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憤”的成語(41個)

5004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含“憤”的成語(41個)

本文整理了憤然作色、滿腔義憤、憂憤成疾等含“憤”的成語41個,其中“憤”開頭的成語17個,“憤”結尾的成語7個,“憤”在中間的成語17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憤”開頭的成語

【第1句】:憤然作色[fèn rán zuò sè]

【解釋】憤然:忿怒的樣子。因忿怒而變了臉色,發怒。

【出處】晉·陳壽《三國志·魏志·蔣濟傳》:“帝憤然作色而問其故,濟具以答。”

【第2句】:憤世嫉邪[fèn shì jí xié]

【解釋】憤:憤恨,不滿;世:世道,現狀;嫉:憎惡,仇恨。痛恨、憎惡腐朽、黑暗的社會現狀。

【出處】唐·韓愈《雜說》:“然吾觀于人,其能盡其性而不類于禽獸異物者,希矣。將憤世嫉邪長往而不來者之所為乎?”

【示例】不怨不怒,而憤世嫉邪之氣,凜然不少回撓。 ——宋·陸游《澹齋居士詩序》

【第3句】:憤世嫉惡[fèn shì jí è]

【解釋】憤:憤恨,不滿;世:世道,現狀;嫉:憎惡,仇恨。痛恨、憎惡腐朽、黑暗的社會現狀。

【出處】宋·李覲《與王章秘校書》:“其辯說骎骎到義理,憤世嫉惡,有大丈夫之芒角。”

【第4句】:憤時疾俗[fèn shí jí sú]

【解釋】有正義感的人對黑暗的現實社會和不合理的習俗表示憤恨、憎惡。同“憤世嫉俗”。

【出處】《明史·姜士昌傳》:“居恒憤時疾俗,欲以身挽之。”

【示例】望溪同時友戴潛虛先生……憤時疾俗之作尤多。 ——清·方宗誠《〈桐城文錄〉序》

【第5句】:憤氣填胸[fèn qì tián xiōng]

【解釋】形容憤怒之情充滿胸中。

【出處】唐·趙元一《奉天錄》卷三:“筑壘清野,秣馬訓兵,憤氣填胸,誓雪國恥。”

【示例】王陵憤氣填胸,只恨口眾我寡,不便再言。 ——蔡東蕃《前漢演義》第四十四回

【第6句】:憤恨不平[fèn hèn bù píng]

【解釋】因不公平的事而心中不服,感到氣憤。

【出處】因不公平的事而心中不服,感到氣憤。

【第7句】:憤氣填膺[fèn qì tián yīng]

【解釋】填:填塞;膺:胸。憤怒之氣充滿胸膛。形容十分氣憤。

【出處】宋·張孝祥《六州歌頭》詞:“使行人到此,忠憤氣填膺,有淚如傾。”

【示例】啟戶逕出,大罵曰:'何物婢子,如此倔強,令人憤氣填膺! ——清·俞樾《右臺仙館筆記·秦娘》

【第8句】:憤時嫉俗[fèn shí jí sú]

【解釋】憤:憤恨,不滿;嫉:憎惡,仇恨;俗:世俗。痛恨、憎惡腐朽、黑暗的社會現狀。

【出處】清·朱彝尊《王禮部詩序》:“十余年來,所交之士皆幽憂失志之士,誦其歌詩,往往憤時嫉俗,多離騷變雅之體。”

【第9句】:憤世疾俗[fèn shì jí sú]

【解釋】憤:憤恨,不滿;世:世道,現狀;疾:通“嫉”,憎惡;俗:世俗。痛恨、憎惡腐朽、黑暗的社會現狀

【出處】魯迅《熱風·隨感錄38》:“他們必定自己覺得思想見識高出庸眾之上,又為庸眾所不懂,所以憤世疾俗,漸漸變成厭世家,或'國民之敵’。”

【第10句】:憤世疾邪[fèn shì jí xié]

【解釋】猶憤世嫉俗。

【出處】唐·韓愈《雜說》之三:“怪神之事,孔子之徒不言,余將特取其憤世疾邪而作之,故題之云爾。”

