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友”的成語大全(72個)
小編為您整理了友于兄弟、三朋四友、霞友云朋等含“友”的成語72個,其中“友”開頭的3個,“友”結尾的51個,“友”在中間的18個,及其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友”開頭的成語
【第1句】:友于兄弟[yǒu yú xiōng dì]
【解釋】友于:兄弟般的情誼。兄弟之情非常濃厚。
【出處】《論語·為政》:“孝乎惟考,友于兄弟,施于有政。”
【示例】以遺命去國儀,仍用藩鎮法,除民逋賦,友于兄弟,慎擇賢能,所以吳越一方,安堵如恒。 ——蔡東藩《五代史演義》第二十三回
【第2句】:友風子雨[yǒu fēng zǐ yǔ]
【解釋】指云。云以風為友,以雨為子。蓋風與云并行,雨因云而生。
【出處】《荀子·賦》:“托地而游宇,友風而子雨。”
【第3句】:友于甚篤[yǒu yú shèn dǔ]
【解釋】友于:兄弟般的情誼。兄弟之情非常濃厚。
【出處】《論語·為政》:“孝乎惟考,友于兄弟,施于有政。”
【示例】每遠游,恒經歲不返。兄鼐,江北名士,友于甚篤。勸弟勿游,將為擇偶。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伍秋月》
“友”結尾的成語
【第1句】:三朋四友[sān péng sì yǒu]
【解釋】泛指各種朋友。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五:“常言'同聲相應,同氣相求’,自有一班無賴子弟,三朋四友,和他擎鷹放鷂,駕犬馳馬,射獵打生為樂。”
【示例】大學畢業,年屆三十,婚姻難就,累得三朋四友八方搭線,但一次一次介紹終未能成就。 ——賈平凹《笑口常開》
【第2句】:化敵為友[huà dí wéi yǒu]
【解釋】把敵人轉化為自己的朋友。
【出處】高陽《胡雪巖全傳·紅頂商人》:“此去是要收服一個張秀才,化敵為友,做個內應。”
【第3句】:嚴師益友[yán shī yì yǒu]
【解釋】嚴:嚴格;益:有幫助。使人得到教益和幫助的老師和朋友。
【出處】《論語·季氏》:“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示例】成性而嚴師益友不能勸勉,醲賞重罰不能匡正矣。 ——清·王夫之《讀通鑒論·三國》
【第4句】:以文會友[yǐ wén huì yǒu]
【解釋】會:結交。指通過文字來結交朋友。
【出處】《論語·顏淵》:“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人。”
【示例】君子講學,以文會友,有何不可?(元·柯丘丹《荊釵記·會講》)
【第5句】:奔走之友[bēn zǒu zhī yǒu]
【解釋】指彼此盡力相助的摯友。
【出處】《后漢書·黨錮傳·何顒》:“袁紹慕之,私與往來,結為奔走之友。”
【示例】煬帝盡欲誅其諸子,君綽憂懼連誅,因與秀才羅巡、羅逖、李萬進結為奔走之友,共亡命至海州。 ——唐·牛僧孺《玄怪錄·來君綽》
【第6句】:狂朋怪友[kuáng péng guài yǒu]
【解釋】行為狂放不循常軌的朋友。同“狂朋怪侶”。
【出處】元·楊文奎《兒女團圓》楔子:“見你每朝逐日,伴著那火狂朋怪友,飲酒作樂。”
【第7句】:淫朋狎友[yín péng xiá yǒu]
【解釋】不正派的親密朋友。
【出處】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二:“[姚公子]自恃富足有余,豪奢成習。好往來這些淫朋狎友,把言語奉承他,哄誘他,說是自古豪杰英雄,必然不事生產,手段慷慨,不以財物為心,居食為志,方是俠烈之士。”
【第8句】:清交素友[qīng jiāo sù yǒu]
【解釋】素友:真誠的朋友。交往純潔,友情純樸。
【出處】南朝·宋·王僧達《祭顏光祿文》:“清交素友,比景共波。”
【示例】便是清交素友,頻相視、笑晴空。 ——宋·張繼先《風入松》詞
