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定”的成語大全(129個)
小編為您整理了定時炸彈、煉之未定、篤定泰山等含“定”的成語129個,其中“定”開頭的9個,“定”結尾的58個,“定”在中間的62個,及其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定”開頭的成語
【第1句】:定時炸彈[dìng shí zhà dàn]
【解釋】由計時器控制、能在預定時間自動引爆的炸彈。比喻潛伏的危機。
【出處】鄧小平《黨在組織戰線和思想戰線上的迫切任務》:“他們是一股有野心的政治勢力,不可小看,如果不在整黨中解決,就會留下禍根,成為定時炸彈。”
【示例】她是張漢安插在他們中間的定時炸彈。
【第2句】:定于一尊[dìng yú yī zūn]
【解釋】尊:指具有最高權威的人。舊指思想、學術、道德等以一個最有權威的人做唯一的標準。
【出處】《史記·秦始皇本紀》:“語皆道古以害今,飾虛言以亂實,人善其所私學,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別黑白而定一尊。”
【示例】今世名為崇孔氏,黜絕異學,而定于一尊。 ——明·徐光啟《刻紫陽朱子全集》
【第3句】:定傾扶危[dìng qīng fú wēi]
【解釋】傾:危。扶助危傾,使其安定。指挽救國家于危難之時。
【出處】漢·恒寬《鹽鐵論·備胡》:“古者明王討暴衛弱,定傾扶危,使小國之君悅;討暴定傾,則無罪之人附。”
【第4句】:定省晨昏[dìng xǐng chén hūn]
【解釋】昏:天剛黑;省:探望、問候。晚間服侍就寢,早上省視問安。舊時侍奉父母的日常禮節。
【出處】《禮記·曲禮上》:“凡為人子之禮,冬溫而夏清,昏定而晨省。”
【第5句】:定國安邦[dìng guó ān bāng]
【解釋】邦:國家。治理和保衛國家,使國家安定穩固。
【出處】元·無名氏《連環計》第三折:“枉了你揚威耀武,盡忠竭節,定國安邦,偏容他鴟鸮弄舌,烏鴉展翅,強配鸞凰。”
【示例】他上陳了許多定國安邦的良策。
【第6句】:定亂扶衰[dìng luàn fú shuāi]
【解釋】定:平定;扶:幫助,扶持。平定禍亂,扶持衰弱。
【出處】清·劉熙載《藝概·詩概》:“劉越石詩定亂扶衰之志,郭景純詩余殘去穢之情。”
【第7句】:定謀貴決[dìng móu huì jué]
【解釋】謀:計策,謀略;決:決定,決斷。制定計劃貴在當機立斷。
【出處】明·吳惟順、吳鳴球、吳若禮《兵境吳子十三篇·計決下》:“戰勝而欲必勝者,定謀貴決,機巧貴速,進退貴必,兵權貴一也。”
【第8句】:定省溫凊[dìng xǐng wēn jìng]
【解釋】定省:古代兒女早晚向父母問安;溫凊:冬溫夏凊的略語,溫是溫被,凊是扇席。形容子女非常孝順。
【出處】《禮記·曲禮上》:“凡為人子之禮,冬溫而夏凊,昏定而晨省。”
【第9句】:定心丸[dìng xīn wán]
【解釋】一種能使人心神安定的中成藥。比喻能安定思想情緒的話語或做法。
【出處】高陽《胡雪巖全傳·平步青云》上冊:“椿壽吃了這顆定心丸,對于疏浚河道的工程,進度不甚理想,就不太著急。”
【示例】她給了我一顆定心丸,我也就放心多了。
“定”結尾的成語
【第1句】:煉之未定[liàn zhī wèi dìng]
【解釋】用心琢磨,反復錘煉,決定不下來。
【示例】我們寫作經常在一些關鍵用詞上煉之未定。
【第2句】:舉措不定[jǔ cuò bù dìng]
【解釋】舉措:行動。拿著棋子,不知該如何下。比喻猶豫不決。
【示例】我被他搞得舉措不定了。
【第3句】:神閑氣定[shén xián qì dìng]
【解釋】指神氣悠閑安靜。
【出處】明·馮夢龍《智囊補·捷智·張佳胤》:“祁爾光曰:'當命懸呼吸間,而神閑氣定,款語揖讓,從眉指目語外,另構空中碩畫。’”
【第4句】:持疑不定[chí yí bù dìng]
【解釋】疑:疑慮。心懷疑慮,遲遲不能決定。
【出處】《楊家將演義》第14回:“眾人持疑不定,六郎亦悶悶不樂。”
【第5句】:猶豫不定[yóu yù bù dìng]
【解釋】猶豫:遲疑。拿不定主意。
【出處】劉流《烈火金剛》第八回:“他想趁他在這猶豫不定的時候,說出幾句好話,放他走。”
【示例】他一向作大事抉擇面前猶豫不定。
【第6句】:前生注定[qián shēng zhù dìng]
【解釋】指今生的命運是前生所注定的,無法改變。
【出處】宋·晁元禮《柳村新》詞:“若還不是,前生注定,甚得許多摧挫。”
【示例】這分明是前生注定,命合使然。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六十一回
【第7句】:一口咬定[yī kǒu yǎo dìng]
【解釋】一口咬住不放。比喻堅持一個廉潔,再不改口。
【出處】清·無名氏《官場維新記》第十回:“先把住持僧慧修,嚴行審訊,問他將李國斌藏在何處,慧修一口咬定不認得李國斌。”
【示例】老山東搖搖頭,一口咬定:“不用看,我心里有數!我家的秤老輩用的,十四兩頂新秤一斤,錯不了。” ——馮德英《迎春花》第十一章
【第8句】:傳檄可定[chuán xí kě dìng]
【解釋】傳:傳送,傳遞;檄:討敵文書;定:平定。比喻不待出兵,只要用一紙文書,就可以降服敵方。指不戰而使對方歸順
【出處】明·程登吉《幼學瓊林》第三卷:“傳檄可定,極言敵之易破;迎刃而解,甚言事之易為。”
【第9句】:動蕩不定[dòng dàng bù dìng]
【解釋】蕩:搖動。動蕩搖擺,不安定。形容局勢不穩定,不平靜。
【出處】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77章:“粵系軍隊又侵入湘南,兩湖局勢也在動蕩不定中。”
【示例】在動蕩不定的歲月里,他始終保持這個良好習慣。
【第10句】:漂浮不定[piāo fú bù dìng]
【解釋】漂浮:停留在流體表面或懸浮在流體中。指人飄泊不定
