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躡”的成語(23個)
本文整理了躡手躡腳、束帶躡履等含“躡”的成語23個,其中“躡”開頭的成語16個,“躡”在中間的成語7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躡”開頭的成語【第1句】:躡手躡腳[niè shǒu niè jiǎo]
【解釋】形容放輕腳步走的樣子。也形容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樣子。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四回:“于是大家躡手躡腳,潛蹤進鏡壁去一看?!?/p>
【示例】為了不影響別人,同學們在閱覽室里走路都是躡手躡腳的。
【第2句】:躡景追飛[niè yǐng zhuī fēi]
【解釋】躡:追蹤。形容速度飛快。
【出處】三國·魏·阮籍《贈秀才入軍》:“風馳電逝,躡景追飛。”
【第3句】:躡影藏形[niè yǐng cáng xíng]
【解釋】指行動詭秘,不露形跡。
【出處】《敦煌變文集·伍子胥變文》:“晝即途中尋鬼路,躡影藏形恒夜游?!?/p>
【第4句】:躡影追風[niè yǐng zhuī fēng]
【解釋】形容速度極快。
【出處】三國·魏·阮籍《贈兄秀才入軍》詩:“風馳電逝,躡景追風。”
【示例】虎班龍文之逸,蘭池蒲梢之駔,噓天陸野,躡影追風,振旅南轅,長驅討蹙。 ——《魏書·島夷蕭衍傳》
【第5句】:躡腳躡手[niè jiǎo niè shǒu]
【解釋】形容放輕腳步走的樣子。也形容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樣子。同“躡手躡腳”。
【出處】張天翼《春風·貝胡子》:“于是貝胡子躡腳躡手到窗子跟前,打冷布角里張一張院子里——空空的。”
【示例】他們躡腳躡手地走到門口,把眼睛貼著門縫,看見有十幾個青年農民擠在小屋中。 ——姚雪垠《長夜》三五
【第6句】:躡影潛蹤[niè yǐng qián zōng]
【解釋】指行動詭秘,不露形跡。同“躡影藏形”。
【出處】清·李漁《比目魚·奏捷》:“躡影潛蹤,追來不放松,斂銳鋒藏,還愁遇夾攻。謀臣計也空,武臣力也窮?!?/p>
【第7句】:躡屩擔簦[niè juē dān dēng]
【解釋】指遠行、跋涉。亦指身分、地位低下。同“躡蹻檐?!?。
【出處】明·宋濂《太上清正一萬壽宮住持提點張公碑銘序》:“公皆躡屩擔簦,往拜其坐下?!?/p>
【示例】而向且未即前者,自分躡屩擔簦之賤,瀆及左右。 ——清·談遷《北游錄·紀文·上太仆曹秋壑書》
【第8句】:躡足其間[niè zú qí jiān]
【解釋】躡:插進。腳踩在里頭。比喻參加進去。
【出處】《史記·秦始皇本紀》:“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躡足行伍之間而崛起阡陌之中?!?/p>
【示例】他已經躡足其間,難以抽身了
【第9句】:躡手躡足[niè shǒu niè zú]
【解釋】形容放輕腳步走的樣子。也形容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樣子。同“躡手躡腳”。
【出處】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十三回:“小丫鬟等更躡手躡足的在外間收拾那粉盒妝盝,不敢大聲說一句話,倒弄得內外靜悄悄的?!?/p>
【示例】為著我到她家去替她看小孩,她走了,和貓一樣躡手躡足的下樓去了。 ——蕭紅《橋·煩擾的一日》
【第10句】:躡足潛蹤[niè zú qián zōng]
【解釋】躡足:腳步很輕的樣子;潛:隱藏;蹤:蹤跡。指放輕腳步,隱住身體。形容小心隱秘的樣子。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三折:“我這里躡足潛蹤,悄地聽咱。一個羞慚,一個怒發。”
【示例】叔寶躡足潛蹤,進了老母臥房來,只見兩個丫頭,三年內都已長大。(清·禇人獲《隋唐演義》第十五回)
【第11句】:躡足附耳[niè zú fù ěr]
【解釋】踩人足以示意,附耳說悄悄話。
