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低”的成語大全(88個)
小編為您整理了低人一等、隨高逐低、高不成,低不就等含“低”的成語88個,其中“低”開頭的29個,“低”結(jié)尾的26個,“低”在中間的33個,及其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低”開頭的成語
【第1句】:低人一等[dī rén yī děng]
【解釋】比別人低一級。多指社會地位低下。
【出處】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三章:“這一點使孫少平非常高興,覺得自己并不是什么都低人一等。”
【示例】來自農(nóng)村的孩子不要有低人一等的想法。
【第2句】:低吟淺唱[dī yín qiǎn chàng]
【解釋】低吟:低聲吟詠。淺唱小聲唱歌。形容小聲哼著抒情歌曲。也形容小蟲在夜里鳴唱。
【示例】小蟲在低吟淺唱,星星在眨眼,夜色十分迷人。
【第3句】:低首下氣[dī shǒu xià qì]
【解釋】形容有所畏懼而不得不屈服。
【示例】為了保住這份高薪職位,以養(yǎng)活全家大小,他不得不低首下氣,忍氣吞聲。
【第4句】:低眉折腰[dī méi zhé yāo]
【解釋】形容在人面前顯出卑躬屈膝的樣子。
【出處】唐·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第5句】:低眉下首[dī méi xià shǒu]
【解釋】低:低下;下:低;首:頭。低著眉垂下頭。形容順良,順從。
【出處】柔石《為奴隸的母親》:“叫我物色相當?shù)呐?;年紀約三十歲左右,養(yǎng)過兩三個兒子,人要沉默老實,又肯做事,還要對他底大妻肯低眉下首。”
【第6句】:低聲細語[dī shēng xì yǔ]
【解釋】形容小聲說話。
【出處】周而復(fù)《上海的早晨》第一部:“湯阿英在枕邊低聲細語說了最近的往來,時斷時續(xù),還是有些羞答答的,怕難為情?!?/p>
【示例】她們在低聲細語地議論最近的事。
【第7句】:低唱淺酌[dì chàng qiǎn zhuó]
【解釋】低唱:輕柔地歌唱;酌:飲酒。聽人輕柔地歌唱,并自在地慢慢飲酒。形容一種安樂自在的神態(tài)。
【出處】元·關(guān)漢卿《望江亭》第三折:“則這今晚開筵,正是中秋令節(jié)。只合低唱淺酌,莫待他花殘月缺?!?/p>
【第8句】:低頭認罪[dī tóu rèn zuì]
【解釋】低下頭承認自己的罪行。
【出處】鄧小平《關(guān)于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才使得大量的反革命分子沒有藏身之所,而不得不低頭認罪、接受改造和重新做人嗎?”
【示例】面對強大的輿論攻勢,他只好低頭認罪了。
【第9句】:低頭哈腰[dī tóu hā yāo]
【解釋】指謙卑恭順的樣子。
【出處】陸文夫《榮譽》:“'請說吧,請說吧。’檢驗員低頭哈腰的,'別說一件,就是十件我也不推辭?!?/p>
【示例】做人不能低頭哈腰。
【第10句】:低首俯心[dī shǒu fǔ xīn]
【解釋】形容屈服順從。
【出處】清·袁枚《隨園詩話》第一卷:“余以為八家、少陵復(fù)生,必有低首俯心而遵其改者,必有反復(fù)辯論而不遵其改者?!?/p>
【第11句】:低首下心[dī shǒu xià xīn]
【解釋】首:頭;下心:屈服于人。形容屈服順從。
【出處】唐·韓愈《鱷魚文》:“刺史雖駑弱,亦安肯為鱷魚低首下心,伈伈睍睍,為民吏羞,以偷活于此邪?”
