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結尾的成語170個(含解釋和出處)
百問中文為您整理了立雪求道、輕車熟道、羊腸小道、能言善道、怨聲載道等“道”結尾的成語170個,包括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第1句】:立雪求道[lì xuě qiú dào]
【解釋】舊指恭敬虔誠地求道。
【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三:“十二月九日夜,天大雨雪,光堅立不動,遲明,積雪過膝。師憫而問曰:'汝久立雪中,當求何事?’光悲淚曰:'惟愿和尚慈悲,開甘露門,廣度群品。’”
【第2句】:輕車熟道[qīng chē shú dào]
【解釋】比喻事情又熟悉又容易。同“輕車熟路”。
【出處】續(xù)范亭《莫干山》:“輕車熟道尋秋去,偕友傍午發(fā)臨安。”
【第3句】:羊腸小道[yáng cháng xiǎo dào]
【解釋】曲折而極窄的路(多指山路)。
【出處】唐玄宗《早登太行山中言志》詩:“火龍明鳥道,鐵騎繞羊腸。”
【示例】前面彎彎曲曲,盡是羊腸小道,岔路甚多,甚難分辨。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四十九回
【第4句】:能言善道[néng yán shàn dào]
【解釋】道:說,講。形容口齒伶俐,很會說話。
【出處】高陽《胡雪巖全傳·平步青云》上冊:“由于他絕頂聰明,善于識人,而且能言善道,手面大方,所以三年滿師。”
【示例】他一向都能言善道。
【第5句】:怨聲載道[yuàn shēng zài dào]
【解釋】載:充滿。怨恨的聲音充滿道路。形容人民群眾普遍強烈不滿。
【出處】《詩比·大雅·生民》:“實覃實訏,厥聲載路。”《后漢書·李固傳》:“開門受賂,署用非次,天下紛然,怨聲滿道。”
【示例】凡有些余利的,一概入了官中,那時里外怨聲載道,豈不失了你們這樣人家的大體?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六回
【第6句】:狐媚魘道[hú mèi yǎn dào]
【解釋】指行為妖邪。
【出處】《紅樓夢》第二十回:“你總不聽我的話。倒叫這些人教的你歪心邪意、狐媚魘道的。”又第四四回:“我說那孩子倒不像那狐媚魘道的。”
【第7句】:旁門小道[páng mén xiǎo dào]
【解釋】猶旁門左道。泛指不正派的東西。
【出處】宋·姚寬《西溪叢語》上卷:“蘇溪作歌之意,正謂旁門小道,似是而非者。”
【示例】日與其徒研覆妙旨,凡旁門小道,力排斥。 ——明·宋濂《宏道法師碑》
【第8句】:能說會道[néng shuō huì dào]
【解釋】形容很會講話。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七十四回:“仗著他的模樣兒比別人標致些,又長了一張巧嘴,天天打扮的象個西施樣子,在人跟前能說慣道,抓尖要強。”
【示例】這個人生就的兩片巧嘴,巧嘴滑舌,能說會道。 ——曲波《林海雪原》二八
【第9句】:籠街喝道[lóng jiē hè dào]
【解釋】喝道:古時官員出行差役叫行人讓道。表示儀仗的威風。
【出處】《舊唐書·溫造傳》:“臣聞元和長慶中,中丞行李不過半坊,今乃遠至兩坊,謂之籠街喝道。”
【第10句】:就正有道[jiù zhèng yǒu dào]
【解釋】向有學問和有道德的人請求指正。
【出處】《論語·學而》:“就有道而正焉。”
【示例】有疑則折衷于予,然不能多得善本,予懼其折衷之猶未當,命付梓以廣其就正有道之帙。 ——宋·朱熹《孟子集注》附錄
【第11句】:壺漿塞道[hú jiāng sāi dào]
【解釋】壺漿:以壺盛著酒漿;塞道:擠滿道路。形容群眾歡迎自己所擁護的軍隊的場面。
【出處】《周書·于翼傳》:“襄城民庶等喜復見翼,并壺漿塞道。”
【第12句】:離經叛道[lí jīng pàn dào]
【解釋】離:背離,不遵守。原指違反封建統(tǒng)治階級所尊奉的經典和教條。現泛指背離占主導地位的理論或學說。
【出處】元·費唐臣《蘇子瞻風雪貶黃州》第一折:“旦本官志大言浮,離經畔道。”
【示例】他早就說過,與其目擊兒子那樣的“離經叛道”的生活,倒不如死了好!他絕對不愿意到上海。 ——茅盾《子夜》一
【第13句】:周全之道[zhōu quán zhī dào]
【解釋】周全:周到。考慮細致全面的方法。
【出處】《后漢書·獨行傳》:“此蓋失于周全之道,而取諸偏至之端者也。”
【第14句】:老熊當道[lǎo xióng dāng dào]
【解釋】當道:把路擋住。比喻猛將鎮(zhèn)守要塞。
【出處】清·錢謙益《元日雜題長句八首》之五:“老熊當道踞津門,一旅師如萬騎屯。”
【第15句】:混說白道[hùn shuō bái dào]
【解釋】指沒有根據,不符實際的瞎說,或說胡話。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十二回:“怎么人到了老來,就是混說白道,叫人聽著又生氣,又好笑。”
【第16句】:悲聲載道[bēi shēng zài dào]
【解釋】指哀傷呼叫之聲充滿道路。形容苦難深重。
【出處】太平天國·洪秀全《誓師檄文》:“婦嘆童呼,悲聲載道;酷刑厚斂,怨氣沖天。”
【第17句】:蠶叢鳥道[cán cóng niǎo dào]
【解釋】指險絕的山路。
【出處】清·戴名世《紀紅苗事》:“開其蠶叢鳥道,通其百工技巧。”
【示例】這蠶叢鳥道十分難行。
【第18句】:巧言不如直道[qiǎo yán bù rú zhí dào]
【解釋】巧言:好聽而虛偽的話。比喻假言假語不如有話直說。
【出處】元·鄭廷玉《忍字記》第一折:“又費我半盆水一錠皂角,巧言不如直道,我謝你個達磨俫把衣缽親交。”
【示例】秦兄弟,你休怪我說。我和你巧言不如直道,你夜間三更之事,端的何如? ——清·俞萬春《蕩寇志》第一百十九回
【第19句】:安貧樂道[ān pín lè dào]
【解釋】道:主張,思想。安于貧窮,以堅持自己的信念為樂。舊時士大夫所主張的為人處世之道。
【出處】《后漢書·楊彪傳》:“安貧樂道,恬于進趣,三輔諸儒莫不慕仰之。”
【示例】勸人安貧樂道是古今治國平天下的大經絡,開過的方子也很多,但都沒有十全大補的功效。 ——魯迅《花邊文學·安貧樂道法》
【第20句】:具自陳道[ju zhi cheng dao]
【解釋】自己詳盡地述說。
【第21句】:不易之道[bù yì zhī dào]
【解釋】易:變。永久不變的規(guī)律。
【出處】《莊子·天道》:“上必無為而用天下,下必有為為天下用。此不易之道也。”
【第22句】:潔身守道[jié shēn shǒu dào]
【解釋】指保持自身純潔,堅守正道。
【出處】《晏子春秋·問上》:“潔身守道,不與世陷乎邪。”
【第23句】:邪門歪道[xié mén wāi dào]
【解釋】指不正當的門路、手段或不正經的事情。
【出處】《藥師經》:“又信世間邪魔外道,妖孽之師,妄說禍福。”
【示例】你不能老搞邪門歪道。
【第24句】:正明公道[zhèng míng gōng dào]
【解釋】指正大光明。
【出處】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二十二回:“你這話不怕熏的人慌!你要是正明公道的人,沒的敢說你不是個大的們!人干不出來的事,你干出來了!還要賣人的老婆?你賣墳上的樹,賣老婆使不得么?”
