故往往引人勝地。 ——清·周亮工《讀畫錄·葉榮木》

【第34句】:優勝劣敗[yōu shèng liè bài]

【解釋】指生物在生存競爭中適應力強的保存下來,適應力差的被淘汰。這是達爾文進化論的一個基本論點。

【出處】清·吳趼人《痛史》第一回:“優勝劣敗,取亂侮亡,自不必說。”

【示例】在人類社會中,優勝劣敗的現象經常發生。

【第35句】:坐籌帷幄,決勝千里[zuò chóu wéi wò,jué shèng qiān lǐ]

【解釋】帷幄:軍用帳幕;千里:指戰場。在小小的軍帳之內作出正確的部署,能決定千里之外戰場上的勝負

【出處】元·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二折:“我想張良坐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輔佐高祖,定了天下。”

【示例】作為將軍要有坐籌帷幄,決勝千里的本事

【第36句】: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yǔ jūn yī xí huà,shèng dú shí nián shū]

【解釋】君:尊稱對方;勝:勝于。和您談了一會兒,受益比讀了十年書還多。形容與別人交談的時間雖短,收獲卻很大。

【出處】清·劉鶚《老殘游記》第九回:“子平聽說,肅然起敬道:'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真是聞所未聞。’”

【示例】如何是與人樂樂?曰: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如何是眾樂樂?曰:此中空洞原無物,何止容卿數百人。 ——南懷瑾《學而第一·誰來了解你》

【第37句】:獅威勝虎[shī wēi shèng hǔ]

【解釋】勝:勝過,超過。獅子的威力超過老虎。比喻婦人十分悍妒。

【出處】清·孔尚任《桃花扇·逢舟》:“獅威勝虎,蛇毒如刃。”

【第38句】:名山勝川[míng shān shèng chuān]

【解釋】風景優美的著名河山。

【出處】《晉書·孫統傳》:“居職不留心碎務,縱意游肆,名山勝川,靡不窮究。”

【示例】祖國的名山勝川數不勝數。

【第39句】:決勝千里[jué shèng qiān lǐ]

【解釋】坐鎮指揮千里之外的戰局。形容將帥雄才大略,指揮若定。

【出處】《史記·留侯世家》:“運籌帷帳中,決勝千里外,子房功也。”

【示例】東夏克平,南國底定,參謀帷幄,決勝千里。 ——《隋書·蘇威傳》

【第40句】:理不勝辭[lǐ bù shèng cí]

【解釋】道理不能勝過文辭。指由于不善于推理立論,盡管文辭豐富多彩,道理并不充分。

【出處】三國·魏·曹丕《曲論·論文》:“孔融體氣高妙,有過人者,然不能持論,理不勝辭,至于雜以嘲戲,及其所善,揚、班儔也。”

【示例】寫議論文并不一定要求強調理不勝辭

【第41句】:常勝將軍[cháng shèng jiāng jūn]

【解釋】每戰必勝的指揮官。

【出處】《后漢書·藏宮傳》:“常勝之家,難于慮敵。”

【示例】我們不能要求事實上的常勝將軍,這是自古以來就很少的。 ——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

【第42句】:戰無不勝,攻無不取[zhàn wú bù shèng,gōng wú bù qǔ]

【解釋】形容軍隊力量強大,百戰百勝。或比喻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出處】語本《戰國策·秦策二》:“是知秦戰未嘗不勝,攻未嘗不取,所當未嘗不破也。”

【示例】操謂松曰:“吾視天下鼠輩猶草芥耳。大軍到處,戰無不勝,攻無不取,順吾者生,逆吾者死。汝知之乎?”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回

【第43句】:不可勝計[bù kě shèng jì]

【解釋】勝:盡;計:計算。不能全部計算完。形容數量極多。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且三秦王為秦將,將秦子弟數歲矣,所殺亡不可勝計。”

