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餐”的成語大全(68個)
小編為您整理了餐風茹雪、努力加餐、狼餐虎噬等含“餐”的成語68個,其中“餐”開頭的21個,“餐”結(jié)尾的25個,“餐”在中間的22個,及其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餐”開頭的成語
【第1句】:餐風茹雪[cān fēng rú xuě]
【解釋】形容野外生活的艱苦。
【出處】賀宜《<1958兒童文學選>序言》:“作品熱情地歌頌了這些搬山填谷、餐風茹雪的建設(shè)者的艱辛勞動,和他們對祖國社會主義建設(shè)事業(yè)的無限忠誠盡職。”
【第2句】:餐霞吸露[cān xiá xī lù]
【解釋】餐食日霞,吸飲沆瀣。指超塵脫俗的仙家生活。
【出處】明·單本《蕉帕記·幻形》:“翦雪披霜號九尾,餐霞吸露歷千秋。”
【示例】清·李百川《綠野仙蹤》第16回:“先生以呼息導引為第一,餐霞吸露次之。”
【第3句】:餐風嚙雪[cān fēng niè xuě]
【解釋】形容野外生活的艱苦。
【出處】明·張景《飛丸記·月下傷懷》:“一痛爺娘,餐風嚙雪;二傷姑媽,替死超生。”
【第4句】:餐松飲澗[cān sōng yǐn jiàn]
【解釋】食松實,飲澗水。指過隱居生活。
【出處】南朝·梁·沈約《善館碑》:“達人獨往之事,志非易立,餐松飲澗之情,理難輕樹。”
【第5句】:餐松啖柏[cān sōng dàn biǎ]
【解釋】以松柏的葉實充饑。形容修仙學道者超塵脫俗的生活。
【出處】元·無名氏《玩江亭》第二折:“俺出家人閑來坐靜,悶來游訪,尋仙問道,餐松啖柏。”
【示例】你這出家人,止不過熬齏受淡,餐松啖柏,有何好處也。 ——明·無名氏《廣成子》第一折
【第6句】:餐風宿雨[cān fēng sù yǔ]
【解釋】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艱苦。
【出處】清·許思湄《謝清苑縣李賀母壽并請追失銀》:“別后餐風宿雨,兒歌行路之難。而芳草斜陽,又來孤館,自嘆春光九十,不屬勞人也。”
【示例】唐宋以后,我先人以一往無前之概,航海而南,餐風宿雨,辟有蠻荒。 ——蘇曼殊《南洋話》
【第7句】:餐葩飲露[cān pā yǐn lù]
【解釋】吞食百花,吸飲露水。形容超塵脫俗的神仙生活。
【出處】漢·劉向《列仙傳·赤將子輿》:“子輿拔俗,餐葩飲露。”
【第8句】:餐風沐雨[cān fēng mù yǔ]
【解釋】餐:吃;沐:洗。以風充饑,用雨水洗頭。形容旅行或野外生活的艱辛。
【出處】明·許三階《節(jié)俠記·忠忤》:“誰知著恁慣雌黃,慣使著猖狂,卻不念餐風沐雨先皇創(chuàng)業(yè)多辛苦,到做個棄正趨邪沒主張。”
【示例】餐風沐雨,枕寒戈邊疆御戎。 ——明·張景《飛丸記·埋輪沒產(chǎn)》
【第9句】:餐云臥石[cān yún wò shí]
【解釋】指超脫塵世的隱逸生活。
【出處】明·袁宏道《隆中偶述》詩:“始知伊呂蕭曹輩,不及餐云臥石人。”
【第10句】:餐風飲露[cān fēng yǐn lù]
【解釋】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艱苦。
【出處】明·王守仁《瘞旅文》:“餐風飲露,無爾饑兮。”
【示例】但是野外勘測,餐風飲露,地質(zhì)工作也是艱苦卓絕的。 ——徐遲《地質(zhì)之光》
【第11句】:餐風露宿[cān fēng lù sù]
【解釋】風里吃飯,露天睡覺。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出處】宋·蘇軾《將至筠先寄遲適遠三猶子》詩:“露宿風餐六百里,明朝飲馬南江水。”
