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鶴”的成語大全(130個)
小編為您整理了鶴亦敗道、昂昂之鶴、軒鶴冠猴等含“鶴”的成語130個,其中“鶴”開頭的33個,“鶴”結尾的36個,“鶴”在中間的61個,及其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鶴”開頭的成語
【第1句】:鶴亦敗道[hè yì bài dào]
【解釋】仙鶴敗壞仙道。指萬物皆遵循一定的客觀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出處】《冷齋夜話》:“淵材嗟咨曰:'鶴亦敗道!’”
【第2句】:鶴骨龍筋[hè gǔ lóng jīn]
【解釋】指瘦挺虬曲的樣子。
【出處】宋·蘇軾《孤山二詠·柏堂》:“道人手種幾生前,鶴骨龍筋尚宛然。”
【第3句】:鶴吊陶母[hè diào táo mǔ]
【解釋】白鶴吊唁陶侃之母。指吊喪。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賢媛》:“忽有二客來吊,不哭而退,儀服鮮異,知非常人,遣隨視之,但見雙鶴沖天而去。”
【第4句】:鶴唳風聲[hè lì fēng shēng]
【解釋】唳:鳥鳴。聽到風聲和鶴叫聲,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驚慌時疑神疑鬼。
【出處】《晉書·謝玄傳》:“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
【示例】忙追去,片甲莫教除,鶴唳風聲,元兵膽碎。 ——明·周履靖《錦箋記·敗北》
【第5句】:鶴子梅妻[hè zǐ méi qī]
【解釋】指宋隱士林逋以鶴為子、以梅為妻事。亦喻指妻子兒女。
【出處】清·董以寧《河滿子·同程村閑話》詞:“若比孤山林處士,但非鶴子梅妻。”
【示例】健兒擁護出京都,鶴子梅妻又橘奴。 ——清·復儂氏等《都門紀變百詠》之六四
【第6句】:鶴發童顏[hè fà tóng yán]
【解釋】仙鶴羽毛般雪白的頭發,兒童般紅潤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氣色好。
【出處】唐·田穎《夢游羅浮》:“自言非神亦非仙,鶴發童顏古無比。”
【示例】(華佗)童顏鶴發,飄然有出世之姿。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五回
【第7句】:鶴發松姿[hè fà sōng zī]
【解釋】白色的頭發,松樹的姿態。形容人雖老猶健。
【出處】金·元好問《紫微劉丈山水為濟川賦》詩:“千章古木散巖谷,鶴發松姿馀典刑。”
【第8句】:鶴知夜半[hè zhī yè bàn]
【解釋】鶴夜半而鳴。比喻各有專長。也比喻偏知一隅。
【出處】《淮南子·說山訓》:“雞知將旦,鶴知夜半,而不免于鼎俎。”
【示例】適偶有所偏解,猶鶴知夜半,燕知戊己,而示必達于他事也。 ——晉·葛洪《抱樸子·至理》
【第9句】:鶴骨霜髯[hè gǔ shuāng rán]
【解釋】瘦骨白須。形容年老。
【出處】宋·蘇軾《贈嶺老人》詩:“鶴骨霜髯心已灰,青松合抱手親栽。”
【第10句】:鶴背揚州[hè bèi yáng zhōu]
【解釋】比喻利欲之心。
【出處】南朝·梁·殷蕓《小說》卷六:“有客相從,各言所志:或原為揚州刺史,或原多貲財,或原騎鶴上升,其一人曰:'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欲兼三者。”
【示例】無愿何求,笑時人鶴背揚州。 ——元·王德信《集賢賓·退隱》套曲
【第11句】:鶴處雞群[hè chǔ jī qún]
【解釋】比喻一個人的儀表或才能在周圍一群人里顯得很突出。同“鶴立雞群”。
【出處】《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講經文》:“遙望而清風宛在,鶴處雞群;近觀而光彩射人,龍來洞口。”
【示例】鯤為魚隊潛鱗困,鶴處雞群病翅低。 ——唐·鄭啟《嚴塘經亂書事》詩
【第12句】:鶴怨猿啼[hè yuàn yuán tí]
【解釋】形容凄涼悲慘的場景。多用以指戰亂、災禍后哀鴻遍野的凄慘景象。
【出處】元·張可久《木蘭花慢》詞:“錦樹鶯嘲蝶弄,翠蘿鶴怨猿啼。”
【示例】牢著眼看鳥飛兔走,急回頭怕鶴怨猿啼。 ——明·陶宗儀《南村輟耕錄·連枝秀》
【第13句】:鶴唳猿聲[hè lì yuán shēng]
【解釋】鶴鳴猿啼。形容凄清孤寂的景象。
【出處】明·梅鼎祚《玉合記·酧負》:“早除卻花魔酒病,慣聞他鶴唳猿聲,守清夜藥壚丹鼎。”
【第14句】:鶴困雞群[hè kùn jī qún]
【解釋】比喻才能出眾的人淪落于平庸之輩當中。
【出處】清·李漁《閑情偶寄·演習·教白》:“茍得其人,必破優伶之格以待之,不則鶴困雞群,與儕眾無異。”
【第15句】:鶴唳華亭[hè lì huá tíng]
【解釋】表現思念、懷舊之意。亦為慨嘆仕途險惡、人生無常之詞。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尤悔》:“陸平原河橋敗,為盧志所讒,被誅。臨刑嘆曰:'欲聞華亭鶴唳,可復得乎!’”
