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瘡”的成語(23個)
本文整理了瘡疥之疾、裂裳衣瘡、療瘡剜肉等含“瘡”的成語23個,其中“瘡”開頭的成語4個,“瘡”結尾的成語13個,“瘡”在中間的成語6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瘡”開頭的成語【第1句】:瘡疥之疾[chuāng jiè zhī jí]
【解釋】比喻輕微的禍患。
【出處】明·梁辰魚《浣沙記·死忠》:“齊不過瘡疥之疾,幸而勝之,不過小喜。”
【示例】前輩且請放心。以晚輩愚見,他天險莊瘡疥之疾,還不至成甚氣候。 ——《康熙下通州》第十一回
【第2句】:瘡痍滿目[chuāng yí mǎn mù]
【解釋】瘡痍:創傷。滿眼創傷。比喻眼前看到的都是災禍的景象。
【出處】唐·杜甫《北征》詩:“乾坤含瘡痍,憂虞何時畢?”
【示例】征鼙聒耳鄉音杳,瘡痍滿目親人少。 ——清·李漁《風箏誤·和鶴》
【第3句】:瘡好忘痛[chuāng hǎo wàng tòng]
【解釋】瘡疤好了就忘了疼痛。比喻情況見好以后就忘記了從前的痛苦經歷和教訓。
【出處】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十四回:“你今日了畢官司出來,兩腳踏住平川地,得命思財,瘡好忘痛。”
【第4句】:瘡痍彌目[chuāng yí mí mù]
【解釋】瘡痍:創傷。滿眼創傷。形容遭到嚴重破壞或災害后的景象。同“瘡痍滿目”。
【出處】李大釗《大哀篇》:“復丁干戈大亂之后,滿地兵燹,瘡痍彌目,民生凋敝,亦云極矣。”
“瘡”結尾的成語【第1句】:裂裳衣瘡[liè sháng yī chuāng]
【解釋】撕下自己的衣服,裹扎農民的瘡傷。
【第2句】:好肉剜瘡[hǎo ròu wān chuāng]
【解釋】比喻無事生非,自尋煩惱。
【出處】宋·釋惟白《續傳燈錄·慧通心旦》:“說佛說祖,正如好肉剜瘡;舉古舉今,猶若殘羹餿飯。”
【示例】說迷說悟,猶是好肉剜瘡,一切平常,盡落天魔外道。 ——宋·釋悟明《聯燈會要·璣禪師》
【第3句】:挖肉補瘡[wā ròu bǔ chuāng]
【解釋】挖下身上的好肉來補傷口。比喻只顧眼前,用有害的方法來救急。
【出處】唐·聶夷中《詠田家》詩:“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
【示例】就財政上以論,外債之宜借者,不過為茍安目前,挖肉補瘡之計。 ——清·梁啟超《外債平議》
【第4句】:割肉補瘡[gē ròu bǔ chuāng]
【解釋】比喻不計后果以救燃眉之急。
【出處】谷斯范《新桃花扇》第三一回:“老師相不必猶這些,依我看,不是'割肉補瘡’,而是'調度有方’。”
【第5句】:含血吮瘡[hán xuè shǔn chuāng]
【解釋】吮:用嘴吸。用嘴把病人瘡里的膿血吸出來。舊時形容將領關懷、愛護自己手下的士兵。
【出處】《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卒有病疽者,起為吮之。”
【示例】含血吮瘡撫戰士,思摩奮呼乞效死。 ——唐·白居易《七德舞》
【第6句】:互剝痛瘡[hù bō tòng chuāng]
【解釋】比喻互揭陰私。
【出處】《醒世緣彈詞》第十回:“潘大娘說林老太婆的媳婦結識戲子,林老太婆說潘大娘偷和尚,彼此互剝痛瘡。”
【第7句】:剜肉做瘡[wān ròu zuò chuāng]
【解釋】猶剜肉成瘡。比喻行事只顧一面,結果與預想適得其反。
【出處】明·王守仁《傳習錄》下卷:“欲于靜坐時,將好名好貨等根,逐一搜尋掃除廓清,恐是剜肉做瘡否?”