【示例】就照在青云山口似懸河的那派談鋒,也不愁姑娘不低首下心的誠服首肯。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五回
【第12句】:低頭傾首[dī tóu qīng shǒu]
【解釋】垂著頭。形容小心翼翼而順從的樣子。
【出處】《北史·薛憕傳》:“憕世無貴世,解褐不守侍郎,既羈旅,不被擢用。常嘆曰:'豈能五十年戴幘,死一校尉,低頭傾首,俯仰而向人也?!S粲舨坏弥??!?/p>
【第13句】:低唱淺斟[dī chàng qiǎn zhēn]
【解釋】低唱:輕柔地歌唱;斟:喝酒。聽人輕柔地歌唱,并自在地慢慢飲酒。形容一種安樂自在的神態(tài)。
【出處】宋·無名氏《湘湖近事》:“陶谷學士,嘗買得黨太尉家故妓。過定陶,取雪水烹團茶,謂妓曰:'彼粗人也,安有此景,但能銷金暖帳下,淺斟低唱,飲羊羔美酒耳。’谷愧其言。”
【示例】詩難詠,畫怎描,欠漁翁玉蓑獨釣。低唱淺斟金帳曉,勝烹茶黨家風調(diào)。 ——元·盧摯《壽陽曲》
【第14句】:低低切切[dī dī qiè qiè]
【解釋】形容聲音低微細小。
【出處】清·林覺民《與妻書》:“吾與(汝)并肩攜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語?何情不訴?!?/p>
【第15句】:低眉倒運[dī méi dǎo yùn]
【解釋】倒霉,失意。
【出處】草明《婚事》:“你記住吧!人總有個低眉倒運的時候。”
【第16句】:低眉順眼[dī méi shùn yǎn]
【解釋】低著眉頭,兩眼流露出順從的神情。形容馴良、順從。
【出處】晉·王隱《晉書》:“人或說之使仕,仲御勃然作色,謂之曰:'我安然隨俗低眉下意乎?’”
【示例】我們不喜歡那種低眉順眼、唯唯諾諾的人。
【第17句】:低聲下氣[dī shēng xià qì]
【解釋】形容說話和態(tài)度卑下恭順的樣子。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三:“更瘦小低聲下氣,送暖偷寒,逢其所喜,避其所諱?!?/p>
【示例】寶玉背地里拉著他,低聲下氣,要問黛玉的話,紫娟從沒好話回答。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回
【第18句】:低頭搭腦[dī tóu dā nǎo]
【解釋】形容惶恐或無精打采的樣子。同“低頭耷腦”。
【出處】梁斌《紅旗譜》一:“老祥子大娘正點著燈做晚飯,看見朱老鞏走進來,低頭搭腦坐在臺階上?!?/p>
【第19句】:低腰斂手[dī yāo liǎn shǒu]
【解釋】低腰:微微地彎腰;斂手:縮手。彎著腰,縮著手。形容小心翼翼,謙卑恭順的樣子。
【出處】唐·白居易《酬李少府曹長官舍見贈》:“低腰復(fù)斂手,心體不遑安?!?/p>
【第20句】:低頭耷腦[dī tóu dā nǎo]
【解釋】形容惶恐或無精打采的樣子。
【出處】袁靜《伏虎記》第七回:“他的辦公室也變得冷下來了,誰進來干什么,都低頭耷腦,躡手躡腳?!?/p>
【示例】你怎么老是那么低頭耷腦的!
【第21句】:低頭下心[dī tóu xià xīn]
【解釋】下心:屈服于人。形容屈服順從。
【出處】鄭振鐸《風波》:“他連忙低頭下心的勸道:'不要著急,不要著急,我說著玩玩的!房里冷,快來睡!’”
【第22句】:低情曲意[dī qíng qū yì]
【解釋】指對不住,不得已。
【出處】元·關(guān)漢卿《單刀會》第四折:“今日魯肅低情曲意,暫取荊州,以為救民之急;待倉廩豐盈,然后再獻與將軍掌領(lǐng)?!?/p>
【第23句】:低眉垂眼[dī méi chuí yǎn]
【解釋】低著頭,垂著眼。形容害羞的樣子。
【出處】清·陶貞懷《天雨花》第四回:“桂香袖手床沿坐,低眉垂眼做新人?!?/p>
【第24句】:低頭喪氣[dī tóu sàng qì]
【解釋】指失意頹喪的樣子。
【出處】《三國演義》第四三回:“嚴畯低頭喪氣而不能對?!?/p>
【示例】這位'管樂’西服革履,趾高氣揚。后來忽然低頭喪氣起來。 ——孫犁《澹定集<善闇室紀年>摘抄》
【第25句】:低眉下意[dī méi xià yì]
【解釋】形容非常馴良的樣子。
【出處】宋·李昉《太平御覽·晉書》:“人或說之使壯,仲御勃然作色,謂之曰:'我安能隨俗低眉下意乎?’”