【示例】但鶴唳華亭,貴何似賤,珠沉金谷,富不如貧。 ——宋·劉辰翁《沁園春·再和槐城自壽韻》詞
【第16句】:鶴鳴九皋[hè míng jiǔ gāo]
【解釋】九皋:深澤。鶴鳴于湖澤的深處,它的聲音很遠都能聽見。比喻賢士身隱名著。
【出處】《詩經·小雅·鶴鳴》:“鶴鳴于九皋,聲聞于野。”
【示例】鶴鳴九皋,猶載厥聲。況乃海隅,播名上京。 ——晉·潘岳《為賈謐作贈陸機》詩
【第17句】:鶴發雞皮[hè fà jī pí]
【解釋】鶴發:白發;雞皮:形容皮膚有皺紋。皮膚發皺,頭發蒼白。形容老人年邁的相貌。
【出處】北周·庾信《竹杖賦》:“子老矣,鶴發雞皮,蓬頭歷齒。”唐玄宗《傀儡吟》:“刻木牽絲作老翁,雞皮鶴發與真同。”
【示例】于禪堂中見一老尼,鶴發雞皮。 ——明·張岱《越山五佚記·吼山》
【第18句】:鶴怨猿驚[hè yuàn yuán jīng]
【解釋】形容對官場厭倦,有意歸隱的心情。
【出處】宋·辛棄疾《沁園春·帶湖新居將成》詞:“三徑初成,鶴怨猿驚,稼軒未來。”
【示例】搔首倚薰風,一幅畫圖塵土中。鶴怨猿驚人去也,潛龍。誰絞香車起蟄松。 ——宋·王奕《南鄉子·和謝潛庵蔣山》詞
【第19句】:鶴長鳧短[hè cháng fú duǎn]
【解釋】比喻事物各有特點。
【出處】《莊子·駢拇》:“鳧脛雖短,續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
【示例】鶴長鳧短不能齊,到頭來不知誰是誰。 ——元·呂止庵《集賢賓·嘆世》套曲
【第20句】:鶴膝蜂腰[hè xī fēng yāo]
【解釋】①這是指詩歌聲律八病的兩種。泛指詩歌聲律上所犯的毛病。②書法中的兩種病筆。
【出處】宋·魏慶之《詩人玉屑·詩病·詩病有八》:“三曰蜂腰,第二字不得與第五字同聲……四曰鶴膝,第五字不得與第十五字同聲。”
【示例】近來詩思殊無況,苦被時流不相放。云騰浪走勢未衰,鶴膝蜂腰豈能障。 ——唐·李渤《喜弟淑再至為長歌》
【第21句】:鶴行雞群[hè xíng jī qún]
【解釋】比喻一個人的儀表或才能在周圍一群人里顯得很突出。同“鶴立雞群”。
【出處】宋·蘇轍《次韻子瞻感舊見寄》:“君才最高峙,鶴行雞群中。”
【第22句】:鶴歸華表[hè guī huá biǎo]
【解釋】感嘆人世的變遷。
【出處】晉·陶潛《搜神後記》卷一:“丁令威,本遼東人,學道于靈虛山。後化鶴歸遼,集城門華表柱。時有少年,舉弓欲射之。鶴乃飛,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冢壘壘。’遂高上沖天。”
【示例】念親恩主德總來難報,須教,枕戈汗馬,努力塞云邊草,兒時得功成大漠,鶴歸華表。 ——明·屠隆《曇花記·公子受封》
【第23句】:鶴勢螂形[hè shì láng xíng]
【解釋】指腰肢纖裊,體態輕盈。
【出處】《紅樓夢》第四九回:“[湘云]腰里緊緊束著一條蝴蝶結子長穗五色宮絳,腳下也穿著鹿皮小靴:越顯得蜂腰猿背,鶴勢螂形。”
【第24句】:鶴立企佇[hè lì qǐ zhù]
【解釋】企:踮起腳后跟;佇:久立而等待。像鶴一樣伸長脖子,踮起腳跟,長時間地站著等待。形容急切的盼望等待。
【出處】《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竊所獨守,實懷鶴立企佇之心。”
【第25句】:鶴鳴之士[hè míng zhī shì]
【解釋】指有才德聲望的隱士。
【出處】《周易·中孚》:“鶴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
