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精”的成語大全(161個)
小編為您整理了精意覃思、體大思精、研精殫思等含“精”的成語161個,其中“精”開頭的51個,“精”結尾的18個,“精”在中間的92個,及其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精”開頭的成語
【第1句】:精意覃思[jīng yì tán sī]
【解釋】覃思:深思。精心研究,深入思考。
【出處】《三國志·魏志·王粲傳》:“善屬文,舉筆便成,無所改定,時人常以為宿構;然正復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
【第2句】:精誠貫日[jīng chéng guàn rì]
【解釋】精:精神;貫:貫通;日:太陽。精神和太陽貫通起來。形容極端忠誠。
【出處】《三國志·魏書·武帝紀》:“君執大節,精貫白日,奮其武怒,運其神策。”
【示例】把金湯固守,精誠貫日,衣冠不改,意氣橫秋。 ——元·白樸《沁園春·十二月十四日為平章呂公壽》
【第3句】:精兵簡政[jīng bīng jiǎn zhèng]
【解釋】精減人員,縮減機構。
【出處】《南史·陳暄傳》:“徐陵為吏部尚史,精簡人物。”
【示例】只要肯認真抗戰,這種精兵簡政,分頭并進,倒也似乎更要合理些了。 ——郭沫若《洪波曲》第十四章
【第4句】:精誠所至[jīng chéng suǒ zhì]
【解釋】人的真誠的意志所到。
【出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四十:“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果然勇猛,自有神來。”
【示例】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第5句】:精力過人[jīng lì guò rén]
【解釋】精力旺盛,超過一般人。
【出處】《漢書·匡衡傳》:“你世農夫,至衡好學,庸作以供資用,精力尤過絕人。”
【示例】不過他精力過人,一大早起身,接見屬員以后,總是到各處營伍去看操。 ——高陽《母子君臣》九十一
【第6句】:精細入微[jīng xì rù wēi]
【解釋】考慮問題十分仔細,注意到很小的細節。
【示例】他考慮問題精細入微。
【第7句】:精金百煉[jīng jīn bǎi liàn]
【解釋】比喻德才修養鍛煉十分到家。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精金成煉,在割能斷。功則治人,職思靖亂。”
【第8句】:精誠所加,金石為開[jīng chéng suǒ jiā,jīn shí wéi kāi]
【解釋】謂人的誠心所到,能感動天地,使金石為之開裂。同“精誠所加,金石為虧”。
【出處】《后漢書·廣陵思王荊傳》:“精誠所加,金石為開 ”
【第9句】:精衛填海[jīng wèi tián hǎi]
【解釋】精衛:古代神話中的鳥名。精衛銜來木石,決心填平大海。舊時比喻仇恨極深,立志報復。后比喻意志堅決,不畏艱難。
【出處】《山海經·北山經》:“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
【示例】賓南如精衛填海,每不自量。 ——清·阮葵生《茶余客話》卷十
【第10句】:精誠所加,金石為虧[jīng chéng suǒ jiā,jīn shí wéi kuī]
【解釋】謂人的誠心所到,能感動天地,使金石為之開裂。
【出處】漢·王充《論衡·感虛篇》:“精誠所加,金石為虧。”
【第11句】:精金良玉[jīng jīn liáng yù]
【解釋】精金:精煉的金;良玉:美玉。純金美玉。比喻人品純潔或物品精美。
【出處】宋·程頤《程明道先生行狀》:“先生資稟既異,而充養有道,純粹如精金,溫潤如良玉。”
【第12句】:精力充沛[jīng lì chōng pèi]
【解釋】體力強盛,精神充足。
【出處】鄧小平《在中央顧問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讓年輕一些的同志多做工作,他們精力充沛,比我做得更好。”
【示例】他始終都是精力充沛、斗志昂揚。
【第13句】:精奇古怪[jīng qí gǔ guài]
【解釋】形容十分奇特,不同一般。
【出處】元·無名氏《張協狀元》第二出:“精奇古怪事堪觀,編撰于中美。”
【示例】你精奇古怪虛頭弄。 ——明·湯顯祖《還魂記·硬拷》
【第14句】:精兵猛將[jīng bīng měng jiàng]
【解釋】精:精銳;猛:勇猛。精良的士兵,勇猛的將領。形容戰斗力很強的將士。
【出處】《晉書·郗鑒傳》:“使君若顧二帝,自可不行,宜急下檄文,速遣精兵猛將。”
【示例】今聞劉備親自領兵來取漢中,可速奏魏王,早發精兵猛將,前來策應。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一回
【第15句】:精神抖擻[jīng shén dǒu sǒu]
【解釋】抖擻:振動,引伸為振作。形容精神振奮。
【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杭州光慶寺遇安禪師》:“(僧)問:'光吞萬象從師道,心月孤圓意若何?’師曰:'抖擻精神著。’”
【示例】我則見玳筵前擺列著英雄輩,一個個精神抖擻。 ——元·無名氏《隔江斗智》第二折
【第16句】:精進勇猛[jīng jìn yǒng měng]
【解釋】原意是勤奮修行。現指勇敢有力地向前進。
【出處】《無量壽經》卷上:“勇猛精進,志愿無倦。”
【第17句】:精神煥發[jīng shén huàn fā]
【解釋】煥發:光彩四射的樣子。形容精神振作,情緒飽滿。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蓮香》:“生覺丹田火熱,精神煥發。”
【示例】在故鄉,我到處都可以看到那種久經戰爭鍛煉的、在任何時候都是精神煥發斗志昂揚勇往直前的人們。 ——峻青《故鄉雜記》
【第18句】:精兵勇將[jīng bīng yǒng jiàng]
【解釋】精良的士兵,勇猛的將領。形容戰斗力很強的將士。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54回:“現受汝寧郡都統制,手下多有精兵勇將。”
【第19句】:精妙絕倫[jīng miào jué lún]
【解釋】精:精巧。絕倫:無與倫比。精巧美妙到了極點。
【出處】宋·周密《武林舊事·燈品》:“燈只至多,蘇福為冠,新安晚出,精妙絕倫。”
【示例】他的手工作品真是精妙絕倫。
【第20句】:精疲力竭[jīng pí lì jié]
【解釋】竭:盡。精神、力氣消耗已盡。形容非常疲勞。
【出處】宋·司馬光《司馬溫公文集·卷二·道傍田家》詩:“筋疲力弊不入腹,未議縣官租稅促。”
【示例】他精疲力竭地倒在沙發靠背上,一口一口地喘著氣。 ——巴金《秋》十四
【第21句】:精明強干[jīng míng qiáng gàn]
【解釋】機靈聰明,辦事能力強。
【出處】《新唐書·蘇弁傳》:“弁通學術,吏事精明,承延齡后,平賦緩役,略煩苛,人賴其寬。”