【第9句】:串親訪友[chuàn qīn fǎng yǒu]
【解釋】走親戚,看朋友。
【出處】張天民《路考》:“農民都愿意在春耕開始前趕集進城,串親訪友。”
【示例】春節期間大家都有串親訪友的習慣。
【第10句】:酒肉朋友[jiǔ ròu péng yǒu]
【解釋】在一起只是吃喝玩樂而不干正經事的朋友。
【出處】元·關漢卿《單刀會》:“關云長是我酒肉朋友,我交他兩只手送與你那荊州來。”
【示例】今雖勢力滂沛,大抵是酒肉朋友耳。 ——章炳麟《致伯中書一》
【第11句】:淫朋密友[yín péng mì yǒu]
【解釋】親近密切的朋友。
【出處】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晉水》:“水側有涼堂,結飛梁于水上,左右雜樹交陰,希見曦景。至有淫朋密友,羈游宦子,莫不尋梁契集,用相娛慰。”
【第12句】:竹馬之友[zhú mǎ zhī yǒu]
【解釋】指兒童時期的朋友。
【出處】《晉書·殷浩傳》:“少時吾與浩共騎竹馬,我棄去,浩輒取之。”
【示例】他和明治天皇是竹馬之友,自維新以來。 ——郭沫若《羽書集·忠告日本政治家》
【第13句】:鸞交鳳友[luán jiāo fèng yǒu]
【解釋】比喻優秀人物交友或才子佳人結為夫妻。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二折:“來時節畫堂簫鼓鳴春晝,列著一對兒鸞交鳳友。”
【示例】從前上個陳情表,少不得,成就鸞交鳳友緣。 ——清·陳瑞生《再生緣》第12回
【第14句】:重色輕友[zhòng sè qīng yǒu]
【解釋】看重女色,輕視友情
【出處】清·李百川《綠野仙蹤》第51回:“睡了一夜,就相好起來,也未免重色輕友太利害些。”
【第15句】:酈寄賣友[lì jì mài yǒu]
【解釋】酈寄出賣朋友。
【出處】南朝·齊·巨源《為尚書符荊州》:“雖呂布販君,酈寄賣友,方之斯人,未足為酷。”
【第16句】:至交契友[zhì jiāo qì yǒu]
【解釋】契:投合。指交誼最深而又情投意合的好友。
【出處】元·馬致遠《青衫淚》第三折:“我想此處司馬白樂天,及某至交契友,不免上岸探望他一遭。”
【第17句】:面朋口友[miàn péng kǒu yǒu]
【解釋】指非真誠相交的朋友。
【出處】清·和邦額《夜譚隨錄·崔秀才》:“面朋口友,固不足怪。欲明通財之義,非道義之交不可。”
【第18句】:親戚朋友[qīn qī péng yǒu]
【解釋】親人、朋友及姻親關系等人。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01回:“想著再弄幾個錢好打點二舅太爺不生氣,也不管親戚朋友冬天夏天的,人家知道不知道,這么丟臉!”
【示例】他們又是直接聯系群眾的,親戚朋友、各方面的人聽到這些事,人心不安。 ——鄧小平《克服當前困難的辦法》
【第19句】:狂朋恠友[kuáng péng guài yǒu]
【解釋】行為狂放不循常軌的朋友。同“狂朋怪侶”。
【第20句】:投親靠友[tóu qīn kào yǒu]
【解釋】投、靠:前去依靠別人生活。指無法獨立謀生而前去依靠親友生活。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十二回:“或者做個小本買賣,或者置幾畝地,以后再別求親靠友的。”
【示例】海嫂,您別著急,投親靠友找個地兒先住下來,慢慢兒地等著,您家大哥和孩子興許能有個信兒……” ——霍達《穆斯林的葬禮》第七章
【第21句】:同窗契友[tóng chuāng qì yǒu]
【解釋】同窗:同學;契:意氣相合。老同學,好朋友。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5回:“瑜告眾官曰:'此吾同窗契友也。’”
【第22句】:詩朋酒友[shī péng jiǔ yǒu]
【解釋】作詩飲酒的朋友。
【出處】明·馮惟敏《粉蝶兒·李爭冬有犯》套曲:“但有個詩朋酒友共開尊,少不得倚玉偎香珠翠擁。”
