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試”的成語(26個)
本文整理了試金石、及鋒而試、小試牛刀等含“試”的成語26個,其中“試”開頭的成語2個,“試”結尾的成語8個,“試”在中間的成語16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試”開頭的成語【第1句】:試金石[shì jīn shí]
【解釋】一種黑色堅硬的石塊,用黃金在上面畫一條紋,就可以看出黃金的成色。比喻精確可靠的檢驗方法。
【出處】元·馬致遠《薦福碑》第四折:“這里,端的,現放著試金石。”
【示例】自古英雄豪杰,不經心志之拂亂,未必能奮發有為,故敵國外患之來,實磨礪英豪之一塊試金石也。 ——蔡東藩《清史演義》第二回
【第2句】:試才錄用[shì cái lù yòng]
【解釋】指根據他人的能力大小給予錄用。
【出處】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棄暇錄用。”
【示例】請放心,我們會試才錄用的。
“試”結尾的成語【第1句】:及鋒而試[jí fēng ér shì]
【解釋】及:乘;鋒:鋒利,比喻士氣高昂;試:試用。趁鋒利的時候用它。原指乘士氣高漲的時候使用軍隊,后比喻乘有利的時機行動。
【出處】《漢書·高帝紀上》:“吏卒皆山東之人,日夜企而望歸,及其鋒而用之,可以有大功。”
【示例】此后自當避免些無須必踐的荊棘,養精蓄銳,以待及鋒而試。 ——魯迅《兩地書·五》
【第2句】:及鋒一試[jí fēng yī shì]
【解釋】及:趁著;鋒:鋒利。趁鋒利的時候用它。比喻乘可行之機而行事。
【出處】曾樸《孽海花》第三回:“然科名是讀書人的第二生命,一聽見了開考的消息,不管多壘四部,總想及鋒一試,雯青也是其中的一個。”
【第3句】:牛刀小試[niú dāo xiǎo shì]
【解釋】牛刀:宰牛的刀;小試:稍微用一下,初顯身手。比喻有大本領的人,先在小事情上略展才能。也比喻有能力的人剛開始工作就表現出才
【出處】宋·蘇軾《送歐陽主簿赴官韋城》詩:“讀遍牙簽三萬軸,欲來小邑試牛刀。”
【示例】牛刀小試義熙前,一日懷歸豈偶然。 ——金·路鐸《題鄒公所藏淵明歸去來圖》
【第4句】:發硎新試[fā xíng xīn shì]
【解釋】硎:磨刀石。象新磨的刀那樣鋒利。比喻剛參加工作就顯露出出色的才干。
【出處】《莊子·養生主》:“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于硎。”
【示例】生喜,捉臂登床,發硎新試,其快可知。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巧娘》
【第5句】:躍躍欲試[yuè yuè yù shì]
【解釋】躍躍:急于要行動的樣子;欲:要。形容急切地想試試。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五回:“一席話說得唐二亂子心癢難抓,躍躍欲試。”
【示例】運動會即將舉行,同學們個個磨拳擦掌,躍躍欲試。
【第6句】:日省月試[rì xǐng yuè shì]
【解釋】省:檢查;試:考核。每天檢查,每月考核。形容經常查考。
【出處】《禮記·中庸》:“日省月試,既稟稱事,所以勸百工也。”
【第7句】:新硎初試[xīn xíng chū shì]
【解釋】硎:磨刀石;新硎:新磨出的刀刃。象新磨的刀那樣鋒利。比喻剛參加工作就顯露出出色的才干。
【出處】《莊子·養生主》:“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于硎。”
【示例】這五百和尚,都是俠禪親自教出來的,操練了幾年,今日新硎初試,勇氣百倍。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十五回
【第8句】:長材小試[cháng cái xiǎo shì]
【解釋】猶言大材小用。
【出處】清·浴日生《海國英雄記·航海》:“運販生涯,錙銖賤業,教俺長材小試,無聊之極。”
“試”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小試牛刀[xiǎo shì niú dāo]
【解釋】小試:稍微用一下,初顯身手。比喻有大本領的人,先在小事情上略展才能。也比喻有能力的人剛開始工作就表現出才華。
【出處】宋·蘇軾《送歐陽主簿赴官韋城》詩:“讀遍牙簽三萬軸,欲來小邑試牛刀。”
【第2句】:日試萬言[rì shì wàn yán]
【解釋】一日寫上萬字的文章。形容富有才華,思路敏捷。