【出處】《史記·淮陰侯傳》:“漢王大怒,罵曰:吾困于此,旦暮望若來佐我,乃欲自立為王!張良、陳平躡漢王足,因附耳語曰:漢方不利,寧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為守。不然,變生。”
【第12句】:躡景追風[niè yǐng zhuī fēng]
【解釋】景:通“影”;躡影:追趕太陽影子。趕上太陽的影子,追逐上風。形容速度極快。也比喻進步極快。
【出處】三國·魏·阮籍《贈兄秀才入軍》詩:“風馳電逝,躡景追風?!?/p>
【第13句】:躡足屏息[niè zú bǐng xī]
【解釋】躡足:放輕腳步;屏息:忍住呼吸。指放輕腳步,隱蔽行蹤。形容行動小心隱秘。
【出處】老舍《趙子曰》:“趙子曰似乎昏昏的睡去,他躡足屏息的想往外走?!?/p>
【第14句】:躡蹻擔簦[niè juē dān dēng]
【解釋】蹻:草鞋;簦:長柄笠。腳穿草鞋,身背竹笠。指長途跋涉。同“躡蹻檐簦”。
【出處】明·張煌言《徐允巖詩序》:“迄延平王兵衄于金陵城下,余提孤軍走英霍山。徐子躡蹻擔簦,章皇山澤中。”
【示例】余生江淮之間,菰蘆之內,見聞寡陋,學殖荒落,垂三十年,而始躡蹻擔簦游學于四方,求天下之士而交之,以輔其所不逮。 ——清·戴名世《贈張天間先生八十壽序》
【第15句】:躡屩檐簦[niè juàn yán dēng]
【解釋】指遠行、跋涉。同“躡蹻檐?!?。
【第16句】:躡蹻檐簦[niè juē dàn dēng]
【解釋】穿著草鞋,背著斗笠。指遠行、跋涉。
【出處】《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虞卿者,游說之士也。躡蹻檐簦,說趙孝成王。”裴骃集解引徐廣曰:“蹻,草履也。簦,長柄笠,音登。笠有柄者謂之簦?!?/p>“躡”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束帶躡履[shù dài niè lǚ]
【解釋】束帶:扎緊衣服;躡履:穿鞋。指穿戴整肅,用來表示恭敬。
【出處】《論語·公冶長》:“赤也,束帶立于朝,可使與賓客言也?!蹦铣に巍⒘x慶《世說新語·棲逸》:“初,庾亮臨江州,聞翟湯之風,束帶躡履而詣焉?!?/p>
【第2句】:輕手躡腳[qīng shǒu niè jiǎo]
【解釋】猶言躡手躡腳。形容走路時腳放得很輕。同“輕手軟腳”。
【出處】老舍《駱駝祥子》:“他想輕手躡腳的過去,別叫虎姑娘看見?!?/p>
【第3句】:追風躡影[zhuī fēng niè yǐng]
【解釋】形容馬行疾速。同“追風躡景”。
【出處】三國·魏·阮籍《贈兄秀才入軍》詩:“風馳電逝,躡景追風。”
【示例】是好馬,那竹批雙耳鏡夾雙曈,天沒權奇,追風躡影,小生雖令鴻章,敢揚駿騎。 ——明·梅鼎祚《玉合記·贈處》
【第4句】:潛蹤躡跡[qián zōng niè jì]
【解釋】指藏匿行蹤。
【出處】明·徐元《八義記·鋤麑觸槐》:“聽得譙樓鼓二更,是我潛蹤躡跡,欲刺權臣。”
【第5句】:藏蹤躡跡[cáng zōng niè jī]
【解釋】躡:輕步行走的樣子。隱秘行蹤,悄悄行動。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64回:“且說張橫將引三二百人,從蘆葦中間,藏蹤躡跡,直到寨邊,撥開鹿角,徑奔中軍。”
【示例】我們可以光明正大地干,不需要藏蹤躡跡。
【第6句】:追風躡景[zhuī fēng niè jǐng]
【解釋】形容速度極快。
【出處】《抱樸子·內篇序》:“奮翅則能凌厲玄霄,騁足則能追風躡景。”
【示例】清·郎廷槐《師友詩傳錄》:“七言古若李太白、杜子美、韓退之三家,橫絕萬古;后之追風躡景,惟蘇長公一人而已?!?/p>
【第7句】:擔簦躡屩[dān dēng niè juē]
【解釋】擔簦:背著傘;屩:草鞋。背著傘,穿著草鞋。形容艱苦地長途跋涉。
【出處】《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躡屩擔簦,說趙孝成王?!?/p>
【示例】遂生世不早,不及擔簦躡屩于生生之門。 ——宋·王遂《文公續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