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結尾的成語71個(含解釋和出處)
百問中文為您整理了逆流而上、后手不上、高攀不上等“上”結尾的成語71個,包括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第1句】:逆流而上[nì liú ér shàng]
【解釋】逆:倒。逆水前進。比喻迎著困難而上。
【出處】《詩經·秦風·蒹葭》:“溯洄從之。”毛亨傳:“逆流而上曰溯洄。”
【示例】目前,正有一股寒流向我們壓過來,我們要逆流而上,打上去! ——張天民《創業》第13章
【第2句】:后手不上[hòu shǒu bù shàng]
【解釋】指平時不注意留有余地,日后接應不上,無法繼續維持。
【出處】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二:“日復一日,須有盡時,日后后手不上了,悔之無及矣。”
【第3句】:高攀不上[gāo pān bù shàng]
【解釋】不能同等與地位、名譽較自己高的人結交或攀親。
【出處】李六如《六十年的變遷》:“你們鐘府上是做官的仕宦之家,我們做買賣的,恐怕高攀不上吧?”
【示例】王朔《我是你爸爸》:“萬一她覺得高攀不上呢?這豈不是弄巧成拙?”
【第4句】:奮發向上[fèn fā xiàng shàng]
【解釋】精神振作,情緒高昂。
【出處】鄧小平《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在各條戰線上形成你追我趕、爭當先進、奮發向上的風氣。”
【示例】王朔《玩兒的就是心跳》:“那個導演正在為自己的一部描寫奮發向上女青年的片子選演員。”
【第5句】:至高至上[zhì gāo zhì shàng]
【解釋】至:最。高到頂點,再也沒有更高的了。
【出處】《淮南子·繆稱訓》:“道至高無上,至深無下,平乎準,直乎繩,圓乎規,方乎矩。”漢·許慎《說文解字·一部》:“天,顛也。至高無上,從一大。”
【第6句】:溯流而上[sù liú ér shàng]
【解釋】溯:逆流而上。逆著水流的方向行進。
【出處】《爾雅·釋水》:“逆流而上曰溯洄,順流而下曰溯游。”《宋書·張興世傳》:“興世乃令輕舸溯流而上,旋復回還,一二日中,輒復如此,使賊不為之備。”
【示例】只見一只官船溯流而上,船頭站著四五個人,喜笑歌唱,甚是得意。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六
【第7句】:后來居上[hòu lái jū shàng]
【解釋】后來的超過先前的。有以稱贊后起之秀超過前輩。
【出處】《史記·汲鄭列傳》:“陛下用群臣,如積薪耳,后來者居上。”
【示例】今老矣,樂不預少年文酒之會,后來居上,又不知其為誰?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二十四
【第8句】:玩于股掌之上[wán yú gǔ zhǎng zhī shàng]
【解釋】玩:玩弄;股:大腿;掌:手掌。玩弄于大腿和手掌上。指輕易地把人操縱在手里任意擺布。
【出處】《國語·吳語》:“大夫種勇而善謀,將還玩吳國于股掌之上,以得其志。”
【示例】他能把它們玩于股掌之上,玩得輕巧離奇,神出鬼沒。 ——高曉聲《魚釣》
【第9句】:箭在弦上[jiàn zài xián shàng]
【解釋】箭已搭在弦上。比喻為形勢所迫,不得不采取某種行動。
【出處】三國·魏·陳琳《為袁紹檄豫州》注引《魏志》:“矢在弦上,不可不發。”
【示例】我覺得以文字結怨于小人,是不值得的。至于我,其實乃是箭在弦上。 ——《魯迅書信集·致楊霽云》
【第10句】:躍然紙上[yuè rán zhǐ shàng]
【解釋】活躍地呈現在紙上。形容文學作品敘述描寫真實生動。
【出處】清·薛雪《一瓢詩話》三三:“如此體會,則詩神詩旨,躍然紙上。”
【示例】雖然象通不通似的,但是對于抗日救國的熱烈和對于我們被捕的義憤,也已躍然紙上。 ——鄒韜奮《經歷·同情和厚意》
【第11句】:踞爐炭上[jù lú tàn shàng]
【解釋】踞:蹲、坐。蹲在爐子的炭火之上。形容處境險惡,不堪忍受。
【出處】《晉書·宣帝紀》:“軍還,權遣使乞降,上表稱臣,陳說天命。魏武帝曰:'此兒欲踞吾著爐炭上邪!’”
