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鱉”的成語(10個)
本文整理了證龜成鱉、黿鳴鱉應(yīng)等含“鱉”的成語10個,其中“鱉”結(jié)尾的成語4個,“鱉”在中間的成語6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鱉”結(jié)尾的成語【第1句】:證龜成鱉[zhèng guī chéng biē]
【解釋】將烏龜說?a href='.com/baike/222/3223【第84句】:html' target='_blank' >杉子恪1扔饜鉅饌崆叩故欠恰?/p>
【出處】宋蘇軾《東坡志林·賈氏五不可》:“晉武帝欲為太子娶婦。衛(wèi)瓘曰:'賈氏有五不可:青、黑、短、妒而無子。’竟為群臣所譽(yù)娶之,竟以亡晉。……俚語曰'證龜成鱉’,此未足怪也。以此觀之、當(dāng)云'證龜成蛇’。……”
【第2句】:甕中捉鱉[wèng zhōng zhuō biē]
【解釋】從大壇子里捉王八。比喻想要捕捉的對象已在掌握之中。形容手到擒來,輕易而有把握。
【出處】元·康進(jìn)之《李逵負(fù)荊》第四折:“這是揉著我山兒的癢處,管教他甕中捉鱉,手到拿來。”
【示例】我們法術(shù)單怕狗血人屎,叫人圍住,他在睡夢里,把穢物渾身一淋,他便施展不得。甕中捉鱉,手到拿來。 ——清·陳忱《水滸后傳》第六回
【第3句】:將蝦釣鱉[jiāng xiā diào biē]
【解釋】比喻占人便宜。
【出處】元·無名氏《普天樂·嘲風(fēng)情》:“姐姐每將蝦釣鱉,哥哥每撩蜂剔蝎。”
【第4句】:甕中之鱉[wèng zhōng zhī biē]
【解釋】困在甕中的甲魚。比喻已在掌握之中,逃跑不了的東西。
【出處】明·馮夢龍《喻世明言》卷十八:“楊八老和一群百姓們,都被倭奴擒了,好似甕中之鱉,釜中之魚,沒處躲閃,只得隨順以圖茍活。”
【示例】這幾個小南蠻,只算得個甕中之鱉,不消費(fèi)得僧家大刀,管教他一個個束手就縛。(清·錢彩《說岳全傳》第七十六回)
“鱉”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黿鳴鱉應(yīng)[yuán míng biē yìng]
【解釋】黿:一種生水動物,也稱“綠團(tuán)魚”。黿一叫,鱉就答應(yīng)。比喻互相感應(yīng),一倡一和。
【出處】《后漢書·張衡傳》:“高祖踞洗,以對酈生,當(dāng)此之會,乃黿鳴而鱉應(yīng)也,故能同心戮力。”
【示例】黿鳴鱉應(yīng),見機(jī)而作,宜各鳩率子弟,共建功名。 ——《舊唐書·李密傳》
【第2句】:炰鱉膾鯉[fèng biē kuài lǐ]
【解釋】指珍美的饌食。
【第3句】:援鱉失龜[yuán biē shī guī]
【解釋】比喻得不償失。
【出處】《淮南子·說山訓(xùn)》:“殺戎馬而求狐貍,援兩鱉而失靈龜,斷右臂而爭一毛,折莫邪而爭錐刀,用智如此,豈足高乎?”
【第4句】:鰲鳴鱉應(yīng)[áo míng biē yīng]
【解釋】比喻聲氣相通,互相感應(yīng)。
【示例】這兩只小動物在一起時間久了,表現(xiàn)得非常默契,嚴(yán)然是鰲鳴鱉應(yīng)。
【第5句】:跛鱉千里[bǒ biē qiān lǐ]
【解釋】跛腳的鱉只要半步也不停留,也能走千里。比喻只要堅持不懈,即使條件很差,也能成功。
【出處】戰(zhàn)國·趙·荀況《荀子·修身》:“故跬步不休,跛鱉千里。”
【示例】絡(luò)首縻足兮,驥不能逾跬;前無所阻兮,跛鱉千里。 ——唐·劉禹錫《何卜賦》
【第6句】:鼉鳴鱉應(yīng)[tuó míng biē yìng]
【解釋】鼉:揚(yáng)子鱷。比喻聲氣相通互相感應(yīng)。
【出處】《舊唐書·李密傳》:“豹變鵲起,今也其時,鼉鳴鱉應(yīng),見機(jī)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