【示例】我這一生像浮云一樣漂浮不定
【第11句】:神閑意定[shén xián yì dìng]
【解釋】精神或神態悠閑,心意專一穩定。
【出處】宋·王安石《虎圖》:“神閑意定始一掃,功與造化論錙銖。”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論用筆得失》:“夫內自足,然后神閑意定;神閑意定,則思不竭而筆不困也。”
【示例】神閑意定,萬籟收聲天地靜。玉指冰弦,未動宮商意已傳。 ——宋·蘇軾《減字木蘭花》詞
【第12句】:彰徨不定[zhāng huáng bǔ dìng]
【解釋】驚慌恐懼,心神不定的樣子。
【出處】《抱樸子·正郭》:“彰徨不定,載肥載臞。”
【第13句】:氣沖志定[qì chōng zhì dìng]
【解釋】精力旺盛,意志堅定。
【出處】《明史·范濟傳》:“磨磨砥礪,使其氣充志定,卓然成材。”
【第14句】:飄泊無定[piāo bó wú dìng]
【解釋】飄:隨水漂流;泊:停留,暫住。比喻東奔西走,生活不安定。
【出處】宋·范成大《元夜憶群從》:“遙憐好兄弟,飄泊雨江村。”
【示例】他一生都是飄泊無定,到處流浪。
【第15句】:指麾可定[zhǐ huī kě dìng]
【解釋】指一經調度安排,不須多久,局勢即可平定。
【出處】語出《史記·陳丞相世家》:“誠各去其兩短,襲其兩長,天下指麾則定矣。”《漢書·陳平傳》作“天下指麾即定矣”。
【示例】是時高宗銳意河南,以為指麾可定。 ——《陳書·蔡景列傳》
【第16句】:置棋不定[zhì qí bù dìng]
【解釋】置:放。指下棋時不知怎樣下子才好。比喻遇事猶疑不決
【出處】宋·李綱《議責成》:“譬猶奕者,置棋不定,不足以勝敵。”
【第17句】:舉棋不定[jǔ qí bù dìng]
【解釋】拿著棋子,不知下哪一著才好。比喻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
【出處】《左傳·襄公二十五年》:“弈者舉棋不定,不勝其藕。”
【示例】對于“逃匿”震南村中,拒不從命的小小的胡杏,他們卻是舉棋不定。 ——歐陽山《苦斗》七十八
【第18句】:舉棋若定[jǔ qí ruò dìng]
【解釋】下棋子好像有預斷。比喻行事沉著果斷。
【出處】朱德《十月戰景》詩:“戰事從來似弈棋,舉棋若定自無悲。”
【第19句】:遲疑不定[chí yí bù dìng]
【解釋】猶言遲疑不決。
【出處】《易·蒙》“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唐·孔穎達疏:“師若遲疑不定,或再或三,是褻瀆,瀆則不告。”
【示例】遲疑不定的神色就很顯然地浮上了杜竹齋的山羊臉兒。 ——茅盾《子夜》二
【第20句】:一言為定[yī yán wéi dìng]
【解釋】一句話說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說話算數,決不翻悔。
【出處】元·紀君祥《趙氏孤兒》第二折:“程嬰,我一言已定,你再不必多疑了。”
【示例】你我一言為定。只是我信不過二弟,你是萍蹤浪跡,倘然去了不來,豈不誤了人家一輩子的大事?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六回
【第21句】:心術不定[xīn shù bù dìng]
【解釋】指心計令人難以捉摸。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十九回:“且王倫心術不定,語言不準,失信于人,難以相聚。”
【第22句】:蓋棺事定[gài guān shì dìng]
【解釋】猶蓋棺論定。指人死后對其一生作出評價。
【出處】明·馮惟敏《耍孩兒·骷髏訴冤》曲:“自古道蓋棺事定,入土為安。”
【第23句】:躊躇不定[chóu chú bù dìng]
【解釋】猶豫不決。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操欲立后嗣,躊躇不定。”
【第24句】:萍蹤靡定[píng zōng mǐ dìng]
【解釋】象浮萍、波浪一般的無定。比喻到處漂泊,沒有固定的住所。
【出處】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二十四回:“或就來,或一二日,或叁五,萍蹤靡定,逢山遇水,或師或友,便談玄論道,故無定期。”
【示例】睽違教命,乃云鄙吝復萌;來往無憑,則曰萍蹤靡定。 ——明·程允升《幼學學源》卷三
【第25句】:搖擺不定[yáo bǎi bù dìng]
【解釋】指心意猶豫不決,來回變化。
【出處】周恩來《現時政治斗爭中之我們》:“小資產階級也常搖擺不定,只有無產階級是最不妥協的革命階級。”
【示例】不要與這些搖擺不定的人談生意。
【第26句】:喘息未定[chuǎn xī wèi dìng]
【解釋】喘息:呼吸急促。呼吸急促,還沒有平穩下來。比喻時間短促,情況緊張,人還未歇過氣來。
【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七回:“立寨甫畢,喘息未定,忽聞寨后一聲炮響,火光連天。”
【示例】方才進步,喘息未定,只見前面塵起,叫殺連天。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七十七回
【第27句】:一言已定[yī yán yǐ dìng]
【解釋】一句話說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說話算數,決不翻悔。
【出處】元·紀君祥《趙氏孤兒》第二折:“程嬰,我一言已定,你再不必多疑了。”
【示例】多蒙相許,一言已定。夜晚之間,不敢親送,有煩店主嬤嬤伴送過去罷。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八