【第26句】:低心下意[dī xīn xià yì]
【解釋】指小心謹慎、專注不移。
【出處】《朱子語類》卷四四:“下學是低心下意做,到那做得超越,便是上達?!?/p>
【第27句】:低回不已[dī huí bù yǐ]
【解釋】低回:徘徊留戀;不已:不停止。不停地徘徊,留戀忘返。形容傷感難忘的心情。
【出處】《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低回陰山翔以紆曲兮,吾乃今目睹西王母曤然白首?!?/p>
【第28句】:低聲啞氣[dī shēng yǎ qì]
【解釋】猶言低聲下氣。
【出處】《醒世恒言·李汧公窮邸遇俠客》:“陳顏低聲啞氣答道:'本縣知縣相公,在此拜方義士。’”
【第29句】:低三下四[dī sān xià sì]
【解釋】形容態(tài)度卑賤低下也指工作性質(zhì)卑賤低下。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回:“我常州姓沈的,不是甚么低三下四的人家。”
【示例】想當初,我在城里頭作藝,不肯低三下四地侍候有勢力的人,教人家打了一頓。 ——老舍《龍須溝》第一幕
“低”結(jié)尾的成語
【第1句】:隨高逐低[suí gāo zhú dī]
【解釋】猶言隨高就低。
【出處】《豆棚閑話·介之推火封妒婦》:“那些人家,或老或少,或男或女,或拿根凳子,或掇張椅子,或鋪條涼席,隨高逐低,坐在下面,搖著扇子,乘著風涼?!?/p>
【第2句】:做小伏低[zuò xiǎo fú dī]
【解釋】形容低聲下氣,巴結(jié)奉承。
【出處】元·無名氏《莽張飛大鬧石榴園》第一折:“你只是裝著做小伏低,你若是得空偷閑便擇離?!?/p>
【示例】若召到蜀中,以部曲待之,劉備安肯做小伏低。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回
【第3句】:頭高頭低[tóu gāo tóu dī]
【解釋】形容用秤稱東西時,秤桿的一端高一點或低一點,難免稍有出入。
【示例】既不像低級說客那樣赤裸裸地進行交易,更不像小商販那樣為頭高頭低去煞費苦心地撥弄秤砣。 ——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環(huán)》十三
【第4句】:運蹇時低[yùn jiǎn shí dī]
【解釋】指時運不佳,處于逆境。
【出處】明·謝讜《四喜記·翠閣耽思》:“相拋萬里,想合受凄涼,是我運蹇時低?!?/p>
【第5句】:言高語低[yán gāo yǔ dī]
【解釋】說話不知輕重,沒有分寸。
【出處】元·鄭廷玉《金鳳釵》第三折:“店小二云:'小人早晚言高語低,耽待些兒?!?/p>
【第6句】:山高水低[shān gāo shuǐ dī]
【解釋】比喻不幸的事情。多指人的死亡。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八:“萬一有些山高水低,有甚把臂,那原聘還了一半,也算是他們忠厚了。”
【示例】居士,你但放心,說兇得吉。你若果有些山高水低,這事都在我老僧身上。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回
【第7句】:手高眼低[shǒu gāo yǎn dī]
【解釋】指做事的能力強而辨識能力低。也指自己的企求高而眼界很低,比喻貪得而不識貨。
【出處】清·況周頤《蕙風詞話》第一卷:“余嘗謂北宋人手高眼低?!?/p>
【示例】不過劫收的人是手高眼低,有好些很可貴的東西,他們卻沒有要。 ——郭沫若《洪波曲》第12章
【第8句】:言語高低[yán yǔ gāo dī]
【解釋】指說話沒分寸,沖撞別人。
【示例】別在意他的言語高低,不與他一般見識。
【第9句】:扒高踩低[bā gāo cǎi dī]
【解釋】比喻對上奉承攀附,對下欺侮壓制。
【出處】《中國民間故事選·叛徒李四一》:“[李四一]為人就是扒高踩低,浮上水在行。”
【第10句】:眉高眼低[méi gāo yǎn dī]
【解釋】臉上的表情。泛指為人處世的道理或辨貌觀色的本領(lǐng)。
【出處】明·張四維《雙烈記·計遣》:“大夫四海為家,那里不去了,怎肯受你家眉高眼低,干言濕語。”
【示例】慢說走路,什么處兒的風俗,遇事眉高眼低,那算瞞不過小人的了。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三十二回
【第11句】: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shì qíng kàn lěng nuǎn,rén miàn zhú gāo di]
【解釋】世情:社會人情;人面:人的臉色。社會人情從人的態(tài)度的冷淡或熱情可以看出來,人的臉色好壞因?qū)Ψ降牡匚桓叩投煌?/p>
【出處】元·劉唐卿《白兔記》第十出:“他宿世是夫妻,何須苦折離?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p>
【示例】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吾今日乃知富貴之不可少也。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九十回
【第12句】:一高二低[yī gāo èr dī]
【解釋】①高低強弱或勝負輸贏。②指意外的變故。
【出處】路遙《人生》上篇第二章:“他決心要在精神上,要在社會的面前,和高明樓他們比個一高二低!”
