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充”的成語(33個)
本文整理了充箱盈架、儉薄不充、氣充志定等含“充”的成語33個,其中“充”開頭的成語8個,“充”結尾的成語1個,“充”在中間的成語24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充”開頭的成語【第1句】:充箱盈架[chōng xiāng yíng jià]
【解釋】充、盈:滿。盛滿書箱,擺滿書架。形容藏書豐富。
【出處】清·孔尚任《桃花扇·逮社》:“你看十三經、廿一史、九流三教、諸子百家、腐爛時文、新奇小說,上下充箱盈架,高低列肆連樓?!?/p>
【第2句】:充饑畫餅[chōng jī huà bǐng]
【解釋】畫個餅子來解餓。比喻虛有其名而無補于實際。也比喻用空想來安慰自己。
【出處】元·宋方壺《醉花陰·走蘇卿》:“當初指雁為羹,充饑畫餅,道無情卻有情。”
【示例】充饑畫餅讓人笑,但可以自我解嘲。
【第3句】:充類至盡[chōng lèi zhì jìn]
【解釋】充類:推究同類事理;至盡:到極精密處。指就事理作充分的推論。
【出處】《孟子·萬章下》:“夫謂非其有而取之者,盜也,充類至義之盡也?!?/p>
【示例】而尚有幾微之未盡善,則公當直指其其,或充類至盡,以見吾儒至精微處。 ——清·葉廷琯《鷗陂漁話·楊碩甫事陸顧二公論辯》
【第4句】:充閭之慶[chōng lǚ zhī qìng]
【解釋】充閭:光大門楣;慶:喜慶。能使門第光大的喜慶事。
【出處】《晉書·賈充傳》:“賈充,字公閭,平陽襄陵人也。父逵魏豫州刺史、陽里亭侯。逵晚始生充,言后當有充閭之慶,故以為名字焉?!?/p>
【示例】賀生子,云充閭之慶。 ——宋·胡繼宗《書言故事·子孫類》
【第5句】:充棟汗牛[chōng dòng hàn niú]
【解釋】指書籍堆得高及棟梁,多至牛馬運得出汗。形容藏書或著述之富。
【出處】語出唐·柳宗元《陸文通先生墓表》:“其為書,處則充棟宇,出則汗牛馬?!?/p>
【示例】在最后的不到百年間則作者幾超出十倍,作品更為充棟汗牛,不可勝計。 ——鄭振鐸《插圖本中國文學史》第五八章
【第6句】:充耳不聞[chōng ěr bù wén]
【解釋】充:塞住。塞住耳朵不聽。形容有意不聽別人的意見。
【出處】《詩經·邶風·旄丘》:“叔兮伯兮,褎如充耳?!?/p>
【示例】這里袁伯珍只裝作充耳不聞,一面出了告示,按戶收起捐來。 ——清·無名氏《官場維新記》第九回
【第7句】:充棟盈車[chōng dòng yíng chē]
【解釋】chōng dòng yíng chē
【出處】明·胡應麟《詩藪·遺逸》:“充棟盈車,鞠為黃壤?!?/p>
【第8句】:充天塞地[chōng tiān sāi dì]
【解釋】指整個宇宙。
【出處】明·王守仁《傳習錄》卷下:“'你看這個天地中間,甚么是天地的心?’對曰:'嘗聞人是天地的心?!唬?人又甚么教做心?’對曰:'只是一個靈明。’可知充天塞地中間,只有這個靈明?!?/p>“充”結尾的成語
【第1句】:儉薄不充[jiǎn bó bù chōng]
【解釋】儉:節儉;充:充裕。指生活極為儉樸,不富裕。
【出處】《后漢書·周磐傳》:“居貧養母,儉薄不充。”
“充”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氣充志定[qì chōng zhì dìng]
【解釋】充:充實,充足。精力充沛,意志堅定。
【出處】《明史·范濟傳》:“磨礱砥礪,使其氣充志定,卓然成材,然后舉而用之,以任天下國家事無難矣!”