【第28句】:驚魂不定[jīng hún bù dìng]
【解釋】指受驚后心情還沒有平靜下來。
【出處】宋·蘇軾《謝量移汝州表》:“只影自憐,命寄江湖之上;驚魂未定,夢游縲紲之中。”
【示例】因此在等候的時候,一個個面色如土,驚魂不定,互相偷看,交換眼色。 ——姚雪垠《李自成》第五卷第九章
【第29句】:老僧入定[lǎo sēng rù dìng]
【解釋】和尚靜坐,使心定于一處,不起雜念,叫入定。形容人靜靜地端坐著。
【出處】清·曾樸《孽海花》第二十回:“看時,卻是個黑瘦老者,危然端坐,彷彿老僧入定一樣。”
【示例】華池置無用之鄉,謬說老僧入定;蠻洞乃不毛之地,遂使眇帥稱戈。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黃九郎》
【第30句】:蓋棺論定[gài guān lùn dìng]
【解釋】論定:下結論。蓋上棺材蓋,才能下結論。人死后對其一生作出評價。
【出處】唐·韓愈《同冠峽》詩:“行矣且無然,蓋棺事乃了。”
【示例】在過去說來,她這個小命運已是被蓋棺論定了,然而在今天,這一切都要重新估計。 ——茹志娟《在果樹園里》
【第31句】:徘徊不定[pái huái bù dìng]
【解釋】在難于接受的或同樣緊迫的兩者之間作出抉擇時為難猶豫。
【示例】在難于接受的或同樣緊迫的兩者之間作出抉擇時為難猶豫。
【第32句】:氣充志定[qì chōng zhì dìng]
【解釋】充:充實,充足。精力充沛,意志堅定。
【出處】《明史·范濟傳》:“磨礱砥礪,使其氣充志定,卓然成材,然后舉而用之,以任天下國家事無難矣!”
【第33句】:游移不定[yóu yí bù dìng]
【解釋】游移:猶豫。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
【出處】漢·劉熙《釋名·釋車》:“游環在服馬背上,驂馬之外轡貫之。游移前卻,無定處也。”
【示例】各級黨組織直到每個支部的態度都要十分堅定,不能有任何游移不定、含糊不清的表現。 ——鄧小平《目前的形勢和任務》
【第34句】:事非前定[shì fēi qián dìng]
【解釋】事情并不是事先注定的。指事在人為。
【出處】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二十:“予以謂不然,事非前定。”
【示例】世間底事非前定,妙理還須問濁醪。 ——宋·郭應祥《鷓鴣天》詞
【第35句】:命中注定[mìng zhōng zhù dìng]
【解釋】迷信的人認為人的一切遭遇都是命運預先決定的,人力無法挽回。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這是我命中注定,該做他家的女婿。”
【示例】他命中注定要身敗名裂的。
【第36句】:狐疑不定[hú yí bù dìng]
【解釋】狐疑:猶豫,狐性多疑。傳說狐貍多疑。形容心里疑惑,一時決定不下來。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4回:“臣為將軍決一死戰,萬死不辭,只恐將軍狐疑不定。”
【第37句】:指揮可定[zhǐ huī kě dìng]
【解釋】指一經調度安排,不須多久,局勢即可平定。同“指麾可定”。
【出處】宋·周煇《清波別志》卷上:“某生長北方,聞燕人思歸之情切矣,今若舉事,指揮可定。”
【第38句】:忐忑不定[tǎn tè bù dìng]
【解釋】心神極為不安。同“忐忑不安”。
【出處】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二十六回:“濟川被他們說得心中忐忑不定。”
【示例】兩道聽了這話,心里忐忑不定。 ——清·吳趼人《糊涂世界》卷九
【第39句】:把持不定[bǎ chí bù dìng]
【解釋】沒有明確的主見,游移反復。
【出處】《野叟曝言》第二回:“但恐日后把持不定,為異端所惑,一時失足。”
【示例】他意志薄弱,一遇風浪就把持不定。
【第40句】:指揮若定[zhǐ huī ruò dìng]
【解釋】形容態度冷靜,考慮周全,指揮起來就象一切都事先規定好了似的。
【出處】唐·杜甫《詠懷古跡》詩:“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示例】他剛剛坐定,這一大群人已經跟了進來,用各種阿諛逢迎的言詞稱頌他神機妙算,“指揮若定”。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一章
【第41句】:命里注定[mìng lǐ zhù dìng]
【解釋】舊時迷信說法,命運早已決定安排好了。亦作“命中注定”。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七:“這是我命中注定,該做他家的女婿。”
【示例】可見人有得那橫財的,都也是各人的命里注定。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一百回
【第42句】:倉皇不定[cāng huáng bù dìng]
【解釋】倉皇:匆忙,慌張。形容匆匆忙忙,心情慌亂。
【出處】《抱樸子·正郭》:“倉皇不定。”
【第43句】:君子協定[jūn zǐ xié dìng]
【解釋】雙方不經過書面簽字,只以口頭承諾或交換函件而訂立的協定,它與書面條約具有同等的效力。本用于國際事務間,后亦用為事先約定的套語。又稱作“紳士協定”。
【出處】王朔《頑主》:“我們不是有君子協定在先,任人唯賢,因材施教。”
【示例】咱們還是訂立一個君子協定。
【第44句】:行蹤無定[xíng zōng wú dìng]
【解釋】行蹤:行動的蹤跡。指在各處來往出沒,沒有固定處所。
【出處】清·錢彩《說岳全傳》第一回:“出家人行蹤無定,待貧道自去尋來。”
【示例】清·李百川《綠野仙蹤》第62回:“那冷于冰行蹤無定,知道他如今在那里?”
