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蠅”的成語大全(60個)
小編為您整理了蠅糞點玉、以魚驅蠅、蚓竅蠅鳴等含“蠅”的成語60個,其中“蠅”開頭的23個,“蠅”結尾的15個,“蠅”在中間的22個,及其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蠅”開頭的成語
【第1句】:蠅糞點玉[yíng fèn diǎn yù]
【解釋】點:斑點,引伸為污辱、玷污。蒼蠅糞玷污了美玉。比喻壞人誣陷好人。
【出處】唐·陳子昂《宴胡楚真禁所》:“青蠅一相點,白璧遂成冤。”
【示例】青蠅糞尤能敗物,雖玉猶不免,所謂蠅糞點玉是也。 ——宋·陸佃《埤雅·釋蟲》
【第2句】:蠅奔蚋集[yíng bèn ruì jí]
【解釋】蚋:一種吸食人畜血液的昆蟲。像蒼蠅、蚋一樣向有臭味、酸味的地方聚集。比喻許多人向一個有吸引力的地方集中。含貶義。
【出處】元·戴表元《題方公刪定家藏諸賢墨跡》:“當秦檜專國時,士大夫嗜進者蠅奔蚋集。”
【第3句】:蠅營鼠窺[yíng yíng shǔ kuī]
【解釋】像蠅一樣營營往來,像鼠一樣四下窺伺。比喻到處鉆營,貪婪無恥。
【出處】明·吳承恩《賀學博未齊陶師膺獎序》:“手談眼語,譸張萬端,蠅營鼠窺,射利如蜮,吾見駔儈之于市井也,而今布之學校矣。”
【第4句】:蠅附驥尾[yíng fù jì wěi]
【解釋】驥:千里馬。蒼蠅因附在千里馬的尾巴上。指普通人因沾了賢人的光而名聲大振。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伯夷列傳》:“伯夷叔齊雖賢,得夫子而名益彰。顏淵雖篤學,附驥尾而行益顯。”
【示例】蠅附驥尾,豈須愁路貧。 ——明·邵璨《香囊記·設祭》
【第5句】:蠅攢蟻聚[yíng cuán yǐ jù]
【解釋】比喻人眾多雜沓,聚集一處。同“蠅飛蟻聚”。
【出處】《天雨花》第十五回:“今據爾等言明白,不過為此些些小事情,本來都是良百姓,只為著心堅奉佛神,要殺教主一個人,是以蠅攢蟻聚這般行。”
【第6句】:蠅附驥尾而致千里[yíng fù jì wěi ér zhì qiān lǐ]
【解釋】蒼蠅因附在千里馬的尾巴上而跑了千里的路程。普通人因沾了賢人的光而名聲大振。
【出處】《史記·伯夷列傳》:“伯夷叔齊雖賢,得夫子而名益彰。顏淵雖篤學,附驥尾而行益顯。”
【第7句】:蠅頭小楷[yíng tóu xiǎo kǎi]
【解釋】像蒼蠅頭一般大小的楷體漢字。
【出處】清·錢泳《履園叢話·畫學·畫中人》:“年八十余,尚能作蠅頭小楷。”
【示例】馮玉祥《我的生活》第36章:“那時他已【第8句】:九十歲,……猶能作蠅頭小楷。”
【第8句】:蠅聲蛙噪[yíng shēng wā zào]
【解釋】蒼蠅、青蛙無休止地鳴叫。比喻低劣的、無病呻吟的詩文。
【出處】清·何汗敬《正教真詮·敘》:“所以生民倫常之道立,而其教遂亙古而弗衰,弘文宣化,如黃鐘,如律呂,然他年則蠅聲蛙噪耳。”