【示例】作品更為充棟汗牛,不可勝計。 ——鄭振鐸《插圖本中國文學史》第58章

【第44句】:獅威勝龍[shī wēi shèng lóng]

【解釋】勝:勝過,超過。獅子的威風超過老虎。舊時比喻婦人悍妒過甚。

【出處】清·孔尚任《桃花扇·逢舟》:“獅威勝龍,蛇毒如刃。”

【第45句】:不勝其苦[bù shèng qí kǔ]

【解釋】不能忍受那種苦楚。

【出處】唐·白行簡《李娃傳》:“乃徒行出至曲江西杏園東,去其衣服,以馬鞭鞭之數百,生不勝其苦而斃。”

【第46句】:得勝回朝[dé shèng huí cháo]

【解釋】朝:朝廷。舊指打了勝仗回到朝廷去報功。現泛指勝利歸來。

【出處】元·無名氏《小尉遲》第二折:“老將軍,你這一去,小心在意者,若得勝還朝,圣人自有加官賜賞哩。”

【示例】以為這一嚇,人家就會閉口,自己就可以“得勝回朝”了。 ——毛澤東《反對黨史八股》

【第47句】:稍勝一籌[shāo shèng yī chóu]

【解釋】籌:籌碼,古代用以計數的工具,多用竹子制成。比較起來,稍微好一些。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辛十四娘》:“小生所以忝出君上者,以起處數語,略高一籌耳。”

【示例】廢物利用又何嘗不是“消磨生命”之術,但也許比“縱酒”稍勝一籌罷。 ——魯迅《兩地書》二五

【第48句】:去殺勝殘[qù shā shèng cán]

【解釋】感化殘暴的人使其不再作惡,便可廢除死刑。也指以德化民,太平至治。

【出處】感化殘暴的人使其不再作惡,便可廢除死刑。也指以德化民,太平至治。

【示例】《論語·子路》:“善人為邦百年,亦可以勝殘去殺矣。”《漢書·李廣傳》:“夫報忿除害,捐殘去殺,朕之所圖于將軍也。

【第49句】:弱不勝衣[ruò bù shèng yī]

【解釋】勝:禁得起。形容人很瘦弱,連衣服都承受不起。

【出處】《荀子·非相》:“葉公子高微小短瘠,行若將不勝其衣。”

【示例】眾人見黛玉年紀雖小,其舉止言談不俗,身體面貌雖弱不勝衣,卻有一段風流態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癥。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回

【第50句】:水盛勝火[shuǐ shèng shèng huǒ]

【解釋】盛:強烈。水勢盛大定能戰勝火勢。比喻善良終究能戰勝邪惡。

【出處】漢·王充《論衡·命義》:“遭逢之禍大,命善祿盛不能卻也。譬猶水火相更也,水盛勝火,火盛勝水。”

【第51句】:各擅勝場[gè shàn shèng chǎng]

【解釋】擅:獨占;勝場:勝利之場所。各自占有勝利的位置。形容技藝精湛,各有所長。

【出處】漢·張衡《東京賦》:“秦政利觜長虎,終得擅場。”

【第52句】:如不勝衣[rú bù shèng yī]

【解釋】勝:能承受,能承擔。身體不能承受衣服的重量。形容身體瘦弱。也形容謙退的樣子。

【出處】《荀子·非相》:“葉公子高,微小短瘠,行若將不勝其衣然。”

【示例】敷形貌眇小,如不勝衣,膽力勁果,超出時輩。 ——《南史·周敷傳》

【第53句】:不可勝言[bù kě shèng yán]

【解釋】說不盡。形容非常多或到達極點。

【出處】《史記·大宛列傳》:“騫曰:'為漢使月氏,而為匈奴所閉道。今亡,唯王使人導送我。誠得至,反漢,漢之賂遺王財物不可勝言。’”

【示例】姚君一到衙門,快活不可勝言,即喚本衙門書吏,把察院的說話,一一對他說了。 ——明·東魯古狂生《醉醒石》第一回

【第54句】:不可勝算[bù kě shèng suàn]