【第25句】:胡言亂道[hú yán luàn dào]
【解釋】猶胡言亂語。指沒有根據,不符實際的瞎說,或說胡話。
【出處】元·張國賓《合汗衫》第三折:“俺孩兒聽了他胡言亂道巧差排,便待離家鄉(xiāng)做些買賣。”
【示例】這妮子胡言亂道,該打嘴了。 ——清·孔尚任《桃花扇·罵筵》
【第26句】:天魔外道[tiān mó wài dào]
【解釋】外道:佛家語,指不合佛法的教度。指正統(tǒng)以外的的異端流派。
【出處】《梵網經》卷十:“天魔外道,相視如父母。”
【示例】畜生惡鬼,水陸行空,天魔外道,幽冥鬼神,一切雜形,皆悉不受。 ——唐·釋元覺《永嘉集·發(fā)愿文》
【第27句】:胡說亂道[hú shuō luàn dào]
【解釋】亂編瞎說,胡說八道。
【出處】元·鄭光祖《芻梅香》第四折:“我待不言語來,忍不得你這般胡說亂道。”
【示例】這樣的胡說亂道,天下難道還有真是非么? ——郁達夫《采石磯》
【第28句】:赭衣半道[zhě yī bàn dào]
【解釋】赭衣:古代囚犯穿的衣服,赤褐色。穿囚服的人很多。形容犯罪的人多。
【出處】《漢書·賈山傳》:“至秦則不然。貴為天子,富有天下,賦斂重數,百姓任罷,赭衣半道,群盜滿山,使天下之人戴目而視,傾耳而聽。”
【示例】天子齋居,日夜禱祠,相公宿直,爭獻青詞,赭衣半道,斷首滿稽。(清·王士禛《池北偶談》卷十八)
【第29句】:明堂正道[míng táng zhèng dào]
【解釋】猶言正式;公開;堂堂正正。同“明公正氣”。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6回:“溫柔安靜,差不多的主子姑娘還跟不上他,才擺酒請客的費事,明堂正道的給他做了屋里人。”
【第30句】:同日而道[tóng rì ér dào]
【解釋】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談論或看待。同“同日而論”。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張耳陳余列傳》:“夫臣與主豈可同日而道哉!”
【第31句】:人心世道[rén xīn shì dào]
【解釋】社會的風氣,人們的思想。
【出處】明·袁宏道《李溫陵傳》:“細心讀之,其破的中窾之處,大有補于世道人心。”
【示例】人心世道已淪亡,元惡公然作帝王。 ——蔡東藩《五代史演義》第三回
【第32句】:神謀魔道[shén móu mó dào]
【解釋】猶神差鬼使。好像有鬼神在支使著一樣,不自覺地做了原先沒想到要做的事。
【出處】《兒女英雄傳》第二九回:“這位姑娘好容易才安頓了,他心里又神謀魔道的想起甚么來了?”
【第33句】:不可勝道[bù kě shèng dào]
【解釋】無法盡說。極言其多。
【出處】《史記·太史公自序》:“海外殊俗,重譯款塞,請來獻見者,不可勝道。”
【示例】自余倡率楚師,轉戰(zhàn)荊、揚二州之城,其間相從死事者不可勝道。 ——清·曾國藩《林君殉難碑記》
【第34句】:要言妙道[yào yán miào dào]
【解釋】要:重要,中肯;妙:神妙,深微。中肯的名言,深微的道理。
【出處】漢·枚乘《七發(fā)》:“今太子之病,可無藥石針刺灸療而已,可以要言妙道說而去也。”
【示例】有要言妙道,往問北山愚。 ——宋·辛棄疾《六州歌頭》詞
【第35句】:能言會道[néng yán huì dào]
【解釋】道:說,講。形容口齒伶俐,很會說話。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六回:“這位侄少爺算得能言會道。”
【第36句】:卷甲倍道[juǎn jiǎ bèi dào]
【解釋】卷起鎧甲,急速前進。
【出處】先秦·孫武《孫子·軍事》:“是故卷甲而趨,日夜不處,倍道兼行,百里而爭利。”
【示例】燕王度忠必爭居庸,帥精兵八千,卷甲倍道趨懷來。 ——《明史·宋忠傳》
【第37句】:不足為外人道[bù zú wéi wài rén dào]
【解釋】不必跟外面的人說。現多用于要求別人不要把有關的事告訴其他的人。
【出處】晉·陶潛《桃花源記》:“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第38句】:旁門左道[páng mén zuǒ dào]
【解釋】原指不正派的宗教派別。借指不正派的學術派別。現泛指不正派的東西。
【出處】《禮記·王制》:“執(zhí)左道以亂政,殺。”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三十四回:“左道旁門亂似麻,只因昏主起波查。”
【示例】但所謂“洞主,島主”,只不過是一批既不屬任何門派、又不隸什么幫會的旁門左道之士。 ——金庸《天龍八部》第三十三章
【第39句】:驊騮開道[hua liu kai dao]
【解釋】古代高級官僚出行,儀仗用馬匹前導。
【第40句】:鳴鑼喝道[míng luó hè dào]
【解釋】封建時代官吏出門時,前面開路的人敲鑼喝令行人讓路。比喻為某種事物的出現,制造聲勢,開辟道路。
【出處】清·陳偕仙《官查鹽》詩:“買鹽銷票馳如飛,鳴鑼喝道長官婦。”
【示例】時而作一得意想,便仿佛坐在四人大轎里,鳴鑼開道的去接印一般。 ——清·吳趼人《糊涂世界》卷六