【示例】承輝這個人,甚是精明強干。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百六回
【第22句】:精神恍忽[jīng shén huǎng hū]
【解釋】精神:心神;恍忽:神志不清。形容心神不定,神志模糊。
【出處】戰國·楚·宋玉《神女賦》:“精神恍忽,若有所喜。”
【第23句】:精神恍惚[jīng shén huǎng hū]
【解釋】恍忽:糊里糊涂的樣子。形容神思不定或神志不清。
【出處】戰國·楚·宋玉《神女賦〉》:“精神怳忽,若有所喜。”
【示例】在大姐失蹤之后,我精神恍惚。領導上這時又要我寫個大姐的簡歷,要進行追功。 ——茹志鵑《高高的白楊樹》
【第24句】:精誠所至,金石為開[jīng chéng suǒ zhì,jīn shí wéi kāi]
【解釋】人的誠心所到,能感動天地,使金石為之開裂。比喻只要專心誠意去做,什么疑難問題都能解決。
【出處】《莊子·漁父》:“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漢·王充《論衡·感虛篇》:“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示例】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九卷:“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貞心不寐,死后重諧。”
【第25句】:精金美玉[jīng jīn měi yù]
【解釋】精金:精煉的金。純金美玉。比喻人品純潔或物品精美。
【出處】宋·蘇軾《答謝民師書》:“歐陽文忠公言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價,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貴賤也。”
【示例】那點精金美玉,同心意合,媚滋一人。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四回
【第26句】:精神百倍[jīng shén bǎi bèi]
【解釋】形容特別有精神。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九回:“想罷,取下玉牌,把朱草從根折斷,齊放掌中,連揉帶搓,果然玉已成泥,其色甚紅。隨即放人口內,只覺芳馨透腦。方才吃完,陡然精神百倍。”
【示例】午覺醒來,精神百倍,于是學說也就壓倒了濤聲了。 ——《魯迅選集·理水》
【第27句】:精強力壯[jīng qiáng lì zhuàng]
【解釋】精力充沛。
【示例】精強力壯的戰士們個個都是比武能手。
【第28句】:精雕細刻[jīng diāo xì kè]
【解釋】精心細致地雕刻。形容創作藝術品時的苦心刻畫。也比喻認真細致地加工。
【出處】鄧小平《提倡深入細致的工作》:“過去冀魯豫的工作比太行熱鬧得多,太行的工作不夠熱鬧,但是精雕細刻。”
【示例】山頂上當中有個八角亭子,名叫洗心亭,里面放著漢白玉的桌子和坐礅,都是精雕細刻,十分考究。 ——陳蔭榮《興唐傳》
【第29句】:精打細算[jīng dǎ xì suàn]
【解釋】打:規劃。精密地計劃,詳細地計算。指在使用人力物力時計算得很精細。
【出處】冰心《咱們的五個孩子》:“教給他們記帳,看看錢都花在哪里,教給他們精打細算。”
【示例】我們要學會精打細算、勤儉持家。
【第30句】:精兵強將[jīng bīng qiáng jiàng]
【解釋】精良的士兵,勇猛的將領。形容戰斗力很強的將士。
【出處】《晉書·郗鑒傳》:“使君若顧二帝,自可不行,宜急下檄文,速遣精兵猛將。”
【第31句】:精妙入神[jīng miào rù shén]
【解釋】精彩絕妙,出神入化。
【出處】宋·吳曾《能改齋漫錄·黃庭博鵝》:“埽素寫《道經》,筆精妙入神。”
【示例】且其藝精妙入神,不難邀知遇于君上,致感動于神仙,使其身所遭逢之事,傳為千秋佳話。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九回
【第32句】:精耕細作[jīng gēng xì zuò]
【解釋】指農業上認真細致地耕作。
【出處】毛澤東《做革命的促進派》:“我們靠精耕細作吃飯,人多一點,還是有飯吃。”
【示例】我們要精耕細作才能有收獲。
【第33句】:精義入神[jīng yì rù shén]
【解釋】精研事物的微義,達到神妙的境地。
【出處】《易·系辭下》:“精義入神,以致用也。”
【示例】精義入神,事豫吾內,求利吾外也。 ——宋·張載《正蒙·神化》
【第34句】:精疲力倦[jīng pí lì juàn]
【解釋】倦:疲倦,勞累。猶言精疲力盡。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六回:“湍制臺被他鬧的早已精疲力倦。一回想到九姨太脾氣不好,不免恨罵兩聲;一回又想到他倆恩情,不免又私自一人落淚。”
【第35句】:精貫白日[jīng guàn bái rì]
【解釋】形容極端忠誠。
【出處】晉·陳壽《三國志·魏志·武帝紀》:“君執大節,精貫白日,奮其武怒,運其神策。”
【示例】慢叱兇徒,精貫白日,雖古忠烈無以加焉。 ——《新唐書·文藝傳下·李翰》
【第36句】:精疲力盡[jīng pí lì jìn]
【解釋】疲:疲倦,勞累。精神疲憊,力氣用盡。形容精神和身體極度疲勞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21卷:“我已筋疲力盡,不能行動。”
【示例】瞿秋白《餓鄉紀程》:“走得精疲力盡,想找一輛馬車,也找不著。”
【第37句】:精誠團結[jīng chéng tuán jié]
【解釋】精誠:真誠。一心一意,團結一致。
【出處】《莊子·漁父》:“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
【示例】困難當頭,更要精誠團結。
【第38句】:精禽填海[jīng qín tián hǎi]
【解釋】精禽:傳說炎帝的女兒在東海淹死,靈魂化作精衛鳥,常銜西山木石填東海。比喻意志堅決,不畏艱難。
【出處】梁啟超《新羅馬》楔子:“精禽填海,斥鷃笑其大愚;杜宇啼枝,行人聞而墮淚。”
【示例】精禽填海感沉冤,六月霜飛鑒水昏。 ——柳亞子《巢南初度將及》
【第39句】:精采秀發[jīng cǎi xiù fā]
【解釋】精采:精神、神采;秀發:煥發。形容人的精神煥發。
【出處】《晉書·慕容超載記》:“精采秀發,容止可觀。”
【第40句】:精明能干[jīng míng néng gàn]
【解釋】機靈聰明,辦事能力強。
【出處】《新唐書·蘇弁傳》:“弁通學術,吏事精明,承延齡后,平賦緩役,略煩苛,人賴其寬。”
【示例】吳為成的臉方上透露著精明能干的神氣。 ——茅盾《子夜》十
【第41句】:精銳之師[jīng ruì zhī shī]
【解釋】精銳:指軍隊裝備優良,戰斗力強;師:軍隊。指戰斗能力很強的部隊。
【出處】《后漢書·銚期傳》:“明公據山河之固,擁精銳之師,以順萬人思汗之心,則天下誰人不從?”