【第45句】:心平氣定[xīn píng qì dìng]
【解釋】心氣平定,沒有雜念。
【出處】三國·魏·阮籍《樂論》:“孔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言至樂使人無欲,心平氣定,不以肉為滋味也。”
【示例】士大夫心平氣定,高不為名所眩,下不為利所怵者,類能知之。 ——宋·蘇轍《漢武帝論》
【第46句】:驚魂未定[jīng hún wèi dìng]
【解釋】指受驚后心情還沒有平靜下來。
【出處】宋·蘇軾《謝量移汝州表》:“只影自憐,命寄江湖之上;驚魂未定,夢游縲紲之中。”
【示例】他至今還驚魂未定。
【第47句】:心神不定[xīn shén bù dìng]
【解釋】定:安定。心里煩躁,精神不安。
【出處】明·羅貫中《平妖傳》第二回:“心神不定,謂之狐疑。”
【示例】蓮峰心神不定,吃了夜飯,卻去燈下趕要緊筆墨。 ——清·俞萬春《蕩寇志》第九十七回
【第48句】:心安神定[xīn ān shén dìng]
【解釋】心神都很安定。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57回:“紫鵑自那日也著實后悔,如今日夜辛苦,并沒有怨意。襲人等皆心安神定。”
【第49句】:一言而定[yī yán ér dìng]
【解釋】一句話說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說話算數,決不翻悔。
【出處】《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定人之謂禮,楚一言而定三國,我一言而亡之。我則無禮,何以戰乎?”
【示例】從前,太宗爺主持朝政,有事就問范章京,聽范章京一言而定。 ——姚雪垠《李自成》第四卷第四章
【第50句】:神安氣定[shén ān qì dìng]
【解釋】內心十分安定。
【出處】金·王丹桂《洞仙歌·示門人》:“下虔心,苦志挫銳摧強;忘寵辱,自得神安氣定。”
【第51句】:一言便定[yī yán biàn dìng]
【解釋】一句話說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說話算數,決不翻悔。
【出處】《魏書·趙柔傳》:“與人交易,一言便定,豈可以利動心也。”
【第52句】:傳檄而定[chuán xí ér dìng]
【解釋】檄:討敵文書;定:平定。比喻不待出兵,只要用一紙文書,就可以降服敵方,安定局勢。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今大王舉而東,三秦可傳檄而定也。”
【示例】獲操則威震天下,中原雖廣,可傳檄而定。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一回
【第53句】:漂泊無定[piāo bó wú dìng]
【解釋】飄泊:隨水漂流或停留。隨水飄流到哪里就停在哪里,沒有一定的方向。比喻為了生活而四處奔走,生活不安定。
【出處】宋·范成大《元夜憶群從》:“遙憐好兄弟,飄泊雨江村。”
【示例】智光和尚四海云游,趙錢孫漂泊無定,要找這兩個人甚是不易。 ——金庸《天龍八部》第二十章
【第54句】:神閒氣定[shén xián qì dìng]
【解釋】指神氣悠閑安靜。
【第55句】:出神入定[chū shén rù dìng]
【解釋】形容聚精會神。
【出處】康濯《東方紅》第十章:“楊殿山和劉成旺都對這件事十分注意,一定要大家詳細介紹那每一戶、每個人的種種緣由,并且出神入定一般默默地聽得十分嚴肅。”
【第56句】:一牢永定[yī láo yǒng dìng]
【解釋】牢:牢固。一下弄得結結實實。形容事情一成不變。
【出處】元·劉唐卿《白兔記》第十三出:“又道是一牢永定寧,死后如何交我改嫁人?”