【示例】他離開家后,餐風露宿地趕路,十分辛苦。
【第12句】:餐霞漱瀣[cān xiá shù xiè]
【解釋】餐食日霞,吸飲沆瀣。指超塵脫俗的仙家生活。
【出處】景耀月《長歌行》:“餐霞漱瀣壽千秋,世不求仙何所由。”
【第13句】:餐風宿草[cān fēng sù xuě]
【解釋】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艱苦。
【出處】《古今小說·李秀卿義結(jié)黃貞女》:“木蘭可憐父親多病,扮女為勇,代父其役……餐風宿草,受了百般辛苦。”
【第14句】:餐霞飲液[cān xiá yǐn yè]
【解釋】指修煉長生不老之術(shù)。
【出處】明·袁宗道《李母壽序》:“吾固久知太夫人,不必餐霞飲液,而自翛然出弢帙之外。”
【第15句】:餐霞飲瀣[cān xiá yǐn xiè]
【解釋】餐食日霞,吸飲沆瀣。指超塵脫俗的仙家生活。
【出處】清·章學誠《文史通義·質(zhì)性》:“屈原憂極,故有輕舉遠游、餐霞飲瀣之賦。”
【第16句】:餐風宿水[cān fēng sù shuǐ]
【解釋】形容旅途的辛苦。
【出處】明·馮夢龍《掛枝兒·送別》:“縱經(jīng)營千倍利,不如家里安閑。餐風宿水,容顏易變。”
【示例】且說天瑞帶了妻子,一路餐風宿水,無非是逢橋下馬,遇渡登舟。 ——《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三
【第17句】:餐腥啄腐[cān xīng zhuó fǔ]
【解釋】比喻追求功名利祿。
【出處】戰(zhàn)國·宋·莊周《莊子·秋水》:“夫鹓雛,發(fā)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于是鴟得腐鼠,鹓雛過之,仰而視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
【示例】攀龍附鳳有時輩,餐腥啄腐非吾儕。 ——清·高其倬《與熊敏思登蟠龍山頂望都城值大風有感呈敏思》詩
【第18句】:餐風咽露[cān fēng yàn lù]
【解釋】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艱苦。
【出處】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艱苦。
【第19句】:餐霞飲景[cān xiá yǐn jǐng]
【解釋】餐食日霞,吞飲日光。指超塵脫俗,修煉成仙。
【出處】南朝·梁·陶弘景《冥通記》卷一:“夫作道士,皆須知長生之要。爾既未能餐霞飲景,克己求真,徒在世上,無益于體。”
【第20句】:餐風吸露[cān fēng xī lù]
【解釋】吃的是風,喝的是露水。形容超脫塵世的生活。
【出處】明·張景《飛丸記·意傳飛稿》:“武陵津傍,藐姑山上,餐風吸露乘云,那許塵眸相望。”
【第21句】:餐風宿露[cān fēng sù lù]
【解釋】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艱苦。
【出處】元·楊暹《西游記》第五本第二十出:“師父力多般,餐風宿露忙投竄,宵衣旰食無攛斷,受驅(qū)馳百萬端。”
【示例】兒在程途,又怕餐風宿露,求神問卜,把歸期暗數(shù)。 ——明·高明《琵琶記·寺中遺像》
“餐”結(jié)尾的成語
【第1句】:努力加餐[nǔ lì jiā cān]
【解釋】盡量多吃些飯。常用作勉勵保重之語。
【出處】《古詩十九首》之一:“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
