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苗”的成語(16個)
本文整理了苗而不秀、單根獨苗、良苗懷新等含“苗”的成語16個,其中“苗”開頭的成語1個,“苗”結尾的成語6個,“苗”在中間的成語9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苗”開頭的成語【第1句】:苗而不秀[miáo ér bù xiù]
【解釋】苗:指莊稼出苗;秀:莊稼吐穗開花。指莊稼出了苗而沒有抽穗。比喻人有好的資質,卻沒有成就。
【出處】《論語·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實者有矣夫!”
【示例】如果把我們栽種在陰暗偏陬,那就染上官氣暮氣,苗而不秀。 ——郭沫若《玉簪花》
“苗”結尾的成語【第1句】:單根獨苗[dān gēn dú miáo]
【解釋】比喻獨生子或唯一的子孫。
【示例】現代人提倡只生一個,因此單根獨苗的現象很普遍。
【第2句】:有根有苗[yǒu gēn yǒu miáo]
【解釋】有根據,有線索。
【出處】《石點頭·郭挺之榜前認子》:“這事雖奇,卻還有根有苗,想得起來。”
【第3句】:秋狝春苗[qiū xiǎn chūn miáo]
【解釋】狝:殺戮,打獵;苗:為保護禾苗而消滅那些害蟲和野獸。指古時候春秋兩季獵殺野獸。也用以形容大規模掃蕩敵軍或盜匪。
【出處】《左傳·隱公五年》:“故春蒐夏苗,秋狝冬狩。”
【示例】借硝煙彈雨之場,寓秋狝春苗之意,一旦烽煙有警,鼙鼓不驚。 ——清·曾樸《孽海花》第二十四回
【第4句】:櫛發耨苗[zhì fà nòu miáo]
【解釋】櫛:梳理;耨:除草。梳頭發,除雜草。比喻事情利多害少
【出處】西漢·劉安《淮南子·兵略訓》:“圣人之用兵也,若櫛發耨苗,所去者少,而所利者多。”
【第5句】:見世生苗[jiàn shì shēng miáo]
【解釋】比喻眼前就會收效得利。
【出處】元·無名氏《凍蘇秦》第三折:“你尚圖些紫綬金章,赤緊的見世生苗,我則理會的埋根千丈。”
【第6句】:口是心苗[kǒu shì xīn miáo]
【解釋】猶言為心聲。言語是思想的反映,從一個人的話里可以知道他的思想感情。
【出處】元·白樸《梧桐雨》第四折:“氤氳篆煙裊,昏慘剌銀燈照。玉漏迢迢,才是初更報。暗覷清霄,盼夢里他來到。卻不道口是心苗,不住的頻頻叫。”
【示例】常言道:口是心苗,我們聽出他的意圖了
“苗”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良苗懷新[liáng miáo huái xīn]
【解釋】苗壯的禾苗正孕育著谷穗。形容生機盎然。
【出處】晉·陶潛《癸卯歲始春懷谷田舍》:“秉力時務,解顏勸農人。平疇交運風,良苗亦懷新。”
【示例】吾讀淵明詩,喜其有生趣。時鳥變聲喜,良苗懷新穗。 ——陳毅《冬夜雜詠·吾讀》
【第2句】:歡苗愛葉[huān miáo ài yè]
【解釋】歡:歡喜。指歡樂恩愛的感情。
【出處】清·洪昇《長生殿·補恨》:“單則為一點情根,種出那歡苗愛葉。”
【第3句】:時苗留犢[shí miáo liú dú]
【解釋】時苗:東漢時人名。時苗曾是壽春令,上任時乘母牛駕的車,后牛生一犢,時苗離任時將牛犢留下,不肯帶走。比喻為官清廉。
【出處】唐·李瀚《蒙求》:“時苗留犢,羊續懸魚。”
【第4句】:窮苗苦根[qióng miáo kǔ gēn]
【解釋】比喻處境貧苦的人。
【出處】《中國歌謠資料·一顆比一顆甜》:“窮苗苦根帶土鏟,黃連換來甘蔗桿。”
【第5句】:揠苗助長[yà miáo zhù zhǎng]
【解釋】揠:拔。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長。比喻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出處】《孟子·公孫丑上》:“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茫茫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示例】對學生的教育既不能揠苗助長,也不能放任自流。
【第6句】:拔苗助長[bá miáo zhù zhǎng]
【解釋】比喻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急于求成,反而壞事。
【出處】《孟子·公孫丑上》:“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茫茫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示例】那種不顧學生能否接受的填鴨式的教學方法,無異于拔苗助長。
【第7句】:枯苗望雨[kū miáo wàng yǔ]
【解釋】形容殷切盼望。
【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寡君望蹇先生之臨,如枯苗望雨。”
【第8句】:雙苗愛葉[huān miáo ài yè]
【解釋】比喻歡樂恩愛的情感。
【出處】清·洪昇《長生殿·補恨》:“單則為一點情根,種出那雙苗愛葉,他憐我慕,兩下無分別。”
【第9句】:旱苗得雨[hàn miáo dé yǔ]
【解釋】將要枯死的禾苗得到地場好雨。比喻在危難中得到援助。
【出處】《孟子·梁惠王上》:“七八月之間旱,則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則苗?然興之矣。”
【示例】天幸今得賢弟來此間鎮守,正如“錦上添花,旱苗得雨。”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五十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