【示例】惟陛下慎經典之誡,圖變復之道。斥遠佞巧之臣,速征鶴鳴之士。 ——《后漢書·楊賜傳》
【第26句】:鶴乘軒[hè chéng xuān]
【解釋】衛懿公讓鶴乘坐大夫坐的車子。比喻濫用官位,濫竽充數。
【出處】春秋·魯·左丘明《左傳》:“衛懿公好鶴,鶴有乘軒者。”
【第27句】:鶴立雞群[hè lì jī qún]
【解釋】象鶴站在雞群中一樣。比喻一個人的儀表或才能在周圍一群人里顯得很突出。
【出處】晉·戴逵《竹林七賢論》:“嵇紹入洛,或謂王戎曰:'昨于稠人中始見嵇紹,昂昂然若野鶴之在雞群。’”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嵇延祖卓卓如野鶴之在雞群。”
【示例】正在談論,誰知女兒國王忽見林之洋雜在眾人中,如鶴立雞群一般。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三十九回
【第28句】:鶴骨雞膚[hè gǔ jī fū]
【解釋】伶仃瘦骨,多皺的皮膚。形容年老。
【出處】宋·王炎《病中書懷》詩:“鶴骨雞膚不耐寒,那堪癬疥更斑爛。”
【示例】你看這位鶴骨雞膚,腰彎背駝,其貎不揚吧,那唱的可是正經的'楊派’。 ——《小說月報》1984年第10期
【第29句】:鶴骨松姿[hè gǔ sōng zī]
【解釋】清奇不凡的氣質。多指修道者的形貌。
【出處】金·元好問《普照范煉師寫真》詩之三:“鶴骨松姿又一奇,化身千億更無疑。”
【示例】操請人。見其人鶴骨松姿,形貌蒼古。問之,乃京兆人也,隱居終南山。 ——《三國演義》第五九回
【第30句】:鶴鳴之嘆[hè míng zhī tàn]
【解釋】舊時比喻有才德、有名望而而沒有出來作官的人,不能為當權者所重用的慨嘆。
【出處】《后漢書·楊震傳》:“留神萬機,誠慎拜爵,減省獻御,損節征發,令野無鶴鳴之嘆。”
【第31句】:鶴短鳧長[hè duǎn fú cháng]
【解釋】比喻顛倒是非,妄加評論。
【出處】《莊子·駢拇》:“鳧脛雖短,續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
【示例】且齊之年世不可屈,而燕獨可屈,鶴短鳧長,妄分厚薄,又何理也? ——清·魏源《孟子年表考第二》
【第32句】:鶴骨松筋[hè gǔ sōng jīn]
【解釋】指修道者的形貌氣質。
【出處】前蜀·貫休《遇道者》詩:“鶴骨松筋風貎殊,不言名姓絕榮枯。”
【第33句】:鶴算龜齡[hè suàn guī líng]
【解釋】算:數。比喻人的壽命很長。
【出處】明·胡文煥《群音類選·<投筆記·班超慶壽>》:“但愿鶴算龜齡,地久天長。”
“鶴”結尾的成語
【第1句】:昂昂之鶴[áng áng zhī hè]
【解釋】高于雞群的鶴。比喻德行高潔的人。
【出處】明·瞿佑《剪燈新話·龍堂靈會錄》:“霸越平吳,扁舟五湖,昂昂之鶴,泛泛之鳧,功成身退,辭榮避位。”
【第2句】:遼東鶴[liáo dōng hè]
【解釋】遼東丁令威學道成仙后,化作白鶴回到家鄉去。后用來表示懷著思戀家鄉的心情久別重歸,慨嘆故鄉依舊,而人世變遷很大。
【出處】晉·陶淵明《搜神后記》卷一:“丁令威,本遼東人,學道于靈虛山,后化鶴歸遼,集城門華表柱。”
【示例】歸羨遼東鶴,吟同楚執珪。 ——唐·杜甫《卜居》
【第3句】:一龜一鶴[yī guī yī hè]
【解釋】用以比喻長壽。
【出處】宋·李曾伯《醉蓬萊·乙酉壽蜀帥》詞:“公袞沙堤,歸來無恙,有西湖花柳。更借當年,一龜一鶴,伴千秋壽。”