【第41句】:絕口不道[jué kǒu bù dào]
【解釋】絕口:閉口。指閉口不談。
【出處】《漢書·丙吉傳》:“吉為人深厚,不伐善,自曾孫遭遇,絕口不道前恩,故朝廷莫能明其功也。”
【示例】無如當放逐之余,絕口不道。 ——清·無名氏《杜詩言志》卷十
【第42句】:逢山開道[féng shān kāi dào]
【解釋】形容不畏艱險,在前開路。常與“遇水疊橋”連用。
【出處】元·關漢卿《哭存孝》第二折:“三千鴉兵為先鋒,逢山開道,遇水疊橋。”
【示例】我今日同你兩個來這杏花莊上呵,倒做了逢山開道。 ——元·康進之《李逵負荊》第三折
【第43句】:康莊大道[kāng zhuāng dà dào]
【解釋】康莊:平坦,通達。寬闊平坦,四通八達的大路。比喻美好的前途。
【出處】《爾雅·釋宮》:“四達謂之衢,五達謂之康,六達謂之莊。”
【示例】我夢里所到的地方,竟是一片康莊大道,馬來車往,絡繹不絕。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六十回
【第44句】:兵行詭道[bīng xíng guǐ dào]
【解釋】兵:用兵;行:使用;詭:欺詐;道:方法。用兵可以運用詭異和詐偽的戰(zhàn)法。
【出處】春秋·齊·孫武《孫子·計》:“兵者,詭道也。”
【示例】高太尉道:'非也!自古兵書有云:兵行詭道。豈可用得正大?’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79回
【第45句】:未足為道[wèi zú wéi dào]
【解釋】不值得一提。
【出處】宋·釋道元《五燈會元·長髭曠禪師法嗣》:“若與他作對,即是心境兩洷能所雙行,便有種種見解,亦是狂慧,未足為道。”
【第46句】:妾婦之道[qiè fù zhī dào]
【解釋】妾婦:指婦女。指對上司或同僚絕對服從的卑劣作風。
【出處】戰(zhàn)國·鄒·孟軻《孟子·滕文公下》:“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
【示例】這樣的一片妾婦之道,漢以后有不少的太平宰相正靠著這種方術的實踐而博得了安富尊榮。 ——郭沫若《荀子的批判》
【第47句】:豺狼當道[chái láng dāng dào]
【解釋】當道:橫在道路中間。比喻壞人當權。
【出處】漢·荀悅《漢紀·平帝紀》:“寶問其次,文曰:'豺狼當道,安問狐貍!’寶默然不應。”
【示例】男子漢非不以功名為念,那堪豺狼當道,不如只在家中侍奉尊堂兄弟。 ——元·宮大用《范張雞黍》第一折
【第48句】:天公地道[tiān gōng dì dào]
【解釋】形容十分公平合理。
【出處】清·嶺南羽衣女士《東歐女豪杰》第三回:“如今人人的腦袋里頭既都有了一個社會平等,政治自由,是個天公地道的思想。”
【示例】這是天公地道的事:打日本每個人都該去,打平了就回來。 ——沙汀《呼嚎》
【第49句】:二仙傳道[èr xīn chuán dào]
【解釋】兩位神仙一起傳授道法。比喻兩從秘密地配合做成某件事。
【出處】清·李綠園《歧路燈》第56回:“貂鼠皮道:'二仙傳道去罷!’珍珠串瞅了一眼,笑的去訖。”
【示例】我們還是用盡辦法,有時甚至用'二仙傳道’辦法郵寄。 ——曹靖華《素箋寄深情》
【第50句】:歪門邪道[wāi mén xié dào]
【解釋】指不正當的門徑。也比喻壞主意。
【出處】鄧小平《一靠理想二靠紀律才能團結起來》:“當前在經濟改革中出現了一些歪門邪道。”
【示例】我們要致富不能搞歪門邪道。
【第51句】:胡謅亂道[hú zhōu luàn dào]
【解釋】胡謅,隨意胡說。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十一回:“雖懂得幾句詩詞也是胡謅亂道的。就是好了,也不過是風云月露,與一生的正事毫無關涉。”
【示例】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回:“這種胡謅亂道的,有甚么好處呢?”
【第52句】:孔孟之道[kǒng mèng zhī dào]
【解釋】孔:孔子;孟:孟子。指儒家學說。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60回:“松聞曹丞相文不明孔、孟之道,武不達孫、吳之機,專務強霸而居大位,安能有所教誨,以開發(fā)明公耶?”
【示例】孔孟之道的大部分精華要好好繼承與發(fā)揚光大。
【第53句】:愛非其道[ài fēi qí dào]
【解釋】對某人很喜愛,但所用的方法不對頭。多指父母對子女的溺愛。
【出處】清·鄭燮《濰縣署中與舍弟墨第二書》:“余五十二歲,始得一子,豈有不愛之理?然愛之必以其道。”
【示例】教育子女要注意愛非其道。
【第54句】:餓莩載道[è piǎo zǎi dào]
【解釋】莩:餓死的人。載道:滿路。滿路都是因饑餓而死的人的尸體。形容饑荒災禍嚴重,人民大量死于饑寒的慘狀。同“餓殍載道”、“餓殍滿道”。
【出處】清·錢泳《履園叢話·舊聞·席氏多賢》:“迨父歿未幾,適當明季,蝗旱不登,餓莩載道。”
【示例】沿途餓莩載道,臭不可聞。 ——《中國的西北角·成蘭紀行》
【第55句】:邪魔歪道[xié mó wāi dào]
【解釋】指不正當的言行或途徑。
【出處】孔厥《新兒女英雄傳》第一回:“邪魔歪道弄來的東西,咱不稀罕!”