【示例】我為絕宗派,結婚姻,指望一牢永定。 ——元·柯丹邱《荊釵記》第二十八出
【第57句】:驚魂甫定[jīng hún fǔ dìng]
【解釋】甫:剛開始。驚惶失措的心情剛剛平定下來。
【出處】宋·魏了翁《辭免召赴行在狀》:“今驚魂甫定,若再為萬里之役。必不能將親就養,人子之義,實非所安。”
【示例】駐滬已一星期,驚魂甫定。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二十九回
【第58句】:捉摸不定[zhuō mō bù dìng]
【解釋】捉摸:猜測。形容變化無常,無法猜測預料。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二回:“卻說朱武、楊春兩個正在寨里猜疑,捉摸不定。”
【示例】只是到底會不會受處分,他就捉摸不定了。 ——丁玲《太陽照在桑干河上》第二十六章
“定”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篤定泰山[dǔ dìng tài shān]
【解釋】像泰山那樣穩定。比喻有絕對把握,無須憂慮。
【出處】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一部:“那沒問題,包在我身上,篤定泰山。”
【示例】這點配件就篤定泰山可以完成。
【第2句】:從規矩定方圓[cóng guī jǔ dìng fāng yuán]
【解釋】從:聽從;規矩:圓規和曲尺。根據圓規和曲尺來確定方圓的大小形狀。比喻凡事都得遵循一定的法則。
【出處】元·無名氏《冤家債主》楔子:“天地神鬼人五仙,盡從規矩定方圓,逆則路路生顛倒,順則頭頭身外玄。”
【第3句】:蓋棺定謚[gài guān dìng shì]
【解釋】謚:謚號。中國帝制時代為死去的帝王或臣僚按其生前表現給予的稱號。指人死后才能對他的功過做結論。
【出處】《魏書·鄭羲傳》:“蓋棺定謚,先典成功,激揚清濁,治道明范。”
【第4句】:咬定牙關[yǎo dìng yá guān]
【解釋】形容下定決心,堅忍不拔。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五十五回:“這長老咬定牙關,聲也不透。”
【示例】李逵渾身脫剝,咬定牙關,手掿雙斧,從城濠里飛殺過來。 ——《水滸傳》第六六回
【第5句】:正名定分[zhèng míng dìng fēn]
【解釋】辨正名分,使名實相符。
【出處】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非有復譯不可》:“于是有些人又記起了翻譯,試來譯幾篇。但這就又是'批評家’的材料了,其實,正名定分,他是應該叫作'嘮叨家’的。”
【示例】受了丈夫的權利當然正名定分,該是她的丈夫,否則她為什么肯盡這些義務呢? ——錢鐘書《圍城》二
【第6句】:安神定魄[ān shén dìng pò]
【解釋】魄:魂魄。安定心神,恢復神智。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十一回:“自服了安神定魄之劑,……一夜穩睡。”
【示例】賈母叫鴛鴦找些安神定魄的藥,按方吃了。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十五回
【第7句】:拿定主意[ná dìng zhǔ yì]
【解釋】下定決心,抉擇做什么事。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7回:“卻又一片深心,打了個呼牛也可,呼馬也可的主意,任是誰說什么,我只拿定主意,干我的大事去。”
【示例】清·劉鶚《老殘游記續集遺稿》第一回:“我們今日竟拿定主意,不下山罷。”
【第8句】:一定之法[yī dìng zhī fǎ]
【解釋】一定:固定不變。一經確定下來就不再改變的法規。
【出處】《淮南子·氾論訓》:“何況乎君數易世,國數易君,人以其位達其好憎,以其威勢供嗜欲,而欲以一行之禮,一定之法,應時偶變,其所不能中權亦明矣。”
【示例】如輕重可以就喜怒之情,則例不得為一定之法。 ——《明史·呂坤傳》
【第9句】:一言定交[yī yán dìng jiāo]
【解釋】形容雙方意氣相投,剛一交談,就成了至交。
【出處】唐·權德輿《唐丞相太保致仕岐國公社公墓志銘序》:“一言定交,死生以之,趨人之急,唯恐不及。”
【第10句】:咬定牙根[yǎo dìng yá gēn]
【解釋】忍受痛苦而堅持到底,或意志堅定不移。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六十六回:“李逵渾身脫剝,咬定牙根,手雙斧,從城濠里飛殺過來。”
【示例】眾商都是愚夫,聽了他的話,咬定牙根不肯答應。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三十二回
【第11句】:審時定勢[shěn shí dìng shì]
【解釋】觀察分析時勢,估計情況的變化。同“審時度勢”。
【出處】唐·呂溫《諸葛武侯廟記》:“乃知務開濟之業者未能審時定勢而大順人心,而克觀厥成,吾不信也。”
【第12句】:目定口呆[mù dìng kǒu dāi]
【解釋】睜大眼睛直盯著不動,張著嘴說不出話。形容因吃驚或害怕而發楞的樣子。
【出處】《說唐》第二一回:“驚得王小二目定口呆,眼巴巴看他把三十枝毛竹拖去了。”
【示例】那伙計聽說,抬頭一看,只見不是同仁堂了,不禁氣得目定口呆。 ——清·吳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十九回
【第13句】:一槌定音[yī chuí dìng yīn]
【解釋】借指憑一句話作出最后決定。同“一錘定音”。
【出處】朱可 若丁《深深的綠巷》:“一張張笑臉,圓的、長的、苦的、甜的,都來請示,都來要求指點迷津。真神,一槌定音,無處不響。”
【第14句】:堅定不移[jiān dìng bù yí]
【解釋】移:改變,變動。穩定堅強,毫不動搖。
【出處】《資治通鑒·唐記·文宗開成五年》:“推心委任,堅定不移,則天下何憂不理哉!”