【第9句】:蠅營蟻聚[yíng yíng yǐ jù]
【解釋】像蒼蠅樣往來飛逐,像螞蟻般紛紛聚集。比喻不顧謙恥,趨炎附勢,到處鉆營。
【出處】明·梅鼎祚《玉合記·卜居》:“朝列,蠅營蟻聚還競擾,這余膻怎污頰,算自有峰頭玉版,鼎中金屑。”
【第10句】:蠅營狗茍[yíng yíng gǒu gǒu]
【解釋】營:謀求;茍:茍且偷生。比喻為了追逐名利,不擇手段,象蒼蠅一樣飛來飛去,象狗一樣的不識羞恥。
【出處】唐·韓愈《送窮文》:“蠅營狗茍,驅去復返。”
【示例】假使是在軍閥統治時代,一個作家要以蠅營狗茍的態度,運動做官,運動當議員,那當然是值得反對的事。 ——郭沫若《新文藝的使命》
【第11句】:蠅頭蝸角[yíng tóu wō jiǎo]
【解釋】蒼蠅頭,蝸牛角。比喻微小的名利。
【出處】宋·趙師俠《水調歌頭》:“蠅頭蝸角微利,爭較一毫芒。”宋 ·劉清夫《玉樓春》詞:“蠅頭蝸角都休競。萬古豪華同一盡。”
【示例】嘆蠅頭蝸角空忙,受盡了許多風浪,轉教人心旌遙飏。 ——明·顧大典《青衫記·蠻素至江》
【第12句】:蠅名蝸利[yíng míng wō lì]
【解釋】蒼蠅頭般微名,蝸牛角樣的小利。比喻微不足道的名利。
【出處】明·陳汝元《金蓮記·郊遇》:“看這些蠅名蝸利,心腸熱憑誰淘洗。”
【第13句】:蠅聲蛙躁[yíng shēng wā zào]
【解釋】蒼蠅、青蛙無休止地叫。比喻低劣的、無病呻吟的詩文。
【出處】清·錢謙益《〈范璽卿詩集〉序》:“今也生乎百世之下,欲以其蠅聲蛙躁,追配古人,儷然以李杜相命,浸假而膏唇拭舌,訾議其短長,蜉蝣撼大樹,斯可為一笑已矣。”
【第14句】:蠅集蟻附[yíng jí yǐ fù]
【解釋】猶蠅營蟻聚。比喻不顧謙恥,趨炎附勢,到處鉆營。
【出處】《明史·閹黨傳·崔呈秀》:“暮夜乞憐者,莫不緣呈秀以進,蠅集蟻附,其門如市。”
【第15句】:蠅利蝸名[yíng lì wō míng]
【解釋】蒼蠅頭般的小利,蝸牛角樣的細名。比喻微不足道的名利。
【出處】宋·盧炳《念奴嬌》詞:“回首蠅利蝸名,微官多誤,自笑塵生襪。”
【示例】明·汪廷訥《獅吼記·住錫》:“蠅利蝸名鎮日奔,生惡趣,苦客塵,膠膠擾擾只貪嗔。”
【第16句】:蠅飛蟻聚[yíng fēi yǐ jù]
【解釋】比喻人眾多雜沓,聚集一處。
【出處】《隋書·高祖紀上》:“申部殘賊,充斥一隅,蠅飛蟻聚,攻州略地。”
【第17句】:蠅營蟻附[yíng yíng yǐ fù]
【解釋】比喻不顧謙恥,趨炎附勢,到處鉆營。同“蠅營蟻聚”。
【出處】清·顧炎武《與潘次耕札》之二:“吾以六十四之舅氏,主于其家,見彼蠅營蟻附之流,駭人耳聞。”
【第18句】:蠅趨蟻附[yíng qū yǐ fù]
【解釋】像蒼蠅樣往來飛逐,像螞蟻般紛紛聚集。比喻許多人向一個有吸引力的地方集中。含貶義。
【出處】《隋書·高祖紀》:“申部殘賊,充斥一隅,蠅飛蟻聚,攻州略地。”
【示例】較之今日蠅趨蟻附,戀戀于勢利之場者,大相遠矣。 ——清·西湖漁隱主人《歡喜冤家一回
【第19句】:蠅頭微利[yíng tóu wēi lì]