【示例】我一心待相伴著詩朋酒友,我其實不愛您紫綬金貂。 ——明·無名氏《東籬賞菊》第二折
【第23句】:同窗好友[tóng chuāng hǎo yǒu]
【解釋】同窗:同學。老同學,好朋友。
【出處】元·關漢卿《金線池》楔子:“我有個同窗故友,姓韓名輔臣。”
【示例】我在開封拜托了親戚、世交、同窗好友友,向各衙門說情,同時也遞上申訴狀詞。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章
【第24句】:訪親問友[fǎng qīn wèn yǒu]
【解釋】訪:拜訪;問:問候。指拜訪親朋好友。
【出處】茅盾《<子夜>后記》:“足有半年多不能讀書作文,于是每天訪親問友,在一些忙人中間鬼混,消磨時光。”
【示例】春節期間,國人大多數都在訪親問友。
【第25句】:嚴師畏友[yán shī wèi yǒu]
【解釋】嚴:嚴格。要求嚴格的老師和朋友。
【出處】《論語·季氏》:“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宋·陸游《病起雜言》:“起居飲食每自省,常若嚴師畏友在我傍。”
【示例】而嚴師畏友,又非可亟得之于末世,則夫滔滔者之日趨于下,更奚足怪! ——清·梁啟超《〈曾文正公嘉言鈔〉序》
【第26句】:諮師訪友[zī shī fǎng yǒu]
【解釋】諮:詢問,商量。請教老師,問詢朋友。
【出處】宋·張君房《云笈七簽》卷四十:“他日齋靜,行來出入得通,更不必齋時,宜諮師訪友,思而行之。”
【第27句】:狐朋狗友[hú péng gǒu yǒu]
【解釋】泛指一些吃喝玩樂、不務正業的朋友。
【出處】元·關漢卿《單刀會》第三折:“他那里暗暗的藏,我須索緊緊的防,都是些狐朋狗黨。”
【示例】惱的是那狐朋狗友,搬弄是非,調三窩四;氣的是為他兄弟不學好,不上心念書。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回
【第28句】:金蘭之友[jīn lán zhī yǒu]
【解釋】指親密的朋友。
【出處】《周易·系辭上》:“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第29句】:良師諍友[liáng shī zhèng yǒu]
【解釋】良:好;諍:敢于直言。很好的老師,能夠直言相勸的朋友。
【示例】他是我的良師諍友。
【第30句】:面朋面友[miàn péng miàn yǒu]
【解釋】表面上的朋友,交情不深,貌合神離。
【出處】漢·揚雄《法言·學行》:“朋而不心,面朋也;友而不心,面友也。”
【示例】朋友心不孚,曰面朋面友。 ——宋·胡繼宗《書言故事·朋友類》
【第31句】:豬朋狗友[zhū péng gǒu yǒu]
【解釋】比喻好吃懶做、不務正業的壞朋友。
【出處】歐陽山《苦斗》四十四:“擔心的是咱爺兒倆辛辛苦苦積攢下來的一份家業,將來不夠他跟那些豬朋狗友天天去吃醋溜紋銀子!”
【第32句】:同窗故友[tóng chuāng gù yǒu]
【解釋】同窗:同學。老同學,老朋友。
【出處】元·關漢卿《金線池》楔子:“我有個同窗故友,姓韓名輔臣。”
【示例】有一同窗故友謝端卿,在廬山東林寺落發為僧,修行辦道,一十五年,不下禪床。 ——元·吳昌齡《東坡夢》第一折
【第33句】:莫逆之友[mò nì zhī yǒu]
【解釋】莫:沒有;逆:抵觸。指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
【出處】《周書·張軌傳》:“與樂安孫樹仁為莫逆之友,每易衣而出。”
【第34句】:嚶鳴求友[yīng míng qiú yǒu]
【解釋】嚶:鳥鳴聲。鳥兒在嚶嚶地鳴叫,尋求同伴的回聲。比喻尋求志同道合的朋友。
【出處】《詩經·小雅·伐木》:“嚶其鳴矣,求其友聲。相彼鳥矣,猶求友聲;矧伊人矣,不求友生。”
【示例】而脫稿后求能與世相見,嚶鳴求友之心,詸人人所共有。 ——茅盾《〈新綠叢輯〉旨趣》
【第35句】:良師益友[liáng shī yì yǒu]