【示例】你該想想,你有個一高二低,你這些娃娃咋個辦嘛? ——艾蕪《石青嫂子》
【第13句】:不知高低[bù zhī gāo dī]
【解釋】指說話或做事不知深淺輕重。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十五回:“你那老頭子,說話不知高低。”
【示例】那安媽媽是婦道家,不知高低,便向樂公攛掇其事。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二十三
【第14句】:知高識低[zhī gāo shí dī]
【解釋】指說話、做事情得掌握分寸。
【出處】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六:“金生是個聰明的人,在他門下,知高識低,溫和待人。”
【示例】你小小年紀,倒知高識低,曉得事務(wù),先念皇恩,又不敢夸張,真可謂淑女矣!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三十回
【第15句】:作小服低[zuò xiǎo fú dī]
【解釋】指與人作妾或順從比己低下者。形容謙退溫順。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回:“寶玉又是天生成慣能作小服低,賠身下氣,情性體貼,話語綿纏?!?/p>
【第16句】:眉眼高低[méi yǎn gāo dī]
【解釋】臉上的表情變化。泛指為人處世的方法。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27回:“只是跟著奶奶,我們學些眉眼高低,出入上下,大小的事兒,也得見識見識?!?/p>
【第17句】:狗眼看人低[gǒu yǎn kàn rén dī]
【解釋】看人低:把人看低了。比喻看人眼光勢力。
【示例】真是狗眼看人低,有什么了不起的。
【第18句】:手高手低[shǒu gāo shǒu dī]
【解釋】形容用手或用一般的器皿分東西,難免多少有出入。
【示例】這些東西是憑手分的,難免有點手高手低。
【第19句】:七高八低[qī gāo bā dī]
【解釋】形容道路不平坦。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三十六回:“只見行者撞進來了。真?zhèn)€生得丑陋:七高八低孤拐臉,兩只黃眼睛,一個磕額頭?!?/p>
【示例】獨自一個,在這七高八低的小路上,一腳絆一腳的望前走去。 ——清·曾樸《孽?;ā返诙?/p>
【第20句】:眼高手低[yǎn gāo shǒu dī]
【解釋】眼力過高,手法過低。指要求的標準很高(甚至不切實際),但實際上自己也做不到。
【出處】清·陳確《與吳仲木書》:“譬操觚家一味研窮休理,不輕下筆,終是眼高手生,鮮能入彀?!?/p>
【示例】這叫做眼高手低,志大才疏,沒有結(jié)果的。 ——毛澤東《反對黨八股》
【第21句】:做小服低[zuò xiǎo fú dī]
【解釋】形容低聲下氣,甘居人下。
【出處】高陽《胡雪巖全傳·紅頂商人》:“一方面是芙蓉柔順,甘于做小服低?!?/p>
【示例】你難道就一輩子這樣做小服低下去嗎?