【示例】他們走得很慢,然而是堅定不移地向前走。 ——茹志娟《澄河邊上》
【第15句】:一錘定音[yī chuí dìng yīn]
【解釋】制造銅鑼時最后一錘決定鑼的音色。借指憑一句話作出最后決定。
【出處】劉紹棠《小荷才露尖尖角》:“他不聲不響,卻是一家之主;女兒中意,老伴點頭,也還得聽他一錘定音。”
【示例】我們等他來一錘定音。
【第16句】:謀定后戰[móu dìng hòu zhàn]
【解釋】謀:計謀,策略。用兵打仗時,要先定好計謀然后再行動。
【出處】《唐書·李光弼傳》:“光弼用兵,謀定而后戰,能以少覆戰。”
【示例】統是謀定后戰,以少勝多。 ——蔡東藩《兩晉演義》第七十八回
【第17句】:拍板定案[pāi bǎn dìng àn]
【解釋】比喻作出決定。
【示例】會議爭論了一天,夏曦拍板定案:全軍轉移到湘鄂邊去。 ——劉鳳舞《民國春秋》第十九章
【第18句】:祿無常家,福無定門[lù wú cháng jiā,fú wú dìng mén]
【解釋】祿:福。指福祿沒有不變的定數。
【出處】晉·摯虞《門銘》:“祿無常家,福無定門,人謀鬼謀,道在則尊。”
【第19句】:安魂定魄[ān hún dìng pò]
【解釋】魂、魄:人的靈氣、精神。指使人心安定。
【出處】明·湯顯祖《牡丹亭》第三十四出:“不尋常,安魂定魄賽過反精香。”
【示例】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13卷:“夫妻兩人急來救得迎兒蘇醒,討些安魂定魄湯與他吃了。”
【第20句】:晨昏定省[chén hūn dìng xǐng]
【解釋】晚間服侍就寢,早上省視問安。舊時侍奉父母的日常禮節。
【出處】《禮記·曲禮上》:“凡為人子之禮,冬溫而夏清,昏定而晨省。”
【示例】不但將親戚朋友一概杜絕了,而且連家庭中晨昏定省,一發都隨他的便了。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六回
【第21句】:茫無定見[máng wú dìng jiàn]
【解釋】形容對事情捉摸不透,因而沒有見解和主張。
【出處】清·吳雷發《說詩菅蒯》卷七:“閱人一首一句,即侈然評論,并欲概其生平,于是隨聲附和,茫無定見矣。”
【示例】乃忽戰忽和,忽和忽戰,小勝即喜,小敗即怯,我之伎倆,早為所窺,猶且首鼠兩端,茫無定見。 ——蔡東藩《清史演義》第六十九回
【第22句】:痛定思痛[tòng dìng sī tòng]
【解釋】指悲痛的心情平靜以后,再追想當時所受的痛苦。常含有警惕未來之意。
【出處】唐·韓愈《與李翱書》:“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當痛之時,不知何能自處也。”
【示例】境界危惡,層見錯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宋·文天祥《指南錄后序》
【第23句】:約定俗成[yuè dìng sú chéng]
【解釋】約定:共同制定;俗成:大家都這樣,習慣上一直沿用。指事物的名稱或社會習慣往往是由人民群眾經過長期社會實踐而確定或形成的。
【出處】《荀子·正名》:“名無固宜,約之以命,約定俗成謂之宜,異于約則謂之不宜。”
【示例】通行既久,居然約定俗成了。 ——朱自清《經典常談·四書第七》
【第24句】:昏定晨省[hūn dìng chén xǐng]
【解釋】昏:天剛黑;省:探望、問候。晚間服侍就寢,早上省視問安。舊時侍奉父母的日常禮節。
【出處】《禮記·曲禮上》:“凡為人子之禮,冬溫而夏清,昏定而晨省。”
【示例】不但將親戚朋友一概杜絕了,而且連家庭中昏定晨省,一發都隨他的便了。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六回
【第25句】:原心定罪[yuán xīn dìng zuì]
【解釋】追究他心里的動機來確定有無罪過或罪過輕重。
【出處】《漢書·哀帝紀》:“《春秋》之義,原心定罪。”
【示例】欲使朝廷原心定罪,便行誅戮,其間有云“蘇轍持密命以告人,志在朋邪而害正”。 ——宋·蘇轍《乞驗實賈易謝上表所言札子》
【第26句】:原情定罪[yuán qíng dìng zuì]
【解釋】追究他心里的動機來確定有無罪過或罪過輕重。
【出處】《舊唐書·王玙傳》:“罔上害人,左道亂政,原情定罪,非殺而何!”