【示例】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第15卷:“若我不允女兒之事,他又剜肉做瘡,別尋道路謝我,反為不美。”
【第8句】:剜肉醫瘡[wān ròu yī chuāng]
【解釋】比喻只顧眼前,用有害的方法來救急。
【出處】唐·聶夷中《傷田家》詩:“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
【示例】是猶剜肉醫瘡,瘡未瘳而肉先潰。 ——《明史·魏承潤傳》
【第9句】:剜肉生瘡[wān ròu shēng chuāng]
【解釋】猶剜肉成瘡。比喻行事只顧一面,結果與預想適得其反。
【出處】清·袁枚《隨園詩話》第一卷:“大抵宋人好矜博雅,又好穿鑿;故此種剜肉生瘡之說,不一而足。”
【第10句】:養疥成瘡[yǎng jiè chéng chuāng]
【解釋】疥:一種輕微皮膚病;瘡:皮膚上腫爛潰瘍的病。由疥變成大瘡。比喻小事處理不好就會釀成大禍患
【出處】清·李百川《綠野仙蹤》第73回:“倘若倭賊殘破浙江,趁勢長驅江南,豈非我們養疥成瘡之過?”
【第11句】:剜肉成瘡[wān ròu chéng chuāng]
【解釋】本想割肉醫瘡,但被割之處反成新瘡。比喻行事只顧一面,結果與預想適得其反。
【出處】宋·崔與之《辭免除四川制置使札子》:“剜肉成瘡,有根本先撥之慮;張頤待哺,有樵蘇后爨之憂。”
【第12句】:剜肉補瘡[wān ròu bǔ chuāng]
【解釋】剜:用刀挖去。挖下身上的好肉來補傷口。比喻只顧眼前,用有害的方法來救急。
【出處】唐·聶夷中《傷田家》詩:“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
【示例】那只有用剜肉補瘡的方法拼命放盤賣賤貨,且撈幾個錢來渡過了眼前再說。 ——茅盾《林家鋪子》
【第13句】:百孔千瘡[bǎi kǒng qiān chuāng]
【解釋】比喻毛病很多,問題嚴重,已經到了難以收拾的地步。
【出處】唐·韓愈《與孟尚書書》:“漢室以來,群儒區區修補,百孔千瘡,隨亂隨失,其危如一發引千鈞。”
【示例】他身上的缺點雖然不少,但卻不是百孔千瘡,不可救藥。
“瘡”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療瘡剜肉[liáo chuāng wān ròu]
【解釋】挖身上的肉來醫治傷口。比喻只顧眼前,不考慮后果。
【出處】清·壯者《掃迷帚》第24回:“若慮迷信一破,道德墮落,必以保存為得計,此又何異欲止渴而飲鴆,欲療瘡而剜肉。”
【示例】療瘡剜肉的做法太愚昧。
【第2句】:滿目瘡痍[mǎn mù chuāng yí]
【解釋】比喻眼前看到的都是災禍的景象。
【出處】唐·杜甫《北征》詩:“乾坤含瘡痍,憂虞何時畢?”
【示例】臺風過處,滿目瘡痍,給人們的生命財產造成了極大的危害。
【第3句】:好了瘡疤忘了痛[hǎo le chuāng bā wàng le tòng]
【解釋】比喻情況好轉后就忘了過去的困難或失敗的教訓。
【示例】真是好了瘡疤忘了痛,你沒想到靠救濟過日子的時候了。
【第4句】:千瘡百孔[qiān chuāng bǎi kǒng]
【解釋】形容漏洞、弊病很多,或破壞的程度嚴重。
【出處】唐·韓愈《與孟尚書書》:“漢室以來,群儒區區修補,百孔千瘡,隨亂隨失,其危如一發引千鈞。”
【示例】讓他們都顯顯身手,誰能把這個千瘡百孔的中國從熱火里救出來,算誰有本事。 ——梁斌《紅旗譜》四十九
【第5句】:千瘡百痍[qiān chuāng bǎi yí]
【解釋】猶千瘡百孔。形容漏洞、弊病很多,或破壞的程度嚴重。
【出處】劉先煌《飛翔吧,上海機床廠》:“'中農公司’留下的是千瘡百痍的爛攤子。”
【第6句】:七瘡八孔[qī chuāng bā kǒng]
【解釋】窟窿多。比喻經濟上負債累累。
【出處】清·李綠園《歧路燈》第66回:“俗話說'好賬不如無。’在我身上一天,就在我心里一天,恨不得一剪剪齊,爭乃近日手窘,七瘡八孔的,難以驟完。”