【第42句】:精神渙散[jīng shén huàn sàn]
【解釋】精神:神志,心神;渙散:分散,散漫。形容精神分散不集中。
【出處】漢·焦延壽《易林》第14卷:“精神渙散,離其躬身。”
【示例】他最近精神渙散,沒有生氣。
【第43句】:精益求精[jīng yì qiú jīng]
【解釋】精:完美,好;益:更加。好了還求更好。
【出處】《論語·學而》:“《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宋·朱熹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復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復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示例】白求恩同志是個醫生,他以醫療為職業,對技術精益求精;在整個八路軍醫務系統中,他的醫術是很高明的。 ——毛澤東《紀念白求恩》
【第44句】:精進不休[jīng jìn bù xiū]
【解釋】精進:專心努力上進;休:停止。指人不停追求進步。
【出處】《追求》:“刻苦,沉著,精進不休。”
【第45句】:精忠報國[jīng zhōng bào guó]
【解釋】為國家竭盡忠誠,犧牲一切。
【出處】《北史·顏之儀傳》:“公等備受朝恩,當盡忠報國。”《宋史·岳飛傳》:“初命何鑄鞫之,飛裂裳以背示鑄,有'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
【示例】我今日祝告天地祖宗,要在你背上刺下“精忠報國”四字。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二十二回
【第46句】:精白之心[jīng bái zhī xīn]
【解釋】精白:精純潔白。指純潔的心。
【出處】漢·桓譚《鹽鐵論·訟賢》:“二公懷精白之心,行忠正之道。”
【示例】傅恒到此,奉賜招撫大任,必以精白之心上對圣主、下臨三軍。 ——二月河《乾隆皇帝》十二
【第47句】:精神滿腹[jīng shén mǎn fù]
【解釋】形容富有才智,滿腹經綸。
【出處】《晉書·溫嶠傳》:“深結錢鳳,為之聲譽;每曰:'錢世儀精神滿腹。’嶠素有知人之稱,鳳聞而悅之。”
【示例】博通書傳,尤精《左氏》及地理學。為人有干局,心所到則絕人遠甚。故時人稱其精神滿腹。 ——《金史·李獻甫傳》
【第48句】:精彩逼人[jīng cǎi bī rén]
【解釋】形容人神采奕奕或文章言語精彩感人。
【出處】宋·洪邁《夷堅丙志·徐大夫》:“君精彩逼人,雖老而健。”
【示例】他的《唐詩雜論》雖然只有五篇,但都是精彩逼人之作。 ——朱自清《中國學術的大損失》
【第49句】:精美絕倫[jīng měi jué lún]
【解釋】絕倫:沒有比得上的。精致美妙,無與倫比。
【出處】宋·周密《武林舊事·燈品》:“燈只至多,蘇、福為冠,新安晚出,精妙絕倫。”
【示例】少數民族的手工藝品真是精美絕倫。
【第50句】:精心勵志[jīng xīn lì zhì]
【解釋】磨煉意志,使心意純正專一。
【出處】宋·張君房《云笈七簽》卷五十九:“此時若能精心勵志,尚可救其一二焉。”
【第51句】:精悍短小[jīng hàn duǎn xiǎo]
【解釋】悍:勇敢。形容人身材短小而精明強干。也形容文章、言論等簡短有力。
【出處】宋·葉紹翁《四朝聞見錄·畢再遇》:“淳熙間,以勇名于軍,精悍短小,蓋驍將也。”
“精”結尾的成語
【第1句】:體大思精[tǐ dà sī jīng]
【解釋】體:體制,規模;思:思慮;精:精密。指著作規模宏大,思慮精密。
【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自序》:“自古體大而思精,未有此也。”
【示例】李才高氣逸而調雄,杜體大思精而格渾。 ——明·胡應麟《詩藪·近體上》
【第2句】:博而不精[bó ér bù jīng]
【解釋】形容學識豐富,但不精深。
【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馬融傳》:“賈君精而不博,鄭君博而不精;既精既博,吾何加焉。”
【示例】他是博而不精的讀書人。
【第3句】:轉眄流精[zhuān miàn liú jīng]
【解釋】眄:斜眼看;精:神采。一抬眼之間眼睛會流露出神采。
【出處】三國·魏·曹植《洛神賦》:“轉眄流精,光潤玉顏。含辭未吐,氣若幽蘭。華容婀娜,令我忘餐。”
【示例】轉眄流精艷輝光,將流將引雙雁行。 ——《南齊書·樂志》
【第4句】:見精識精[jiàn jīng shí jīng]
【解釋】形容一看便明白,十分機靈。同“見經識經”。
【出處】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十一回:“卻被院中婆娘見精識精,看破了八九分。”
【第5句】:山淵之精[shān yuān zhī jīng]
【解釋】大山和江河所珍藏的精華。我指璧玉和珍珠。
【出處】《淮南子·說山訓》:“和氏之璧,隋侯之珠,出于山淵之精。”
【第6句】:精益求精[jīng yì qiú jīng]
【解釋】精:完美,好;益:更加。好了還求更好。
【出處】《論語·學而》:“《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宋·朱熹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復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復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示例】白求恩同志是個醫生,他以醫療為職業,對技術精益求精;在整個八路軍醫務系統中,他的醫術是很高明的。 ——毛澤東《紀念白求恩》
【第7句】:研深覃精[yán shēn tán jīng]
【解釋】覃:深入。研究學問深入精到。
【出處】宋·錢易《南部新書·序》:“潛心國史,博聞強記,研深覃精,至于前言往行。”
【第8句】:窮思畢精[qióng sī bì jīng]
【解釋】畢:盡。用盡所有的精力。
【出處】唐·韓愈《潮州刺史謝上表》:“曾不得奏薄伎于從官之內,隸御之間,窮思畢精,以贖罪過。”
【第9句】:勵志竭精[lì zhì jié jīng]
【解釋】指堅定意志,竭盡全力。
【出處】《漢書·梅福傳》:“定以天下布衣勵志竭精,以赴延闕。”
【第10句】:狐貍精[hú lǐ jīng]
【解釋】迷信人認為狐貍能修煉成精,變成美女迷惑人。指勾引誘惑男人的女子。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王夫人道:'唱戲的女孩子,自然是狐貍精了!’”