【第56句】:歪談亂道[wāi tán luàn dào]
【解釋】說話糊里糊涂,毫無見地。
【出處】明·無名氏《登瀛洲》:“他也學些者也之乎,歪談亂道,失卻卑尊。”
【示例】你不要相信他的歪談亂道。
【第57句】:瞎說白道[xiā shuō bái dào]
【解釋】失去理智說胡話或毫無根據地瞎說一氣。
【出處】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九十一回:“李氏聽了,哼道:'呸!沒的瞎說白道的了。’”
【示例】你瞎說白道,當爹的窮了一輩子倒是情真,可沒有鬻過兒賣過女! ——梁斌《紅旗譜》三十一
【第58句】:鳴鑼開道[míng luó kāi dào]
【解釋】封建時代官吏出門時,前面開路的人敲鑼喝令行人讓路。比喻為某種事物的出現,制造聲勢,開辟道路。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99回:“大凡官府出街,一定是鳴鑼開道的。”
【示例】為共產主義的新生事物鳴鑼開道,鞭撻、清除一切剝削階級的腐朽事物。 ——秦牧《藝海拾貝·核心》
【第59句】:大逆不道[dà nì bù dào]
【解釋】逆:叛逆;道:指封建道德;不道:違反封建道德。舊時統(tǒng)治階級對破壞封建秩序的人所加的重大罪名。
【出處】《史記·高祖本紀》:“天下所不容,大逆無道。”《漢書·楊惲傳》:“為妖惡言,大逆不道,請逮捕治。”
【示例】汝賴吾玉璽,僭稱帝號,背反漢室,大逆不道!吾方欲加兵問罪,豈肯反助賊乎!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七回
【第60句】:君子愛財,取之有道[jūn zǐ ài cái,qǔ zhī yǒu dào]
【解釋】君子:有才德的人。君子喜歡正道得到的財物,不要不義之財。
【出處】高陽《胡雪巖全傳·平步青云》上冊:“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該當你老夫子的,自然當仁不讓。”
【第61句】:躬耕樂道[gōng gēng lè dào]
【解釋】躬:親自;道:圣賢之道。親自耕種,樂于信守圣賢之道。指過隱居生活。
【出處】《三國志·魏書·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胡]昭乃轉居渾山中,躬耕樂道,以以經籍自娛。”
【示例】隱于田里,躬耕樂道,教育二子。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十七
【第62句】:地地道道[dì dì dào dào]
【解釋】真正的,夠標準的。
【出處】肖兵《太行青松》:“這位桑莊大隊的黨支部書記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農民。”
【示例】她操一口地地道道的美語。
【第63句】:狂為亂道[kuáng wéi luàn dào]
【解釋】狂:狂妄;道:講。狂妄地做事,胡亂地說話。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七回:“今日你狂為亂道,等說出議論來,方許你作。”
【第64句】:三杯通大道[sān bēi tōng dà dào]
【解釋】三杯:指飲了三杯酒;大道:寬廣的道路。三杯酒下肚,可達理想境界。形容舊時文人因政治上不得意,靠飲酒來安慰自己,自我陶醉。
【出處】唐·李白《月下獨酌》:“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示例】三杯通大道,一醉解千愁。 ——《增廣賢文》
【第65句】:立身行道[lì shēn xíng dào]
【解釋】修養(yǎng)自身,奉行道義。
【出處】《孝經·開宗明義》:“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南朝·梁·蕭統(tǒng)《與晉安王綱令》:“明公儒學稽古,淳厚篤誠,立身行道,始終如一。”
【示例】我爹爹是個大儒,指望立身行道;今遭此患難,那有出頭之日。 ——明·沈鯨《雙珠記·僧榻傳音》
【第66句】:胡說白道[hú shuō bái dào]
【解釋】猶言胡說八道。沒有根據或沒有道理地瞎說。
【出處】《金瓶梅詞話》第二七回:“單管只胡說白道的。”
【示例】誰知半夜里一疊連聲的嚷起心疼來,嘴里胡說白道,只說好像刀子割了去的似的。 ——《紅樓夢》第八三回
【第67句】:啖飯之道[dàn fàn zhī dào]
【解釋】啖:吃:道:方法,道理。指謀生的方法。含嘲弄的意味。
【出處】魯迅《隱士》:“登仕,是啖飯之道,歸隱,也是啖飯之道。”
【示例】人離不開啖飯之道。
【第68句】:各行其道[gè xíng qí dào]
【解釋】各自按照自己的軌跡行走或按認為對的去做。
【出處】王朔《動物兇猛》:“當我們紛紛走向了社會,在人生旅途上各行其道,殊途不同歸。”
【示例】大家各行其道,彼此不干擾。
【第69句】:胡猜亂道[hú cāi luàn dào]
【解釋】喜事從天上掉下來。比喻突然遇到意想不到的喜事。
【出處】元·馬致遠《青衫淚》第三折:“貴腳踏踐地,使下官喜從天降。”
【示例】張順見了宋江,胡猜亂道。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四十回
【第70句】:遺風古道[yí fēng gǔ dào]
【解釋】前代留傳下來的淳厚古樸的風尚。
【出處】清·元祚《從安節(jié)宓草昆仲乞寫鶴舟圖》詩:“水田茆屋莫愁村,別有遺風古道存。”
【第71句】:神眉鬼道[shén méi guǐ dào]
【解釋】形容花樣多,有些神秘莫測。
【出處】老舍《駱駝祥子》七:“她是三十二三歲的寡婦,干凈,爽快,作事麻利又仔細。在別處,有人嫌她太張道,主意多,時常有些神眉鬼道道兒的。”
【第72句】:離經畔道[lí jīng pàn dào]
【解釋】①指思想、言行背離儒家經典和規(guī)范。②指背離占統(tǒng)治地位的思想和行為規(guī)范。
【出處】元·費唐臣《貶黃州》第一折:“且本官志大言浮,離經畔道,見新法之行,往往行諸吟詠。”清·李百川《綠野仙蹤》第七回:“子真不待教而誅之人也!吾房中師弟授受,紹聞知之統(tǒng),繼精一之傳,豈可以容離經畔道之人哉!”