【解釋】如同蒼蠅頭那樣的小利。比喻非常微小的利潤。
【出處】宋·蘇軾《滿庭芳》詞:“蝸角虛名,蠅頭微利。”
【示例】只為蠅頭微利,拋卻鴛被良緣。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卷一
【第20句】:蠅攢蟻附[yíng cuán yǐ fù]
【解釋】猶蠅營蟻聚。比喻不顧謙恥,趨炎附勢,到處鉆營。
【出處】《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長安》:“那子春平時的一起賓客,聞得他自長安還后,帶得好幾萬銀子來,依舊做了財主,無不趨奉,似蠅攢蟻附一般,因而攛掇他重妝氣象,再整風流。”
【第21句】:蠅頭小利[yíng tóu xiǎo lì]
【解釋】比喻非常微小的利潤。
【出處】宋·蘇軾《滿庭芳》:“蝸角虛名,蠅頭微利。”
【示例】但是它們算盤雖精,卻忘了靈活應用,不知道得來一點蠅頭小利,而付出了難以估計的代價。 ——白韻琴《貪》
【第22句】:蠅隨驥尾[yíng suí jì wěi]
【解釋】蒼蠅附隨在騏驥的尾巴上,便可騰飛千里。比喻依附于賢能或有名望者,必能得益。
【出處】語出《后漢書·隗囂傳》:“數蒙伯樂一顧之價,而蒼蠅之飛,不過數步,即托驥尾,得以絕群。”
【示例】你們得遇使君,今帶汝同歸鄉郡。蠅隨驥尾,豈須愁路貧。 ——明·邵璨《香囊記·設祭》
【第23句】:蠅聲蚓竅[yíng shēng yǐn qiào]
【解釋】從蚯蚓孔發出像蒼蠅一樣的嗡嗡叫聲。比喻聲響微不足道。也比喻沒有多大的才能。
【出處】唐·軒轅彌明《石鼎聯句》:“時于蚯蚓竅,微作蒼蠅鳴。”
【示例】豈肯寄今人籬落下,效蠅聲蚓竅之音,茍然相慕說也哉。 ——清·錢謙益《牧齋初學集·南游草敘》
“蠅”結尾的成語
【第1句】:以魚驅蠅[yǐ yú qū yíng]
【解釋】魚腥能招來蒼蠅,用魚驅趕蒼蠅,蒼蠅更多。比喻行為和目的自相矛盾,只能得到相反的結果。
【出處】《韓非子·外儲說左下》:“以肉去蟻,蟻愈多;以魚驅蠅,蠅愈至。”南朝·梁元帝《金樓子·立言下》:“以魚驅蠅,蠅愈至。”
【示例】南朝·梁元帝《金樓子·立言下》:“以魚驅蠅,蠅愈至。”
【第2句】:鷹頭之蠅[yīng tóu zhī yíng]
【解釋】老鷹頭上的蒼蠅。舊比喻倚仗帝王權勢擅自作威作福的小人。
【出處】《新唐書·魏元忠傳》:“君側之人,眾所畏懼,所謂鷹頭之蠅、廟垣之鼠者也。”
【第3句】:沒頭蒼蠅[méi tóu cāng ying]
【解釋】比喻亂闖亂碰的人。
【出處】清·俞萬春《蕩寇志》第97回:“上年往東京買賣,與那個沒頭蒼蠅牛信曾相認識。”
【示例】沒有訓練的部隊是烏合之眾,不講戰術的指揮員是沒頭蒼蠅。 ——《劉伯承回憶錄·治軍必先治校》
【第4句】:老虎頭上打蒼蠅[lǎo hǔ tóu shàng dǎ cāng yíng]
【解釋】比喻自己找死。
【出處】清·劉鶚《老殘游記》第二十回:“誰敢在老虎頭上打蒼蠅,三爺有的是孫子們孝敬的銀子!”