【解釋】勝:盡。數量多得不可計算。形容數量極多。

【出處】《東觀漢記·鄧訓傳》:“太原吏民苦轉運,所經三百八十九隘,前后溺死者不可勝算。”

【第55句】:以弱勝強[yǐ ruò shèng qiáng]

【解釋】憑弱小的力量戰勝力量強大的。

【出處】鄧小平《我們有信心把中國的事情做得更好》:“抗日戰爭打了八年,抗美援朝打了三年,我們有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傳統。”

【示例】以弱勝強的例子舉不勝舉。

【第56句】:罪不勝誅[zuì bù shèng zhū]

【解釋】指罪大惡極,處死猶不足抵償。

【出處】明·沈德符《野獲編·詞林·鼎甲常為庶常》:“以上見各家記述中者,什僅得一二。修史之鹵莽,罪不勝誅矣。”

【第57句】:節節勝利[jié jié shèng lì]

【解釋】節節:逐段。指勝利一個接著一個。

【示例】盧金山因北路袁祖銘軍節節勝利,毫不在意,每日只在司令部中,征花侑酒,打牌消遣。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一百四十六回

【第58句】:聊勝于無[liáo shèng yú wú]

【解釋】聊:略微。比沒有要好一點。

【出處】晉·陶潛《和劉柴桑》詩:“弱女雖非男,慰情聊勝無。”

【示例】王二瞎子一聽仍是衙門里的人,就是聲光比賬房差些,尚屬慰情聊勝于無。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四十五回

【第59句】:德勝頭迴[dé shèng tóu huí]

【解釋】德,通“得”。迴,同“回”。宋明話本、通俗小說的引首。

【第60句】:高人勝士[gāo rén shèng shì]

【解釋】高人:志趣、行為高尚的人;勝士:指隱居者。清高不慕名利的隱居者。

【出處】宋·陸九淵《黃氏墓志銘》:“梁君去年嘗游廬阜,其談山水之勝,誦高人逸士之文,亹亹不倦。”

【示例】或有逸品,皆高人勝士寄興寓意者,當求之筆墨之外,方為得趣。 ——元·夏文彥《圖繪寶鑒·制作楷模》

【第61句】:不可勝數[bù kě shèng shǔ]

【解釋】勝:盡。數也數不過來。形容數量極多。

【出處】《墨子·非攻中》:“百姓之道疾病而死者,不可勝數。”

【示例】一時亂將起來,舳艫簸蕩,乍分乍合,溺死者不可勝數。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卷二十二

【第62句】:廟勝之策[miào shèng zhī cè]

【解釋】廟:廟堂,指朝廷。朝廷制定的克敵制勝的謀略,

【出處】《漢書·趙充國傳》:“誠恐它夷卒有不遇之變,相因并起,為主明憂,誠非素定廟勝之策。”

【示例】陛下天下之鎮,不宜親行,可使諸將分討,授以廟勝之策。 ——《晉書·姚興傳》

【第63句】:不勝其任[bù shèng qí rèn]

【解釋】勝:能擔當。沒有能力擔當那項重任。

【出處】戰國·鄒·孟軻《孟子·梁惠王下》:“王怒,以為不勝其任矣。”

【示例】他不勝其任,請求辭職。

【第64句】:獨擅勝場[dú shàn shèng chǎng]

【解釋】擅:獨攬;勝場:取勝的場地。形容技藝高超。

【出處】漢·張衡《東京賦》:“秦政利觜長距,終得勝場。”

【示例】金石書畫,固是他的生平嗜好,也是他的獨擅勝場。 ——清·曾樸《孽海花》第二十五回

【第65句】: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yùn chóu wéi wò zhī zhōng,jué shèng qiān lǐ zhī wài]

