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焰”的成語(13個)
本文整理了毒燎虐焰、眾人拾柴火焰高等含“焰”的成語13個,其中“焰”結尾的成語5個,“焰”在中間的成語8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焰”結尾的成語【第1句】:毒燎虐焰[dú liáo nüè yàn]
【解釋】毒:惡毒的;燎:火燒;虐:兇殘的;焰:火焰。惡毒的大火燃燒,兇殘的火焰肆虐。形容兇猛狠暴虐的惡勢力。
【出處】唐·柳宗元《貞符》:“爨以毒燎,煽以虐焰。”
【第2句】:重明繼焰[chóng míng jì yàn]
【解釋】指光焰相繼,長明不息。
【出處】明·李贄《五宗說》:“因其支分派別,源流不絕,則名之曰宗;因其重明繼焰,明明無盡,則稱之曰燈,其實一也。”
【第3句】:空花陽焰[kōng huā yáng yàn]
【解釋】空花:虛幻之花;陽焰:日光中浮動的煙塵。比喻不切實際的想法。
【示例】你的這個計劃如同空花陽焰一樣不實用。
【第4句】:飛蛾赴焰[fēi é fù yàn]
【解釋】比喻自找死路、自取滅亡。同“飛蛾赴火”。
【出處】《舊唐書·僖宗紀》:“既知四隅斷絕,百計奔沖,如窮鳥觸籠,似飛蛾赴焰。”
【第5句】:飛蛾投焰[fēi é tóu yàn]
【解釋】蛾:像蝴蝶似的昆蟲。像蛾子撲火一樣。比喻自找死路、自取滅亡。
【出處】明·汪廷訥《獅吼記·住錫》:“只因迷宿本,似飛蛾投焰,自取焚身。”
“焰”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眾人拾柴火焰高[zhòng rén shí chái huǒ yàn gāo]
【解釋】比喻人多力量大。
【示例】眾人拾柴火焰高,我們齊心協力吧。
【第2句】:騰焰飛芒[téng yàn fēi máng]
【解釋】指光芒四射。
【出處】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記·楚游日記》:“昧爽放舟,曉色蒸霞,層嵐開藻,既而火輪涌起,騰焰飛芒。”
【第3句】:氣焰熏天[qì yàn xūn tiān]
【解釋】氣焰:氣勢。形容盛氣凌人,十分傲慢。
【出處】明·胡文煥《群音類選·雙惠記·巡守雍丘》:“獨不見氣焰熏天誰敢當。”
【示例】比時康太守正是氣焰熏天,尋常的候補道都不在他眼里,這位因為是親戚,所以還時時見面。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四十一回
【第4句】:光焰萬丈[guāng yàn wàn zhàng]
【解釋】光焰:光輝。燦爛的光輝射向遠方。原形容詩文美妙,留傳后世。現多形容新生事物前程遠大。
【出處】唐·韓愈《調張籍》詩:“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
【示例】光焰萬丈地,將要出現了喲——新生的太陽! ——郭沫若《女神·太陽禮贊》
【第5句】:氣焰囂張[qì yàn xiāo zhāng]
【解釋】囂張:猖狂的樣子。形容人威勢逼人,猖狂放肆。
【出處】《手術臺就是陣地》:“氣焰囂張的日寇剛到齊會鎮,就挨了當頭一棒,被我等消滅了五百多人。”
【示例】你不要怕他氣焰囂張的樣子。
【第6句】:勢焰熏天[shì yàn xūn tiān]
【解釋】形容勢力大,氣焰高,很可怕。
【出處】蔡東藩《清史演義》第十八回:“只是人在勢在,人亡勢亡,當多爾袞在日,勢焰熏天,免不得有飲恨的王大臣,此次正思乘間報復,適值順治帝親政,下詔求言。”
【示例】他雖然勢焰熏天,終歸要失敗
【第7句】:勢焰可畏[shì yàn kě wèi]
【解釋】勢:權勢;焰:氣焰;畏:畏懼。權勢和氣焰很盛,讓人望而生畏。形容權貴氣焰囂張,仗勢作惡,使人畏懼。
【出處】宋·陸游《老學庵筆記》一:“時,秦會之當國,數以言罪人,勢焰可畏。”
【示例】士詒捻著幾根胡髭微微笑道:“不是士詒夸口,士詒要舉老沈,會員敢另舉他人么?”勢焰可畏。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四七回
【第8句】:饑焰中燒[jī yàn zhōng shāo]
【解釋】猶饑火燒腸。形容饑餓難忍。
【出處】清·王韜《淞隱漫錄·王蟾香》:“日既暮,枵腹獨行衢市間,饑焰中燒,無所為計。”
【示例】臨近中午,我已經饑焰中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