【第12句】:青霄直上[qīng xiāo zhí shàng]
【解釋】指迅速升到很高的地位。同“青云直上”。
【出處】宋·劉克莊《送洪侍御》詩之一:“青霄直上云梯易,白首能堅鐵壁難。”
【第13句】:高高在上[gāo gāo zài shàng]
【解釋】原指地位高,現在形容領導者脫離實際,脫離群眾。
【出處】《詩經·周頌·敬之》:“無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監在茲。”
【示例】有著理智的青年朋友們眼看部長高高在上,“三青團”爪牙虎視眈眈,也只有沉默裝傻而已。 ——鄒韜奮《患難余生記》第二章
【第14句】:夤緣而上[yín yuán ér shàng]
【解釋】拉攏關系,攀附權貴,以求高升。
【出處】《明史·尹直傳》:“給事中宋琮及御史許斌言直自初為侍郎以至入閣,夤緣攀附,皆取中旨。”
【第15句】:作亂犯上[zuò luàn fàn shàng]
【解釋】犯:冒犯。違抗尊長或朝廷,為悖逆或叛亂的行為。
【出處】章炳麟《序<革命軍>》:“孝弟之行,華戎之辨,仇國之痛,作亂犯上之戒,宜一切習聞之。”
【第16句】:離世遁上[lí shì dùn shàng]
【解釋】超脫世俗,回避君上。
【出處】《韓非子·八說》:“為故人行私,謂之'不棄’;以公財分施,謂之'仁人’;輕祿重身,謂之'君子’;枉法曲親,謂之'有行’;棄官寵交,謂之'有俠’;離世遁上,謂之'高傲’;交爭逆令,謂之'剛材’。”
【第17句】:魚游濠上[yú yóu háo shàng]
【解釋】表示縱情山水、逍遙遨游。
【出處】《莊子·秋水》:“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儵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 [下續示例]
【示例】[上接出處] 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第18句】:濠梁之上[háo liáng zhī shàng]
【解釋】濠梁:濠水上的橋。指別有會心,自得其樂的境地。
【出處】《莊子·秋水》:“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莊子曰:'鰷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第19句】:躍躍紙上[yuè yuè zhǐ shàng]
【解釋】躍躍:生動形象地呈現。生動形象地呈現在紙上。形容文學作品敘述描寫真實生動。
【出處】清·黃氏《蓼園詞評》:“結句'恨向東風滿’,饒有沉雄郁勃之致,躍躍紙上。”
【示例】即劣如禿僮,傻如跛婢,戇如屠戶,懶如酒徒,淫如碧桃,狠如肇受,亦各有真面目,躍躍紙上。(清·魏子安《花月痕》第一回)
【第20句】:一擁而上[yī yōng ér shàng]
【解釋】一下子全都圍上去。形容周圍的人同時向一個目標猛擠過去。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七回:“呂蒙親自擂鼓,士卒皆一擁而上,亂刀砍死朱光。”
【示例】眾人一擁而上,把小偷團團圍住揪送派出所
【第21句】:長安道上[cháng ān dào shàng]
【解釋】長安:古都名,在今陜西西安西北。舊喻名利場所。
【出處】五代·無名氏《賀圣朝》詞:“長安道上行客,依舊利深名切。”
【第22句】:迎頭趕上[yíng tóu gǎn shàng]
【解釋】迎:向著;頭:走在前面的。加緊追過最前面的。
【出處】瞿秋白《迎頭經》:“這樣,所謂迎頭趕上和勿向后跟,都是不但見于經傳,而且證諸實驗的真理了。”
【示例】應該善用時機,迎頭趕上。 ——夏衍《論正規化》
【第23句】:騎驢吟灞上[qí lǘ yín bà shàng]
【解釋】用為苦吟的典故。同“騎驢索句”。
【第24句】:譖下謾上[zèn xià mán shàng]
【解釋】讒毀下級,欺謾上級。