【第5句】:臭肉來蠅[chòu ròu lái yíng]
【解釋】腐臭的肉招來蒼蠅。比喻自己的思想作風有問題,就會招致壞人的引誘。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第11卷:“僧問慧然如何是祖師而來意?曰,臭肉來蠅。”
【示例】大家都明白“臭肉來蠅”的道理。
【第6句】:老虎頭上撲蒼蠅[lǎo hǔ tóu shàng pū cāng yíng]
【解釋】比喻自己找死。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老虎頭上撲蒼蠅,怎的?落得做好好先生。”
【示例】他敢老虎頭上撲蒼蠅。
【第7句】:落筆成蠅[luò bǐ chéng yíng]
【解釋】把屏風上的因誤筆而成的污點畫成蒼蠅。形容繪畫技術十分高超。
【出處】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卷四:“曹不興,吳興人也。孫權使畫屏風,誤落筆點素,因就成蠅狀。權疑其真,以手彈之。”
【第8句】:力士捉蠅[lì shì zhuō yíng]
【解釋】比喻做小事也不能輕視。
【出處】《中阿含經》:“猶如力士捉蠅太急,蠅即便死;捉蠅太緩,蠅便飛去。”
【第9句】:誤筆成蠅[wù bǐ chéng yíng]
【解釋】把屏風上的因誤筆而成的污點畫成蒼蠅。形容繪畫技術十分高超。
【出處】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卷四:“曹不興,吳興人也。孫權使畫屏風,誤落筆點素,因就成蠅狀。權疑其真,以手彈之。”
【示例】移鐙見蝎寧防毒,誤筆成蠅肯被汙。 ——清·查慎行《殘冬展假病榻消寒聊當呻吟語無倫次錄存十六章》
【第10句】:白璧青蠅[bái bì qīng yíng]
【解釋】白璧:潔白的玉,比喻清白的人。青蠅:比喻佞人。比喻善惡忠佞。
【出處】唐·陳子昴《胡楚真禁所》詩:“青蠅一相點,白璧遂成冤。”
【示例】為臣子莫貴忠和孝,繼美于今有鳳毛,白璧青蠅何足較。 ——《群音類選<龍泉記·賞菊聞報>》
【第11句】:以肉驅蠅[yǐ ròu qū yíng]
【解釋】比喻行為和目的自相矛盾,只能得到相反的結果。
【出處】明·張居正《答南學院周乾明》:“令人不解寬義,一切務為姑息弛縱,賈譽于眾,以致士習驕侈,風俗日壞,間有一二力欲挽之,則又崇飾虛談,自開邪徑,所謂以肉驅蠅,負薪救火也。”
【第12句】:以冰致蠅[yǐ bīng zhì yíng]
【解釋】致:招引。用冰塊引蒼蠅。比喻事情必難實現。
【出處】《呂氏春秋·功名》:“以貍致鼠,以冰致蠅,雖工不能。”
【第13句】:托驥之蠅[tuō jì zhī yíng]
【解釋】《后漢書·隗器傳》:“帝報以手書曰:'慕樂德義,思相結納……數蒙伯樂一顧之價,而蒼蠅之飛,不過數步,即托驥尾,得以絕群。’”李賢注:“張敞書曰:'蒼蠅之飛,不過十步,自托騏驥之尾,乃騰千里之路。然無損于騏驥,得使蒼蠅絕群也,’見敞傳。”
【出處】譬為山,方覆一簣而進,俄哲人夢奠兩楹之間,欲為~,遂作喪家之犬。 ——元·許衡《上憲使劉約齋啟》
【示例】元·許衡《上憲使劉約齋啟》:“譬為山,方履一簣而進,俄哲人夢奠兩楹之間,欲為托驥之蠅,遂作喪家之犬。”
【第14句】:點屏成蠅[diǎn píng chéng yíng]
【解釋】屏:屏風。把屏風上的污點畫成蒼蠅。形容繪畫技術十分高超。
【出處】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卷四:“曹不興,吳興人也。孫權使畫屏風,誤落筆點素,因就成蠅狀。權疑其真,以手彈之。”
【第15句】:茹魚去蠅[rú yú qù yíng]