【示例】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回:“原來他盟弟姓胡名理,綽號叫做狐貍精。”
【第11句】:去粗取精[qù cū qǔ jīng]
【解釋】除去粗糙的部分,留取其精華。
【出處】毛澤東《實踐論》:“將豐富的感覺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
【示例】對于古典文學,我們要去粗取精,辯證對待。
【第12句】:后出轉精[hòu chū zhǎn jīng]
【解釋】后來的人變得更加細致。指在學術研究方面,后人的作用更大,見解比前人更為精深和高明。
【出處】清·章炳麟《國故論衡》上:“前修未密,后出轉精。”
【第13句】:惟一惟精[wéi yī wéi jīng]
【解釋】精誠專事,毫無雜念。
【示例】做事惟一惟精不是很困難的。
【第14句】:馬屁精[mǎ pì jīng]
【解釋】阿諛奉迎的人,拍馬者。
【示例】我看不慣他那馬屁精的嘴臉。
【第15句】:蓄銳養精[xù ruì yǎng jīng]
【解釋】《周書·韋孝寬傳》:“今若更存尊養,且復相時,臣謂宜還崇鄰好,申其盟約,安人和眾,通商惠工,蓄銳養威,觀釁而動。”
【出處】《周書·韋孝寬傳》:“今若更存尊養,且復相時,臣謂宜還崇鄰好,申其盟約,安人和眾,通商惠工,蓄銳養威,觀釁而動。”
【示例】再講陳炯明在漳數年,蓄銳養精,志不在小。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一百二十三回
【第16句】:擇焉不精[zé yān bù jīng]
【解釋】精:精華。雖然經過選擇,但卻不是精華。
【出處】唐·韓愈《原道》:“荀與揚也,擇焉而不精,語焉而不詳。”
【示例】吾謂即論繕刻亦擇焉不精,猶門外也。(清·葉德輝《書林清話》卷一)
【第17句】:習無不精[xí wú bù jīng]
【解釋】習:學習;精:精通。學習沒有不精通的。
【示例】習無不精可見學習的作用。
【第18句】:去蕪存精[qù wú cún jīng]
【解釋】蕪:蕪雜。除去粗糙的部分,留取其精華。
【出處】《人民日報》:“上海京劇院將這樣一出冷了多年的老戲,經過去蕪存精加以重新編排,使其重放麟派藝術的光彩。”
“精”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研精殫思[yán jīng dān sī]
【解釋】專心研究,盡力思考。同“研精竭慮”。
【出處】明·宋濂《〈葬書新注〉序》:“金華鄭君彥淵,其尊吳氏不下于則章,晝夜研精殫思,正其句讀,觀其會通,探其旨趣。”
【示例】或謂詩不應苦思,苦思則喪其天真,殆不然。方其收視反聽,研精殫思,寸心幾嘔,修髯盡枯,深湛守默,鬼神將通之。 ——明·王世貞《藝苑卮言》卷一
【第2句】:強打精神[qiǎng dǎ jīng shén]
【解釋】強:勉強。勉強打起精神。
【出處】《敦煌變文集·降魔變文》:“六師強打精神,奏其王曰:'我法之內,靈變卒無盡期。’”
【示例】他的神經也已緊張到了一觸即潰的邊沿,強打精神說:“看不出來。實在不行,等泰必圖的兵到了,就硬動手!” ——二月河《康熙大帝》四七
【第3句】:勵精圖進[lì jīng tú jìn]
【解釋】勵精:振奮精神;圖:指謀求。掛歷精神,力求前進。
【示例】那梁洪卻是個勤儉之人,勵精圖進,經營有方。 ——高羅佩《銅鐘案》第十四章
【第4句】:目亂精迷[mù luàn jīng mí]
【解釋】眼花繚亂,神情迷惑。形容所見情景復雜紛繁或怪異多變,令人驚異。
【出處】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景樂寺》:“異端奇術,總萃其中。剝驢投井,植棗種瓜,須臾之間皆得食。士女觀者,目亂精迷。”精,一本作“睛”。
【第5句】:勵精圖治[lì jīng tú zhì]
【解釋】圖:謀求,設法。厲:奮勉。治:治理。振奮精神,設法把國家治理好。亦作“勵精圖治”、“厲精求治”、“厲精為治”。
【出處】《宋史·神宗紀贊》:“厲精圖治,將大有為。”
【示例】請一月三朝,以副勵精圖治至意。 ——《清史稿·禮志七》
【第6句】:聚精凝神[jù jīng níng shén]
【解釋】聚:集合,會集。形容專心致志,注意力高度集中。
【出處】冰心《寄小讀者》:“憶起昨夜那些小孩子,接過禮物攢三集五,聚精凝神,一層層打開包裹的光景。”
【第7句】:聚精會神[jù jīng huì shén]
【解釋】會:集中。原指君臣協力,集思廣益。后形容精神高度集中。
【出處】漢·王褒《圣主得賢臣頌》:“聚精會神,相得益(章)彰。”
【示例】看校樣時的聚精會神,就和在寫作的時候一樣,因為我的目的要使它沒有一個錯字。 ——鄒韜奮《經歷·一個小小的過街樓》
【第8句】:研精致思[yán jīng zhì sī]
【解釋】專心研究,盡力思考。
【出處】《后漢書·翟酺傳》:“愿陛下親自勞恤,研精致思,勉求忠貞之臣,誅遠佞諂之黨,損玉堂之盛,尊天爵之重,割情欲之歡,罷宴私之好。”
【第9句】:勵精更始[lì jīng gēng shǐ]
【解釋】振作精神,從事革新。
【出處】《漢書·宣帝紀》:“其赦天下,與士大夫厲精更始。”
【第10句】:無精嗒彩[wú jīng dā cǎi]
【解釋】形容不高興,提不起勁兒。同“無精打彩”。
【出處】老舍《駱駝祥子》:“枝條一動也懶得動的,無精嗒彩地低垂著。”
【第11句】:筆精墨妙[bǐ jīng mò miào]
【解釋】筆觸精到,著墨巧妙。形容書法、繪畫、詩文等的技法巧妙,筆意精微。
【出處】唐·魯收《懷素上人草書歌》:“吾觀文士多利用,筆精墨妙誠堪重。”
【示例】非筆精墨妙,情高格逸,其能與于此耶? ——《宣和畫譜·孫位》卷二
【第12句】:短小精干[duǎn xiǎo jīng gàn]
【解釋】形容人身材短小而精明強干。也形容文章、言論等簡短有力。
【示例】這篇文章是篇短小精干的好作品。
【第13句】:抖摟精神[dǒu sǒu jīng shén]
【解釋】振作起精神。
【第14句】:淹貫精微[yān guàn jīng wēi]
【解釋】精微:精深微妙。淵博貫通、精深微妙。
【示例】我們需要真正淹貫精微的學者來指導。
【第15句】:刳精嘔血[kū jīng ǒu xuè]
【解釋】極言用心勞苦。同“刳精鉥心”。
【第16句】:專精覃思[zhuān jīng tán sī]
