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梁”的成語大全(73個)
小編為您整理了梁園雖好,不是久戀之家、大者為棟梁、棟梁之材等含“梁”的成語73個,其中“梁”開頭的4個,“梁”結尾的23個,“梁”在中間的46個,及其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梁”開頭的成語
【第1句】:梁園雖好,不是久戀之家[liáng yuán suī hǎo,bù shì jiǔ liàn zhī jiā]
【解釋】梁園:漢梁孝王修建的一座名園。指一切繁華快樂的場所,都不如自己的家鄉那樣值得留戀。
【出處】清·江東老蟫《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卻不道是:梁園雖好,不是久戀之家?!?/p>
【第2句】:梁孟相敬[liáng mèng xiāng jìn]
【解釋】原指東漢時期梁鴻與妻子孟光相互敬愛。后泛指夫婦相敬。
【出處】《后漢書·梁鴻傳》:“每歸,妻為具食,不敢于鴻前仰視,舉案齊眉。伯通察而異之,曰:'彼傭能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
【第3句】:梁木其壞[liáng mù qí huài]
【解釋】原指孔子把自己的死比作像棟梁的損壞。后用為對眾人所敬仰的人之死的哀悼之辭。
【出處】《禮記·檀弓下》:“孔子蚤作,負手曳杖,逍遙于門,歌曰:'泰山其頹乎,梁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
【第4句】:梁上君子[liáng shàng jūn zǐ]
【解釋】梁:房梁。躲在梁上的君子。竊賊的代稱?,F在有時也指脫離實際、脫離群眾的人。
【出處】《后漢書·陳寔傳》:“時歲荒民儉,有盜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陰見,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孫,正色訓之曰:'夫人不可以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惡,習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
【示例】邑西某乙,故梁上君子也。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某乙》
“梁”結尾的成語
【第1句】:大者為棟梁[dà zhě wéi dòng liáng]
【解釋】比喻才能大的人可以擔負國家重任,為棟梁之才。
【出處】《宋史·張宏傳》:“朕自御極以來,親擇群材,大者為棟梁,小者為榱角?!?/p>
【第2句】:余韻繞梁[yú yùn rào liáng]
【解釋】韻:韻律。形容歌聲高亢、優美悅耳,余味無窮
【出處】茅盾《關于長篇歷史小說<李自成>的通信》:“行文如曼歌緩舞,余韻繞梁,耐人尋味?!?/p>
【第3句】:架海金梁[jià hǎi jīn liáng]
【解釋】梁:橋梁。架在海上的金橋。比喻能夠身肩重任的棟梁之才。
【出處】元·無名氏《黃鶴樓》第一折:“想周瑜破了百萬曹兵,他正是擎天玉柱,架海金梁?!?/p>
【示例】四個將軍,乃擎天玉柱,架海金梁,永安社稷,威鎮邊疆。 ——元·無名氏《岳飛精忠》第四折
【第4句】:歌聲繞梁[gē shēng rào liáng]
【解釋】繞:回旋;梁:房屋的大梁。歌聲回旋于房梁之間。形容歌聲優美動聽。
【出處】戰國·鄭·列御寇《列子·湯問》:“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繞梁欐,三日不絕。”
【示例】謁乃聞王母歌聲,而不見其形,歌聲歌聲繞梁三匝,乃上旁梁。 ——《洞冥記》
【第5句】:暗牖空梁[àn yǒu kōng liáng]
【解釋】牖:窗戶。窗戶昏暗,房子空無一人?;⒀ㄩT庭冷落。
【出處】隋·薛道衡《昔昔鹽》:“暗牖懸蛛網,空梁落燕泥?!?/p>
【第6句】:余妙繞梁[yú miào rào liáng]
【解釋】形容歌聲美妙動聽,長遠留在人們耳邊。
【出處】南朝·梁·蕭統《七契》:“初音魚踴,馀妙饒梁,何止田文慨慷,劉靖心傷而已哉!”