【解釋】運:運籌;帷幄:軍用帳幕;千里之外:指戰場。在小小的軍帳之內作出正確的部署,能決定千里之外戰場上的勝負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示例】清·百一居士《壺天錄》上卷:“名將蓋非徒以勇敢著也。胸羅武庫,學具韜鈴,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第66句】:得勝回頭[dé shèng huí tóu]

【解釋】宋、元說書人的術語,在開講前,先說一段小故事做引子,取其吉利之意。

【出處】元·無名氏《錯斬崔寧》:“且先引下一個故事來,權做個得勝回頭。”

【第67句】:以強勝弱[yǐ qiáng shèng ruò]

【解釋】指憑強大的力量欺凌弱小者和少數。

【出處】《商君書·畫策》:“神農既沒,以強勝弱,以眾暴寡。”

【第68句】:形勝之國[xíng shèng zhī guó]

【解釋】形勝:地理形勢優越。指地勢優越的國家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秦形勝之國,帶河山之險,縣險千里,持戟百萬。”

【第69句】:繁華勝地[fán huá shèng dì]

【解釋】繁華:熱鬧,繁盛;勝地:有名且風景優美的地方。熱鬧的名勝之地。

【出處】元·武漢臣《玉壺春》第一折:“因游學來至嘉禾地方,這是古秀州,乃江南繁華勝地。”

【第70句】:力能勝貧[lì néng shèng pín]

【解釋】力:力氣,引申為勤勞。勤勞肯出力氣可免于貧窮。

【出處】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序》:“語曰:'力能勝貧,謹能勝禍。蓋言勤力可以不貧,謹身可以避禍。’”

【第71句】:寡不勝眾[guǎ bù shèng zhòng]

【解釋】人少的抵擋不住人多的。同“寡不敵眾”。

【出處】《呂氏春秋·壅塞》:“非直士其孰能不阿主,世之直士,其寡不勝眾,數也。”

【示例】若人君不加裁決,使人臣各行其意,則朝夕斗訟,弱不勝強,寡不勝眾。 ——宋·司馬光《乞裁斷政事札子》

【第72句】:不可勝紀[bù kě shèng jì]

【解釋】不能逐一記述。極言其多。

【出處】《漢書·公孫弘卜式等傳贊》:“漢之得人,于茲為盛,儒雅則公孫弘、董仲舒、兒寬……受遺則霍光、金日磾,其余不可勝紀。”

【示例】推衍而析其類,則名目繁多,至不可勝紀。 ——馬其昶《<古文辭類纂標注>序》

【第73句】:千勝將軍[qiān shèng jiāng jūn]

【解釋】形容善于用兵,屢戰屢勝的將領。

【出處】宋·陳善《志》:“張巡守睢陽時,善出奇敗賊,亦名千勝將軍。”

【第74句】:天人勝處[tiān rén shèng chù]

【解釋】勝:優越。無論在天上,還是在人間,都處于最好的境遇。

【出處】《魏書·釋老志》:“云奉持之,則生天人勝處,虧犯則墜鬼畜諸苦。又善惡生處,凡有六道焉。”

【示例】奉持則生天人勝處虧,犯則墮鬼畜諸苦。 ——元·釋念常《佛祖通載》卷七

【第75句】:禮勝則離[lǐ shèng zé lí]

【解釋】指禮節過分,親屬也顯得疏遠了。

【出處】指禮節過分,親屬也顯得疏遠了。

【第76句】:理勝其辭[lǐ shèng qí cí]

【解釋】道理勝過文辭。指由于善于推理立論,盡管文辭簡略質樸,道理卻很充分。

【出處】晉·釋惠遠《三法度經序》:“或文過其意,或理勝其辭,以此考彼,殆兼先典。”

【示例】觀中古以來為賦者多矣,相如《子虛》擅名于前,班固《兩都》理勝其辭,張衡《二京》文過其意。 ——《晉書·左思傳》

【第77句】:不勝杯酌[bù shèng bēi zhuó]