【解釋】良:好;益:有幫助。使人得到教益和幫助的好老師和好朋友。
【出處】《論語·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季氏》:“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示例】和一位締交半個多世紀的良師益友訣別,悲痛之情是難以盡述的。 ——夏衍《知公此去無遺恨——痛悼郭沫若同志》
【第36句】:玉昆金友[yù kūn jīn yǒu]
【解釋】友、昆:指兄弟。對他人兄弟的美稱。
【出處】北朝·魏·崔鴻《十六國春秋·前涼錄·辛攀》:“辛攀,字懷遠,隴西狄道人也。兄鑒曠,弟寶迅,皆以才識著名。秦、雍為之諺曰:'三龍一門,金友玉昆。’”
【示例】我未經覽渾如昨,玉昆金友念離索。 ——宋·劉子翚《觀二劉題壁》
【第37句】:諸親好友[zhū qīn hǎo yǒu]
【解釋】總稱所有親友。
【出處】《蘇州的傳說·雙塔的傳說》:“等到張書生和李相公臨走時,街坊鄉鄰、諸親好友來送行,姑嫂兩人就借這個機會表明心跡。”
【第38句】:認敵為友[rèn dí wéi yǒu]
【解釋】認敵人作為朋友。指人的思想糊涂,不分敵友。
【示例】你好歹不分,認敵為友,賣身投靠,害死我同胞,這簡直就是瞎了眼,既然瞎了眼,就該挖掉。 ——池莉《預謀殺人》十一
【第39句】:擇交而友[zé jiāo ér yǒu]
【解釋】選擇結交而為朋友。指不隨便交友。
【出處】宋·張君房《云笈七簽》卷九十四:“且卜鄰而居,猶從改操;擇交而友,尚能致益。”
【第40句】:疏親慢友[shū qīn màn yǒu]
【解釋】疏:疏遠;慢:怠慢。疏遠親族,怠慢朋友。
【出處】清·鄂比贈曹雪芹聯:“遠富近貧以禮相交天下有,疏親慢友因財絕義世間多。”
【示例】不獨疏親慢友,種種驕傲,并將糟糠之情,也置度外。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五十一回
【第41句】:忘年之友[wàng nián zhī yǒu]
【解釋】年輩不相當而結交為好朋友。即不拘年歲行輩的差異而結交的朋友。
【出處】南朝·宋·顏延之《吊張茂度書》:“言面以來,便申忘年之好。比雖艱隔成阻,而情問無睽。”
【示例】言及刺武三思事,琚義而許之,與周璟、張仲之為忘年之友。 ——《舊唐書·王倨傳》
【第42句】:遠親近友[yuǎn qīn jìn yǒu]
【解釋】泛指遠近的親戚朋友。
【出處】元·無名氏《凍蘇秦》第四折:“你便待佯推佯遜,我怎肯不瞅不問,常言道遠親近鄰,不如你這對門。”
【示例】于是接二連三,都聽見賈府打醮,女眷都在廟里,凡一應遠親近友,世家相與都來送禮。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九回
【第43句】:求親告友[qiú qīn gào yǒu]
【解釋】請求親友救濟。
【出處】李納《姑母》:“姑母不愛求親告友,不愛向人訴苦。”
【示例】我一時周轉不靈就只好求親告友,東挪西借。
【第44句】:歲寒三友[suì hán sā yǒu]
【解釋】松、竹經冬不凋,梅花耐寒開放,因此有“歲寒三友”之稱。
【出處】宋·林景熙《王云梅舍記》:“即其居累土為山,種梅百本,與喬松修篁為歲寒友。”
【示例】花松隱映竹交加,千樹玉梨花,好個歲寒三友,更堪紅白山茶。(元·白樸《朝中措》)
【第45句】:出入相友[chū rù xiāng yǒu]
【解釋】出去做工,回家休息,大家都是同伴,應彼此互助,和睦相處。
【出處】《孟子·滕文公上》:“鄉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
【第46句】:至親好友[zhì qīn hǎo yǒu]
【解釋】關系至深的親戚,感情最好的朋友。
【出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就中有引禮贊禮的人,叫做'儐相’,都不是以下人做,都是至親好友中間,有禮度熟閑,儀容出眾,聲音響亮的,眾人就推舉他做了。”