【第7句】:一枕黃梁[yī zhěn huáng liáng]
【解釋】原比喻人生虛幻。后比喻不能實現的夢想。
【出處】唐·李泌《枕中記》:“盧生欠伸而寤,見方偃于邸中,顧呂翁在旁,主人蒸黃梁尚未熟,觸類如故,蹶然而興曰:豈其夢寐耶?”
【示例】他規劃的遠景不過是一枕黃梁罷了。
【第8句】:挑大梁[tiǎo dà liáng]
【解釋】承擔關鍵的任務,承擔對全局有主要作用的工作。比喻起骨干作用。
【示例】這個工程我來挑大梁。
【第9句】:沒屋架梁[méi wū jià liáng]
【解釋】比喻無中生有。
【出處】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四卷:“更有一等狠心腸的人,偏要從家門首打墻腳起:詐害親戚,侵占鄉里,受投獻,窩盜賊,無風起浪,沒屋架梁?!?/p>
【第10句】:小丑跳梁[xiǎo chǒu tiào liáng]
【解釋】指起不了什么作用的壞人鬧事作亂。
【出處】《宋史·張景憲傳》:“元豐初年,知河陽。時方討西南蠻,景憲入辭。因言:小丑跳梁,殆邊吏擾之耳?!?/p>
【示例】小丑跳梁,潢池弄兵,原屬常有之事。 ——清·百一居士《壺天錄》卷中
【第11句】:刺骨懸梁[cì gǔ xuán liáng]
【解釋】懸梁:以繩子系頭掛在屋梁上。形容刻苦學習。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三折:“可憐刺骨懸梁志,險作離鄉背井魂。”
【第12句】:扛大梁[káng dà liáng]
【解釋】比喻承擔重任。
【出處】航鷹《開市大吉》:“我們倆歲數大了,須得找個年富力強的人來扛大梁?!?/p>
【第13句】:大廈棟梁[dà shà dòng liáng]
【解釋】比喻擔負國家重任的人才。
【出處】《晉書·和嶠傳》:“太傅從事中郎庾顗見而嘆曰:'嶠森森如千丈松,雖磥砢多節目,施之大廈,有棟梁之用?!?/p>
【示例】他有大廈棟梁之才。
【第14句】:國家棟梁[guó jiā dòng liáng]
【解釋】棟梁:支撐房架的大梁。這里比喻責任或作用大。肩負國家重任的人。
【出處】元·無名氏《凍蘇秦》第三折:“真乃國家棟梁?!?/p>
【第15句】:落月屋梁[luò yuè wū liáng]
【解釋】比喻對朋友的懷念。
【出處】唐·杜甫《夢李白》詩:“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顏色?!?/p>
【示例】每動落月屋梁之思。 ——宋·胡繼宗《書言故事·瞻仰類》
【第16句】:刺股懸梁[cì gǔ xuán liáng]
【解釋】形容刻苦學習。
【出處】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東漢·班固《漢書》:“孫敬字文寶,好學,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寢,以繩系頭,懸屋梁?!?/p>
【示例】從今后刺股懸梁,專心致義獻光明,雁塔爭看姓字揚。 ——清·袁于令《西樓記·檢課》
【第17句】:遏云繞梁[è yún rào liáng]
【解釋】遏:停止。歌聲優美,使游動的浮云為之停下來靜聽,似余音繞著屋梁,不愿散去。
【出處】明·程登吉《幼學瓊林·文事》:“驚神泣鬼,皆言詞賦之雄豪;遏云繞梁,原是歌耷之嘹亮。”
【示例】明·程登吉《幼學瓊林》第四卷:“驚神泣鬼,皆言辭賦之雄豪;遏云繞梁,原是歌音之嘹亮?!?/p>
【第18句】:畫棟雕梁[huà dòng diāo liáng]
【解釋】指有彩繪裝飾的十分華麗的房屋。
【出處】元·王子一《誤入桃源》第二折:“光閃閃貝闕珠宮,齊臻臻碧瓦朱甍,寬綽綽羅幃繡成櫳,郁巍巍畫梁雕棟?!?/p>
【示例】各處盡是畫棟雕梁,珠簾綺戶,那派艷麗光景,竟是別有洞天。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九十八回
【第19句】:紈袴膏梁[wán kù gāo liáng]
【解釋】紈:細絹;膏:油脂;梁:精米;膏梁:泛指富家精美的食品。華麗的服飾,精美的食品。比喻富貴人家的子弟。
【出處】明·明教中人《好逑傳》第十七回:“此猶曰紈袴膏梁之習,奈何過隆棟為朝廷重臣,以詩禮侍從朝廷,乃溺愛不明,竟以赫赫巖巖之勢,公然逼臣于戌所!”