【解釋】不勝:經不起。比喻喝酒太多,為酒所困。

【出處】宋·朱或《萍洲可談》第三卷:“東坡倅杭,不勝杯酌。”

【第78句】:數不勝數[shǔ bù shèng shǔ]

【解釋】數:計算。數都數不過來。形容數量極多,很難計算。

【出處】《方巖記靜》:“類似這樣的奇跡靈異,還數不勝數,所以一年四季,方巖香火不絕,而尤以春秋為盛。”

【示例】我們決不能像舊學校那樣,用數不勝數的,九分無用一分曲了的知識來充塞青年的頭腦。 ——《論學習共產主義》

【第79句】:決一勝負[jué yī shèng fù]

【解釋】決:決定;勝負:勝敗。進行決戰,判定勝敗。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天下匈奴數歲者,徒以吾兩人耳,愿與漢王挑戰,決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為也。”

【示例】……若不聽我良言,只是與你決一勝負。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四十七回

【第80句】:力不勝任[lì bù shèng rèn]

【解釋】勝任:能擔當得起。能力擔當不了。

【出處】《周易·系辭下》:“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

【示例】如不具限狀,即系才力不能勝任,立予撤參,不使戀棧貽誤。 ——清·林則徐《江蘇陰雨連綿田稻歉收情情形片》

【第81句】:決勝之機[jué shèng zhī jī]

【解釋】機:時機,機會。決定勝負的電動機。指關系到最終成敗的關鍵時刻。

【出處】宋·無名氏《新編五代史平話·唐史》卷下:“此天贊我決勝之機也,彼必無備。”

【第82句】:形勝之地[xíng shèng zhī dì]

【解釋】形勝:地勢優越便利。指地理形勢有利的地方。

【出處】《荀子·強國》:“其國險塞,形勢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勝也。”晉·張載《劍閣銘》:“一夫荷戟,萬夫趑趄,形勝之地,非親勿居。”

【示例】且關中形勝之地,希憲得民心,有商挺、趙良弼為之輔,此事宜關圣慮。 ——《清·畢沅《續資治通鑒》卷一百七十七

【第83句】:自勝者強[zì shèng zhě qiáng]

【解釋】自勝:戰勝自己;強:剛,強。能夠戰勝自己的人才算剛強

【出處】春秋·楚·李耳《老子·道德經》第33章:“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第84句】:不勝枚舉[bù shèng méi jǔ]

【解釋】勝:盡;枚:個。不能一個個地列舉出來。形容數量很多。

【出處】宋·王楙《野客叢書·俗語有所自》:“似此等語,不可枚舉。”

【示例】真是釘子之多,不勝枚舉。 ——魯迅《書信集·致章廷謙》

【第85句】:青出于藍而勝于藍[qīng chū yú lán ér shèng yú lán]

【解釋】青從藍草中提煉出來,但顏色比藍草更深。

【出處】楊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36章:“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小林,老江何必派我來幫助你?”

【示例】你們年輕人真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第86句】:得勝葫蘆[dé shèng hú lu]

【解釋】指能說會道的嘴巴。

【出處】元·關漢卿《救風塵》第四折:“賣弄他能愛女,有權術,怎禁那得勝葫蘆,說到有九千句。”

【第87句】:名山勝水[míng shān shèng shuǐ]

【解釋】風景優美的著名河山。同“名山勝川”。

【出處】《尚書·武成》:“底商之罪,告于皇天后土,所過名山大川。”

【示例】這繡江縣是濟南府的外縣,離府城一百一十里路,是山東有數的大地方,四境多有名山勝水。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二十三回

【第88句】:行不勝衣[xíng bù shèng yī]

【解釋】衣服都禁受不起,比喻體力衰弱。

【出處】《荀子·非相》:“葉公子高,微小短瘠,行若將不勝其衣。”

【第89句】:必操勝券[bì cāo shèng quàn]