【第22句】:腳高步低[jiǎo gāo bù dī]
【解釋】形容腳步不穩(wěn),歪歪倒倒。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三十七回:“三人躲在蘆葦叢中,望后面時,那火把漸近,三人心里越慌,腳高步低,在蘆葦里撞。”
【示例】一路腳高步低,撞到家中,奔入臥房,摸出硯兒付與妻子收著,衣也不脫,一骨碌滾在床上睡了。 ——清·徐述夔《快士傳》第六卷
【第23句】:隨高就低[suí gāo jiù dī]
【解釋】猶言可高可低,隨便怎樣。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浮山遠禪師法嗣·衡岳奉能禪師》:“苦樂共性,隨高就低。”
【示例】我老孫不去!不去!俗語謂'賒三不敵見二’,只望你隨高就低的送一副便了。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三回
【第24句】:人面逐高低[rén miàn zhú gāo dī]
【解釋】人面:人情;逐:追逐。指人與人之間的情誼隨著對方地位和錢財?shù)淖兓兓?/p>
【出處】元·王子一《誤入桃源》第三折:“到的這柴門前便喚咱兒名諱,他那里默無聲弄盞傳杯。一個個緊低頭不睬佯妝醉,方信道人面逐高低?!?/p>
【示例】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你當初有錢是個財主,人自然趨奉你。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三十七
【第25句】:將高就低[jiāng gāo jiù dī]
【解釋】指地位高的人降低條件俯就地位低的人。
【出處】元·無名氏《花燈轎蓮女成佛記》:“要孩兒好,只得將高就低。倘若不依他,孩兒有些失所,悔之晚矣?!?/p>
【示例】這種人留在京中,也沒有用處,都跟我到太原去,將高就低,也還過了日子。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四回
【第26句】:不識高低[bù shí gāo dī]
【解釋】指說話或做事不知深淺、輕重。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四十一回:“你這小畜生,不識高低!看棍?!?/p>
【示例】豈不曉得我孫氏是八代世臣,敢來觸犯,全然不識高低,禽獸不如。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六十六回
“低”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高不成,低不就[gāo bù chéng,dī bù jiù]
【解釋】高而合意的,做不到或得不到;做得了、能得到的,又認為低而不肯做或不肯要(多指選擇工作或配偶)。
【出處】宋·陳師道《宿柴城》詩:“起倒不供聊應(yīng)俗,高低莫可只隨緣?!?/p>
【示例】那邊順娘卻也紅鸞不照,天喜未臨,高不成,低不就,也不曾許得人家。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二十三
【第2句】:高不輳低不就[gāo bù còu dī bù jiù]
【解釋】猶言高不成低不就。
【出處】《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四:“所以高不輳低不就,那些做工媒的見這兩個老人家難理會,也有好些不耐火煩,所以親事越遲了。”
【第3句】:天低吳楚,眼空無物[tiān dī wú chǔ,yǎn kōng wú wù]
【解釋】吳楚:泛指長江中下游。原指登上南京城,一眼望去,越遠越覺得天下垂,除見蒼天之外,空無所有?,F(xiàn)也比喻一無所見。
【出處】元·薩都刺《念奴嬌·登石頭城》詞:“石頭城上,望天低吳楚,眼空無物?!?/p>
【第4句】:半低不高[bàn dī bù gāo]
【解釋】中等;不高不矮。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三卷:“我們行戶人家,到是養(yǎng)成個半低不高的丫頭?!?/p>
【示例】她的身材半低不高,還算不錯。
【第5句】:抬頭不見低頭見[tái tóu bù jiàn dī tóu jiàn]
【解釋】比喻經(jīng)常見面。
【示例】我們是鄰居,抬頭不見低頭見,何必把關(guān)系鬧僵呢?