【第2句】:袖手充耳[xiù shǒu chōng ěr]
【解釋】袖手:藏手于袖中;充耳:塞住耳朵。指不聞不問,漠然置之
【出處】清·夏燮《中西紀事·江上議款》:“既不能誓師討賊,視其力之所能為,則當袖手充耳,姑聽命于發蹤指示之人?!?/p>
【第3句】:擴而充之[kuò ér chōng zhī]
【解釋】擴:擴展。擴大范圍,充實內容。
【出處】戰國·鄒·孟軻《孟子·公孫丑上》:“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
【示例】這句話原來是論婦女的,后來卻擴而充之普遍應用起來。 ——朱自清《論氣節》
【第4句】:積簡充棟[jī jiǎn chōng dòng]
【解釋】書簡堆積,充塞屋子。形容文章極多。
【出處】清·方苞《萬年寶歷頌》:“竊惟我皇上盛德崇功,嘉言善政,雖積簡充棟,未能殫盡。”
【第5句】:備位充數[bèi wèi chōng shù]
【解釋】備位:如同尸位,意即徒在其位,不能盡職;充數:用不夠格的人來湊足數額。是自謙不能做事的話。
【出處】東漢·班固《漢書·蕭望之傳》:“吾嘗備位將相,年逾六十矣。”
【示例】我只不過是備位充數罷了。
【第6句】:裝傻充愣[zhuāng shǎ chōng lèng]
【解釋】假裝傻頭傻腦的樣子。
【出處】老舍《神拳》第二幕:“你這是裝傻充愣!除了鬧義和團,咱們還有第二條路走嗎?”
【示例】王朔《我是你爸爸》:“說些街上流傳的軼聞趣事,裝傻充愣地問些他早已知道答案的愚蠢問題?!?/p>
【第7句】:函蓋充周[hán gài chōng zhōu]
【解釋】指包容一切。
【出處】清·戴名世《〈野香亭詩集〉序》:“先生于書,無所不讀,函蓋充周,不見涯涘?!?/p>
【第8句】:囹圄充積[líng yǔ chōng jī]
【解釋】囹圄:監獄。形容罪犯很多。
【出處】《宋書·王弘傳》:“雖復厲以重勸,肅以嚴威,適足令囹圄充積,而無救于事實也?!?/p>
【第9句】:氣充志驕[qì chōng zhì jiāo]
【解釋】指心滿意得,驕傲自大。
【出處】西漢·劉安《淮南子·人間訓》:“遂合諸侯于嘉陵,氣充志驕,淫侈無度。”
【第10句】:精力充沛[jīng lì chōng pèi]
【解釋】體力強盛,精神充足。
【出處】鄧小平《在中央顧問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讓年輕一些的同志多做工作,他們精力充沛,比我做得更好。”
【示例】他始終都是精力充沛、斗志昂揚。
【第11句】:四時充美[si shi chong mei]
【解釋】一年四季都很富足美好。
【第12句】:汗牛充棟[hàn niú chōng dòng]
【解釋】棟:棟宇,屋子。書運輸時牛累得出汗,存放時可堆至屋頂。形容藏書非常多。
【出處】唐·柳宗元《陸文通墓表》:“其為書,處則充棟宇,出則汗牛馬。”
【示例】世傳養生術,汗牛充棟,行而效者誰也?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封三娘》
【第13句】:振鷺充庭[zhèn lù chōng tíng]
【解釋】振:群飛的樣子;鷺:白鷺。白鷺群飛,集于庭中。比喻朝廷里人才濟濟。
【出處】漢·揚雄《劇秦美新》:“振鷺之聲充庭,鴻鸞之黨漸階?!?/p>
【示例】君臣穆穆,守之以平,濟濟多士,端委縉綎,鴻漸盈階,振鷺充庭。 ——《后漢書·蔡邕傳》
【第14句】:畫餅充饑[huà bǐng chōng jī]
【解釋】畫個餅來解除饑餓。比喻用空想來安慰自己。
【出處】《三國志·魏志·盧毓傳》:“選舉莫取有名,名如畫地作餅,不可啖也?!?/p>
【示例】小生待畫餅充饑,小姐似望梅止渴。 ——明·湯顯祖《牡丹亭》第十六出