【解釋】覃:深入地。精心專研,深入思考。
【出處】《北齊書·馮偉傳》:“不問生產,不交賓客,專精覃思,無所不通。”
【示例】做學問應該專精覃思。
【第17句】:養精儲銳[yǎng jīng chǔ ruì]
【解釋】養:休養;儲:積蓄;銳:銳氣。保養精神,蓄集銳氣。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四回:“且待半年,養精畜銳,劉表、孫權可一鼓而下也。”
【第18句】:兵精糧足[bīng jīng liáng zú]
【解釋】兵士精壯,糧草充足。形容軍力強盛,戰備充分。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今江東兵精糧足,且有長江之險。”
【示例】他久鎮河北,兵精糧足,自立旗號,不服隋朝所管。 ——清·無名氏《說唐》第二十回
【第19句】:惟精惟一[wéi jīng wéi yī]
【解釋】指精純專一。
【出處】《尚書·大禹謨》:“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元·李道純《沁園春·贈圓庵蔣大師》詞:“日氣日神,惟精惟一,玉瑩無瑕天地歸。”
【第20句】:厲精更始[lì jīng gēng shǐ]
【解釋】厲:振作,奮勉;更始:除舊布新。振奮精神,進行革新。
【出處】《漢書·宣帝紀》:“其赦天下,與士大夫厲精更始。”
【示例】上有厲精更始之意,而士大夫之茍且不務任責者自若。 ——《宋史·喬行簡傳》
【第21句】:揀精剔肥[jiǎn jīng tī féi]
【解釋】揀:挑選;精:瘦肉;肥:肥肉。指刻意選擇,多方挑剔。
【出處】明·伏雌教主《醋葫蘆》第五回:“都氏只是揀精剔肥,東推西阻,媒婆說得丑些,又落得好推。”
【第22句】:殫精畢力[dān jīng bì lì]
【解釋】殫、畢:盡。盡心竭力。
【出處】明·張居正《示季子懋修》:“甲辰下第,然后揣己力量,復尋前轍,晝作夜思,殫精畢力,幸而藝成。”
【示例】俾天下知功名之路,相率研求,殫精畢力,以備干城之用。 ——清·薛福成《應詔陳言疏》
【第23句】:研精覃思[yán jīng tán sī]
【解釋】研:研究;精:細密;覃:深入;思:思考。精心研究,深入思考。
【出處】唐·孔穎達《尚書序》:“承詔為五十九篇作傳,于是遂研精覃思,博考經籍,采摭群言,以立訓傳。”
【示例】若其研精覃思,則專門之學,斯固未暇。 ——章炳麟《正學報緣起》
【第24句】:業精于勤[yè jīng yú qín]
【解釋】業:學業;精:精通;于:在于;勤:勤奮。學業精深是由勤奮得來的。
【出處】唐·韓愈《進學解》:“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示例】我們都知道業精于勤的道理。
【第25句】:熟讀精思[shú dú jīng sī]
【解釋】精:專一,深入。形容反復地閱讀,仔細地思考。
【出處】《宋史·徐中行傳》:“得瑗所授經,熟讀精思,攻苦食淡,夏不扇,冬不爐,夜不安枕者踰年。”
【第26句】:博大精深[bó dà jīng shēn]
【解釋】博:廣,多。形容思想和學識廣博高深。
【出處】明·姜世昌《〈逸周書〉序》:“迄今讀書,若揭日月而行千載,其博大精深之旨,非晚世學者所及。”
【示例】瑚之為學,博大精深,以經世自任。 ——《清史稿·陸世儀傳》
【第27句】:食不厭精,膾不厭細[shí bù yàn jīng,kuài bù yàn xì]
【解釋】厭:滿足;膾:細切的肉。糧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細越好。形容食物要精制細做。
【出處】《論語·鄉黨》:“齋必變食,居必遷坐。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示例】“割不正不食”這是他老先生的古板規矩,但“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條令卻有些稀奇。 ——魯迅《南腔北調集·由中國女人的腳……》
【第28句】:兵在精而不在多[bīng zài jīng ér bù zài duō]
【解釋】兵士在于精壯而不在乎眾多。也比喻要求質量而不能只講數量。
【出處】《五代史平話·周史》:“凡兵在乎精,不在乎多。”
【示例】高陽《胡雪巖全傳·平步青云》中冊:“撫臺還跟我談起,兵在精而不在多,又說欲善其事,先利其器。”
【第29句】:養精畜銳[yǎng jīng xù ruì]
【解釋】養:休養;蓄:積蓄;銳:銳氣。保養精神,蓄集銳氣。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四回:“且待半年,養精畜銳,劉表、孫權可一鼓而下也。”
【示例】隊員們正在養精畜銳,準備迎接最后的冠亞軍決賽。
【第30句】:厲精為治[lì jīng wéi zhì]
【解釋】振奮精神,設法把國家治理好。
【出處】《漢書·魏相傳》:“宣帝始親萬機,厲精為治,練群臣,核名實,而相總領眾職,甚稱上意。”
【示例】荊州軍旅之后,公私空乏,憺[蕭憺]厲精為治,廣屯田,省力役,存問兵死之家,供其乏困。 ——《資治通鑒·梁武帝天監元年》
【第31句】:勇猛精進[yǒng měng jīng jìn]
【解釋】原意是勤奮修行。現指勇敢有力地向前進。
【出處】《無量壽經》卷上:“勇猛精進,志愿無倦。”
【示例】是僧聞言,即對佛發愿,勇猛精進,自是宴然無夢矣。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四
【第32句】:潛精積思[qián jīng jī sī]
【解釋】指專心鉆研。同“潛精研思”。
【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班固傳》:“潛精積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
【第33句】:研精畢智[yán jīng bì zhì]
【解釋】猶研精竭慮。專心研究,盡力思考。
【出處】明·唐順之《〈右編〉序》:“經國之士,研精畢智,所以因勢而曲為之慮者,雖不可為典要,而亦未嘗無典要也。”
【第34句】:無精打采[wú jīng dǎ cǎi]