【第6句】:高不湊,低不就[gāo bù còu,dī bù jiù]
【解釋】就:成。高者無力得到,低者又不屑遷就。形容求職或婚姻上的兩難處境。
【出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一卷:“高不湊,低不就,打從幫閑的,處館的兩項人見了他,也就做鬼臉,把'倒運’兩字笑他,不在話下?!?/p>
【第7句】:脅肩低眉[xié jiān dī méi]
【解釋】縮著肩膀,低著眉頭。形容在人面前卑下的神情。
【出處】《抱樸子·逸民》:“雖器不益于旦夕之用,才不周于立朝之俊,不亦愈于脅肩低眉,諂媚權(quán)右?!?/p>
【第8句】:菩薩低眉[pú sà dī méi]
【解釋】象菩薩那樣低眉看人。形容人的面貌慈祥善良。
【出處】《太平廣記·俊辯類二》引《談藪》:“金剛努目,所以降服四魔;菩薩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示例】若是再高等的呢,結(jié)識得幾位有體面的洋大人,那就任憑老佛爺見著你,也只好菩薩低眉了。 ——清·梁啟超《新中國未來記》第五回
【第9句】:高不成低不就[gāo bù chéng dī bù jiù]
【解釋】高者無力得到,低者又不屑遷就。形容求職或婚姻上的兩難處境。
【出處】宋·陳師道《宿柴城》詩:“起倒不供聊應(yīng)俗,高低莫可只隨緣。”
【示例】其實我也早留心了,不過總是高不成低不就的。 ——冰心《冬兒姑娘》
【第10句】:淺斟低唱[qiǎn zhēn dī chàng]
【解釋】慢慢地喝酒,低低地歌唱。形容封建時代的士大夫消閑享樂的情狀。
【出處】宋·柳永《鶴沖天》詞:“忍把浮名,換了淺嘗低唱。”
【示例】這公則會闊論高談,那里知淺斟低唱。 ——元·戴善夫《風光好》第二折
【第11句】:附耳低語[fù ěr dī yǔ]
【解釋】附:貼近。貼近別人的耳朵低聲說話。形容和對方密談要事。
【出處】茅盾《幻滅》:“抱素向李克走進一步,附耳低語道……”
【第12句】:拱手低眉[gǒng shòu dī méi]
【解釋】拱手:雙手在胸前合抱,以示恭敬;低眉:向下垂著眉。雙手合抱在胸前,低著頭。形容恭敬順從的樣子。
【出處】魯迅《“文人相輕”》:“一律拱手低眉,不敢說或不屑說?!?/p>
【第13句】:附耳低言[fù ěr dī yán]
【解釋】附:貼近。貼近別人的耳朵低聲說話。形容和對方密談要事。
【出處】明·天然癡叟《石點頭·侯官縣烈女殲仇》:“……遂附耳低言道:'這樁事,除非先如此如此,種下根基,等待他落入我套中,再與你商量后事。’”
【示例】出去會見那二府,使出一張牌票看了,附耳低言了幾句,二府上轎去了。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六回
【第14句】:脅肩低首[xié jiān dī shǒu]
【解釋】形容在人面前卑下的神情。同“脅肩低眉”。
【出處】宋·司馬光《資治通鑒·漢景帝前三年》:“功義如此,尚見疑于上,脅肩低首,累足撫衿?!?/p>
【第15句】: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頭[zài rén wū yán xià,bù dé bù dī tóu]
【解釋】比喻受制于人,只得順從
【出處】《上饒集中營·煉獄雜記》:“他勸你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頭?!?/p>
【第16句】:高低貴賤[gāo dī guì jiàn]
【解釋】貴:尊貴。指物體的價值或人的地位的高下等級。
【示例】不論高低貴賤,你得盡快買一個來替代。
【第17句】:心低意沮[xīn dī yì jǔ]
【解釋】指情緒消極低沉。
【出處】漢·申屠蟠《為緱氏女玉奏記外黃令》:“今聞玉幽執(zhí)牢檻,罪名已定,皆心低意沮,悵恨長嘆。”
【第18句】: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頭[zài rén ǎi yán xià,zěn gǎn bù dī tóu]
【解釋】比喻受制于人,只得順從。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28回:“古人道:'不怕官,只怕管?!?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頭?!皇切⌒谋闶??!?/p>
【示例】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頭,我只好委曲求全。
【第19句】:淺斟低謳[qiǎn zhēn dī ōu]
【解釋】斟:篩酒;謳:歌唱。斟著茶酒,低聲歌唱。形容悠然自得、遣興消閑的樣子。
【出處】明·無名氏《東籬賞菊》第一折:“我則待休休游游,他道是御酒金甌,淺斟低謳,錦袋吳鉤,拜相封侯?!?/p>
【第20句】:在他檐下過,不敢不低頭[zài tā yán xià guò,bù gǎn bù dī tóu]