【示例】竇妃本來可去可不去,但她一則為要看一看皇上的神情,二則要使皇上心情愉快,勸他努力加餐。 ——姚雪垠《李自成》第四卷第二十一章
【第2句】:日旰忘餐[rì gàn wàng cān]
【解釋】旰:天色晚。形容工作勤勞,忘了時間,忘了吃飯。
【出處】《后漢書·尹敏傳》:“日旰忘食,夜分不寢。”
【示例】天子未明求衣,日旰忘餐,猶恐萬機不理,天下?lián)頊?——《周書·顏之儀傳》
【第3句】:風宿水餐[fēng sù shuǐ cān]
【解釋】餐:吃飯。在水上進食,在風中歇宿。形容行旅生活的艱辛。
【出處】明·邵璨《香囊記·題詩》:“煙波萬里誰為伴,忘機數(shù)點白鷗閑,東西沒牽絆,風宿水餐。”
【示例】我已經(jīng)習慣了旅行中風宿水餐的生活。
【第4句】:露宿風餐[lù sù fēng cān]
【解釋】在露天過夜,在風口吃飯。形容行旅生活的辛苦。
【出處】宋·蘇軾《將至筠先寄遲適遠三猶子》詩:“露宿風餐六百里,明朝飲馬南江水。”
【示例】他離開家后,露宿風餐地趕路,十分辛苦。
【第5句】:致命一餐[zhì mìng yī cān]
【解釋】舍棄生命,報答一餐飯的恩情。泛指舍死報恩
【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朱浮傳》:“匹夫媵母,尚能致命一餐。”
【第6句】:尸位素餐[shī wèi sù cān]
【解釋】尸位:空占職位,不盡職守;素餐:白吃飯。空占著職位而不做事,白吃飯。
【出處】《漢書·朱云傳》:“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
【示例】在我們這里既沒有“老虎”可打,也沒有“蒼蠅”可欺,所以簡直有“尸位素餐”之嫌,心里很覺得不安。 ——鄒韜奮《經(jīng)歷·臨時的組織》
【第7句】:以噎廢餐[yǐ yē fèi cān]
【解釋】由于吃飯打噎,便不敢再進食。比喻因偶然受到挫折,就停止應做的事情。
【出處】《南史·賀琛傳》:“卿又云'百司莫不奏事,詭競求進’。今不許外人呈事,于義可否?以噎廢餐,此之謂也。”
【第8句】:秀色堪餐[xiù sè kān cān]
【解釋】秀色:美女的姿容或自然的美景;堪:可;餐:吃。形容女子容貌秀麗動人或景色非常美
【出處】宋·柳永《愛恩深》詞:“黃花開,淡濘細香明艷,盡天與,助秀色堪餐。”
【第9句】:尸祿素餐[shī lù sù cān]
【解釋】指空受俸祿而無所事事。也用作自謙之辭。
【出處】漢·劉向《說苑·至公》:“久踐高位,妨群賢路,尸祿素餐,貪欲無厭。”
【示例】宋·王禹偁《讓西京留守第二表》:“述度德量力之心,減尸祿素餐之咎。”
【第10句】:雨沐風餐[yǔ mù fēng cān]
【解釋】形容在外奔走勞苦,生活不得安定。
【出處】宋·劉宰《石翁姥》詩:“人歸人去我何心,雨沐風餐人自老。”
【第11句】:揮沐吐餐[huī mù tǔ cān]
【解釋】指禮賢下士。
【出處】《后漢書·文苑傳下·高彪》:“昔周公旦,父文兄武,九命作伯,以尹華夏,猶揮沐吐餐,垂接白屋,故周道以隆,天下歸德。”
【示例】南朝·宋·范曄《后漢書·文苑傳·高彪》:“昔周公旦,父文兄武,九命作伯,以尹華夏,猶揮沐吐餐,垂接白屋,故周道以隆,天下歸德。”
【第12句】:竊位素餐[qiè wèi sù cān]
【解釋】素:空;餐:吃飯,指俸祿。竊居高位,無功受祿。舊指高級官員飽食終日,無所用心。后也用作謙詞。
【出處】《漢書·楊惲傳》:“已負竊位素餐之責久矣。”
【示例】孔子作《春秋》而亂臣賊子懼;梁竦作《七序》而竊位素餐者慚。 ——明·李贄《初潭集·師友二》
【第13句】:雨臥風餐[yǔ wò fēng cān]
【解釋】風口處吃飯,雨地里住宿。形容生活飄泊不定。