【出處】唐柳宗元《罵尸蟲文》:“譖下謾上,恒其心術,妒人之能,幸人之失。”
【第25句】:欺主罔上[qī zhǔ wǎng shàng]
【解釋】指蒙騙主人或上司。
【出處】南朝·齊·沈沖《奏劾江謐》:“謂販鬻威權,奸自不露,欺主罔上,好議可掩。”
【第26句】:至高無上[zhì gāo wú shàng]
【解釋】至:最。高到頂點,再也沒有更高的了。
【出處】《淮南子·繆稱訓》:“道至高無上,至深無下,平乎準,直乎繩,圓乎規,方乎矩。”漢·許慎《說文解字·一部》:“天,顛也。至高無上,從一大。”
【示例】只要能把國家從水深火熱里救出來,他就是至高無上的英雄。 ——梁斌《紅旗譜》四十二
【第27句】:巴高望上[bā gāo wàng shàng]
【解釋】指與社會地位高于自己的人結交或聯姻。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46回:“別說是鴛鴦,憑他是誰,那一個不想巴高望上、不想出頭的?”
【示例】巴高望上的想法不可避免。
【第28句】:燕巢幙上[yàn cháo yú shàng]
【解釋】燕子把窩做在帳幕上。比喻處境非常危險。同“燕巢于幕”。幙,同“幕”。
【第29句】:青云直上[qīng yún zhí shàng]
【解釋】青云:指青天;直上:直線上升。指迅速升到很高的地位。
【出處】《史記·范睢蔡澤列傳》:“賈不意君能自致于青云之上。”南朝齊·孔稚圭《北山移文》:“度白雪以方潔,干青云而直上。”
【示例】洪承疇是萬歷年間的進士出身,登第時年歲很輕,從此步步青云直上,一帆風順。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五章
【第30句】:竿頭直上[gān tóu zhí shàng]
【解釋】比喻進步很快。
【第31句】:人間天上[rén jiān tiān shàng]
【解釋】人世社會和神仙世界。指景物極美好的處所。多比喻境遇完全不同。
【出處】唐·崔顥《七夕詞》:“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間不相見。”
【示例】真乃是人間天上全珠。 ——元·湯式《端正好·詠荊南佳麗》
【第32句】:欺心誑上[qī xīn kuáng à]
【解釋】欺心:昧心;誑:欺騙,迷惑。指弄虛作假,欺騙上級或長者。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四十三回:“你怎么強占水神之宅,倚勢行兇,欺心誑上,弄玄虛,騙我師父師弟?”
【第33句】:御下蔽上[yù shàng bì xià]
【解釋】壓制下級,蒙騙上級。指欺上瞞下。
【出處】《史記·范睢蔡澤列傳》:“其所授者,妒賢嫉能,御下蔽上,以成其私,不為主計,而主不覺悟,故失其國。”
【示例】妒賢嫉能,御下蔽上,而不憂其有害于圣政也。 ——宋·朱熹《己酉擬上封事》
【第34句】:股掌之上[gǔ zhǎng zhī shàng]
【解釋】在大腿和手掌上面。比喻在操縱、控制的范圍之內。
【出處】《國語·吳語》:“大夫種勇而善謀,將還玩吳國于股掌之上,以得其志。”
【示例】救民水火之中,玩敵股掌之上。 ——宋·葛勝仲《丹陽集·賀收復燕山府表》
【第35句】:桑間濮上[sāng jiān pú shàng]
【解釋】桑間在濮水之上,是古代衛國的地方。①古指淫靡的音樂。②后也指男女幽會。
【出處】《禮記·樂記》:“桑間濮上之音,亡國之音也。”
【示例】衛地有桑間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會,聲色生焉。 ——《漢書·地理志下》
【第36句】:欺君罔上[qī jūn wǎng shàng]
【解釋】欺騙蒙蔽君主。
【出處】元·楊朝英《叨叨令·嘆世》曲:“他待學欺君罔上曹丞相,不如俺葛巾漉酒陶元亮。”
【示例】你明明在欺君罔上,窩匪通敵。 ——郭沫若《高漸離》第三幕
【第37句】:東流西上[dōng liú xī shàng]
【解釋】水向東流,人往西走。比喻人們對故鄉的思戀。