【示例】你是個紈袴膏梁,這也無怪你不知。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八回
【第20句】:豎起脊梁[shù qǐ jí liáng]
【解釋】比喻振作精神。
【出處】宋·陳亮《癸卯秋答朱元晦秘書書》:“伯恭欽夫敏妙固未易及,然正大之體,挺特之氣,豎起脊梁,當時輕重有無,獨于門下歸心而已?!?/p>
【示例】汝舊呼狄三,今名道川,川即三耳;能豎起脊梁辦個事,其道如川之增,若放倒,則依舊狄三也。 ——清·翟灝《通俗編·身體》引《指月錄》
【第21句】:月落屋梁[yuè luò wū liáng]
【解釋】比喻對朋友的懷念。
【出處】唐·杜甫《夢李白》詩:“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顏色?!?/p>
【第22句】:余音繞梁[yú yīn rào liáng]
【解釋】形容歌聲優美,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
【出處】《列子·湯問》:“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繞梁,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p>
【示例】受罪半天,能聽到一段回腸蕩氣的唱兒,就很值得,“余音繞梁,三日不絕”,確是真有那種感覺。 ——梁實秋《聽戲》
【第23句】:余響繞梁[yú xiǎng rào liáng]
【解釋】形容歌聲高亢圓潤,余韻無窮。亦比喻詩文意味深長,耐人尋味。
【出處】晉·張華《博物志》卷八:“秦青顧謂其友曰:'昔韓娥東之齊,遺糧,過雍門,鬻歌假食而去,馀響繞梁,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
【示例】韓娥過齊雍門,鬻歌假食,既畢,而余響繞梁,三日不絕。 ——唐·李亢《獨異志》卷中
“梁”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棟梁之材[dòng liáng zhī cái]
【解釋】棟:脊檁,正梁。能做房屋大梁的木材。比喻能擔當國家重任的人才。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庾子嵩目和嶠,森森如千丈松,雖磊砢有節目,施之大廈,有棟梁之用。”
【示例】將來你們姑表兄弟,必是國家棟梁之材,股肱膀臂,同時出在兩府,前程真是無可限量呀! ——端木蕻良《曹雪芹》第十六章
【第2句】:河梁攜手[hé liáng xié shǒu]
【解釋】河梁:橋。指送別。
【出處】漢·李陵《與蘇武》詩:“攜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徘徊蹊路側,悢悢不得辭?!?/p>
【第3句】:驚起梁塵[jīng qǐ liáng chén]
【解釋】形容歌聲高妙動人。
【出處】《太平御覽》卷五七二引漢·劉向《別錄》:“漢興以來,善歌者魯人虞公,發聲清哀,蓋動梁塵。”
【示例】忔憎聲里金珠迸,驚起梁塵落舞簾。 ——宋·趙元?!耳p鴣天·贈歌妓》詞
【第4句】:改梁換柱[gǎi liáng huàn zhù]
【解釋】比喻玩弄手法,暗中改變事物的內容或事情的性質。
【出處】郭沫若《文藝論集讀·梁任公〈墨子新社會之組織法〉》:“便是胡適和梁任也都很知道他這種宗教的循環論證不足以滿足我們近代人的要求,所以極力在用改梁換柱的方法,要把他的根本觀念改移到另一個較為好看一點的節目上去。”
【示例】他極力用改梁換柱的辦法來推銷他的強盜邏輯
【第5句】:抽梁換柱[chōu liáng huàn zhù]