【示例】公館里正自酒綠燈紅,笑語生風,滿滿的兩桌,無非是至親好友。 ——茅盾《某一天》
【第47句】:求親靠友[qiú qīn kào yǒu]
【解釋】向親友乞求幫助。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十二回:“或者做個小本買賣,或者置幾畝地,以后再別求親靠友的。”
【示例】求親靠友去呢,就讓人家肯罷,誰家也不能存許多現的。 ——清·文康《俠女奇緣》第三回
【第48句】:呼朋喚友[hū péng huàn yǒu]
【解釋】指招引意氣相投的人。
【出處】《白雪遺音·馬頭調·逛窯子》:“呼朋喚友把窯子進。身入迷魂,裝煙倒茶,好不殷勤。”
【示例】呼朋喚友,把他一班三老四少、打魚摸蝦的老朋友們都提拔做小組長了。 ——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二部
【第49句】:金蘭契友[jīn lán qì yǒu]
【解釋】金蘭:指友情投合,交誼深;契:投合;契友:情投意合的朋友。泛指結拜兄弟。
【出處】《周易·系辭上》:“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示例】當初老丞相曾與令尊老先生金蘭契友,二人指腹成親。 ——元·鄭光祖《王粲登樓》
【第50句】:北窗之友[běi chuāng zhī yǒu]
【解釋】指琴、詩、酒。
【出處】唐·白居易《北窗三友》:“今日北窗下,自問何所為,欣然得三友,三友者為誰?琴罷輒舉酒,酒罷輒吟詩。”
【第51句】:沾親帶友[zhān qīn dài yǒu]
【解釋】有親戚朋友的關系。
【出處】元·高文秀《黑旋風》第四折:“因此上裝一個送飯的沾親帶友,那一個管牢的便不亂扯胡揪。”
“友”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霞友云朋[xiá yǒu yún péng]
【解釋】與云霞為朋友。指避世隱居。
【出處】宋·葉適《朝請大夫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陳公墓志銘》:“或棲連崗,或泛長流;霞友云朋,造物與游。”
【第2句】:取友必端[qǔ yǒu bì duān]
【解釋】取:選取;端:端正。正派的人選擇朋友必然端正。形容選擇朋友必須是品行端正的人。
【出處】《孟子·離婁下》:“夫伊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
【第3句】:師友淵源[shī yǒu yuān yuán]
【解釋】指一個人的學問的傳授在可以求教請益的人上有其本源。
【出處】《漢書·董仲舒傳贊》:“然考其師友淵源所漸,猶未及乎游、夏,而曰管、晏及,伊、呂不加,過矣。”
【示例】又私念師友淵源,思讬著述以自見。 ——《清史稿·邵廷采傳》
【第4句】:蘭友瓜戚[lán yǒu guā qī]
【解釋】蘭友:意氣相投的至友;瓜戚:瓜葛相連的親戚。形容親戚、朋友關系親近。
【出處】清·孔尚任《桃花扇·媚坐》:“吾輩得施為,正好談心花底;蘭友瓜戚,門外不須倒屣。”
【第5句】:季友伯兄[jì yǒu bó xiōng]
【解釋】比喻交情深,義氣重。
【出處】唐·宋之問《餞湖州薛司馬》詩:“交深季作友,義重伯為兄。”
【第6句】:勝友如云[shèng yǒu rú yún]
【解釋】勝友:良友。許多良友聚集一處。
【出處】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十旬休暇,勝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滿座。”
【示例】今日之聚,可謂極盛了,我出“高朋滿座,勝友如云”,打曲牌名。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八十一回
【第7句】:文友詩敵[wén yǒu shī dí]
【解釋】敵:對手。文中好友,詩中對手。