【出處】《后魏書·孝武帝紀》:“宇文泰遣大都督趙貴梁御甲騎二千來赴,乃奉迎。帝謂御曰:'此水東流,而朕西上,若得重謁洛陽廟,是卿等功也。’帝及左右皆泫涕。”
【第38句】:居下訕上[jū xià shàn shàng]
【解釋】指屬員背地里譏笑上級。
【出處】語出《論語·陽貨》:“子曰:'有惡稱人之惡者,惡居下流而訕上者。’”
【示例】而成帝尚復不語,乃以為居下訕上,廷辱保傅,罪死無赦。 ——《晉書·段灼傳》
【第39句】:蜂擁而上[fēng yōng ér shàng]
【解釋】形容許多人一起涌上來。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回:“墨雨遂掇起一根門閂,掃紅、鋤藥手中都是馬鞭子,蜂擁而上。”
【示例】他們蜂擁而上,迅速逮住了壞蛋。
【第40句】:尊無二上[zūn wú èr shàng]
【解釋】一個國家不能有兩個皇帝。猶言國無二君。引申為至高無上。
【出處】《禮記·坊記》:“天無二日,土無二王,家無二主,尊無二上。”
【示例】你莫非以為上帝是尊無二上之神圣嗎? ——《老殘游記》第十一回
【第41句】:腥聞在上[xíng wén zài shàng]
【解釋】腥聞:原指酒肉的腥味,引伸為丑惡的名聲。比喻丑名遠揚。
【出處】《尚書·酒誥》:“腥聞在上,故天降喪于殷。”
【第42句】:后者處上[hòu zhě chǔ shàng]
【解釋】原指堆積柴火,后搬來的反而在上面。后指資歷淺的人反而位居資格老的人之上。也泛指后來的人超過前輩。
【出處】《淮南子·繆稱訓》:“故圣人不為物先,而常制之其類,若積薪樵,后者在上。”《文子·上德》:“故圣人虛無因循,常后而不先,譬如積薪燎,后者處上。”
【第43句】:跳躍紙上[tiào yuè zhǐ shàng]
【解釋】生動形象地呈現在紙上。形容文學作品敘述描寫真實生動。
【出處】清·薛雪《一瓢詩話》卷三十三:“如此體會,則詩神詩旨,躍然紙上。”
【第44句】:捧到天上[pěng dào tiān shàng]
【解釋】比喻吹捧過分。
【示例】你竟把這位王主任捧到天上了。
【第45句】:風行水上[fēng xíng shuǐ shàng]
【解釋】比喻自然流暢,不矯揉造作。
【出處】《周易·渙》:“象曰:風行水上,渙。”
【示例】風行水上,渙然成文章,非有意于為文也。 ——宋·釋惠洪《石門文字禪》
【第46句】:燕巢幕上[yàn cháo mù shàng]
【解釋】燕子把窩做在帷幕上。比喻處境非常危險。
【出處】春秋·魯·左丘明《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夫子之在此也,猶燕之巢于幕上。”
【示例】譬如燕巢幕上,怎能久安? ——蔡東藩《唐史演義》第53回
【第47句】:大干快上[dà gàn kuài shàng]
【解釋】用最大的力量干起來,使新的工程盡快上馬。
【第48句】:矢在弦上[shǐ zài xián shàng]
【解釋】箭已搭在弦上。比喻為形勢所迫,不得不采取某種行動。
【出處】三國·魏·陳琳《為袁紹檄豫州》注引《魏志》:“矢在弦上,不可不發。”
【第49句】:攻心為上[gōng xīn wèi shàng]
【解釋】從思想上瓦解敵人的斗志為上策。
【出處】《三國志·蜀志·馬謖傳》:“每引見談論,自晝達夜。”裴松之注引《襄陽記》:“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
【示例】姐姐這叫做兵法攻心為上。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回
【第50句】:墻頭馬上[qiáng tóu mǎ shàng]
【解釋】為男女愛慕之典實。
【出處】唐·白居易《井底引銀瓶》詩:“妾弄青梅憑短墻,君騎白馬傍垂楊。墻頭馬上遙相顧,一見知君即斷腸。”
【示例】今夜里早赴佳期,成就了墻頭馬上。 ——元·白樸《墻頭馬上》第一折
【第51句】:扶搖直上[fú yáo zhí shàng]
【解釋】扶搖:急劇盤旋而上的暴風。形容上升很快。比喻仕途得意。