【解釋】比喻暗中搗鬼,以假代真。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91回:“我不會說笑話,只好行個抽梁換柱小令。”
【示例】我看就來個抽梁換柱,我回去,讓老婆替我來開會。 ——段荃法《“狀元”搬妻》
【第6句】:畫梁雕棟[huà liáng diāo dòng]
【解釋】指有彩繪裝飾的十分華麗的房屋。
【出處】元·王子一《誤入桃源》第二折:“光閃閃貝闕珠宮,齊臻臻碧瓦朱甍,寬綽綽羅幃繡成櫳,郁巍巍畫梁雕棟。”
【示例】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三回:“畫梁雕棟,珠簾翠箔。堂中羅列,無一非眩目的奇珍。”
【第7句】:蠹啄剖梁柱,蚊虻走牛羊[dù zhuó pōu liáng zhù,wén méng zǒu niú yáng]
【解釋】蟲蛀鳥啄能使梁柱毀壞,蚊虻的叮咬可使牛羊奔跑。比喻微小的有害因素,可以釀成大禍。
【出處】《淮南子·人間訓》:“故蠹啄剖梁柱,蚊虻走牛羊,此之謂也?!?/p>
【第8句】:朝梁暮晉[zhāo liáng mù jìn]
【解釋】比喻人反復無常,沒有節操。
【出處】五代馮道為相,歷五朝八姓,于喪君亡國略不在意。自號長樂老,著《長樂老自敘》,歷陳官爵以為榮,時論卑之。元劉因有《馮道》詩諷之曰:“亡國降臣固位難,癡頑老子幾朝官。朝梁暮晉渾閒事,更舍殘骸與契丹?!?/p>
【示例】朝梁暮晉者誰子,段凝之輩真如蟻。 ——清·梁清標《王鐵槍》詩
【第9句】:山梁之秋[shān liáng zhī qiū]
【解釋】比喻得到良好的時機。
【出處】《論語·鄉黨》:“山梁雌雉,時哉時哉?!薄逗鬂h書·班固傳》:“如蒙征納,以輔高明,此山梁之秋,夫子所為嘆也?!?/p>
【第10句】:棟梁之才[dòng liáng zhī cái]
【解釋】比喻能擔當大事的人才。
【示例】每個青年都應該努力向上,刻苦學習,使自己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第11句】:蠹啄剖梁柱[dù zhuó pōu liáng zhù]
【解釋】蟲蛀鳥啄能使梁柱毀壞。比喻微小的有害因素,可以釀成大禍。
【出處】《淮南子·人間訓》:“故蠹啄剖梁柱,蚊虻走牛羊,此之謂也?!?/p>
【第12句】:繞梁遏云[rào liáng è yún]
【解釋】繞梁:繞著屋梁,形容歌聲保留時間長久;遏云:形容歌聲嘹亮高入云端。余聲嘹亮,響徹云霄。形容歌聲十分動聽。
【出處】《列子·湯問》:“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繞梁,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p>
【第13句】:雕梁畫棟[diāo liáng huà dòng]
【解釋】指有彩繪裝飾的十分華麗的房屋。
【出處】元·王子一《誤入桃源》第二折:“光閃閃貝闕珠宮,齊臻臻碧瓦朱甍,寬綽綽羅幃繡成櫳,郁巍巍畫梁雕棟?!?/p>
【示例】正面五間上房,皆是雕梁畫棟,兩邊穿山游廊廂房,掛著各色鵡畫眉等雀兒。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回
【第14句】:跳梁小丑[tiào liáng xiǎo chǒu]
【解釋】跳梁:騰躍跳動;小丑:對人的卑稱。比喻猖狂搗亂而成不了大氣候的壞人。
【出處】《莊子·逍遙游》:“子獨不見貍牲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東西跳梁,不辟高下?!薄秶Z·周語上》:“王猶不堪,況爾小丑乎?”