【出處】唐·李白《與韓荊州書》:“必若接之以高宴,縱之以清談,請日試萬言,倚馬可待。”
【示例】涉依國學為諸生講說,稍遷國子博士,亦能為文,嘗請有司日試萬言,時呼張萬言。 ——《舊唐書·張涉傳》
【第3句】:初試鋒芒[chū shì fēng máng]
【解釋】比喻剛開始顯示出力量或才能。
【出處】魏巍《前進吧,祖國》:“他正支著腮微笑著,聽參謀報告無座力炮初試鋒芒的戰果。”
【第4句】:馳馬試劍[chí mǎ shì jiàn]
【解釋】馳馬:騎馬飛跑;試:用。跑馬舞劍。形容人騎馬練劍習武。
【出處】戰國·鄒·孟軻《孟子·滕文公上》:“吾他日未嘗學問,好馳馬試劍。”
【示例】因此終日教導瓊英馳馬試劍。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98回
【第5句】:初試啼聲[chū shì tí shēng]
【解釋】本指初生嬰兒啼聲宏大,將來一定不凡。后也比喻音樂會歌唱者初次登臺。
【第6句】:屢試不爽[lǚ shì bù shuǎng]
【解釋】屢次試驗都不錯。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冷生》:“言未已,驢已蹶然伏道上,屢試不爽。”
【示例】可是只要一見尼姑,這一天就不用賭啦,賭甚么輸甚么,當真屢試不爽。 ——金庸《笑傲江湖》三
【第7句】:膏唇試舌[gāo chún shì shé]
【解釋】用膏涂嘴唇,用巾揩舌頭。比喻非常想把心里的話說出來。
【出處】《后漢書·宦者呂強傳》:“群邪項領,膏唇試舌,競欲咀嚼,造作飛條。”
【示例】且又寂處空山,不能向五都之市,收藏之家,膏唇試舌而求之。 ——清·袁枚《小倉山尺牘》第八十五首
【第8句】:屢試屢驗[lǚ shì lǚ yàn]
【解釋】驗:有效果。多次試驗,都很靈驗。
【出處】明·羅貫中《三遂平妖傳》第十二回:“貧道收得些湯火藥,敷上便不疼,瘡瘢便脫落。屢試屢驗,救了許多人。”
【示例】我家這方雖屢試屢驗,無如并非貴品,所費不過數文,所以流傳不廣。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五十五回
【第9句】:小試鋒芒[xiǎo shì fēng máng]
【解釋】鋒芒:刀劍的尖端,比喻人的才干、技能。比喻稍微顯示一下本領。
【示例】他今天在談判桌上只不過是小試鋒芒而已。
【第10句】:以身試法[yǐ shēn shì fǎ]
【解釋】身:親身,親自;試:嘗試。試著親身去做觸犯法律的事。指明知故犯。
【出處】《漢書·王尊傳》:“明慎所職,毋以身試法。”
【示例】我們每個公民都要奉公守法,不要以身試法。
【第11句】:以身試險[yǐ shēn shì xiǎn]
【解釋】身:親身,親自;試:嘗試。試著親身去做觸犯法律的事。指明知故犯。
【出處】《漢書·王尊傳》:“明慎所職,毋以身試法。”
【示例】向來搜檢夾帶,每每從寬。因其急于功名,以身試險情尚可宥。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九十三回
【第12句】:持戈試馬[chí gē shì mǎ]
【解釋】比喻作好準備,躍躍欲試。
【出處】《紅樓夢》第七九回:“那金桂見丈夫旗纛漸倒,婆婆良善,也就漸漸的持戈試馬。“
【第13句】:柳營試馬[liǔ yíng shì mǎ]
【解釋】柳營:軍營。比喻帶兵的將領紀律嚴明。
【示例】周亞夫柳營試馬的故事廣為流傳。
【第14句】:屢試不第[lǚ shì bù dì]
【解釋】第:科第,科舉考中者的等第。多次參加考試都沒有考取。
【出處】明·張岱《家傳》:“先子屢困場屋,抑郁牢騷,遂病翻胃。”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十九回:“大世兄的詩好雖好,然而還總帶著牢騷,這便是屢試不第的樣子。”
【示例】本人善經史、工詩文、精絲竹,卻屢試不第。 ——二月河《乾隆皇帝》二十七
【第15句】:選歌試舞[xuǎn gē shì wǔ]
【解釋】指放蕩的生活方式。同“選色征歌”。
【出處】宋·周密《露華·次張岫云韻》:“選歌試舞,連宵戀醉珍叢。”
【第16句】:以身試禍[yǐ shēn shì huò]
【解釋】身:親身,親自;試:嘗試。試著親身去做觸犯法律的事。指明知故犯。
【出處】《三國志·魏志·袁術傳》:“以為足下當暞力同心,匡翼漢室,而陰謀不軌,以身試禍,豈不痛哉!”
【示例】而陰謀不軌,以身試禍,欲吾營私阿附,有死不能也。 ——《資治通鑒·漢紀·孝獻帝建安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