【示例】退而思其言,類東方生滑稽之流,豈其憤世疾邪者耶? ——明·劉基《賣柑者言》

【第11句】:憤發有為[fèn fā yǒu wéi]

【解釋】憤發:振作,興起。精神振作,有所作為。

【出處】艾蕪《云南在我的心地上播下了美好的種子》:“它教人關心國家和世界的大事;鼓舞年青人憤發有為,產生遠大的志向。”

【第12句】:憤憤不平[fèn fèn bù píng]

【解釋】憤憤:很生氣的樣子。心中不服,感到氣憤。

【出處】《漢書·劉據傳》:“太子進則不得見,退則困于亂臣,獨冤結而亡告,不忍忿忿之心,起而殺充,恐懼逋逃。”唐·許嵩《建康實錄》:“自爾憤憤不平,每酒后輒詠魏武帝樂府。”

【示例】王子成父諸人,俱憤憤不平,請于桓公,欲劫魯侯,以報曹沫之辱。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十八回

【第13句】:憤不欲生[fèn bù yù shēng]

【解釋】悲憤或氣憤行不愿再活下去了。形容極度氣憤。

【出處】明·史可法《史忠正公集·祭廬州殉難官紳士民文》:“余聞報淮上,悲憤不欲生。”

【示例】覺得過去的革命落空了,因而憤不欲生。 ——吳玉章《從甲午戰爭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憶》

【第14句】:憤風驚浪[fèn fēng jīng làng]

【解釋】指狂風駭浪。

【出處】《南史·梁紀中·武帝下》:“[武帝]便投劾星弛,不復寢食,倍道就路,憤風驚浪,不暫停止。”

【第15句】:憤世嫉俗[fèn shì jí sú]

【解釋】憤:憎惡,痛恨;嫉:仇恨,痛恨;世、俗:當時的社會狀況。有正義感的人對黑暗的現實社會和不合理的習俗表示憤恨、憎惡。

【出處】唐·韓愈《雜說》:“然吾觀于人,其能盡其性而不類于禽獸異物者,希矣。將憤世嫉邪長往而不來者之所為乎?”

【示例】不見面就罷,一見面就是憤世嫉俗地破口大罵,要不就是針針見血地諷刺不休。 ——歐陽山《苦斗》四八

【第16句】:憤懣不平[fèn mèn bù píng]

【解釋】憤懣:抑郁不平。因不公平的事而心中不服,感到氣憤。

【出處】孫中山《倫敦被難記》:“其未解散者亦多憤懣不平,皆謂欲解散則全體解散,欲留則全體留用。”

【第17句】:憤不顧身[fèn bù gù shēn]

【解釋】奮勇直前,不顧自身安危。

【出處】宋·樂史《綠珠傳》:“蓋一婢子,不知書,而能感主恩,憤不顧身,其志烈懔懔,誠足使后人仰慕歌詠也。”

【示例】清軍自得漢陽,湖南人士均憤不顧身,頗有滅此朝食之慨。 ——郭孝成《湖南光復紀事》

“憤”結尾的成語

【第1句】:滿腔義憤[mǎn qiāng yì fèn]

【解釋】滿腔:充滿心中。心中充滿對不合理的事情的憤怒。

【出處】馬克·吐溫《競選州長》:“那些人滿腔義憤,來勢洶洶,一進門就搗毀了家具和窗戶,走的時候把能帶走的財物都拿去了。”

【第2句】:滿腔悲憤[mǎn qiāng bēi fèn]

【解釋】滿腔:充滿心中。心中充滿悲痛憤怒。

【出處】穆青《為了周總理的囑托》:“吳吉昌滿腔悲憤,他在家里對老伴激動地說:'我相信總有一日,會重見青天……’”

【第3句】:人神同憤[rén shén tóng fèn]

【解釋】人和神都憤恨。形容民憤極大。

【出處】《魏書·道武七王傳》:“曾不懷音,公行反噬,肆茲悖逆,人神同憤。”

【第4句】:勇于私斗,怯于公憤[yǒng yú sī dòu,qiè yú gōng fèn]

【解釋】私:私利;怯:畏縮。為了爭取個人私利很勇敢,為了大家的利益在行動上則畏縮不前。

【第5句】:人神共憤[rén shén gòng fèn]