【示例】這些跳梁小丑,真正是何足道哉! ——陳白塵、賈霽《宋景詩》第三章
【第15句】:屋梁落月[wū liáng luò yuè]
【解釋】比喻殷切的思念朋友的心情。
【出處】唐·杜甫《夢李白》:“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顏色?!?/p>
【示例】其間好鳥醍醐,奇松拂影,怪石為嵯峨,微雨時添花淚,屋梁落月,臺榭留吟。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三十九回
【第16句】:逼上梁山[bī shàng liáng shān]
【解釋】比喻被迫起來反抗?,F也比喻被迫采取某種行動。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十一回:“林沖雪夜上梁山。”
【示例】可以說差不多的人都是逼上梁山的。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八章
【第17句】:膏梁子弟[gāo liáng zǐ dì]
【解釋】膏:肥肉;梁:細糧;膏梁:泛指美味的飯菜。舊時指官僚、地主、有錢人家的子弟。
【出處】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雜文》:“蓋七竅所發,發乎嗜欲,始邪末正,所以戒膏梁之子也。”《資治通鑒·齊紀·明帝建武三年》:“未審上古以來,張官列位,為膏梁子弟乎?為致治乎?”
【示例】夏侯楙乃膏梁子弟,懦弱無謀。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十二回
【第18句】:齊梁世界[qí liáng shì jiè]
【解釋】齊、梁是六朝時的兩個王朝,因為政治腐敗,故統治時間短暫。比喻國家衰弱混亂。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九回:“本朝若不是永樂振作一番,信著建文軟弱,久已弄成個齊梁世界了?!?/p>
【第19句】:陸梁放肆[lù liáng fàng sì]
【解釋】陸梁:跳著行走的樣子,引申為跋扈。形容十分囂張,肆無忌憚。
【出處】漢·陳琳《檄吳將樣部曲》:“而便陸梁放肆,顧行吠主?!?/p>
【示例】李密陸梁放肆,不可以折簡致之。 ——《舊唐書·李密傳》
【第20句】:鑿壁懸梁 [záo bì xuán liáng]
【解釋】形容刻苦讀書。
【出處】晉·葛洪《西京雜記》第二卷:“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漢書》:“孫敬字文寶,好學,展夕不休。乃至睡眠疲寢,以繩系頭,懸屋梁。”
【示例】效先儒入室升堂,淑諸人鑿壁懸梁 。 ——明·徐霖《繡襦記·正學求君》
【第21句】:持梁齒肥[chí liáng chǐ féi]
【解釋】梁:指米飯;齒:咬,吃。食用精米、肥肉。形容享受美食佳肴。
【出處】《史記·祭澤列傳》:“吾持梁剌齒肥,躍馬疾驅,懷黃金之印……四十三年足矣?!?/p>
【第22句】:雕梁繡戶[diāo liáng xiù hù]
【解釋】雕:雕刻,雕花;繡戶:雕繪華美的門戶。指雕繪華美的建筑。
【出處】清·金人瑞《甲申秋興》詩:“雕梁繡戶都在眼,微命未知何處飛?!?/p>
【第23句】:黃梁一夢[huáng liáng yī mèng]
【解釋】黃米飯尚未蒸熟,一場好夢已經做醒。原比喻人生虛幻。后比喻不能實現的夢想。
【出處】唐·李泌《枕中記》:“盧生欠伸而寤,見方偃于邸中,顧呂翁在旁,主人蒸黃梁尚未熟,觸類如故,蹶然而興曰:豈其夢寐耶?”