【示例】倡導太陽系統(tǒng)的妖魔,離經畔道的哥白尼呀! ——郭沫若《匪徒頌》
【第73句】:安貧守道[ān pín shǒu dào]
【解釋】安于貧窮,恪守信仰。
【出處】宋·蘇軾《薦布衣陳師道狀》:“臣等伏見徐州布衣陳師道文詞高古,度越流輩,安貧守道。”
【示例】由張東白之事觀之,非平日安貧守道之意徹乎表里,安能使朋友信之如是。 ——《明儒學案·諸儒學案上·布政陳克庵先生選》
【第74句】:公公道道[gōng gōng dào dào]
【解釋】不偏不倚的、公平合理的事情。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5回:“咱們今兒可要公公道道的貼一爐子燒餅,要有一個充正經的人。”
【第75句】:生財有道[shēng cái yǒu dào]
【解釋】道:途徑,方法。原指生財有個大原則,后指搞錢很有辦法。
【出處】《禮記·大學》:“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恒足矣。”
【示例】乾生受,生財有道,受用無由。 ——元·錢霖《哨遍》
【第76句】:談笑而道[tán xiào ér dào]
【解釋】有說有笑地講述。形容講述不相關切的事。
【出處】《孟子·告子下》:“有人于此,越人關弓而射之,則已談笑而道之;無他,疏之也。”
【第77句】:餓殍載道[è piǎo zài dào]
【解釋】餓殍:餓死的人;載道:滿路都是。形容到處都是餓死的人。
【出處】蔡東藩《民國通俗演義》第85回:“道德淪喪,法度凌夷,匪黨縱橫,餓殍載道。”
【示例】餓殍載道的災后景象是不會再出現了。
【第78句】:頭頭是道[tóu tóu shì dào]
【解釋】本為佛家語,指道無所不在。后多形容說話做事很有條理。
【出處】《續(xù)傳燈錄·慧力洞源禪師》:“方知頭頭皆是道,法法本圓成。”
【示例】再看他后面講那汽機的做法用法,頭頭是道,語語內行。 ——清·姬文《市聲》第十三回
【第79句】:夫子自道[fū zǐ zì dào]
【解釋】指本意是說別人好處,而事實上卻正道著了自己。也用在不好的一面,意思是指摘別人,卻正指摘了自己。
【出處】《論語·憲問》:“子曰:'君子有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子貢曰:'夫子自道也。’”
【示例】就在那一年所做的《湘累》,實際上就是“夫子自道”。 ——郭沫若《學生時代·創(chuàng)造十年》
【第80句】:重逆無道[zhòng nì wú dào]
【解釋】大逆不道,行事不循理。
【出處】《漢書·吳王劉濞傳》:“而卬(楚王劉卬)等又重逆無道,燒宗廟,鹵御物,朕甚痛之。”
【第81句】:亡國之道[wáng guó zhī dào]
【解釋】道:道路,途徑。國家滅亡的途徑。比喻執(zhí)政者違背民意,不得人心。
【出處】秦·孔鮒《孔叢子·對魏》:“國內之民將叛,四方之士不至,此乃亡國之道也。”
【示例】勢屈而兵勝,亡國之道也。 ——《金史·夾谷清臣等傳贊》
【第82句】:明公正道[míng gōng zhèng dào]
【解釋】猶言正式;公開;堂堂正正。同“明公正氣”。
【出處】明·無名氏《人中畫· 風流配》二:“此女不但才高,而詞意甚正,要我明公正氣去求親,而不要私相挑引。”
【示例】明公正道的,連個姑娘還沒掙上去呢,也不過和我似的,那里就稱起“我們”來了。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一回
【第83句】:恐傷雅道[kǒng shāng yǎ dào]
【解釋】雅道:正道。惟恐破壞和影響正統(tǒng)的道德規(guī)范。
【出處】《資治通鑒·唐紀十四》:“二人雖有詞華,然其體輕微,終不成令器。若置之高第,恐后進效之,傷陛下雅道。”
【第84句】:不足為道[bù zú wéi dào]
【解釋】足:值得;道:說。不值得一說。
【出處】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二卷:“此女棋本下劣,枉得其名,不足為道。”
【示例】區(qū)區(qū)小事,不足為道。
【第85句】:守死善道[shǒu sǐ shàn dào]
【解釋】指以生命保全道的完善。
【出處】《論語·泰伯》:“篤信好學,守死善道。”
【示例】而韓、來諸公,可謂守死善道,求福不回者焉。 ——《舊唐書·褚遂良等傳論》
【第86句】:旁門歪道[páng mén wāi dào]
【解釋】指不正經的東西。
【示例】我們不能走旁門歪道。
【第87句】:中庸之道[zhōng yōng zhī dào]
【解釋】指不偏不倚,折中調和的處世態(tài)度。
【出處】《論語·庸也》:“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
【示例】他一面想,這既無閉關自守之操切,也沒有開放門戶之不安:是很合于“中庸之道”的。——魯迅《彷徨·幸福的家庭》
【第88句】:渺不足道[miǎo bù zú dào]
【解釋】非常微小,不值得一談。
【出處】秦牧《<長河浪花集>序》:“但是這些自然界的事物和人比較起來,特別是和社會主義革命時代的先進人物比較起來,卻又完全顯得渺不足道了。”
【示例】在這大時代里,生與死的意義固然都很重大,然而,對于一個生活在空隙當中的人,卻又是多么的渺不足道呵! ——沙汀《老煙的故事》
【第89句】:豺狼橫道[chái láng héng dào]
【解釋】橫道:橫在道路中間。比喻壞人當權。
【出處】《漢書·孫寶傳》:“豺狼橫道,不宜復問狐貍。”
【第90句】:筑室謀道[zhù shì móu dào]
【解釋】筑:建造;室:房屋;謀道:與過路的人商量。比喻做事自己沒有主見,缺乏計劃,一會兒聽這個,一會兒聽那個,終于一事無成。
【出處】《詩經·小雅·小旻》:“如彼筑室于道謀,是用不漬于成。”
【示例】應知政事先軍旅,豈有筑室謀道旁? ——陳毅《秋過濮陽,月下與人談毛主席飛渝事》
【第91句】:打家截道[dǎ jiā jié dào]
【解釋】指到人家里和在路上搶奪財物。
【出處】元·關漢卿《四春園》第二折:“一生殺人放火,打家截道,偷東摸西。”
【示例】這廝待強風情打家截道拚著做,那里討護身符。 ——明·賈仲名《對玉梳》第三折
【第92句】:夕陽古道[xī yáng gǔ dào]
【解釋】傍晚的太陽,古代的大道。比喻凄涼愁苦的景象。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三折:“到晚來悶把西樓倚,見了些夕陽古道,衰柳長堤。”
【第93句】:餓殍滿道[è piǎo mǎn dào]
【解釋】殍:餓死的人。滿路都是因饑餓而死的人的尸體。形容饑荒災禍嚴重,人民大量死于饑寒的慘狀。