【解釋】采:興致。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勁頭。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五回:“小紅待要過去,又不敢過去,只得悄悄向瀟湘館,取了噴壺而回,無精打采,自向房內躺著。”
【示例】這時候賈大少爺見人家的條子都已到齊,瞧著眼熱,自己一個人坐在那里,甚覺無精打采。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四回
【第35句】:研精闡微[yán jīng chǎn wēi]
【解釋】研究闡明精深微妙之理。
【出處】清·薛福成《書工商核給憑單之例》:“而一二千年以來,亦竟無一人研精闡微,為斯民辟妙用,為天下擴美利者,此無他,政權不足以鼓舞之也。”
【第36句】:取精用弘[qǔ jīng yòng hóng]
【解釋】精:精華;用:享受,占有;弘:大。從豐富的材料里提取精華。
【出處】《左傳·昭公七年》:“蕞爾國,而三世執其政柄,其用物也弘矣,其取精也多矣。”
【示例】尤必印證于良師益友,庶收取精用弘之益。 ——清·況周頤《惠風詞話》卷一
【第37句】:人逢喜事精神爽[rén féng xǐ shì jīng shén shuǎng]
【解釋】人遇到喜慶之事則心情舒暢。
【出處】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七回:“人逢喜事精神爽,悶向心來瞌睡多。”
【示例】現在我們很快就可以達到目的了,怎么能不高興呢?'人逢喜事精神爽’,真是一點也不假。 ——魏國祿《隨周恩來副主席長征》
【第38句】:金精玉液[jīn jīng yù yè]
【解釋】舊指一種仙藥。也指珍貴的飲料。
【出處】《漢武帝外傳》:“太上之藥,有風實云子,金精玉液。”
【第39句】:疲精竭力[pí jīng jié lì]
【解釋】疲:疲倦;竭:盡。精神、力氣消耗已盡。形容非常疲勞。
【出處】元·劉壎《隱居通議·理學》:“非文公疲精竭力,更千百年終至漏晦。”
【第40句】:儲精蓄銳[chǔ jīng xù ruì]
【解釋】儲:積累;蓄:積蓄;銳:銳氣。保養精神,蓄集銳氣。
【出處】《楞嚴經》卷九:“修行人儲精蓄銳,精進思維,而欲現種種身,善巧方使,說法利生,原屬善意;無奈于定中起心動念,同時有所貪求,便為魔所乘,而來惱亂。”
【第41句】:沒精打彩[méi jīng dǎ cǎi]
【解釋】形容精神不振,情緒低落。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31回:“王夫人見寶玉沒精打彩,也只當是金釧兒昨日之事,他好沒意思的。”
【示例】就在這樣一個昏黑的晚上,我照常沒精打彩的回來。 ——魯迅《彷徨·傷逝》
【第42句】:揀精揀肥[jiǎn jīng jiǎn féi]
【解釋】比喻挑剔,苛求。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27回:“像娘這樣費心,還不討他說個是,只要揀精揀肥,我也犯不著要效他這個勞。”
【示例】平均分配工作,省得他揀精揀肥。
【第43句】:殫精竭力[dān jīng jié lì]
【解釋】猶殫精畢力。盡心竭力。
【出處】明·胡應麟《詩藪·古體中》:“而其敘致周折,語意神奇處,更千百年大匠國工,殫精竭力不能恍惚。”
【第44句】:抖擻精神[dǒu sǒu jīng shén]
【解釋】振作起精神。
【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杭州光慶寺遇安禪師》:“(僧)問:'光吞萬象從師道,心月孤圓意若何?’師曰:'抖擻精神著。’”
【示例】飛抖擻精神,酣戰呂布。連斗五十余合,不分勝負。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回
【第45句】:研精鉤深[yán jīng gōu shēn]
【解釋】鉤深:探取深沉的東西。研究探索精微的道理,探求深奧的學問。
【出處】唐·白居易《禮部試策·第三道》:“雖言微旨遠,而學者茍能研精鉤深,優柔而求之,則壼奧指趣,將焉廋哉!”
【第46句】:沒精塌彩[méi jīng tā cǎi]
【解釋】形容精神不振,情緒低落。同“沒精打彩”。
【第47句】:揀精擇肥[jiǎn jīng zé féi]
【解釋】揀:挑選;精:瘦肉;肥:肥肉。比喻過分挑剔。
【出處】清·李漁《風箏誤·糊鷂》:“又不要他花錢費鈔,他偏會得揀精擇肥。”
【第48句】:失精落彩[shī jīng luò cǎi]
【解釋】指沒精打彩。
【出處】元·李好古《張生煮海》第四折:“許佳期無處追尋,走海上失精落彩。”
【第49句】:刳精鉥心[kū jīng jiū xīn]
【解釋】極言用心勞苦。
【第50句】:歷精更始[lì jīng gèng shǐ]
【解釋】振奮精神,從事革新。
【第51句】:成精作怪[chéng jīng zuò guài]
【解釋】變成精怪,興風作浪。比喻人搗亂騷擾,從事不正當的活動。
【出處】明·無名氏《哪吒三變》第二折:“他把五個鬼王手下,還有許多邪魔,山魈魍魎,都會成精作怪。”
【示例】陳先生教的好女沉重,成精作怪哩。 ——明·湯顯祖《還魂記·硬拷》
【第52句】:殫精竭慮[dān jīng jié lǜ]
【解釋】殫:竭盡;慮:思慮。形容用盡心思。
【出處】唐·白居易《策林一·策頭》:“殫思極慮,以盡微臣獻言之道乎!”
【示例】但這“殫精竭慮用苦功夫去認真創作”出來的學說,和我們只有常識的見解是很不一樣的。 ——魯迅《花邊文學·商賈的批評》
【第53句】:微言精義[wēi yán jīng yì]
【解釋】微言:精微的言辭;精義:深刻的道理。精微的言辭,深刻的道理。多就儒家經書而言。
【出處】漢·劉歆《移書讓太常博士書》:“及夫子歿而微言絕,七十子卒而大義乖。”《漢書·藝文志》:“昔仲尼沒而微言絕,七十子喪而大義乖。”
【示例】讀易至韋編三絕,不知繙閱過幾千遍來,微言精義,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窮。 ——清·鄭燮《濰縣置中寄舍弟墨第一書》
【第54句】:殫精竭思[dān jīng jié sī]
【解釋】殫:竭盡;思:思考。竭盡心力思慮謀劃。
【出處】清·劉開《與阮蕓臺宮保論文書》:“有志于文章者,將殫精竭思于此乎?”