【第15句】:汗牛充屋[hàn niú chōng wū]
【解釋】形容藏書非常多。同“汗牛充棟”。
【出處】清·方東樹《〈切問齋文抄〉書后》:“非要非玄,而冗長并錄,是《書》不止百篇,《詩》不止三百。非惟汗牛充屋,不能盡載,且適以罔道迷人。”
【第16句】:裒如充耳[yòu rú chōng ěr]
【解釋】像聾子一樣塞耳不聞,形容拒絕聽取別人的意見。同“褎如充耳”。
【出處】清·黃宗羲《子劉子行狀》:“向者累請于公城守,裒如充耳。今欲為于國亡勢去之余,亦已知其難矣。”
【第17句】:食不充腸[shí bù chōng cháng]
【解釋】形容艱難貧困,勉強維持生活。同“食不充饑”。
【出處】唐·元稹《同州刺史謝上表》:“臣八歲喪父,家貧無業,母兄乞丐以供資養,衣不布體,食不充腸?!?/p>
【第18句】:囊橐充盈[náng tuó chōng yíng]
【解釋】囊橐:泛指口袋;充盈:滿。形容身邊財物很多。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八回:“不如趁此囊橐充盈,見機而作?!?/p>
【示例】好在囊橐充盈,倒也無所顧戀。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四十一回
【第19句】:食不充饑[shí bù chōng jī]
【解釋】形容艱難貧困,勉強維持生活。
【出處】南朝·宋·劉或《立晉熙王嗣詔》:“而諸孫纊不溫體,食不充饑,付之姆你之手?!?/p>
【示例】我們再不想過那種食不充饑的日子。
【第20句】:濫竽充數[làn yú chōng shù]
【解釋】濫:失實的,假的。不會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隊伍里充數。比喻無本領的冒充有本領,次貨冒充好貨。
【出處】《韓非子·內儲說上》:“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p>
【示例】言調整人事,濫竽充數,依然如故。 ——鄒韜奮《抗戰以來》二七
【第21句】:打腫臉充胖子[dǎ zhǒng liǎn chōng pàng zī]
【解釋】比喻寧可付出代價而硬充作了不起。
【出處】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8章:“你也不要在我老張面前打腫臉裝胖子,硬不要朋友幫助?!?/p>
【示例】他就是喜歡打腫臉充胖子。
【第22句】:褎如充耳[yòu rú chōng ěr]
【解釋】褎:常帶笑容。面帶笑容,塞耳不聞。
【出處】《詩經·邶風·旄丘》:“叔兮伯兮,褎如充耳。”
【示例】輒浚巡退縮,即嚴旨屢頒,褎如充耳。 ——《明史·湯開遠傳》
【第23句】:食不充口[shí bù chōng kǒu]
【解釋】不能吃飽肚子。形容生活艱難困苦。同“食不糊口”。
【出處】元·秦簡夫《趙禮讓肥》第一折:“兄弟,俺如今衣不遮身,食不充口,兀的不窮殺俺也!” 元·費唐臣《貶黃州》第三折:“自來到黃州,舉眼無親,借得兩間破房住著。衣不蓋身,食不充口,無一個人來看顧?!?/p>
【示例】真是衣不遮身,食不充口,吃了早起的,無那晚夕的。 ——明·凌蒙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五
【第24句】:漏脯充饑[lòu fǔ chōng jī]
【解釋】漏脯:掛在檐下風干的肉,因屋漏沾水而有毒。餓了吃腐爛發臭的干肉。比喻只顧眼前,不管后果。
【出處】晉·葛洪《抱撲子·嘉遯》:“咀漏脯以充饑,酣鴆酒以止渴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