【出處】唐·杜甫《舟中》詩:“風餐江柳下,雨臥驛樓邊。”
【示例】不辭雨臥風餐里,可惜橙黃橘綠時。 ——宋·楊萬里《早炊童家店》詩
【第14句】:水宿風餐[shuǐ xiǔ fēng cān]
【解釋】水上住宿,臨風野餐。形容旅途生活艱苦。
【出處】唐·殷堯藩《還京口》:“吏民莫見參軍面,水宿風餐鬢發(fā)焦。”
【示例】孫行者執(zhí)了鐵棒,剖開路,徑下高山前進。說不盡那水宿風餐,披霜冒露。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三十六回
【第15句】:發(fā)憤忘餐[fā fèn wàng cān]
【解釋】發(fā)憤:下決心,立志;餐:吃飯。發(fā)憤學習或工作,連吃飯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奮。
【出處】《魏書·高允傳》:“拔萃衡門,俱漸鴻翼,發(fā)憤忘餐,豈要斗食。”
【第16句】:秀色可餐[xiù sè kě cān]
【解釋】秀色:美女姿容或自然美景;餐:吃。原形容婦女美貌。后也形容景物秀麗。
【出處】晉·陸機《日出東南隅行》:“鮮膚一何潤,秀色若可餐。”
【示例】此中石,時有蔚藍者,秀色可餐。 ——清·鈕琇《觚剩·石言》
【第17句】:一噎止餐[yī yē zhǐ cān]
【解釋】猶因噎廢食。比喻要做的事情由于出了點小毛病或怕出問題就索性不去干。
【出處】語出《呂氏春秋·蕩兵》:“夫有以饐死者,欲禁天下之食,悖。”
【第18句】:狼吞虎餐[láng tūn hǔ cān]
【解釋】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
【出處】清·彭養(yǎng)鷗《黑籍冤魂》第23回:“他們把飯煮熟,菜燒好,聚在一起,就在村前打麥場上,狼吞虎餐的吃。”
【第19句】:糲食粗餐[lì shí cū cān]
【解釋】糲:粗米;餐:飯食。指食物粗糙。
【出處】《東觀漢記·桓鸞傳》:“常著大布缊袍,糲食粗餐。”
【第20句】:握沐吐餐[wò mù tǔ cān]
【解釋】沐:洗頭發(fā);吐:吐出。為了禮賢下士而停止洗頭和吃飯。指為國而禮賢下士,求賢若渴。
【出處】《新唐書·張玄素傳》:“周公資圣人,而握沐吐餐,下白屋,況下周公之人哉!”
【第21句】:廢寢忘餐[fèi qǐn wàng cān]
【解釋】忘記了睡覺,顧不得吃飯。形容對某事專心致志或忘我地工作、學習。
【出處】南朝·齊·王融《曲水詩》序:“猶且具明廢寢,昃晷忘餐。”
【示例】不爭惹恨索情斗引,少不得廢寢忘餐病癥。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五折
【第22句】:虎咽狼餐[hǔ yàn láng cān]
【解釋】咽:吞。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的樣子。
【出處】元·無名氏《耍孩兒·拘刷行院》:“虎咽狼餐勝似趁熟,酄得十分透。”
【示例】入座之后,黃子文也不管他們。只顧自己虎咽狼餐。 ——《負曝閑談》第19回
【第23句】:雨宿風餐[yǔ sù fēng cān]
【解釋】意指風口處吃飯,雨地里住宿。形容生活飄泊不定。
【出處】宋·范成大《四明人董嶧久居岳市乞詩》:“祝融峰下兩逢春,雨宿風餐老病身。莫笑五湖萍梗客,海邊亦有未歸人。”
【第24句】:尸利素餐[shī lì sù cān]
【解釋】空占著職位而不做事,白吃飯。同“尸位素餐”。
【出處】《孔叢子·論勢》:“尸利素餐,吾罪深矣。”
【示例】言不當于主,居人之官,食人之祿,是尸利素餐,吾罪深矣。 ——《資治通鑒·周赧王五十六年》
【第25句】:握發(fā)吐餐[wò fà tǔ cān]