【解釋】操:持,拿;券:憑證;勝券:勝利的把握。一定有勝利的把握。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田敬仲世家》:“常執左券,以責于秦韓。”

【示例】這次比賽,中國隊必操勝券。

【第90句】:以少勝多[yǐ shǎo shèng duō]

【解釋】用少量兵力戰勝強大的敵人。

【出處】鄧小平《我們有信心把中國的事情做得更好》:“抗日戰爭打了八年,抗美援朝打了三年,我們有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傳統。”

【示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軍事案例還不少。

【第91句】:決勝廟堂[jué shèng miào táng]

【解釋】廟堂:指古代帝王祭祀、議事的場所。指文官儒將在廟堂中制定出決定勝改的策略。

【出處】《晉書·慕容德傳》:“古人先決勝廟堂,然后攻戰。”

【示例】儒將者,決勝廟堂者也。武將者,折沖千里者也。 ——明·無名氏《投筆膚談》

【第92句】:指不勝僂[zhǐ bù shèng lǚ]

【解釋】形容數量很多,扳著指頭數也數不過來。僂:彎曲。同“指不勝屈”。

【出處】清·和邦額《夜譚隨錄·吳喆》:“奇遇之多,指不勝僂,若今日所昵,未數數覯也。”

【第93句】:得勝頭回[dé shèng tóu huí]

【解釋】頭回:前回。宋、元說書人的術語。在開講前,先說一段小故事做引子,謂之“得勝頭回”,取其吉利之意。

【出處】宋·無名氏《錯斬崔寧》:“且先引下一個故事來,權做個得勝頭回。”

【示例】凡其上半,謂之“得勝頭回”,頭回猶云前回,聽說話者多軍民,故冠以吉語曰得勝。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第十二篇

【第94句】:慰情勝無[wèi qíng shèng wú]

【解釋】作為自我寬慰的話。

【出處】晉·陶潛《和劉柴桑》詩:“弱女雖非男,慰情聊勝無。”

【第95句】:習非勝是[xí fēi shèng shì]

【解釋】習:習慣;非:錯誤的;是:正確的。對某些錯誤事情習慣了,反以為本來就是正確的。

【出處】漢·揚雄《法言·學行》:“一哄之市政,必立之平;一卷之書,必立之師,習乎習,以習非之勝是,況習是之勝非乎?”

【示例】宋·趙與時《賓退錄》第五卷:“名實相亂,莫矯其實,習非勝是,終古不悟,可悲矣!”

【第96句】:事實勝于雄辯[shì shí shèng yú xióng biàn]

【解釋】事情的真實情況比喻雄辯更有說服力。

【出處】魯迅《<熱風>題記》:“現在擬態的制服早已破碎,顯出自身的本相來了,真所謂'事實勝于雄辯’。”

【示例】事實勝于雄辯。一貫火暴性子的鄉長,這回不得不認錯了。 ——柳青《創業史》第二部第八章

【第97句】:運籌帷幄,決勝千里[yùn chóu wéi wò,jué shèng qiān lǐ]

【解釋】籌:計謀、謀劃;帷幄:古代軍中帳幕。擬定作戰策略,獲取戰斗的勝利。

【出處】《史記·高祖本紀》:“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示例】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37回:“如單二哥、王伯當,都是將之才;若說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恐還未能。”

【第98句】:戰勝攻取[zhàn shèng gōng qǔ]

【解釋】戰就能勝,攻即能取。形容所向無敵。

【出處】《史記·白起王翦列傳》:“武安君所為秦戰勝攻取者七十馀城,南定鄢、郢、漢中,北禽趙括之軍,雖周、召、呂望之功不益于此矣。”

【示例】亦一時之杰,但戰勝攻取,我不如兄,決機慮變,兄不如我。(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三十七回)

【第99句】:祝不勝詛[zhù bù shèng zǔ]

【解釋】指祝而得益不能勝過詛而受損。

【出處】宋·洪邁《容齋四筆》:“一人祝之,一國詛之,一祝不勝萬詛,國亡不亦宜乎?”