【示例】得遇正陽子師父點化,黃梁一夢遂成仙道。 ——元·范子安《竹葉舟》第一折
【第24句】:朝梁暮陳[zhāo liáng mù chén]
【解釋】比喻人反復無常,沒有節操。
【出處】明·楊慎《升庵詩話·蕭子顯春別》:“娼樓之本色也。六朝君臣,朝梁暮陳,何異于此?!?/p>
【示例】現代人才跳槽也是朝梁暮陳的。
【第25句】:戳脊梁骨[chuō jí liáng gǔ]
【解釋】在背后指責議論。
【示例】小心別人在背后戳脊梁骨。
【第26句】:撫梁易柱[fǔ liáng yì zhù]
【解釋】撫:用手托著;易:更換。指用手托房梁,更換房柱。形容人力大無窮。
【出處】晉·皇甫謐《帝王世紀》:“紂倒曳九牛,撫梁易柱。”
【示例】夫桀、紂之君,握鉤伸鐵,撫梁易柱,手格熊羆,走及虎兕,力甚也。 ——唐·皮日休《鹿門隱書六十篇序》
【第27句】:上梁不正[shàng liáng bù zhèng]
【解釋】上梁:指上級或長輩。比喻在上的人行為不正,不能以身作則。
【出處】晉·楊泉《物理論》:“上不正,下參差。”
【示例】月館風亭,則為這虔婆上梁不正,這些時消疏了燕燕鶯鶯。 ——元·石君寶《曲江池》第三折
【第28句】:濠梁觀魚[háo liáng guān yú]
【解釋】濠:水名;梁:橋梁。在濠水的橋梁上觀魚。形容悠然自得,寄情物外。
【出處】戰國·宋·莊周《莊子·秋水》:“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倏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p>
【第29句】:膏梁之性[gāo liáng zhī xìng]
【解釋】膏梁:肥肉和細糧,泛指精美的食品。指驕奢淫逸的習性。
【出處】《國語·晉語七》:“夫膏梁之性難正也。”
【第30句】:聲動梁塵[shēng dòng liáng chén]
【解釋】形容歌聲嘹亮動人。
【出處】漢·劉向《別錄》:“漢興,魯人虞公善雅樂,發聲盡動梁上塵?!?/p>
【示例】此刻,我才真正體味到歌唱家那黃鶯出谷、聲動梁塵的神韻。 ——李存葆《祖槐》三
【第31句】:泰山梁木[tài shān liáng mù]
【解釋】象泰山崩塌,梁木毀壞一樣。比喻偉人死亡。
【出處】《禮記·檀弓上》:“孔子蚤作,負手曳杖,消搖于門,歌曰:'泰山其頹乎!染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
【示例】當此國基未固,人才消乏之秋,近者如斯,將誰與支撐危局?泰山梁木,同人等悲不自勝。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二十二回
【第32句】:朝梁暮周[zhāo liáng mù zhōu]
【解釋】比喻人反復無常,沒有節操。
【出處】明·李東陽《王凝妻》詩:“君不見中原將相夸男兒,朝梁暮周皆逆旅?!?/p>
【第33句】:繞梁之音[rào liáng zhī yīn]
【解釋】形容歌聲美妙動聽。
【出處】《列子·湯問》:“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繞梁,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p>
【示例】繞梁之音,實縈弦所思。 ——晉·陸機《演連珠》
【第34句】:棟梁之器[dòng liáng zhī qì]
【解釋】棟:房屋正梁;梁:架在墻上或柱子上支撐房頂的橫木。比喻能擔當國家重任的人才。
【出處】《南史·陸凱傳》:“宰相之門,豫章栝柏雖小,已有棟梁之器?!?/p>
【示例】清·無名氏《說呼全傳》第20回:“前日的金鞭得手,這是你令祖陰空默助,將來賢侄必作棟梁之器?!?/p>
【第35句】:膏梁紈袴[gāo liáng wán kù]
【解釋】膏梁:肥肉和細糧;紈绔:細絹做的褲子。借指富貴人家子弟。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六回:“寶釵笑道:'真真膏梁紈袴之談!我們雖是千金,原不知道這些事?!?/p>
【第36句】:繞梁三日[rào liáng sān rì]
【解釋】形容音樂高昂激蕩,雖過了很長時間,好像仍在回響。
【出處】《列子·湯問》:“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繞梁,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
【示例】參見“余音繞梁”。
【第37句】:黃梁美夢[huáng liáng měi mèng]
【解釋】黃米飯尚未蒸熟,一場好夢已經做醒。原比喻人生虛幻。后比喻不能實現的夢想。
【出處】唐·李泌《枕中記》:“盧生欠伸而寤,見方偃于邸中,顧呂翁在旁,主人蒸黃梁尚未熟,觸類如故,蹶然而興曰:豈其夢寐耶?”