【出處】漢·仲長統(tǒng)《昌言·損益篇》:“坐視戰(zhàn)士之蔬菜,立望餓殍之滿道,如之何為君行此政也。”
【第94句】:邪魔外道[xié mó wài dào]
【解釋】佛教用語。指妨害正道的邪說和行為。比喻不符合正統(tǒng)思想的主張或教義。也比喻妖精鬼怪或品行不端的人。
【出處】《藥師經》:“又信世間邪魔外道、妖孽之師,妄說禍福。”
【示例】若是八股文章欠講究,任你做出甚么來,都是野狐禪,邪魔外道。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一回
【第95句】:口碑載道[kǒu bēi zài dào]
【解釋】口碑:比喻群眾口頭稱頌象文字刻在碑上一樣;載:充滿;道:道路。形容群眾到處都在稱贊。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七:“勸君不用鐫頑石,路上行人口似碑。”
【示例】自從老爺到任,并沒見為國出力,倒先有了口碑載道。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十九回
【第96句】:文以載道[wén yǐ zài dào]
【解釋】載:裝載,引伸為闡明;道:道理,泛指思想。指文章是為了說明道理的。
【出處】宋·周敦頤《通書·文辭》:“文所以載道也。輪轅飾而人弗庸,徒飾也,況虛車乎。”
【示例】古人說“文以載道”,用現在的話說,寫文章就是表達思想。 ——郭沫若《關于文風問題答〈新觀察〉記者問》
【第97句】:熱腸古道[rè cháng gǔ dào]
【解釋】熱腸:熱心腸;古道:上古時代的風俗習慣,形容厚道。指待人真誠、熱情。
【出處】清·吳趼人《糊涂世界》:“老哥熱腸古道,我們是一向欽佩的。”
【第98句】:束裝就道[shù zhuāng jiù dào]
【解釋】整好行裝走上旅途。
【出處】清·王韜《淞隱漫錄·燕劍秋》:“生素聞西湖名勝,思往一游,束裝就道。”
【示例】即叫倪忠束裝就道,來到杭州,剛一接任,就收了無數的詞狀。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七十二回
【第99句】:求之有道[qiú zhī yǒu dào]
【解釋】指謀求財物應采取正當的途徑,不能不擇手段。
【出處】《孟子·盡心上》:“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無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示例】太公何力,比干何罪,循性而行指,或害或利。求之有道,得之在命。 ——淮南子·繆稱訓》
100、一反其道[yī fǎn qí dào]
【解釋】一:整個,完全;反:相反;其:他的;道:軌道。完全與以前的軌道相反。
【示例】他總是喜歡一反其道而行之。
10【第1句】:求志達道[qiú zhì dá dào]
【解釋】指隱居以保全自己的意志,行義以貫徹自己的主張。是儒家一種理想的人生觀。
【出處】語本《論語·季氏》:“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
【示例】明·李贄《<藏書>世紀列傳總目后論》:“自儒者出,而求志達道之學興矣。”
10【第2句】:坐而論道[zuò ér lùn dào]
【解釋】坐著空談大道理。指口頭說說,不見行動。
【出處】《抱樸子·用刑》:“通人揚子云亦以為肉刑宜復也,但廢之來久矣,坐而論道者,未以為急耳。”
【示例】有些人只會坐而論道,而不辦實事。
10【第3句】:同志合道[tóng zhì hé dào]
【解釋】志:志趣;道:道路。志趣相同,意見一致。
【出處】清·方望溪《兵部尚書法公墓表》:“始知公忠孝發(fā)于至誠,體國憂民,常恨未得同志合道人,相與輔成治教。”
10【第4句】:忠告善道[zhōng gào shàn dào]
【解釋】道:同“導”,引導。真誠勸告,善意引導。
【出處】《論語·顏淵》:“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
【示例】每引見談論,依經守義,曲盡忠告善道之意。(《清史稿·朱之瑜傳》)
10【第5句】:清蹕傳道[qīng bì chuán dào]
【解釋】清蹕:帝王出行時開路清道,禁止通行。指帝王或大官出巡時護衛(wèi)傳呼清道,禁止行人通過。
【出處】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六十六回:“兩街儀衛(wèi)喧闐,清蹕傳道,人馬森列,多官俱上馬遠送,太尉悉令免之,舉手上轎而去。”
10【第6句】:能說善道[néng shuō shàn dào]
【解釋】道:說,講。形容口齒伶俐,很會說話。
【出處】黃藥眠《自紀篇》:“他們都是能說善道的人。”
10【第7句】:開鑼喝道[kāi luó hè dào]
【解釋】古代官吏出行時,衙役在前面敲鑼,吆喝行人回避。亦比喻替人炫耀張揚。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回:“何如我們做典史的,既不比做州、縣的,每逢出門,定要開鑼喝道,叫人家認得他是官。”
【示例】一到掛上隱士的招牌,則即使他并不'飛去飛來’,也一定難免有些表白、張揚;或是他的幫閑們的開鑼喝道。 ——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隱士》
10【第8句】:卑不足道[bēi bù zú dào]
【解釋】指卑微藐小,不值得一談。
【出處】見“卑卑不足道”。
【示例】我是一個卑不足道的人。 ——巴金《家》二七
10【第9句】:陽關大道[yáng guān dà dào]
【解釋】原指古代經過陽關通向西域的大道,后泛指寬闊的長路,也比喻光明的前途。
【出處】唐·王維《送劉司直赴安西》詩:“絕域陽關道,胡沙與塞塵。”
【示例】他們已經跳過了可怕的階級分化的歷史道路,走上社會主義的陽關大道了。 ——秦牧《原始公社的影子》
1【第10句】:通衢大道[tōng qú dà dào]
【解釋】通衢:四通八達的道路;道:道路。四通八達的道路。
【出處】唐·牛僧孺《玄怪錄·崔紹》:“二使者押紹之后,通衢廣漠,杳不可知際,行五十許里。”
【示例】這里并不是通衢大道,要下大客店可沒有。 ——清·吳趼人《恨海》第三回
1【第11句】:大逆無道[dà nì wú dào]
【解釋】封建時代稱犯上作亂等重大罪行。
【出處】《史記·高祖本紀》:“今項羽放殺義帝于江南,大逆無道。”
【示例】昔以革命為大逆無道,去之若浼者,至是也稍知動念矣。 ——孫中山《自傳》
1【第12句】:光明大道[guāng míng dà dào]
【解釋】指正確的有前途的道路。
【出處】馮玉祥《我的生活》第三十九章:“我們已加入革命陣線,走上光明大道,何至于再入岔路,鉆回黑暗中嗎?”