100、不分勝敗[bù fēn shèng bài]

【解釋】指雙方勢均力敵,分不出高低。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69回:“兩個在戰場上斗到五十余合,不分勝敗。”

【示例】他們兩人在班上的成績不分勝敗。

10【第1句】: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圖[jiù rén yī mìng,shèng zào qī jí fú tú]

【解釋】指救人性命功德無量。

10【第2句】:德勝頭回[dé shèng tóu huí]

【解釋】德,通“得”。回,同“回”。宋明話本、通俗小說的引首。

10【第3句】:略勝一籌[lüè shèng yī chóu]

【解釋】籌:籌碼,古代用以計數的工具,多用竹子制成。比較起來,稍微好一些。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辛十四娘》:“小生所以忝出君上者,以起處數語,略高一籌耳。”

【示例】這時,只要不是下等簽,他就會感到一些滿足,何況這比“中下”還略勝一籌。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九章

10【第4句】:不勝其煩[bù shèng qí fán]

【解釋】勝:禁得起;煩:煩瑣。煩瑣得使人受不了。

【出處】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三:“于是不勝其煩,人情厭惡。”

【示例】許多反動宣傳影片,列舉名目就不勝其煩。 ——魯迅《二心集·現代電影與有產階級》

10【第5句】:柔勝剛克[róu shèng gāng kè]

【解釋】柔:柔順;克:勝。一個以柔順取勝,一個以剛強取勝。比喻方法雖然各異,但是結果相同,都能取得成功。

【出處】《尚書·洪范》:“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剛克,三曰柔克。”

10【第6句】:乘勝追擊[chéng shèng zhuī jī]

【解釋】乘:趁著。趁著勝利的形勢繼續追擊敵人,擴大戰果。

【出處】《戰國策·中山策》:“魏軍既敗,韓軍自潰,乘勝逐北,以是之故能立功。”

【示例】李思安躍馬交斗,經二十余合,思安拽槍徉敗,退去。單可及乘勝追擊。 ——《新編五代史評話·梁史卷上》

10【第7句】:不分勝負[bù fēn shèng fù]

【解釋】分不出誰勝誰負。形容競賽雙方水平、技術相當。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四回:“孫悟空金箍棒,變作萬萬千千。半空中似雨點流星,不分勝負。”

【示例】他們一戰不分勝負。

10【第8句】:不可勝道[bù kě shèng dào]

【解釋】無法盡說。極言其多。

【出處】《史記·太史公自序》:“海外殊俗,重譯款塞,請來獻見者,不可勝道。”

【示例】自余倡率楚師,轉戰荊、揚二州之城,其間相從死事者不可勝道。 ——清·曾國藩《林君殉難碑記》

10【第9句】:妖不勝德[yāo bù shèng dé]

【解釋】比喻邪不壓正。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殷本紀》:“臣聞妖不勝德。”

【示例】妖不勝德”,總會有撥云見日的一天 ——俗話說

1【第10句】:旗開得勝,馬到成功[qí kāi dé shèng,mǎ dào chéng gōng]

【解釋】令旗一揮,戰馬一到就取得了勝利。比喻事情進展順利,一開始就取得成功。

【出處】明·周楫《西湖二集·劉伯溫薦賢平浙中》:“所以旗開得勝,馬到成功,攻城略地如風卷殘云。”

【示例】葉赫也出兵二萬名,會合前進,只望旗開得勝,馬到成功。 ——《慈禧太后演義》第一回

1【第11句】:指不勝數[zhǐ bù shèng shǔ]

【解釋】明·沈德符《萬歷野獲編·國初蔭敘》:“今仕宦子孫,富豪者多縱蕩喪身,而貧弱者或衣食不給,其小有才者至竄入匪類,以辱先人,以余所見,指不勝屈。”

