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慈”的成語(32個)
本文整理了慈孫孝子、手滑心慈、大發(fā)慈悲等含“慈”的成語32個,其中“慈”開頭的成語9個,“慈”結(jié)尾的成語4個,“慈”在中間的成語19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慈”開頭的成語【第1句】:慈孫孝子[cí sūn xiào zǐ]
【解釋】慈、孝:孝敬奉養(yǎng)。對祖先孝順的子孫。
【出處】《孟子·離婁上》:“雖孝子慈孫,百世不能改也。”
【示例】朕疏郡縣以君諸臣之母,欲以稱慈孫孝子之心。 ——宋·王安石《祖母誥》
【第2句】:慈悲為本[cí bēi wéi běn]
【解釋】慈悲:慈善和憐憫。原佛教語,以惻隱憐憫之心為根本。
【出處】《南齊書·高逸傳論》:“今則慈悲為本,常樂為宗,施舍惟機,低舉成敬。”
【示例】須要慈悲為本,寬猛兼行,敬正誅邪。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一
【第3句】:慈悲為懷[cí bēi wéi huái]
【解釋】慈悲:慈善和憐憫。原佛教語,以惻隱憐憫之心為根本。
【出處】《南齊書·高逸傳論》:“今則慈悲為本,常樂為宗,施舍惟機,低舉成敬。”
【示例】出家人要以慈悲為懷。
【第4句】:慈明無雙[cí míng wú shuāng]
【解釋】贊揚兄弟或平輩中之最負(fù)聲望者。
【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荀爽傳》:“爽字慈明,一名谞。幼而好學(xué),年十二,能通《春秋》、《論語》。……潁川為之語曰:'荀氏八龍,慈明無雙。’”
【示例】青云之快士也,幼而好學(xué),慈明無雙。 ——清·孫枝蔚《贈汪舟次詩》序
【第5句】:慈烏返哺[cí wū fǎn bǔ]
【解釋】慈:奉養(yǎng)。返哺:烏雛長大,銜食哺其母。比喻子女報答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
【出處】《故圓鑒大師二十四孝押座文》:“慈烏返哺猶感懷,鴻雁才飛便著行。”
【示例】常言道馬有垂韁。犬有那展草,踹踏街心慈烏返哺。 ——元·無名氏《薛苞認(rèn)母》第二折
【第6句】:慈眉善目[cí méi shàn mù]
【解釋】形容人的容貌一副善良的樣子。
【出處】老舍《老張的哲學(xué)》:“圓圓的臉,長滿銀灰的胡子,慈眉善目的。”
【示例】他慈眉善目的樣子讓人十分親近。
【第7句】:慈故能勇[cí gù néng yǒng]
【解釋】富有慈善心腸的人,就有勇氣。
【出處】《老子》第六十七章:“慈故能勇,儉故能廣。”
【第8句】:慈眉善眼[cí méi shàn yǎn]
【解釋】形容人的容貌一副善良的樣子。同“慈眉善目”。
【出處】沈從文《陌生的地方和陌生的人》:“還有戴小圓帽的中國尼姑,臉凍得紅紅的,慈眉善眼的,居多提了小籃子和小罐子,出賣庵堂中的產(chǎn)品,蜂蜜和雞蛋,酸辣子與豆腐乳。”
【第9句】:慈烏反哺[cí wū fǎn bǔ]
【解釋】慈:奉養(yǎng);慈烏:烏鴉的一種,相傳能反哺其母;返哺:烏雛長大,銜食哺其母。比喻子女報答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
【出處】元·無名氏《薛苞認(rèn)母》第二折:“常言道馬有垂韁,犬有那展草,踹踏街心,慈烏反哺。”
【示例】慈烏反哺,有母子愛。 ——阿英《花鳥爭奇》
“慈”結(jié)尾的成語【第1句】:手滑心慈[shǒu huá xīn cí]
【解釋】手頭慷慨,心地善良。指樂于助人。
【出處】清·袁枚《與林遠(yuǎn)峰書》:“魚門當(dāng)日,并不在酒場歌席妄費一錢,而手滑心慈,遂至累人累己。”
【第2句】:臉軟心慈[liǎn ruǎn xīn cí]