【解釋】人和神都憤恨。形容民憤極大。

【出處】《舊唐書·于柚傳》:“肆行暴虐,人神共憤,法令不容。”

【示例】惡已貫盈,人神共憤。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八十回

【第6句】:神人共憤[shén rén gòng fèn]

【解釋】神和人都憤恨。形容民憤極大。

【出處】唐·駱賓王《討武曌檄》:“人神之所共忌,天地之所不容。”《舊唐書·于柚傳》:“肆行暴虐,人神共憤,法令不容。”

【示例】他很有自知之明,父子倆作惡多端,神人共憤。 ——高陽《草莽英雄》第十三章

【第7句】:激起公憤[jī qǐ gōng fèn]

【解釋】激發了公眾共同的憤慨。

【示例】日軍的暴行激起公憤,人們奮起反抗。

“憤”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憂憤成疾[yōu fèn chéng jí]

【解釋】憂愁氣憤得病了。形容極其憂憤。

【出處】《五代史平話·晉史》:“契丹因晉主招納吐谷渾,遣使來讓(責備),晉主憂憤成疾。”

【示例】荀攸知之,憂憤成疾,臥病十數日而卒,亡年五十八歲。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六回

【第2句】:鼉憤龍愁[tuó fèn lóng chóu]

【解釋】鼉:揚子鱷。如鼉憤怒,如龍憂愁。比喻樂曲的情調悲憤。

【出處】宋·蘇軾《過江夜行武昌山上聞黃州鼓角》詩:“誰言萬方聲一概,鼉憤龍愁為余變。”

【第3句】:發憤忘食[fā fèn wàng shí]

【解釋】努力學習或工作,連吃飯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奮。

【出處】《論語·述而》:“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示例】既這樣發憤忘食起來,也好,就由你去。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四回

【第4句】:義憤填膺[yì fèn tián yīng]

【解釋】義憤:對違反正義的事情所產生的憤怒;膺:胸。發于正義的憤懣充滿胸中。

【出處】清·曾樸《孽海花》第二十五回:“玨齋不禁義憤填膺,自己辦了個長電奏,力請宣戰。”

【示例】畿輔士民,屢遭虜騎蹂躪,莫不義憤填膺,恨之切骨。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章

【第5句】:氣憤填胸[qì fèn tián xiōng]

【解釋】形容憤怒之情充滿胸中。

【出處】唐·趙元一《奉天錄》卷三:“筑壘清野,秣馬訓兵,憤氣填胸,誓雪國恥。”《舊唐書·文宗紀下》:“我每思貞觀開元之時,觀今日之事,往往憤氣填膺耳。

【示例】一連三疏,請圣上還都,誰知被汪伯豢、黃潛善所遏,氣憤填胸。 ——清·陳忱《水滸后傳》第二十七回

【第6句】:積憤不泯[jī fèn bù mǐn]

【解釋】憤:怨憤;泯:滅。久積的怨恨難以消除。

【第7句】:發憤展布[fā fèn zhǎn bù]

【解釋】發憤:下決心,立志;展:伸展;布:展開;展布:施展才能、抱負。發奮振作,施展才能。

【出處】康有為《大同書》戍部第一章:“則一現女身,縱天地予以奇才,無復有發憤展布之日,僅為一家一姓育子女。”

【第8句】:義憤填胸[yì fèn tián xiōng]

【解釋】指胸中充滿義憤。

【出處】《兒女英雄傳》第五回:“[十三妹]把白臉兒狼、傻狗二人商量的傷天害理的這段陰謀聽了個仔細,登時義憤填胸。”

【示例】畿輔士民,屢遭虜騎蹂躪,莫不義憤填胸,恨之切骨。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章

【第9句】:發憤自厲[fā fèn zì lì]

【解釋】發憤:下決心,立志;厲:磨礪。立志磨煉自己。

【出處】章炳麟《與劉揆一書》:“夫處陰極玄黃之世,材者宜發憤自厲,復我種族。”

【第10句】:發憤自雄[fā fèn zì xióng]

【解釋】決心奮斗,而使自己強盛有實力。

【出處】清·鄭燮《濰縣署中與舍弟第五書》:“愿吾弟發憤自雄,勿蹈乃兄故轍也。”

