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軼”的成語(17個)
本文整理了軼事遺聞、收殘綴軼、逾沙軼漠等含“軼”的成語17個,其中“軼”開頭的成語6個,“軼”結尾的成語1個,“軼”在中間的成語10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軼”開頭的成語【第1句】:軼事遺聞[yì shì yí wén]
【解釋】世人不大知道的事跡和傳說。多指不見于正式記載的。
【出處】劉師培《論說部與文學之關系》:“故單辭只義,軼事遺聞,咸筆之于書,以冀流傳久遠。”
【第2句】:軼群絕倫[yì qún jué lún]
【解釋】倫:同輩。越過眾人和同輩。
【出處】《隋書·楊素傳》:“處道當逸群絕倫,非常之器,非汝曹所逮也。”
【第3句】:軼聞遺事[yì wén yí shì]
【解釋】世人不大知道的事跡和傳說。多指不見于正式記載的。同“軼事遺聞”。
【出處】姚華《曲海一勺·駢史上》:“及于唐宋,其體益滋,稗則為山,說則為海,軼聞遺事,雜然著已。”
【第4句】:軼群絕類[yì qún jué lèi]
【解釋】超過眾人和同輩。
【出處】宋·曾鞏《代人祭李白文》:“意氣飄然,發揚攜偉,飛黃駃騠,軼群絕類。”
【第5句】:軼倫越等[yì lún yuè děng]
【解釋】軼:通“逸”,超過;倫、等:同輩。指才能出類拔萃。
【出處】《鹖冠子·天權》:“故能說適計險,歷越逾俗,軼倫越等,知略之見,遺跋眾人,求絕紹遠。”
【第6句】:軼類超群[yì lèi chāo qún]
【解釋】超過眾人和同輩。同“軼超絕類”。
【出處】清·禇人獲《隋唐演義》第九十五回:“就是那一長一技之微,若果能專心致志,亦足以軼類超群,獨步一時。”
“軼”結尾的成語【第1句】:收殘綴軼[shōu cán zhuì yì]
“軼”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逾沙軼漠[yú shā yì mò]
【解釋】穿越沙漠。謂經歷險遠的路途。
【出處】南朝·宋·顏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詩序》:“棧山航海,逾沙軼漠之貢,府無虛月。”
【示例】于是自昔辨發卉裳,羈縻之所未至;逾沙軼漠,言語之所未通。咸奉玉帛而介九賓,襲衣冠而獻萬壽。 ——宋·龐元英《文昌雜錄》卷三
【第2句】:磊落軼蕩[lěi luò yì dàng]
【解釋】軼蕩:曠達。心胸坦白,行為無所拘忌。
【出處】宋·呂祖謙《東萊博議》卷一:“英雄豪悍之士,磊落軼蕩,出于法度之外,為君者亦當以度外待之。”
【第3句】:超群軼類[chāo qún yì lèi]
【解釋】超出眾人,在同輩中拔尖。同“超群拔類”。
【出處】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一百三十八回:“這骕郎文藝固是超群軼類,憐與素臣天生神力仿佛。”
【第4句】:超軼絕塵[chāo yì jué chén]
【解釋】軼:車轍;超軼:指后車超過前車;絕塵:腳不沾塵土。形容奔跑得極快。
【出處】《莊子·徐無鬼》:“天下馬有成材,若恤若失,若喪其一,若是超軼絕塵,不知其所。”
【示例】蘭亭刻石,雖佳本皆不免有可恨。此唐人響拓,乃獨縱橫放肆,不為法度拘窘,猶可想見繭紙故書之超軼絕塵。 ——宋·陸游《跋蘭亭序》
【第5句】:超倫軼群[chāo lún yì qún]
【解釋】倫:同類;軼:超過。形容超群出眾。
【出處】魯迅《華蓋集·并非閑話》:“于謀成事遂,睡足飯飽之余,三月煉字,半年鍛句,將來會做出超倫軼群的古奧漂亮作品。”
【第6句】:逸聞軼事[yì wén yì shì]
【解釋】指世人不在知道而感興趣的傳聞和故事。
【出處】《四庫全書總目·地理三·武林舊事》:“此十卷本,乃從毛氏汲古閣元版傳鈔,首尾完具,其間逸聞軼事,皆可以備考稽。”
【第7句】:奔軼絕塵[bēn yì jué chén]
【解釋】形容跑得極快,迅速前進。絕塵,腳不沾塵土。
【出處】見“奔逸絕塵”。
【示例】章太炎卻“自崖而返”,退居于寧靜的學者,魯迅則奔軼絕塵,“自此遠矣”。 ——宋云彬《因紀念魯迅而想到章太炎》
【第8句】:超前軼后[chāo qián yì hòu]
【解釋】軼:超出。超過前輩,冠絕后世。形容獨一無二,無與倫比。
【出處】《太平天國·欽定士階條例》:“仰見天朝制度維新,超前軼后,洵為萬萬年不易良規。”
【示例】神州五號飛船上天是中國超前軼后的壯舉。
【第9句】:遺文軼事[yí wén yì shì]
【解釋】遺文:前人留下的詩文,多指未曾收入作者文集的文章;軼事:淬在民間而未見官方記載的事跡。指未見記載的文獻資料。
【出處】宋·朱熹《監潭州南岳廟劉君墓志銘》:“搜集先世遺文軼事,纖悉無遺。”
【第10句】:遺聞軼事[yí wén yì shì]
【解釋】散失,遺留下來的事跡。
【出處】宋·周密《武林舊事》:“此十卷之本,乃從毛氏汲古閣之版傳抄。首尾完其,其間遺聞軼事,皆可備考稽。”
【示例】章炳麟《訄書·哀焚書》:“其他遺聞軼事,皆前代俌臣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