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譬”的成語(9個)
本文整理了能近取譬、廣譬曲諭等含“譬”的成語9個,其中“譬”結尾的成語4個,“譬”在中間的成語5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譬”結尾的成語【第1句】:能近取譬[néng jìn qǔ pì]
【解釋】能就自身打比方。比喻能推己及人,替別人著想。
【出處】《論語·雍也》:“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示例】獨夫為我,即曰貪賊;能近取譬,即曰仁義。 ——章炳麟《菌說》
【第2句】:連類引譬[lián lèi yǐn pì]
【解釋】引:援引;譬:比方。援引相類似的例證來說明事理。
【出處】漢·劉向《列女傳·辯通傳題序》:“惟若辯通,文辭可從,連類引譬,以投禍兇。”
【第3句】:妙喻取譬[miào yù qǔ pì]
【解釋】在講解中用巧妙的比喻來闡述。
【出處】郭沫若《創造十年續篇》:“只見頌久在講壇上步來步去,妙喻取譬地講得頭頭是道。”
【第4句】:惠子善譬[huì zǐ shàn pì]
【解釋】把別人的長處看作短處,強迫別人改變。
【出處】《新序·善說》:“惠子之言事也善譬。王使無譬,則不能言矣。”
“譬”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廣譬曲諭[guǎng pì qǔ yù]
【解釋】指多方曉諭,委婉開導。
【出處】指多方曉諭,委婉開導。
【第2句】:方桃譬李[fāng táo pì lǐ]
【解釋】方:比。可同美艷的桃李相比。形容美麗嬌艷。
【出處】南朝·梁·蕭綱《箏賦》:“乃有燕馀麗妾,方桃譬李,本住南城,經居東里。”
【示例】乃有燕余麗妾,方桃譬李,本在南城,今居東里。 ——唐·歐陽洵《藝文類聚》卷四十四
【第3句】:罕譬而喻[hǎn pì ér yù]
【解釋】說話用不著多比方,都能聽懂。形容話說得非常明白。
【出處】《禮記·學記》:“其言也約而達,微而臧,罕譬而喻。”
【第4句】:引譬援類[yǐn pì yuán lèi]
【解釋】引:援引;譬:比方。援引相類似的例證來說明事理。
【出處】《舉證南子·要略訓》:“言天地四時而不引譬援類,則不知精微。”
【第5句】:取譬引喻[qǔ pì yǐn yù]
【解釋】打比方,作譬喻,用以說明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