【解釋】比喻受制于人,只得順從
【出處】清·張南莊《何典》第二回:“老話頭:不怕官,只怕管。在他檐下過,不敢不低頭。只得要將銅錢銀子出去打點?!?/p>
【第21句】:眉低眼慢[méi dī yǎn màn]
【解釋】形容精神散漫,懶得動彈的樣子。
【出處】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七:“覆恩王,近日新荷眉低眼慢,乳大腹高,出來不得?!?/p>
【示例】自此以后,嚴娘子便覺得眉低眼慢,乳漲腹高,有了身孕。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三
【第22句】:服低做小[fú dī zuò xiǎo]
【解釋】形容低聲下氣,巴結(jié)奉承。
【出處】元·李文蔚《圯橋進履》第二折:“我又索含容折節(jié),屈脊躬身,伏低做小,跪膝在塵埃?!?/p>
【示例】她就是沒有服低做小的想法,這讓他很為難。
【第23句】:既在矮檐下,怎敢不低頭[jì zài ǎi yán xià,zěn gǎn bù dī tóu]
【解釋】既:已經(jīng),已然;檐:屋檐。比喻在強大的壓力之下,不得不向?qū)Ψ角V敢栏交蛴星笥谌?,只得委曲求全?/p>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28回:“'這是既在矮檐下,怎敢不低頭?!刂坏秒p手合著與他見個禮。”
【第24句】:高山低頭,河水讓路[gāo shān dī tóu,hé shuǐ ràng lù]
【解釋】比喻人民群眾征服自然,改造社會的無窮力量。
【出處】鄧拓《英雄的路》:“人們常說的'高山低頭,河水讓路’的奇跡,在寶成路上真正實現(xiàn)了?!?/p>
【第25句】:高不輳,低不就[gāo bù còu,dī bù jiù]
【解釋】就:成。高者無力得到,低者又不屑遷就。形容求職或婚姻上的兩難處境。
【出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24卷:“所以高不輳,低不就,那些做媒的,見這兩個老人家難理會,也有好些不耐煩,所以親事越遲了?!?/p>
【第26句】:淺斟低酌[qiǎn zhēn dī zhuó]
【解釋】斟:篩酒;酌:飲酒。慢慢地飲著茶酒欣賞。形容悠然自得的樣子。
【出處】朱自清《懷魏握青君》:“一是北方的佳人,一是關(guān)西的大漢,都不宜于淺斟低酌?!?/p>
【示例】高陽《胡雪巖全傳·平步青云》上冊:“王有齡依然喝他的酒,于是淺斟低酌,越發(fā)慢了?!?/p>
【第27句】:高低不就[gāo dī bù jiù]
【解釋】就:成。高者無力得到,低者又不屑遷就。形容求職或婚姻上的兩難處境。
【出處】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27卷:“因此高低不就,把女兒直挨到一十八歲,尚未許人?!?/p>
【第28句】:人面逐高低,世情著冷暖[rén miàn zhú gāo dī,shì qíng zháo lěng nuǎn]
【解釋】指世風日下,對人的態(tài)度隨地位和權(quán)勢的高低有所不同。
【出處】明·馮夢龍《古今小說》第40回:“常言道:'人面逐高低,世情著冷暖?!T主事雖然欠下老爺銀兩,見老爺死了,你又在難中,誰肯唾手交還?”
【示例】人面逐高低,世情著冷暖,你不可太認真。
【第29句】:喃喃低語[nán nán dī yǔ]
【解釋】輕到幾乎聽不見的說話聲。
【示例】我聽見他們的喃喃低語。
【第30句】:在他檐下走,怎敢不低頭[zài tā yán xià zǒu,zěn gǎn bù dī tóu]
【解釋】比喻受制于人,只得順從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29回:“'在他檐下走,怎敢不低頭!’大帥連這句俗語還不知道嗎?!?/p>
【第31句】:高不湊低不就[gāo bù còu dī bù jiù]
【解釋】猶言高不成低不就。
【出處】《初刻拍案驚奇》卷九:“其間也就說過幾家親事,高不湊低不就,一家也不曾成得?!?/p>
【示例】[丑]問:我偌大這個身子,卻緣何高不湊低不就,落落度度的。先生,你看我該作什么勾當,揀什么最便宜與我做工? ——明·陳與郊《義犬》第一出
【第32句】:輕偎低傍[qīng wēi dī bàng]
【解釋】兩兩相依。形容親密的狀態(tài)。
【出處】清·洪昇《長生殿·定情》:“庭花不及嬌模樣,輕偎低傍,這鬢影衣光,掩映出豐姿千狀。”
【第33句】:伏低做小[fú dī zuò xiǎo]
【解釋】處于低下卑微的地位。形容低聲下氣,巴結(jié)奉承。
【出處】元·李文蔚《圯橋進履》第二折:“我又索含容折節(jié),屈脊躬身,伏低做小,跪膝在塵埃?!?/p>
【示例】若召到蜀中,以部曲待之,劉備安肯伏低做???若以客禮待之,又一國不容二主。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