【解釋】茹魚:腐臭的魚。用腐臭的魚驅趕蒼蠅。比喻做事方法不對頭,結果適得其反。
【出處】《呂氏春秋·功名》:“以茹魚去蠅,蠅愈至,不可禁。”
“蠅”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蚓竅蠅鳴[yǐn qiào yíng míng]
【解釋】從蚯蚓孔發出像蒼蠅一樣的嗡嗡叫聲。比喻聲響微不足道。也比喻沒有多大的才能。
【出處】唐·軒轅彌明《石鼎聯句》:“時于蚯蚓竅,微作蒼蠅鳴。”
【示例】文章之事,豈可假人!蚓竅蠅鳴,庶不自珍? ——清·黃宗羲《作文三戒·戒應酬之文》
【第2句】:飛蠅垂珠[fēi yīng chuí zhū]
【解釋】眼前像有群蠅飛動,串珠垂掛。比喻眼睛昏花。
【出處】《舊唐書·白居易傳》:“既壯而膚革不豐盈,未老而齒發早衰白,瞀然如飛蠅垂珠在眸子中者,動以萬數,蓋以苦學力文之所致。”
【第3句】:狗茍蠅營[gǒu gǒu yíng yíng]
【解釋】茍:茍且偷生;營:謀求。比喻為了名利不擇手段,象蒼蠅一樣飛來飛去,象狗一樣不知羞恥。
【出處】唐·韓愈《送窮文》:“蠅營狗茍,驅去復返。”
【示例】到底狗茍蠅營,依然逃不了圣明燭照,這不是一件極可喜的事嗎?(清·曾樸《孽海花》第二十一回)
【第4句】:青蠅吊客[qīng yíng diào kè]
【解釋】死后只有青蠅來吊。比喻生前沒有知己朋友的人。
【出處】《三國志·吳書·虞翻傳》裴松之注引《虞翻別傳》:“自恨疏節,骨體不媚,犯上獲罪,當長沒海隅。生無可與語,死以青蠅為吊客。”
【示例】青蠅為吊客,黃犬寄家書。 ——宋·計有功《謫汀州》
【第5句】:蟻附蠅趨[yǐ fù yíng qū]
【解釋】如蟻附膻,如蠅逐臭。指攀附奉承別人。
【示例】為人不能學蟻附蠅趨一樣實際。
【第6句】:蟻附蠅集[yǐ fù yíng jí]
【解釋】形容趨附者之多。
【出處】明·沈德符《野獲編·兵部·武臣好文》:“山人輩作隊趨之,隨軍轉徙,無不稱季馨詞宗先生,蟻附蠅集,去而復來。”
【第7句】:蒼蠅見血[cāng yíng jiàn xuě]
【解釋】蒼蠅一見到血,就拼命吮吸。形容極其貪婪
【出處】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23卷:“他兩個正是曠夫怨女,相見如饑虎逢羊,蒼蠅見血。”
【示例】明·伏雌教主《醋葫蘆》第二回:“眾和尚得了銅錢,好似蒼蠅見血。”又“他見錢就像蒼蠅見血一樣。”
【第8句】:如蠅逐臭[rú yíng zhú chòu]
【解釋】象蒼蠅跟著有臭味的東西飛。比喻人奉承依附有權勢的人或一心追求錢財、女色等。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七十七回:“那媳婦卻倒伶俐,又兼有幾分姿色,看著貴兒無能力,便每日家打扮的妖妖調調,兩只眼兒水汪汪的,招惹的賴大家人如蠅逐臭,漸漸做出些風流勾當來。”
【示例】是以一國之人轉相仿效,如蟻附膻,如蠅逐臭。(清·梁啟超《中國積弱溯源論》)
【第9句】:蝸角蠅頭[wō jiǎo yíng tóu]
【解釋】蝸角:蝸牛的觸角;蠅頭:蒼蠅頭。比喻獲利甚微,不足掛齒。
【出處】《莊子·則陽》:“有國于蝸之左角者,曰觸氏,有國于蝸之右角者,曰蠻氏,時相與爭地而戰,伏尸數萬,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示例】蝸角蠅頭,名親共利切。 ——元·白樸《喬木查·對景》
【第10句】:蒼蠅碰壁[cāng yíng pèng bì]
【解釋】比喻壞人走投無路,四處受挫。
【出處】毛澤東《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詞:“小小寰球,有幾個蒼蠅碰壁。”