【示例】然茍我發憤自雄,西人將見好于我不暇,遑敢我。 ——鄒魯《中國同盟會》

【第11句】:悲憤填膺[bēi fèn tián yīng]

【解釋】膺:胸。悲痛和憤怒充滿胸中。

【出處】清·傷時子《蒼鷹擊》第六折:“草頭朝露,貴賤都虛度。悲憤填膺莫訴,壯懷孤負。”

【示例】曹植聽了這個題目,不禁悲憤填膺。 ——羽人《文化五千年·文壇三杰——曹氏父子》

【第12句】:鰲憤龍愁[áo fèn lóng chóu]

【解釋】如鼉憤怒,如龍憂愁。比喻樂曲的情調悲憤。

【示例】這是一首鰲憤龍愁音樂,你想聽嗎?

【第13句】:不憤不啟[bù fèn bù qǐ]

【解釋】憤:心里想弄明白而還不明白。啟:啟發。指不到學生們想弄明白而還沒有弄明白時,不去啟發他。這是孔子的教學方法。

【出處】《論語·述而》:“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示例】這時,我真正感受到了“不憤不啟”“不作不發”這八個字的含義。 ——許國慶《仍是“不寧靜”》

【第14句】:發憤忘餐[fā fèn wàng cān]

【解釋】發憤:下決心,立志;餐:吃飯。發憤學習或工作,連吃飯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奮。

【出處】《魏書·高允傳》:“拔萃衡門,俱漸鴻翼,發憤忘餐,豈要斗食。”

【第15句】:切齒憤盈[qiè chǐ fèn yíng]

【解釋】切齒:齒相磨切,憤恨。緊咬牙齒十分憤怒。形容非常憤怒。

【出處】東漢·班固《漢書·張奐傳論》:“中官世盛,暴恣數十年,四海之內,莫不切齒憤盈。”

【第16句】:發憤圖強[fā fèn tú qiáng]

【解釋】發憤:決心努力;圖:謀求。決心奮斗,努力謀求強盛。

【出處】何香凝《孫中山與廖仲愷》:“孫先生在那次聚會上談得并不多,只泛泛地談到了中國積弱太甚了,應該發憤圖強,徹底革命。”

【示例】上下一心,日夜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發憤圖強。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15章

【第17句】:氣憤填膺[qì fèn tián yīng]

【解釋】膺:胸。形容憤怒之情充滿胸中。亦作“憤氣填膺”、“憤氣填胸”、“激憤填膺”。

【出處】唐·趙元一《奉天錄》卷三:“筑壘清野,秣馬訓兵,憤氣填胸,誓雪國恥。”《舊唐書·文宗紀下》:“我每思貞觀開元之時,觀今日之事,往往憤氣填膺耳。

【示例】秦媽媽氣憤填膺,盯著徐義德。 ——周而復《上海的早晨》四十八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花蝴蝶直播苹果版| 亚洲1区1区3区4区产品乱码芒果 | 免费一级成人毛片| 亚洲国产成AV人天堂无码|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H动漫| linmm视频在线观看| 2020年亚洲天天爽天天噜| 老公说我是不是欠g了| 毛片一级在线观看| 日本老熟妇xxxxx| 天天天天天天天操| 国产剧果冻传媒星空在线播放| 免费国产a国产片高清网站| 亚洲av综合av一区| yin荡护士揉捏乱p办公室视频| 日本色图在线观看| 真实处破疼哭视频免费看|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大全高清片| 很污很黄的网站| 国产福利高颜值在线观看| 全免费一级午夜毛片| 乖帮我拉开拉链它想你| 99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aⅴ | 成人午夜免费福利视频| 熟妇人妻久久中文字幕| 日日碰狠狠添天天爽超碰97| 国产精品美女免费视频观看| 午夜老司机在线观看免费| 久久这里精品国产99丫e6| 99re在线观看|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成人| 日本肉动漫无遮挡无删减在线观看| 国内外成人在线视频| 午夜免费福利影院|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免费不卡| 18禁男女爽爽爽午夜网站免费 |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日韩av| 99久久精品费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美女的尿口免费看软件|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