【解釋】握發(fā):握著頭發(fā);吐:吐出。為了禮賢下士而停止洗頭和吃飯。指為國而禮賢下士。
【出處】南朝·宋·何承天《宋鼓吹饒歌·思悲公篇》:“萬國康,猶弗已。握發(fā)吐餐,下群士。惟我君,繼殷周。”
“餐”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狼餐虎噬[láng cān hǔ shì]
【解釋】①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同“狼餐虎咽”。②比喻殘酷剝削搜括。
【出處】元·無名氏《小尉遲》第一折:“你道因何封我做凈盤將軍,若有人請我到的酒席上,且不吃酒,將各樣好下飯,狼餐虎噬,則一頓都噻了,方才吃酒,以此號為凈盤將軍。”
【示例】若輩埋頭地獄,枵腹垂千百年,今一得志,必至狼餐虎噬,生靈無噍類矣! ——清·沈起鳳《諧鐸·森羅殿點鬼》
【第2句】:風餐水宿[fēng cān shuǐ sù]
【解釋】在風中吃飯,在船上過夜。
【出處】宋·黃庭堅《上南陵坡》:“風餐水宿六十里,蛇退猿啼百八盤。”
【示例】我老身與女兒行至此間,風餐水宿,受了多少辛苦。 ——明·顧大典《青衫記·興遇蠻素》
【第3句】:風餐露宿[fēng cān lù sù]
【解釋】風里吃飯,露天睡覺。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出處】宋·蘇軾《將至筠先寄遲適遠三猶子》詩:“露宿風餐六百里,明朝飲馬南江水。”
【第4句】:以錐餐壺[yǐ zhuī cān hú]
【解釋】用錐子到壺里取東西吃。比喻達不到目的。
【出處】《荀子·勸學》:“不道禮憲,以《詩》、《書》為之,譬之猶以指測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錐餐壺也,不可以得之矣。”
【第5句】:素餐尸祿[sù cān shī lù]
【解釋】素餐:白吃飯;尸祿:空領(lǐng)俸祿,不盡職守。光拿錢而不做事。
【出處】《漢書·貢禹傳》:“臣禹犬馬之齒八十一,血氣衰竭,耳目不聰明,非復能有補益,所謂素餐尸祿洿朝之臣也。”
【示例】素餐尸祿,積有年歲,彼土安危,竊所具悉。 ——《魏書·尉元傳》
【第6句】:飽餐一頓[bǎo cān yī dùn]
【解釋】指大吃一頓。
【出處】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44回:“士信覺得心中爽快,飽餐一頓,把手一拱,跨上馬如飛的去了。”
【示例】回到家后,我將飽餐一頓。
【第7句】:宿水餐風[xiǔ shuǐ cān fēng]
【解釋】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艱苦。
【第8句】:嚙雪餐氈[niè xuě cān zhān]
【解釋】比喻困境中的艱難生活。
【出處】《群音類選·祝發(fā)記·分食寄姑》:“信熊掌和魚怎得兼,便有龍肝鳳髓,也只合嚙雪餐氈。”
【示例】明·胡文煥《群音類選·<祝發(fā)記·分食寄姑>》:“信熊掌和魚怎得兼,便有龍肝鳳髓,也只合嚙雪餐氈。”
【第9句】:露餐風宿[lù cān fēng sù]
【解釋】在露天中吃飯,在風中住宿。形容旅途艱辛。
【出處】蔡東藩《清史通俗演義》第33回:“沿途露餐風宿,到了汛地,駐扎數(shù)月。”
【第10句】:狼餐虎食[láng cān hǔ shí]
【解釋】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5回:“阮家三兄弟讓吳用吃了幾塊,便吃不得了;那三個狼餐虎食,吃了一回。”
【第11句】:忘餐失寢[wàng cān shī qǐn]