【出處】唐·白居易《劉白唱和集解》:“仆與足下二十年來為文友詩敵,幸也,亦不幸也。”
【第8句】:嚶其鳴矣,求其友聲[yīng qí míng yǐ,qiú qí yǒu shēng]
【解釋】嚶:鳥鳴聲。鳥兒在嚶嚶地鳴叫,尋求同伴的應聲。比喻尋求志同道合的朋友。
【出處】《詩經·小雅·伐木》:“嚶其鳴矣,求其友聲。相彼鳥矣,猶求友聲;矧伊人矣,不求友生。”
【示例】《詩經》上說的:“嚶其鳴矣,求其友聲”。我們正是處在這種時候。 ——毛澤東《斯大林是中國人民的朋友》
【第9句】:嚶鳴求友聲[yīng míng qiú yǒu shēng]
【解釋】嚶:鳥鳴聲。鳥兒在嚶嚶地鳴叫,尋求同伴的應聲。比喻尋求志同道合的朋友。
【出處】《詩經·小雅·伐木》:“嚶其鳴矣,求其友聲。相彼鳥矣,猶求友聲;矧伊人矣,不求友生。”
【第10句】:許友以死[xǔ yǒu yǐ sǐ]
【解釋】許:應許。朋友以死相許。形容重友誼。
【出處】《周禮·曲禮上》:“父母存,不許友以死,不有私財。”
【第11句】:求其友聲[qiú qí yǒu shēng]
【解釋】指朋友以意氣相投而結交,如昆蟲以同聲而相應。
【出處】《詩經·小雅·伐木》:“嚶其鳴矣,求其友聲。”
【示例】言念平生,求其友聲,適我愿兮,共得朋從之道。 ——唐·楊炯《為薛少令祭劉少監文》
【第12句】:鳳友鸞交[fèng yǒu luán jiāo]
【解釋】①比喻有情男女結成的夫婦。②比喻男女間情投意合。
【出處】元·湯式《集賢賓·友人愛姬為權豪所奪》套曲:“烘散燕子鶯兒,拆散鳳友鸞交。”
【示例】昨夜誰侍陛下寢來?可怎生般鳳友鸞交。到日三竿猶不臨朝? ——清·洪昇《長生殿·絮閣》
【第13句】:兄友弟恭[xiōng yǒu dì gōng]
【解釋】哥哥對弟弟友愛,弟弟對哥哥恭敬。形容兄弟間互愛互敬。
【出處】《史記·五帝本紀》:“使布五教于四方,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內平外成。”明·朱有燉《靈芝慶壽》第一折:“皆因中國,雨順風調,……兄友弟恭,夫義妻賢,中外和樂,以致禎祥屢現,百福咸臻。”
【示例】后世不論官宦和平民人家,只要是有產業的,兄弟叔侄爭產,勢同仇人,平日所講的仁義忠信,兄友弟恭,全都一風吹了。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七章
【第14句】:鳳友鸞諧[fèng yǒu luán xié]
【解釋】比喻男女間情投意合。同“鳳友鸞交”。
【出處】清·黃六鴻《福惠全書·刑名·強奸》:“曲榭幽廊,皆鳳友鸞諧之所也。”
【第15句】:金友玉昆[jīn yǒu yù kūn]
【解釋】友、昆:指兄弟。對他人兄弟的美稱。
【出處】北魏·崔鴻《十六國春秋·前涼·辛攀》:“辛攀,字懷遠,隴西狄道人也……兄鑒曠,弟寶迅,皆以才識著名。秦雍為之諺曰:'三龍一門,金友玉昆。’”
【示例】說甚金友玉昆,只是五龍一門。 ——明·李贄《初潭集·兄弟上》
【第16句】:賣友求榮[mài yǒu qiú róng]
【解釋】出賣朋友以謀求名利、地位。
【出處】柳亞子《詠史》之二:“賣友求榮事可羞,靦顏枉自附清流。”
【示例】我不能見利忘義,賣友求榮,變成利祿之小人! ——《人民日報》19【第84句】:【第4句】:18
【第17句】:情深友于[qíng shēn yǒu yú]
【解釋】友于:本指兄弟相愛,后亦為“兄弟的”代稱。比喻情誼比兄弟之間還要深厚。
【出處】唐·張說《會諸友詩序》:“谷于者,昔于說聯務蓬山,出入三載,事志相得,情深于友。”
【第18句】:玉友金昆[yù yǒu jīn kūn]
【解釋】友、昆:指兄弟。對他人兄弟的美稱。
【出處】北朝·魏·崔鴻《十六國春秋·前涼錄·辛攀》:“辛攀,字懷遠,隴西狄道人也。兄鑒曠,弟寶迅,皆以才識著名。秦、雍為之諺曰:'三龍一門,金友玉昆。’”
【示例】我來經覽渾如昨,玉友金昆念離索。 ——宋·劉子翚《觀二劉題壁》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