【第4句】:焚琴鬻鶴[fén qín yù hè]
【解釋】猶焚琴煮鶴。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
【出處】況周頤《蕙風詞話》卷二:“焚琴鬻鶴,傖父所為,不圖出之改之。”
【第5句】:續鳧截鶴[xù fú jié hè]
【解釋】比喻違失事物本性,欲益反損。
【出處】語出《莊子·駢拇》:“長者不為有余,短者不為不足。是故鳧脛雖短,續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
【示例】若矯其肆任之性,以徇刑政之端,是續鳧截鶴,虧其全矣。 ——唐獨孤及《對詔策》
【第6句】:斷鳧續鶴[duàn fú xù hè]
【解釋】鳧:野鴨;續:接續;鶴:仙鶴。截斷野鴨的短腿接到仙鶴的長腿。比喻做事違反自然規律。
【出處】梁啟超《政聞時言·外債平議》:“今我國于此種機關,百不一具,而惟斷鳧續鶴,欲襲取其企業之形式以移植于我國,是以格格而不入也。”
【第7句】:蟲沙猿鶴[chóng shā yuán hè]
【解釋】舊時比喻戰死的將士。也指死于戰亂的人。
【出處】《太平御覽》卷九一六引《抱樸子》:“周穆王南征,一軍盡化,君子為猿為鶴,小從為蟲為沙。”
【示例】穆昔南征軍不歸,蟲沙猿鶴伏似飛。 ——唐·韓愈《送區弘南歸詩》
【第8句】:續鳧斷鶴[xù fú duàn hè]
【解釋】比喻違失事物本性,欲益反損。
【出處】《莊子·駢拇》:“長者不為有余,短者不為不足。是故鳧脛雖短,續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
【示例】續鳧斷鶴,截足以適履,猶以為工未至也,如是則寧復有詩哉? ——清錢謙益《題<交蘆言怨集>》
【第9句】:杳如黃鶴[yǎo rú huáng hè]
【解釋】杳:無影無聲;黃鶴:傳說中仙人所乘的鶴。原指傳說中仙人騎著黃鶴飛去,從此不再回來。現比喻無影無蹤或下落不明。
【出處】南朝梁·任昉《述異記》:“荀瓌憩江夏黃鶴樓上,望西南有物飄然降自云漢,乃駕鶴之賓也。賓主歡對辭去,跨鶴騰空,眇然煙滅。”唐·崔灝《黃鶴樓》詩:“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示例】“昨天局長到了沒有?”“還是杳如黃鶴。” ——魯迅《彷徨·弟兄》
【第10句】:云中仙鶴[yún zhōng xiān hè]
【解釋】象云彩中的白鶴一般。比喻志行高潔的人。
【出處】清·龔自珍《定風波》詞:“自古畸人多性癖,奇逸,云中仙鶴怎籠來?”
【第11句】:燒琴煮鶴[shāo qín zhǔ hè]
【解釋】拿琴當柴燒,把鶴煮了吃。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
【出處】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西昆體》:“《西清詩話》云:'《義山雜纂》,品目數十,蓋以文滑稽者。其一曰殺風景,謂清泉濯足,花上曬褌,背山起樓,燒琴煮鶴,對花啜茶,松下喝道。’”
【示例】也須把溫語相商,又何用燒琴煮鶴,躪玉蹂香。 ——清李漁《凰求鳳·酸報》
【第12句】:驂鸞馭鶴[cān luán yù hè]
【解釋】駕馭鸞鳳仙鶴。比喻成仙。
【第13句】:一琴一鶴[yī qín yī hè]
【解釋】原指宋朝趙捜ニ拇ㄗ齬伲嬪硇畝鶻鲇幸徽徘俸鴕恢緩住P穩菪兇凹蟶伲脖扔魑僨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