【出處】《莊子·逍遙游》:“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示例】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唐·李白《上李邕》詩
【第52句】:青云之上[qīng yún zhī shàng]
【解釋】比喻官高顯赫。
【出處】《史記·范雎蔡澤列傳》:“須賈頓首言死罪,曰:'賈之意君能自致于青云之上。’”
【示例】況有那身在青云之上,拔人于淤泥之中,重捐己資,曲全婚配。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
【第53句】:后來者居上[hòu lái zhě jū shàng]
【解釋】后來的超過先前的。
【出處】《史記·汲鄭列傳》:“陛下用群臣,如積薪耳,后來者居上。”
【第54句】:竿頭日上[gān tóu rí shàng]
【解釋】竿頭:竹竿尖頭;上:上升。比喻學業進步很快。
【出處】《秉燭談》:“招賢大師贈一偈曰:百丈竿頭不動人,雖然得人未為真。百丈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第55句】:旁行斜上[páng xíng xié shàng]
【解釋】原指《史記》中的《三代世表》、《十二諸侯年表》等。后泛指用表格行式排列的系表、譜牒等。
【出處】《梁書·劉杳傳》:“桓譚《新論》云,太史《三代世表》,帝行邪(斜)上,并效周譜。”
【示例】手書細密百十萬言,無一潦草。增益者旁行斜上,…… ——清·平步清《霞外捃屑》卷六
【第56句】:三生石上[sān shēng shí shàng]
【解釋】佛教故事,唐代李源與高僧圓澤禪師相約來世相見的故事。借指前世姻緣,來世重新締結。
【出處】唐·袁郊《甘澤謠》:“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不要論。慚愧情人往相訪,此生雖異性長存。”
【示例】如何卻說心頭事,再結三生石上緣。 ——元·虞堪《悼堅上人》
【第57句】:日高日上[rì gāo rì shàng]
【解釋】一天一天高起來,一天比一天向上長。
【出處】清·李漁《閑情偶寄·種植部》:“及其莖葉既生,則又日高日上。”
【第58句】:甚囂塵上[shèn xiāo chén shàng]
【解釋】甚:很;囂:喧嚷。人聲喧嚷,塵土飛揚。原形容軍中正忙于準備的狀態。后來形容消息普遍淬,議論紛紛。現多指反動言論十分囂張。
【出處】《左傳·成公十六年》:“王曰:'合謀也,張幕矣。’(伯州犁)曰:'虔卜於先君也,徹幕矣。’(楚王)曰:'將發命也。甚囂,且塵上矣。’”
【示例】雖已電令燮元代理督軍,同時蘇人爭請廢督,甚囂塵上。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一百二十二回
【第59句】:來者居上[lái zhě jū shàng]
【解釋】后來居上。原指資格淺的新進反居資格老的舊臣之上。后亦用以稱贊后起之秀超過前輩。
【出處】語出《史記·汲鄭列傳》:“陛下用群臣如積薪耳,后來者居上。”
【示例】陳人束閣,讓他來者居上。 ——宋·劉克莊《念奴嬌·丙寅生日》詞
【第60句】:自下而上[zì xià ér shàng]
【解釋】從下到上。
【出處】鄧小平《黨與抗日民主政權》:“有的可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有的可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總以能教育群眾、糾正錯誤、保證黨的領導為原則。”
【第61句】:一人之下,萬人之上[yī rén zhī xià,wàn rén zhī shàng]
【解釋】多指地位崇高權勢顯赫的大臣。
【出處】《六韜》:“屈一人下,伸萬人上,惟圣人能行之。”
【示例】老公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滄海似的大量哩,就合小的這們東西一般見識?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70回