【第11句】:營蠅斐錦[yíng yíng fēi jǐn]
【解釋】比喻讒人顛倒黑白,誹謗誣陷,入人于罪。
【出處】《詩·小雅·青蠅》:“營營青蠅,止于樊。豈弟君子,無信讒言。”又《詩·小雅·巷伯》:“萋兮斐兮,成是貝錦。彼譖人者,亦已大甚。”
【示例】營蠅斐錦難為忠,空中憤死田神功。 ——明·李東陽《河陽戰》詩
【第12句】:蝸名蠅利[wō míng yíng lì]
【解釋】蝸名:象蝸牛角那樣微小的名聲;蠅利:蒼蠅般大的利益。比喻虛名小利。
【出處】宋·李昴英《水龍吟》詞:“最癖登山臨水。又何心、蝸名蠅利。”
【示例】妙道勤求,樂以忘憂,要蝸名蠅利心休。 ——元·劉志淵《行香子》詞
【第13句】:蒼蠅不抱沒縫的蛋[cāng yíng bù bào méi féng de dàn]
【解釋】形容自身不正,壞事才會找到頭上。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1回:“'蒼蠅不抱沒縫的雞蛋’,雖然這柳家的沒偷,到底有些影兒,人才說他。”
【第14句】:青蠅點璧[qīng yíng diǎn bì]
【解釋】指小人用讒言誣害好人。同“青蠅點素”。
【出處】明·張居正《答司成姜鳳阿書》:“昔在詞林,宿承休問,中見青蠅點璧,每切不平。”
【第15句】:青蠅之吊[qīng yíng zhī diào]
【解釋】死后只有青蠅來吊。比喻生前沒有知己朋友的人。
【出處】《三國志·吳書·虞翻傳》裴松之注引《虞翻別傳》:“自恨疏節,骨體不媚,犯上獲罪,當長沒海隅。生無可與語,死以青蠅為吊客。”
【示例】差免青蠅之吊,空營彩鳳之棲,姬于玉舟其有情耶,其無情耶? ——清·捧花生《秦淮畫舫錄·紀麗·朱蕓官》
【第16句】:青蠅點玉[qīng yíng diǎn yù]
【解釋】比喻白璧有微瑕。
【出處】唐·牟融《寄永平友人》詩之二:“青蠅點玉原非病,滄海遺珠世所嗟。”
【第17句】:朝蠅暮蚊[zhāo yíng mù wén]
【解釋】早上的蒼蠅晚上的蚊子。比喻壞人橫行。
【出處】唐·韓愈《雜詩》:“朝蠅不須驅,暮蚊不可拍。”
【第18句】:青蠅點素[qīng yíng diǎn sù]
【解釋】青蠅:蒼蠅,比喻進讒言的人;素:白色的生絹。蒼蠅玷污素練。指小人用讒言誣害好人。
【出處】《詩·小雅·青蠅》:“營營青蠅,止于樊,豈弟君子,無信讒言。”漢·王充《論衡·累害》:“清受塵,白取垢;青蠅所汙,常在練素。”
【示例】而青蠅點素,同茲在藩。 ——《后漢書·楊震傳》
【第19句】:蒼蠅附驥[cāng yíng fù jì]
【解釋】驥:千里馬。蒼蠅附在千里馬的尾巴上,可以很快地到達千里之外。比喻依靠別人的聲望而成名。
【出處】《史記·伯夷列傳》:“顏淵雖篤學,附驥尾而行益顯。”司馬貞索隱:“蒼蠅附驥尾而致千里。”
【第20句】:蝸利蠅名[wō lì yíng míng]
【解釋】蝸利:蝸牛角大的利益;蠅名:蒼蠅一樣大的名聲。比喻虛名小利。
【出處】元·王丹桂《春從天上來》:“既悟塵緣,擺愛海恩山,蝸利蠅名。”
【第21句】:蒼蠅附驥尾[cāng yíng fù jì wěi]
【解釋】驥:千里馬。蒼蠅附在千里馬的尾巴上,可以很快地到達千里之外。比喻依靠別人的聲望而成名。
【出處】《史記·伯夷列傳》:“顏淵雖篤學,附驥尾而行益顯。”司馬貞索隱:“蒼蠅附驥尾而致千里。”
【第22句】:青蠅染白[qīng yíng rǎn bái]
【解釋】指小人用讒言誣害好人。同“青蠅點素”。
【出處】《藝文類聚》卷二六引三國·魏·丁儀《厲志賦》:“疾青蠅之染白,悲小弁之靡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