【示例】鄉亭之系有岸,朝廷之系有獄,誰敢作奸犯科;死者不可復生,刑者不可復續,上當原情定罪。 ——明·程登吉《幼學瓊林·訟獄》
【第27句】:溫清定省[wēn qīng dìng xǐng]
【解釋】冬天使被子溫暖,夏日讓室內清涼,晚間給父母安睡,早晨起來問候安好。形容對父母盡心侍奉。
【出處】《禮記·曲禮上》:“凡為人子之禮,冬溫而夏清,昏定而晨省。”
【示例】販果實養父母,承顏順旨,溫清定省,出告反面,不憚苦辛。 ——《太平御覽》卷一百六十二引《儆誡錄》
【第28句】:千棰打鑼,一棰定聲[qiān chuí dǎ luó,yī chuí dìng shēng]
【解釋】比喻在眾說紛紜的情況下發表決定性的意見。同“千錘打鑼,一錘定音”。
【第29句】:平心定氣[píng xīn dìng qì]
【解釋】指心情平和,態度冷靜。
【出處】宋·陸九淵《與劉深父書》:“開卷讀書時,整冠肅容,平心定氣。”
【示例】須平心定氣,與之委曲,使之相從而后已。 ——宋·呂本中《官箴》
【第30句】:遭時定制[zāo shí dìng zhì]
【解釋】指因時勢而規定法制。
【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崔骃傳》:“故圣人執權,遭時定制,步驟之差,各有云設。”李賢注:“遭遇其時而定法制,不循于舊也。”
【第31句】:黑眼定心[hēi yǎn dìng xīn]
【解釋】指看到某些事情后心里生氣。
【出處】韓起祥《劉巧團圓》:“我老漢一輩子就懂得大吃大喝,自在逍遙,無憂無慮,有些鄉親見了,雖然黑眼定心,我也不管他。”
【第32句】:鋪謀定計[pū móu dìng jì]
【解釋】鋪設和制定計謀。
【出處】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二十回:“我猜老虔婆和淫婦鋪謀定計,叫了去不知怎的撮弄,陪著不是,還要回爐復帳,不知涎纏到多咱時候。”
【示例】我還有甚么礙你眼處,你還要鋪謀定計,必定叫我遠避他鄉!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十三回
【第33句】:扶危定傾[fú wēi dìng qīng]
【解釋】指在國家危殆將傾覆之時扶持之使安定。
【出處】《周書·李基傳》:“太祖扶危定傾,威權震主。”
【示例】任用偶誤,一切乖方,而欲倚之以扶危定傾,經營八表,豈不難乎! ——康有為《上清帝第二書》
【第34句】:蓋棺定論[gài guān dìng lùn]
【解釋】蓋上棺材蓋,才能下結論。指人死后對其一生作出評價。
【出處】唐·韓愈《同冠峽》詩:“行矣且無然,蓋棺事乃了。”
【示例】莫道古人多玉碎,蓋棺定論未嫌遲。 ——明·張煌言《甲辰九月獄中感懷三首》其二
【第35句】:立定腳跟[lì dìng jiǎo gēn]
【解釋】指腳踏實地,老老實實做事。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一回:“從此各人立定腳跟,安分守己,作一個清白良民。”
【示例】順著龍頭往下走,拐彎抹角,走了半天才找到龍尾,立定腳跟,不久回頭一看,龍尾又不知伸展得何處去了。 ——梁實秋《排隊》
【第36句】:一定之論[yī dìng zhī lùn]
【解釋】已經確定下來不可更改的論斷。
【出處】《淮南子·原道訓》:“士有一定之論,女有不易之行。”
【示例】比來議事之臣,鮮有一定之論,蓋以內無所守,故臨事而惑,致有中失,朕將何賴? ——《金史·夾谷衡傳》
【第37句】:一定不易[yī dìng bù yì]
【解釋】易:改變。原指一定下來就不變更,后形容事理正確,不可改變。
【出處】《淮南子·主術訓》:“今夫權衡規矩,一定而不易,不為秦楚變節,不為胡越改容。”
【示例】然究竟半個明的,半個暗的,是一定不易的道理。 ——清·劉鶚《老殘游記》第十回
【第38句】:扶危定亂[fú wēi dìng luàn]
【解釋】扶助危難,平定禍亂。
【出處】《周書·梁禦傳》:“宇文夏州英姿不世,算略無方,方欲扶危定傾,匡復京、洛。”
【示例】能識人,能愛人才,能為國留得那英雄豪杰,為朝廷扶危定亂。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八十三回
【第39句】:凝神定氣[níng shén dìng qì]
【解釋】聚精會神,專心致志。
【出處】清·黃宗羲《柳敬亭傳》:“敬亭退而凝神定氣,簡練揣摩,期月而詣莫生。”
【第40句】:未定之天[wèi dìng zhī tiān]
【解釋】比喻事情還沒有著落或還沒有決定。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回:“莫若此時趁事在成敗未定之天,自己先留個地步。”
【示例】事情還在未定之天,你們忙些啥? ——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二部
【第41句】:安心定志[ān xīn dìng zhì]
【解釋】指安下心來。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四回:“又差五斗星君送悟空去到任,外賜御酒一瓶,金花十朵,著他安心定志,再勿胡為。”
【第42句】:已成定局[yǐ chéng dìng jú]
【解釋】已經形成確定的不可改變的局面或形勢。
【示例】事情已成定局,不好改變了。
【第43句】:安定團結[ān dìng tuán jié]
【解釋】指形勢、秩序、生活安穩,民眾氣氛和睦。
【出處】鄧小平《軍隊要整頓》:“我們要遵照毛澤東同志關于安定團結的指示,整頓軍隊。”
【示例】搞好安定團結是我們工作的頭等大事。
【第44句】:溫凊定省[wēn qǐng dìng shěng]
【解釋】冬溫夏凊、昏定晨省的省稱。謂冬天溫被,夏天扇席,晚上侍候睡定,早晨前往請安。表示侍奉父母無微不至。
【出處】語出《禮記·曲禮上》:“凡為人子之禮,冬溫而夏凊,昏定而晨省。”
【示例】蜀《孟熙》:“販果實養父母,承顏順旨,溫凊定省,出告反面,不憚苦辛。”
【第45句】:取威定霸[qǔ wēi dìng bà]
【解釋】取得威望,策定霸業。比喻功高威重。
【出處】《左傳·僖公二十七年》:“取威定霸,于是乎在。”
【示例】出民水火,大仁也。興滅繼絕,大名也。取威定霸,大功也。 ——蔡東藩《清史演義》第十二回
【第46句】:安邦定國[ān bāng dìng guó]
【解釋】邦:泛指國家。使國家安定鞏固。
【出處】宋·無名氏《新編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上:“我這劍要賣與烈士,大則安邦定國,小則御侮捍身,您孩兒每識個什么?”