【第62句】:蒸蒸日上[zhēng zhēng rì shàng]
【解釋】蒸蒸:上升、興盛的樣子。一天比一天上升發展。形容事業一天天向上發展。
【出處】《詩經·魯頌·泮水》:“烝烝皇皇,不吳不揚。”明·李開先《閑居集·資善大夫太常寺卿兼翰林院五經博士西橋劉公墓志銘》:“余蒸蒸焉日有長進,而公病歸矣。”
【示例】你世兄又是槃槃大才,調度有方,還怕不蒸蒸日上嗎?(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十二回)
【第63句】:附下罔上[fù xià wǎng shàng]
【解釋】附和偏袒同僚或下屬,卻欺騙君上。
【出處】《漢書·武帝紀》:“夫附下罔上者死,附上罔下者刑,與聞國政而無益于民者斥,在上位而不能進賢者退,此所以勸善黜置業惡也。”
【示例】少師萬安恃權怙寵,殊無厭足,少師劉吉附下罔上,漫無可否。 ——明·何良俊《四友齋叢說·史五》
【第64句】:扶搖而上[fú yáo ér shàng]
【解釋】扶搖:迅猛盤旋而上的旋風。形容上升很快或指仕途得志。
【出處】戰國·宋·莊周《莊子·逍遙游》:“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示例】明·施耐庵《水滸傳》第96回:“須臾,漸高漸大,扶搖而上,直到九霄空里,化成個大鵬。”
【第65句】:協私罔上[xié sī wǎng shàng]
【解釋】懷抱私情,欺騙君上。協,通“挾”。
【第66句】:羊毛出在羊身上[yáng máo chū zài yáng shēn shàng]
【解釋】比喻表面上給了人家好處,但實際上這好處已附加在人家付出的代價里。
【出處】明·唐順之《公移·牌》:“稍稍借貸度日,有收之年送還田主。諺所謂'羊毛出在羊身上’。”
【示例】俗話說'羊毛出在羊身上’。 ——鄒韜奮《萍蹤憶語》
【第67句】:一哄而上[yī hǒng ér shàng]
【解釋】沒有經過認真準備和嚴密組織,一下子行動起來。同“一哄而起”。
【出處】《人民日報》19【第83句】:【第10句】:31:“在發展新'三大件’那樣,一見有利可圖,便一哄而上。”
【示例】做項目不能一哄而上。
【第68句】:運之掌上[yùn zhī zhǎng shàng]
【解釋】運:運動,運轉。運轉于手掌之上。比喻極其容易。
【出處】《齊桓晉文之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孟子·公孫丑上》:“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
【第69句】:矜夸凌上[jīn kuā líng shàng]
【解釋】矜:自夸;凌:凌辱。炫耀自夸,凌辱上司。
【出處】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文章》:“孫楚矜夸凌上,陸機犯順履險。”
【第70句】:取法乎上[qǔ fǎ hū shàng]
【解釋】取法:取為法則。比喻效仿于高超、精湛的學識、技藝等。
【出處】唐·李世民《帝范》:“汝當更求古之哲王以為師,如吾,不足法也。夫取法于上,僅得其中;取法于中,不免為下。”
【示例】詩宗韓、杜、蘇三家,自是取法乎上之意。 ——清·袁枚《小倉山房尺牘》卷一百二十九
【第71句】:歷階而上[lì jiē ér shàng]
【解釋】歷:依次。沿著臺階,依次登上。
【出處】《禮記·檀弓下》:“杜蕢入寢,歷階而升。”《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遷遂按劍歷階而上。”
【示例】諸候獻酬甫畢,管仲歷階而上。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十八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