【示例】擺若能安養(yǎng)其根,不為物障,常使光明大道,見性乃全。 ——宋·蘇軾《東坡志林·讀壇經》在我們面前的是光明大道,前途無量。
1【第13句】:尊師貴道[zūn shī guì dào]
【解釋】尊敬師長,尊重其所傳之道。
【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孔僖傳》:“臣聞明王圣主莫不尊師貴道。”
【示例】我們要尊師貴道,謙虛謹慎。
1【第14句】:至德要道[zhì dé yào dào]
【解釋】至:極,最。最美好的品德和最精要的道理
【出處】《孝經·開宗明義》:“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
【示例】章炳麟《檢論·商鞅》:“昔者,蜀相行鞅術,至德要道弗踣焉。”
1【第15句】:狂悖無道[kuáng bèi wú dào]
【解釋】狂悖:狂妄背理。狂妄猖獗,蠻不講理。
【出處】《漢書·五行志》:“漢大臣征賀為嗣,即位,狂悖無道。”
【示例】昔桓玄篡逆狂悖無道,已有此論。 ——唐·釋道宣《廣弘明集》卷十二
1【第16句】:別徑奇道[bié jìng qí dào]
【解釋】別徑:小道。舊指軍事上不被敵人發(fā)現的奇徑小道。
【出處】《六韜·犬韜·戰(zhàn)車》:“車貴知地形,騎貴知別徑奇道。”
1【第17句】:垂涕而道[chuí tì ér dào]
【解釋】涕:鼻涕,眼淚。流著眼淚說話。比喻十分沉痛地懇切陳詞。
【出處】魯迅《“民族主義文學”的任務和命運》:“這是宋人的筆記里垂涕而道的,正如現在常見于報章上的流淚文章一樣。”
1【第18句】:胡說八道[hú shuō bā dào]
【解釋】沒有根據或沒有道理地瞎說。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龍門遠禪師法嗣》:“祕魔巖主擎?zhèn)€義兒,胡說亂道,遂將一摑成齏粉,散在十方世界。”
【示例】為了造語驚人,對仗工穩(wěn)起見,有些文豪們簡直不恤胡說八道的。 ——魯迅《且介亭雜文·病后雜談》
1【第19句】:邪魔怪道[xié mó guài dào]
【解釋】猶言邪魔歪道。指不正當的言行或途徑。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68回:“你看《禹貢》上面,何嘗有一點這種邪魔怪道的話,他卻實實在在把水治平了。”
1【第20句】:旁門外道[páng mén wài dào]
【解釋】原指不正派的宗教派別。借指不正派的學術派別。現泛指不正派的東西。
【出處】《禮記·王制》:“執(zhí)左道以亂政,殺。”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三十四回:“左道旁門亂似麻,只因昏主起波查。”
【示例】蓋譚詩論文,有粗鄙熟爛者,有旁門外道者,有泥古至死不悟者,最足損人神智。 ——清·鄭燮《花間堂詩草跋》
1【第21句】:瞎說八道[xiā shuō bā dào]
【解釋】失去理智說胡話或毫無根據地瞎說一氣。
【出處】高陽《胡雪巖全傳·煙消云散》:“'瞎說八道!’螺螄太太跳了起來,大聲說道:'胡大先生,你不要讓我看不起你!’”
【示例】瞎說八道!甚么自刎了結,饒了我們滿觀道士的性命? ——金庸《神雕俠侶》第五回
1【第22句】:替天行道[tì tiān xíng dào]
【解釋】代上天主持公道。封建社會里農民起義多以此作為動員、組織群眾的口號。
【出處】元·康進之《李逵負荊》第一折:“你山上頭領,都是替天行道的好漢。”
【示例】有個公道大王牛皋,聚眾在此山中,稱孤道寡,替天行道。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二十五回
1【第23句】:臥狼當道[wò láng dāng dào]
【解釋】當路躺著惡狼。形容前途兇險。
【出處】清·筱波山人《愛國魂·國憂》:“那任他臥狼黨群當道,暴虎逼人,掃盡江河影。”
1【第24句】:反經合道[fǎn jīng hé dào]
【解釋】雖違背常道,但仍合于義理。同“反經合義”。
【出處】明·徐渭《女狀元》第一出:“此正教做以叔援嫂,因急行權;矯詔誅羌,反經合道。”
1【第25句】:赭衣滿道[zhě yī mǎn dào]
【解釋】赭衣:古代囚犯穿的衣服,赤褐色。穿囚服的人很多,充滿了道路。形容犯罪的人多。
【出處】《隋書·酷吏傳序》:“昔秦任獄吏,赭衣滿道。漢革其風,矯枉過正,禁網疏闊,遂漏吞舟。”
【示例】從此秦人不能有為,動罹法網,赭衣滿道,黑獄叢冤。(蔡東藩《前漢演義》第二回)
1【第26句】:尊師重道[zūn shī zhòng dào]
【解釋】道:指教師指引的應該遵循的道理,也指教師傳授的知識。尊敬師長,重視老師的教導。
【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孔僖傳》:“臣聞明王圣主,莫不尊師敬道。”
【示例】中國社會是尊師重道的,每家的祖先堂上都供有'天地君親師’的香位牌。 ——郭沫若《洪波曲》第11章
1【第27句】:愛之必以其道[ài zhī bì yǐ qí dào]
【解釋】愛護人必須講究方法。多指父母疼愛子女必須注意方法得當。
【出處】清·鄭燮《濰縣署中與舍弟墨第二書》:“余五十二歲始得一子,豈有不愛之理?然愛之必以其道,雖嬉戲玩耍,務令忠厚悱惻,毋為刻急也。”
1【第28句】:頌聲載道[sòng shēng zǎi dào]
【解釋】贊頌之聲充滿道路。極言稱贊者多。
【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八十六回:“威王自周返齊,一路頌聲載道,皆稱其賢。”
【示例】不但山西百姓頌聲載道,就是山西官員,從巡撫以下,也沒有一個不感激他的。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四回
1【第29句】:慘無人道[cǎn wú rén dào]
【解釋】慘:狠毒,殘暴。殘酷狠毒到極點,如野獸一樣。