【解釋】軟:和軟;慈:慈善。臉面和軟,心地善良。形容人不僅外表和善,心地也很仁厚。
【出處】軟:和軟;慈:慈善。臉面和軟,心地善良。形容人不僅外表和善,心地也很仁厚。
【第3句】:子孝父慈[zǐ xiào fù cí]
【解釋】兒女孝順,父母慈愛。同“父慈子孝”。
【出處】《左傳·隱公三年》:“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所謂六順也。” 宋·朱熹《朱子語類》卷十六:“須是就君仁臣敬、子孝父慈與國人信上推究精微,各有不盡之理。”
【示例】子孝父慈,三分天下,二分歸西,民樂安康,軍心順悅。 ——明·陳仲琳《封神演義》第三十五回
【第4句】:罰薄不慈[fá bó bù cí]
【解釋】薄:輕;慈:仁慈。刑罰輕并不算仁慈。指刑罰輕重寬嚴(yán)要根據(jù)實情決定,不能一概從輕從寬。
【出處】《韓非子·五蠹》:“故罰薄不為慈,誅嚴(yán)不為厲戾,稱俗而行也。”
“慈”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大發(fā)慈悲[dà fā cí bēi]
【解釋】慈悲:慈善和憐憫。比喻起善心,做好事。
【出處】明·馮夢龍《喻世明言》卷三十七:“伏望母親大人,大發(fā)慈悲,優(yōu)容苦志。”
【示例】他說三天之內(nèi),照著祖爺爺?shù)姆愿浪瓦^來。請祖爺爺大發(fā)慈悲,代他們打點打點!(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九十二回)
【第2句】:心慈面軟[xīn cí miàn ruǎn]
【解釋】軟:柔和、溫和。形容為人和善。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八回:“待要不出個主意,我又不是個心慈面軟的人,憑人撮弄我,我還是一片傻心腸。”
【示例】究竟趙老頭兒是個心慈面軟的人,聽了這話,連忙替他求情。 ——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一回
【第3句】:心慈好善[xīn cí hào shàn]
【解釋】心地仁慈,樂于行善。
【出處】元·鄭廷玉《冤家債主》第一折:“我是個心慈好善的人,現(xiàn)如今吃長齋哩。”
【示例】為人一生有仁義,性格寬洪,心慈好善,看經(jīng)布施,廣行方便。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四十五回
【第4句】:義不主財,慈不主兵[yì bù zhǔ cái,cí bù zhǔ bīng]
【解釋】主:掌管。遵從道義就不能掌管錢財,心懷仁慈就不能掌管軍隊
【出處】宋·陳元靚《事林廣記·警世格言》:“義不主財,慈不主兵。”
【示例】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89回:“'義不主財,慈不主兵’,必定要如此如此,這般這般。”
【第5句】:心慈面善[xīn cí miàn shàn]
【解釋】形容為人和善。
【出處】清·吳璿《飛龍全傳》第十二回:“大哥生來心慈面善,易被人欺,故此叫你同行,凡事之間,便可商議,你當(dāng)聽從方是正道”
【第6句】:母慈子孝[mǔ cí zǐ xiào]
【解釋】母親慈祥愛子,子女孝順父母,是封建社會所提倡的道德風(fēng)范。
【出處】《尚書·康誥》:“天惟與我彝。”孔傳:“天與民五常,使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示例】陛下蔽太子之元良,枉太子之神器,何以教天下母慈子孝焉。 ——唐·蘇安恒《請則天皇后復(fù)位于皇子疏》
【第7句】:敬老慈少[jìng lǎo cí shǎo]
【解釋】尊敬老人,愛護兒童。同“敬老慈幼”。
【出處】宋·陳亮《蔡元德墓碣銘》:“敬老慈少,使詭猾暴橫者不得自肆,平民安之,而官事賴以省。”