【解釋】忘記了吃飯,顧不得睡覺。形容專心努力。
【出處】《列子·開瑞篇》:“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
【示例】小生只為小姐,忘餐失寢,夢斷魂勞,常忽忽如有失。 ——明·崔時佩、李景云 《西廂記》第十八出
【第12句】:飲風餐露[yǐn fēng cān lù]
【解釋】飲食風露。比喻遠離世俗而生活。
【出處】明·無名氏《破天陣》:“黃冠鶴氅,息氣養(yǎng)神,導咽還丹,飲風餐露。”
【第13句】:狼餐虎咽[láng cān hǔ yàn]
【解釋】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五十二回:“[行者]迎著里面燈光,仔細觀看。只見那大小群妖,一個個狼餐虎咽,正都吃東西哩。”
【示例】老軍道:“忒過分了!”父子二人正在饑餒之時,拿起飯來,狼餐虎咽,盡情一飽。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十卷
【第14句】:日圖三餐,夜圖一宿[rì tú sān cān,yè tú yī sù]
【解釋】圖:盼望;宿:住宿。每天只盼望有飯吃,晚上有睡覺的地方。形容胸無大志,安于現(xiàn)狀。
【第15句】:飲露餐風[yǐn lù cān fēng]
【解釋】喝的是露水,吃的是風。形容超凡脫俗的生活。亦作“飲風餐露”。
【出處】明·無名氏《破風詩》第三折:“雖然形狀不尋常,飲露餐風易隱藏。”
【第16句】:忘餐廢寢[wàng cān fèi qǐn]
【解釋】忘記了睡覺,顧不得吃飯。形容對某事專心致志或忘我地工作、學習。
【出處】忘記了睡覺,顧不得吃飯。形容對某事專心致志或忘我地工作、學習。
【第17句】:風餐雨宿[fēng cān yǔ sù]
【解釋】在風中吃飯,在雨地住宿。形容旅途生活的艱苦。
【出處】宋·蘇軾《將至筠先寄遲適遠三猶子》詩:“露宿風餐六百里,明朝飲馬南江水。”
【示例】風餐雨宿,走了二十八個日頭,正月十四日,進了順城門,在河漕邊一個小庵內(nèi)住了,安頓了行李。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五回
【第18句】:素餐尸位[sù cān shī wèi]
【解釋】素餐:白吃飯;尸位:空占職位,不盡職守。空占著職位而不做事,白吃飯。
【出處】《尚書·五子之歌》:“太康尸位,以逸豫滅厥德。”漢·王符《潛夫論·思賢》:“虛食主祿,素餐尸位而但事淫侈,坐作驕奢,破敗而不及傳世者也。”
【示例】清·昭梿《嘯亭雜錄·錢南園》:“今諸臣皆素餐尸位,致使豺狼遍野而上不知,安用諫官為哉?”
【第19句】:宿雨餐風[xiǔ yǔ cān fēng]
【解釋】形容旅途辛勞。
【第20句】:風餐水棲[fēng cān shuǐ qī]
【解釋】在風中進食,在水上歇宿。形容行旅生活的艱辛。
【示例】我已經(jīng)過慣了風餐水棲的生活。
【第21句】:饑餐渴飲[jī cān kě yǐn]
【解釋】餓了吃飯,渴了喝水。形容生活必需。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六:“說得天花亂墜,爭似饑餐渴飲。”
【示例】少不得饑餐渴飲,夜住曉行,不在話下。 ——明·洪楩《清平山堂話本·楊溫攔路虎傳》
【第22句】:服氣餐霞[fú qì cān xiá]
【解釋】服氣:導引之術(shù),即氣功;餐霞:指不食人間煙火。指修煉道術(shù)。
【出處】明·無名氏《女真觀》第二折:“服氣餐霞總是空,導引勞形枉費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