【示例】吾以為火器之窮,人人殫精竭思而無所進。 ——章炳麟《弭兵難》
【第55句】:析精剖微[xī jīng pōu wēi]
【解釋】指剖析精微深奧的道理。
【出處】清惲敬《讀<大學>一》:“蓋知者至廣極大,析精剖微不可端倪者也。”
【第56句】:取精用宏[qǔ jīng yòng hóng]
【解釋】用:享受。從大量材料中選取精華充分加以運用。
【出處】先秦·左丘明《左傳·昭公七年》:“蕞爾國,而三世執其政柄,其用物也弘矣,其取精也多矣。”
【示例】讀書多的,取精用宏,自然深了,讀書少的便不能如此。 ——朱自清《文選序》
【第57句】:矮小精悍[ǎi xiǎo jīng hàn]
【解釋】悍:勇敢。形容人身材短小而精明強干。
【出處】曾樸《孽海花》第33回:“一個最勇敢的叫徐驤,生得矮小精悍,膂力過人。”
【示例】他就是矮小精悍的個子。
【第58句】:研精靜慮[yán jīng jìng lǜ]
【解釋】研究精微,冷靜思考。
【出處】南朝·宋·謝靈運《山居賦》:“研精靜慮,貞觀厥美。懷秋成章,含笑奏理。”
【第59句】:龍精虎猛[lóng jīng hǔ měng]
【解釋】比喻精力旺盛,斗志昂揚。
【出處】陳殘云《山谷風煙》第二一章:“大家一夜沒睡覺,到如今還是龍精虎猛,表現了兄弟姐妹們對地主的仇恨。”
【第60句】:短小精悍[duǎn xiǎo jīng hàn]
【解釋】形容人身軀短小,精明強悍。也形容文章或發言簡短而有力。
【出處】《史記·游俠列傳》:“解為人短小精悍。”
【示例】一位短小精悍的人來了。一眼看去便知道他是廣東人,哨兵向他敬禮,稱呼他是排長。 ——郭沫若《涂家埠》
【第61句】:殫精畢思[dān jīng bì sī]
【解釋】殫:竭盡;思:思考。竭盡心力思慮謀劃。
【出處】《清史稿·寧完我傳》:“臣敢不殫精畢思,用效駑鈍。”
【第62句】:殫精極慮[dān jīng jí lǜ]
【解釋】猶殫思極慮。竭盡智謀與精力。
【出處】明·張居正《翰林院讀書說》:“訓誥典謨,圣人豈殫精極慮作意而為之者哉。”
【第63句】:挑精揀肥[tiāo jīng jiǎn féi]
【解釋】猶挑肥揀瘦。比喻挑挑揀揀,光要對自己有利的。
【出處】徐遲《牡丹》:“姚黃的養母氣成了病,老太婆悔不該當初拆散了她許多好姻緣。挑精揀肥,反而落了一場空。”
【第64句】:潛精研思[qián jīng yán sī]
【解釋】指專心鉆研。
【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班固傳》:“固以彪所續前史未詳,乃潛精研思,欲就其業。”
【第65句】:殫精極思[dān jīng jí sī]
【解釋】殫:竭盡。竭盡心力思慮謀劃。
【出處】朱自清《鐘明<嘔心苦唇錄>序》:“其中典禮集會之詞,標新立異固不同,機械陳腐亦不可,每殫精極思,廣事征引,而學識膚淺,語焉不暢。”
【第66句】:研精極慮[yán jīng jí lǜ]
【解釋】研:研究;精:細密;極:深入;慮:思考。精心研究,深入思考。
【出處】《資治通鑒》卷二百九十四:“臣既無他事,得以研精極慮,窮竭所有,日力不足,繼之以夜。”
【第67句】:澡雪精神[zǎo xuě jīng shén]
【解釋】澡雪:以雪洗身;精神:清凈神志。指通過洗滌清凈神志。比喻清除意念中庸俗的東西,使神志、思路保持純正。
【出處】《莊子·知北游》:“汝齊戒,疏瀹而心,澡雪而精神。”
【示例】是以陶鈞文思,貴在虛靜,疏瀹五藏,澡雪精神。(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神思》)
【第68句】:厲精圖治[lì jīng tú zhì]
【解釋】厲:振作,振奮;圖:設法,謀求;治:治理國家。振奮精神,想辦法治理好國家
【出處】宋·邵博《聞見后錄》第23卷:“熙寧中,王介甫初參大政,神考方厲精圖治。”
【示例】《清史稿·禮志》:“請一月三朝,以副厲精圖治至意。”
【第69句】:龍馬精神[lóng mǎ jīng shén]
【解釋】龍馬:古代傳說中形狀象龍的駿馬。比喻人精神旺盛。
【出處】唐·李郢《上裴晉公》詩:“四朝憂國鬢如絲,龍馬精神海鶴姿。”
【示例】見那些大哥哥還在龍馬精神地說話,她也聽不出味道,就打了兩個哈欠,悄悄溜了出來。 ——歐陽山《三家巷》九
【第70句】:去其糟粕,存其精華[qù qí zāo pò,cún qí jīng huá]
【解釋】糟粕:酒糟,比喻無用的東西。把有用的東西留下,把無用的東西丟掉。
【出處】李銳《毛澤東同志的初期革命活動·學生時代》:“他們對于中國的舊東西和外國的新東西……是'去其糟粕,存其精華’,是'斟酌國情,兩無所偏’。”
【第71句】:無精打彩[wú jīng dǎ cǎi]
【解釋】打:打消。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勁頭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81回:“說得寶玉也不敢作聲,坐了一回,無精打彩的出來了。”
【示例】曹禺《北京人》第一幕:“打過二更他才無精打彩地回到房里。”
【第72句】:勵精求治[lì jīng qiú zhì]
【解釋】勵:同“厲”,振作,振奮;治:治理國家。振奮精神,想辦法治理好國家
【出處】宋·邵伯溫《聞見前錄》第十卷:“擢御史中丞,帝方勵精求治。”
【示例】《新唐書·元稹傳》:“以陛下睿博洪深,勵精求治,豈言而不用哉?”