【出處】明·沈德符《萬歷野獲編·國初蔭敘》:“今仕宦子孫,富豪者多縱蕩喪身,而貧弱者或衣食不給,其小有才者至竄入匪類,以辱先人,以余所見,指不勝屈。”

【示例】至是書之足供研讀后漢書之助者,尤為指不勝數。(《風俗通義校注敘例》)

1【第12句】:遞勝遞負[dì shèng dì fù]

【解釋】指勝負交替。

【出處】清·薛福成《中興敘略上》:“環寇之師且十萬,遞勝遞負,無寸尺功。”

【示例】賭博總會有遞勝遞負的時候。 ——賭棍都會自我安慰地說

1【第13句】:防不勝防[fáng bù shèng fáng]

【解釋】防:防備;勝:盡。形容防備不過來。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十七回:“這種小人,真是防不勝防。”

【示例】叭兒之類,是不足懼的,最可怕的確是口是心非的所謂“戰友”,因為防不勝防。 ——魯迅《致楊霽云信》

1【第14句】:邪不勝正[xié bù shèng zhèng]

【解釋】猶言邪不犯正。指邪妖之法不能壓倒剛正之氣。

【出處】唐·韋洵《劉賓客嘉話錄》:“此邪法也,臣聞邪不干正,若使咒臣,必不能行。”

【示例】畢竟邪不勝正,鬧來鬧去,往往狻猊、鹔鹴大敗而歸。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二十回

1【第15句】:穩操勝券[wén cāo shèng quàn]

【解釋】穩:有把握;操:掌握;勝券:能夠制勝的計謀。指有把握取得勝利。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平原君傳》:“且虞卿操其兩權,事成,操右券以責。”

【示例】我沒想到自己覺得穩操勝券的求愛,竟得到如此的回答。 ——《收獲》1981年第4期

1【第16句】:決勝于千里之外[jué shèng yú qiān lǐ zhī wài]

【解釋】坐鎮指揮千里之外的戰局。形容將帥雄才大略,指揮若定。

【出處】《史記·留侯世家》:“運籌帷帳中,決勝千里外,子房功也。”

【示例】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22卷:“不如居中以運天下,運籌帷幄之中,方能決勝于千里之外。”

1【第17句】:一決勝負[yī jué shèng fù]

【解釋】進行最后的較量以決定高下。

【出處】宋·司馬光《與王介甫書》:“介甫之意,必欲力戰天下之人,與之一決勝負,不復顧義理之是非,生民之憂樂,國家之安危。”

【示例】明·無名氏《楊家將演義》第五卷:“當此一決勝負之際,退遜不去,諸將解體,陛下大事去矣。”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高清色www网站色| 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一无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嫩草 | 野花社区视频www| 91东航翘臀女神在线播放| 东北老头嫖妓猛对白精彩|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 伊人网综合在线视频| 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不卡|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久久久| 小仙女坐在胯下受辱h| 日本24小时在线| 最近高清中文在线国语视频完整版| 特黄AAAAAAAAA毛片免费视频| 美女被爆羞羞网站在免费观看| 黄大片a级免色| 五月天婷婷综合网| 91啦视频在线| 999国产精品999久久久久久|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欧美|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五月婷婷亚洲综合| 亚洲а∨精品天堂在线| 亚洲娇小性xxxx| 亚洲欧洲高清有无| 亚洲第一成年免费网站| 伊人一伊人色综合网 | 日本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噜噜 | 久久久久久曰本av免费免费 | 午夜在线观看视频免费成人| 国产一级二级在线观看| 国产av人人夜夜澡人人爽麻豆| 国产免费午夜a无码v视频| 国产啪精品视频网站丝袜| 国产成a人亚洲精v品无码| 国产又爽又粗又猛的视频| 国产伦理一区二区| 啊灬啊别停灬用力啊岳| 八戒网站免费观看视频| 免费国产午夜高清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