【第8句】:敬老慈穉[jìng lǎo cí zhì]
【解釋】尊敬老人,愛護兒童。同“敬老慈幼”。
【第9句】:孝子慈孫[xiào zǐ cí sūn]
【解釋】對祖先孝順的子孫。
【出處】戰(zhàn)國·鄒·孟軻《孟子·離婁上》:“名之曰'幽’、'厲’,雖孝子慈孫,百世不能改也。”
【示例】祖宗雖沒了,然而孝子慈孫,追遠(yuǎn)起來,便如在其上。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25回
【第10句】:父慈子孝[fù cí zǐ xiào]
【解釋】父:指父母;子:子女。父母對子女慈愛,子女對父母孝順。
【出處】《禮記·禮運》:“何謂人義?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義,婦聽,長惠,幼順,君仁,臣忠。”
【示例】主圣臣賢,國之福也;父慈子孝,家之福也。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一○一回
【第11句】:敬老慈稚[jìng lǎo cí zhì]
【解釋】尊敬老人,愛護兒童。同“敬老慈幼”。
【出處】宋·陳亮《祭妻弟何少嘉文》:“尚賢睦族,以任門戶;敬老慈稚,爰及行路。”
【第12句】:戒舟慈棹[jiè zhōu cí zhào]
【解釋】戒:佛教中的戒律;慈:慈悲;棹:船槳。指佛教中的戒律和慈善就象航船一樣擺渡眾生。
【出處】宋·葉廷珪《海錄碎事·道釋經(jīng)》:“若乘戒舟,鼓以慈棹,而不能橫截風(fēng)濤,達(dá)登彼岸者,無此理也。”
【第13句】:恩逾慈母[ēn yú cí mǔ]
【解釋】逾:超過。比慈愛的母親給予的恩情還要重。形容恩情深厚。
【出處】唐·韓愈《御史臺上論天旱人饑狀》:“陛下恩逾慈母。”
【第14句】:大慈大悲[dà cí dà bēi]
【解釋】慈:用愛護心給予眾生以安樂;悲:用憐憫心解除眾生的痛苦;慈悲:佛家語,救人苦難。形容人心腸慈善。
【出處】《妙法蓮花經(jīng)·譬喻品》:“大慈大悲,常無懈倦,恒求善事,利益一切。”
【示例】萬望長老收錄,大慈大悲,看趙某薄面,披剃為僧。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四回
【第15句】:心慈手軟[xīn cí shǒu ruǎn]
【解釋】心懷惻隱而不忍下手。
【出處】金近《他叫“東郭先生”》:“他下定決心,往后不再心慈手軟了。”
【示例】在這場斗爭中,我們決不能心慈手軟。 ——《人民日報》19【第76句】:【第11句】:4
【第16句】:假慈悲[jiǎ cí bēi]
【解釋】慈悲:慈善,憐憫。表面上裝出一付慈愛憐憫的樣子。
【出處】毛澤東《論魯迅》:“他一點沒有假慈悲的偽君子的色彩。”
【示例】明·伏雌教主《醋葫蘆》第三回:“我道昨日為何劈空假慈悲,將甚么鳥兒我吃,自又不吃。”
【第17句】:愛老慈幼[ài lǎo cí yòu]
【解釋】愛護老人和兒童。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3回:“家中仆從老小想他素日憐貧憐賤,愛老慈幼之恩,莫不悲號痛哭。”
【示例】愛老慈幼是人應(yīng)有的美德之一。
【第18句】:嚴(yán)父慈母[yán fù cí mǔ]
【解釋】嚴(yán):嚴(yán)格;慈:慈愛。嚴(yán)厲的父親,慈祥的母親。
【出處】晉·夏侯湛《昆弟誥》:“納誨于嚴(yán)父慈母。”
【示例】嚴(yán)父慈母的教育方式對孩子成長有利。
【第19句】:敬老慈幼[jìng lǎo cí yòu]
【解釋】敬:尊敬;慈:憐愛。尊敬老人,愛護兒童。
【出處】《孟子·告子下》:“敬老慈幼,無忘賓旅。”
【示例】臣聞先王之政,敬老慈幼,罪人不孥,鰥寡孤獨,時時矜恤。 ——清·禇人獲《隋唐演義》第十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