【示例】薦賢舉善是吾心,安邦定國訪知音。 ——明·無名氏《伐晉興齊》第一折
【第47句】:千錘打鑼,一錘定聲[qiān chuí dǎ luó,yī chuí dìng shēng]
【解釋】比喻在眾說紛紜的情況下發表決定性的意見。
【出處】李文亢《婚事》:“千錘打鑼,一錘定聲,最后還是中祥開了腔。”
【第48句】:一定不移[yī dìng bù yí]
【解釋】原指一定下來就不變更,后形容事理正確,不可改變。同“一定不易”。
【出處】清·李漁《閑情偶寄·詞曲·音律》:“至于填詞一道,則句之長短,字之多寡,聲之平、上、去、入,韻之清濁陰陽,皆有一定不移之格。”
【示例】然究竟半個明的,半個暗的,是一定不移的道理。 ——清·劉鶚《老殘游記》第十回
【第49句】:訏謨定命[xū mò dìng mìng]
【解釋】訏謨:大計,宏謀。胸懷大的謀劃來確定政令。舊指處理軍國大事。
【出處】《詩經·大雅·抑》:“訏謨定命,遠猷辰告。”
【示例】清·王夫之《葁齋詩話》:“謝太傅于《毛詩》取'訏謨定命,遠猷辰告’,以此八句如一串珠。”
【第50句】:一定之規[yī dìng zhī guī]
【解釋】一定的規律或規則。比喻已打定的主意。
【出處】明·趙弼《繁邑古祠對》:“古今一定之規,孰敢毫厘之譖。”
【示例】歷史的發展,有它新陳代謝的一定之規。 ——郭小川《新路歌》
【第51句】:三榜定案[sān bǎng dìng àn]
【解釋】三次張榜,廣求意見,再作最后決定。極言行事慎重。
【第52句】:論心定罪[lùn xīn dìng zuì]
【解釋】根據犯罪人的動機和情節來判定其罪行。
【出處】漢·桓寬《鹽鐵論·刑德》:“故《春秋》之治獄,論心定罪。”
【第53句】:法有定論,兵無常形[fǎ yǒu dìng lùn,bīng wú cháng xíng]
【解釋】法:兵法;論:論斷;形:方法。兵法上雖有確定的論斷,然而用兵作戰卻沒有固定不變的方法。比喻做事要根據實際采取靈活的措施。
【出處】宋·何去非《何博士備論·霍去病論》:“法有定論,而兵無常形,一旦之內,一陣之間,離合取舍,其變無窮。”
【第54句】:一定之計[yī dìng zhī jì]
【解釋】計:主意,打算。已經拿定的主意。
【出處】宋·洪邁《容齋續筆》卷三:“于始見之計,圖事揆策,必有一定之計,據以為決。”
【第55句】:千錘打鑼,一錘定音[qiān chuí dǎ luó,yī chuí dìng yīn]
【解釋】比喻在眾說紛紜的情況下發表決定性的意見。
【出處】郭澄清《大刀記》第十章:“千錘打鑼,一錘定音——隊長,你就決定吧。”
【第56句】:原情定過[yuán qíng dìng guò]
【解釋】追究他心里的動機來確定有無罪過或罪過輕重。
【出處】《后漢書·霍谞傳》:“谞聞春秋之義,原情定過,赦事誅意,故許止雖弒君而不罪,趙盾以縱賊而見書。”
【第57句】:文無定法[wén wú dìng fǎ]
【解釋】寫文章沒有一定的固定不變的規程。指文章寫作方法可以多種多樣,不拘一格。
【第58句】:前慮不定,后有大患[qián lǜ bù dìng,hòu yǒu dà huàn]
【解釋】比喻做事之前考慮不成熟,到后來就可能發生大災禍。
【出處】《戰國策·魏策一》:“前慮不定,后有大患,將奈之何?”
【第59句】:鎮定自若[zhèn dìng zì ruò]
【解釋】指面對災難時冷靜的表現。
【出處】王朔《過把癮就死》:“當時女主人公的厄運剛露萌芽,同看電影準備了手帕的女人們還都鎮定自若,她便搶先一步哭了。”
【示例】他表現出鎮定自若的樣子。
【第60句】:人定勝天[rén dìng shèng tiān]
【解釋】人定:指人謀。指人力能夠戰勝自然。
【出處】《逸周書·文傳》:“人強勝天。”宋·劉過《襄陽歌》:“人定兮勝天,半壁久無胡日月。”
【示例】彼雖不來,寧禁我不往,登門就之,或人定勝天不可知?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蕭七》
【第61句】:取威定功[qǔ wēi dìng gōng]
【解釋】取得威望,策定功勛。比喻功高威重。
【出處】《抱樸子·接疏》:“明者舉大略細,不忮不求,故能取威定功,成天平地。”
【示例】輔弼之臣,軍國是賴。興化致理,秉鈞以居。取威定功,則分閫而出。 ——《舊唐書·裴度傳》
【第62句】:打定主意[dǎ dìng zhǔ yì]
【解釋】下定決心,抉擇做什么事。
【出處】丁寅生《孔子演義》第18回:“南宮敬叔和夫子最契合,請他先容,最為合宜,打定主意,便一徑往訪敬叔。”
【示例】他打定主意非把事情弄明白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