【出處】蔡東藩《唐史演義》第五十二回:“將妃、主等人,一一剖心致祭,慘無人道。”
【示例】殺我人民,系累我婦孺,慘無人道。 ——楊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記》
1【第30句】:旁門邪道[páng mén xié dào]
【解釋】泛指不正派的東西。同“旁門左道”。
【出處】蕭乾《一本褪色的相冊·<魚餌·論壇·陣地>》:“他就是想靠旁門邪道一舉'成名’。”
1【第31句】:濟時行道[jì shí xíng dào]
【解釋】濟:拯救;道:仁道。拯救時世,施行仁道。
【出處】明·楊澄《陳伯玉先生文集后序》:“乃謂先生以王者之術說武后,薦圭璧于房闥,而諷其聾瞽,豈瞳以知先生濟時行道,忠憂之心進進不已哉。”
1【第32句】:文武之道[wén wǔ zhī dào]
【解釋】指周文王、周武王治理國家的方法。
【出處】先秦·孔子《論語·子張》:“文武之道未墜于地,在人,賢者識其大者。”
【示例】文武之道,厥猷未墜。 ——晉·應貞《晉武帝華林園集詩》
1【第33句】:盜亦有道[dào yì yǒu dào]
【解釋】道:道理。盜賊也有他們的那一套道理。
【出處】《莊子·胠篋》:“盜跖之徒問于跖曰:'盜亦有道乎?’跖曰:'何適而無有道耶?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義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
【示例】嘗舉以告姚安公,謂盜亦有道也。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九
1【第34句】:津津樂道[jīn jīn lè dào]
【解釋】津津:興趣濃厚的樣子;樂道:喜歡談講。很有興趣地說個不停。
【出處】清·頤瑣《黃繡球》第七回:“這位萊恩女杰,他才學固然卓越,但他也只從口講指畫入手,每遇鄉(xiāng)愚,津津樂道。”
【示例】十余年來,在不少出版物中我都看到這幅畫,它為不少人所津津樂道。 ——秦牧《一幅古畫的風味》
1【第35句】:橫行霸道[héng xíng bà dào]
【解釋】橫行:行動蠻橫仗勢做壞事;霸道:蠻不講理。依仗權勢為非作歹。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回:“一任薛蟠橫行霸道,他不但不去管約,反'助紂為虐’討好兒。”
【示例】世界上的事就是這樣:越是卑鄙無恥,自私自利的人,越是得勢,橫行霸道。 ——茅盾《霜葉紅似二月花》十四
1【第36句】:妙言要道[miào yán yào dào]
【解釋】妙:神妙,深微;要:重要,中肯。中肯的名言,深微的道理。
【出處】漢·枚乘《七發(fā)》:“今太子之病,可無藥石針刺灸療而已,可以要言妙道說而去也。”
【示例】宜聽妙言要道,以疏神導體。 ——魯迅《漢文學史綱要·藩國之文術》
1【第37句】:摧志屈道[cuī zhì qū dào]
【解釋】摧:摧折,放棄;道:道德。拋棄理想追求,失去道義節(jié)操。形容身處逆境,不能守操如一。
【出處】《宋書·隱逸傳論》:“夫獨往之人,不能摧志屈道,借譽期通。”
【示例】我們不能干摧志屈道的事情。
1【第38句】:獨行其道[dú xíng qí dào]
【解釋】道:信念、主張。獨自去實現自己的主張。
【出處】戰(zhàn)國·鄒·孟軻《孟子·滕文公下》:“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
【示例】你不要獨行其道,遠離群眾。
1【第39句】:清宮除道[qīng gōng chú dào]
【解釋】清、除:灑水掃除;宮:古代房屋的通稱。打掃房屋和道路。指準備迎接貴賓到來。
【出處】《戰(zhàn)國策·秦策一》:“將說楚王,路過洛陽,父母聞之,清宮除道,張樂設飲,郊迎三十里。”
【示例】吏民歌吟思漢久矣,故更始舉尊號而天下響應,三輔清宮除道以迎之。 ——《后漢書·邳彤傳》
1【第40句】:路逢窄道[lù féng zhǎi dào]
【解釋】在很窄的路上相遇,沒有地方可讓。后多用來指仇人相見,彼此都不肯輕易放過。
【出處】漢·樂府詩《相逢行》:“相逢狹路間,道隘不容車。”
【示例】我不曾惹你,你今來害我,則怕你路逢窄道難回避。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二十八回
1【第41句】:擁彗清道[yōng huì qīng dào]
【解釋】擁:抱持;彗:掃帚。手拿掃帚,清掃道路。表示對來訪者的敬意。
【出處】晉·郭璞《爾雅序》:“輒復擁彗清道,企望塵躅者,以將來君子為亦有涉乎此也。”
1【第42句】:奸臣當道[jiān chén dāng dào]
【解釋】奸佞的小人控制朝政。指壞人當權。
【出處】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15回:“此時因紂王失政,妲己殘害生靈,奸臣當道,豺狼滿朝,故此天心不順。”
【示例】奸臣當道,老百姓就沒有活路了。
1【第43句】:昏庸無道[hūn yōng wú dào]
【解釋】糊涂平庸,兇狠殘暴,不講道義,多用指糊涂無能且殘暴兇狠的帝王。
【示例】商紂王昏庸無道,人們苦不堪言。
1【第44句】:假眉三道[jiǎ méi sān dào]
【解釋】方言。裝模作樣。
【出處】馬烽、西戎《呂梁英雄傳》第九回:“地頭蛇本來一竅不通,可是為了在丈人跟前裝門面,也只好假眉三道的胡應承。”
【示例】燕燕賭著氣坐起來說:'分明是按老封建規(guī)矩辦事,偏要叫人假眉三道去出洋相。’ ——趙樹理《登記》
1【第45句】:卑卑不足道[bēi bēi bù zú dào]
【解釋】指卑微藐小,不值得一談。
【出處】太平天國·洪仁隊⒔芄檎妗罰骸岸廊瞬恢c裸氯灰暈緄鹵üΓ蜆晟叨凳祝閱臼瞎碩嗍腔豕鈺埽鶩氨安蛔愕酪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