【第73句】:頤養精神[yí yǎng jīng shén]
【解釋】《后漢書·馬融傳》:“夫樂而不荒,優而不困,先王所以平和府藏,頤養精神,致之無疆。”
【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馬融傳》:“夫樂而不荒,憂而不困,先王所以平和府藏,頤養精神,致之無疆。”
【第74句】:歷精圖治[lì jīng tú zhì]
【解釋】振奮精神,力圖治理好國家。
【出處】《宋史·神宗紀贊》:“歷精圖治,將大有為。”
【示例】請一月三朝,以副歷精圖治至意。 ——《清史稿·禮志七》
【第75句】:沒精沒彩[méi jīng méi cǎi]
【解釋】猶沒精打彩。形容精神不振,情緒低落。
【出處】猶沒精打彩。形容精神不振,情緒低落。
【第76句】:沒精打采[méi jīng dǎ cǎi]
【解釋】采:精神。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勁頭。
【出處】清·曹雪琴《紅樓夢》第八十七回:“賈寶玉滿肚疑團,沒精打采的歸至怡紅院中。”
【示例】欲往別家,已無隙地,不得已,同他瑞三商議。那人才沒精打采的開一間房門。 ——清·劉鶚《老殘游記》第一回
【第77句】:心精手巧[xīn jīng shǒu qiǎo]
【解釋】心思靈敏,手藝巧妙。形容能工巧匠在藝術構思和技藝手法方面的獨特表現。也泛指天資聰敏,精明能干。
【出處】明·徐光啟《禮部為奉旨修改歷法開列事宜乞裁疏》:“若訪求草澤知歷人等,必須心精手巧,確當一臂之用者,不得過十人。”
【示例】另一些心精手巧的戰士們,他們還為孩子們制作了小手槍、萬花筒和滑冰用的小冰車。 ——魏巍《依依惜別的深情》
【第78句】:頤精養氣[yí jīng yǎng qì]
【解釋】頤:保養。保養精神,使性情得到陶冶。
【出處】《魏書·顯祖紀》:“其踐升帝位,克廣洪業,以光祖宗之烈,使朕優游履道,頤神養性,可不善歟?”
【第79句】:蓄精養銳[xù jīng yǎng ruì]
【解釋】猶養精蓄銳。
【出處】清昭槤《嘯亭雜錄·緬甸歸誠本末》:“正值煙瘴熾發,欽奉諭旨,軫念士卒,仡令停兵,蓄精養銳。”
【第80句】:桃李精神[táo lǐ jīng shén]
【解釋】形容妖艷嬌媚的神態。
【出處】五代·和凝《河滿子》詞之一:“正是破瓜年幾,含情慣得人饒。桃李精神鸚鵡舌,可堪虛度良宵。”
【第81句】:研精覃奧[yán jīng tán ào]
【解釋】覃奧:深奧。研究精微深奧的義理。
【出處】《染書·劉顯傳》:“竊痛友人沛國劉顯,韞櫝藝文,研精覃奧,聰明特達,出類拔群。”
【第82句】:研精殫力[yán jīng dān lì]
【解釋】專心研究,盡力思考。同“研精竭慮”。
【出處】清·王韜《〈蘅花館詩錄〉自序》:“歷觀古人作,亦有不盡佳,要其研精殫力,積數年十年而后成,自有一家面目在,夫豈徒以絺章飾句為事哉?”
【第83句】:養精蓄銳[yǎng jīng xù ruì]
【解釋】養:保養;精:精神;蓄:積蓄;銳:銳氣。保養精神,蓄集力量。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34回:“且待半年,養精蓄銳,劉表,孫權可一鼓而下也。”
【示例】他們個個像跑道上的選手,養精蓄銳,伸足擦腿,準備顯身手。 ——葉圣陶《四三集·得失》
【第84句】:顏精柳骨[yán jīng liǔ gǔ]
【解釋】指顏柳兩家書法挺勁有力,但風格有所不同。也泛稱書法極佳。同“顏筋柳骨”。
【出處】宋·范仲淹《祭石學士文》:“曼卿之筆,顏精柳骨,散落人間,寶為神物。”
【第85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qǔ qí jīng huá,qù qí zāo bó]
【解釋】精華:事物最好的部分;糟粕:酒糟、豆渣一類的東西,喻指無用之物。吸取事物中最好的東西,舍棄事物中壞的,無用的東西。
【出處】馬南邨《不要秘訣的秘訣》:“我們現在提倡讀書要用批判的眼光,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個主張古代讀書人卻沒有膽量提出。”
【第86句】:研精究微[yán jīng jiū wēi]
【解釋】研究事理深奧微妙之處。同“研精闡微”。
【出處】清·薛福成《出使四國日記·光緒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余謂研精究微之學,乃宇宙間公共之理,不必辨其孰為傳習。”
【第87句】:研精苦思[yán jīng kǔ sī]
【解釋】精心研究,深入思考。同“研精覃思”。
【出處】宋·王令《答劉公著微之書》:“研精苦思,捫隙發罅,以窺求門戶。”
【第88句】:厲精求治[lì jīng tú zhì]
【解釋】圖:謀求,設法。厲:奮勉。治:治理。振奮精神,設法把國家治理好。亦作“勵精圖治”、“厲精求治”、“厲精為治”。
【出處】《宋史·神宗紀贊》:“厲精圖治,將大有為。”
【示例】請一月三朝,以副厲精求治至意。 ——《清史稿·禮志七》
【第89句】:研精竭慮[yán jīng jié lǜ]
【解釋】專心研究,盡力思考。
【出處】宋·張淏《云谷雜記·前輩讀書》:“司馬溫公酷好揚子云《太玄》……自云:'少好其書,研精竭慮,歷年已多,始敢為注。’”
【第90句】:士馬精強[shì mǎ jīng qiáng]
【解釋】軍糧充足,士氣旺盛。
【出處】唐·陸贄《論關中事宜狀》:“此四軍者,皆聲勢雄盛,士馬精強。”
【示例】但是他心中清楚,李自成士馬精強,頗善于收攬民心,這次攻開封可能是想很快就建號稱王。 ——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二十九章
【第91句】:歷精為治[lì jīng wéi zhì]
【解釋】振奮精神,治理好國家。
【第92句】:頤精養神[yí jīng yǎng shén]
【解釋】保養精神元氣。同“頤養精神”。
【出處】唐·房玄齡《晉書·鄭沖傳》:“公宜頤精養神,保衛太和,以究遐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