【示例】他規劃的遠景不過是黃梁美夢罷了。
【第38句】:雕梁繡柱[diāo liáng xiù zhù]
【解釋】雕:用彩畫裝飾。用彩畫裝飾的大梁和用錦繡包裹的柱子。形容建筑物的奢華。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66回:“原來這座酒樓,名貫河北,號為第一;上有三檐滴水,雕梁繡柱,極是造得好。”
【示例】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39卷:“雕梁繡柱,畫棟飛甍,金碧耀目?!?/p>
【第39句】:懸梁刺骨[xuán liáng cì gǔ]
【解釋】形容刻苦學習。
【出處】《戰國策·秦策一》:“(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太平御覽》卷三百六十三引《漢書》:“孫敬字文寶,好學,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寢,以繩系頭,懸屋梁。后為當世大儒?!?/p>
【第40句】:河梁之誼[hé liáng zhì yí]
【解釋】河梁:橋,指送別之地。指送別時依依不舍的情誼。
【出處】漢·李陵《與蘇武》:“攜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徘徊蹊路側,悢悢不得辭?!腥穗y久留,各言長相思。”
【示例】匆匆言別,未及接杯酒不實之歡,并不得展河梁之誼,深以為愧! ——清·歸莊《與朱宗遠書》
【第41句】:余音繞梁,三日不絕[yú yīn rào liáng,sān rì bù jué]
【解釋】繞梁:環繞屋梁。優美動聽的音樂長久地在屋梁上回蕩。形容歌聲優美,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
【出處】《列子·湯問》:“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繞梁,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p>
【示例】清·劉鶚《老殘游記》第二回:“當年讀書,見古人形容歌聲的好處,有那'余音繞梁,三日不絕’的話,我總不懂。”
【第42句】:膏梁錦繡[gāo liáng jǐn xiù]
【解釋】膏、梁:肥肉和細糧。泛指美味的食物;錦繡:精致華麗的絲織品。形容富貴人家衣食精美的奢華生活。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回:“所以這李紈雖青春喪偶,且居于膏梁錦繡之中,意如'槁木死灰’一般?!?/p>
【第43句】:濠梁之上[háo liáng zhī shàng]
【解釋】濠梁:濠水上的橋。指別有會心,自得其樂的境地。
【出處】《莊子·秋水》:“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鰷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葑釉唬?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第44句】:上梁不正下梁歪[shàng liáng bù zhèng xià liáng wāi]
【解釋】上梁:指上級或長輩。比喻在上的人行為不正,下面的人也跟著做壞事。
【出處】晉·楊泉《物理論》:“上不正,下參差。”
【示例】不要怪他們,這叫做上梁不正下梁歪。 ——清·玩花主人《綴白裘·〈鐵冠圖·夜樂〉》
【第45句】:偷梁換柱[tōu liáng huàn zhù]
【解釋】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以劣代優。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十七回:“偏偏鳳姐想出一條偷梁換柱之計,自己也不好過瀟湘館來,竟未能少盡姊妹之情,真真可憐可嘆?!?/p>
【示例】他采取偷梁換柱的手法,將別人的科研成果據為己有。
【第46句】:懸梁刺股[xuán liáng cì gǔ]
【解釋】形容刻苦學習。
【出處】《戰國策·秦策一》:“(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太平御覽》卷三百六十三引《漢書》:“孫敬字文寶,好學,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寢,以繩系頭,懸屋梁。后為當世大儒。”
【示例】豈不聞古之人懸梁刺股,以志于學。 ——明·徐霖《繡襦記·剔目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